-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中“婵娟”所指天体的类别是 A. 星云 B. 行星 C. 恒星 D. 卫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古诗可知,诗中“婵娟”所指天体为月亮,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选D。 欧洲太空局于2014年1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西5区)5时“唤醒“休眠中的“罗塞塔号”探测器,开始寻找67P彗星。这颗彗星绕椭圆轨道运转,最远的位置在木星以外,最接近太阳处则在火星和地球轨道之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 67P彗星 A. 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特点 B. 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 C. 运行中越靠近太阳彗尾越长 D. 由冰物质和岩石构成,可能存在生命 3. “唤醒”“罗塞塔号“时,北京时间正值 A. 1月20日半夜 B. 1月20日傍晚 C. 1月19日下午 D. 1月20日上午 【答案】2. C 3. B 【解析】 【2题详解】 类地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特点;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由于彗核为冰物质组成,运行中越靠近太阳彗星外围的冰物质蒸发越多,彗尾越长;彗星的彗核可能由冰物质组成,一般不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分析选C。 【3题详解】 “唤醒”“罗塞塔号“时,为1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西5区)5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二者相差13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月20日5时+13小时=1月20日18时,为傍晚时间,选B最接近。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 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 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5. 所谓“宜居带”指的是 A. 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B. 恒星的辐射能量集中的区域 C.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 D. 银河系之内的所有区域 6. 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 A. 肥沃的土壤 B. 平坦的表面 C. 适宜的温度 D. 厚厚的大气 【答案】4. B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属于恒星系,中心天体为恒星,与太阳系属于同一级别。据此选B。 【5题详解】 所谓“宜居带”指的是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能够提供生命演化所需要的适宜温度的一个距离范围,并非是指恒星的辐射能量集中的区域,在太阳系中,日地距离最为合适,但并非银河系之内的所有区域都合适,该范围有一定的限制,选A。 【6题详解】 根据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可知,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和太阳光照、适宜呼吸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故选C。 【点睛】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7.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关系密切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昼夜交替周期适中,可以使白天增温不致过高,夜晚降温不致过低,维系地表平均温;日地距离适中更是保证地表温度合适的关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地球引力适中吸附大气的条件,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生命正常演化的关键。据此选A。 【点睛】 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条件主要有: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④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 8.太阳能量来源于 A. 核裂变反应 B. 核聚变反应 C. 耀斑爆发 D. 太阳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选B。 9.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为太阳辐射,可维持地表温度 B. 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年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布规律 C. 太阳辐射是大气、水、生物、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D. 日常生活生产所用能源如煤、石油等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释放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维持着地表温度;五带的划分与黄赤交角有关,反映了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并非来自太阳辐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据此分析选D正确。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 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风层 11. 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 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是11年 C. 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 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12. 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10. A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观测到的为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选A。 【11题详解】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从数量众多到下一次数量众多,黑子的周期是11年;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相关性;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温度较低的区域,据此分析选A。 【12题详解】 太阳活动可能会引发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会使电离层受到干扰,从而使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钱塘江大潮为天体引潮力形成;太阳活动发出的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的稀薄大气摩擦可能出现极光现象;日本阿苏火山喷发、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都属于地球内能释放的形式,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一般不是太阳活动造成的。据此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电离层 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2、干扰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 4、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13.读下图,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极点看呈现出北逆南顺的特点,据此结合选项可知选C。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极点看呈现出北逆南顺的特点。 14.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 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59分 C. 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D.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少转59分;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时56分4秒。据此选C。 【点睛】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其长度是是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15.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④两点角速度相同 B. ②点线速度比③点快 C. ①点线速度比③点慢 D. ②、③两点地方时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故①、④两点角速度不相同;②点线速度比③点快; ①点线速度比③点快;②、③两点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选B。 【点睛】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 A. XY是地轴,与黄道MN垂直 B. E′F是黄道,与所有纬线相交 C. MN是赤道,与所有经线垂直 D. 角FE′F′表示的是黄赤交角 17. 若图中角MOE̓′变大,地球五带的范围 A. 温带扩大 B. 热带变小 C. 热带变大 D. 寒带变小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XY是地轴,与赤道MN垂直;E′F是黄道,与所有经线相交;MN是赤道,与所有经线垂直;角FON=角MOE̓′,它们均表示的是黄赤交角,据此选C。 【17题详解】 若图中角MOE̓′变大,也就是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五带的范围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据此选C。 18.在晨昏线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 一定能看到日出 B. 昼夜等长 C. 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D. 太阳高度为0°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晨昏线上,可能看到日出或日落;只有赤道上总是昼夜等长;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选D。 【点睛】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可能看到日出或日落。 19.下列关于晨昏圈与经线圈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大于0°的夹角 B. 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重合 C. 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 D. 每天都会重合一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分日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夹角等于0°;其他时刻晨昏线均与经线圈斜交。据此选C。 20.下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北半球,甲岸 B. 南半球,乙岸 C. 北半球,乙岸 D. 南半球,甲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纬度自南向北增加,故为北半球。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乙为侵蚀岸,甲为堆积岸,故小岛最终将于甲岸相连,选A。 【点睛】地转偏向力的分布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侵蚀岸为凹岸,凸岸为堆积岸,河心沙洲一般与凸岸相连。 21.“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景观,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下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A日可能为 A. 4月21日 B. 6月22日 C. 8月23日 D. 10月21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位置相同,昼长相同,则日出日落方位相同,根据太阳回归运动规律可知,距二至日等日期的时刻太阳位置相同,据此,10月21日与2月21日距冬至日时数接近,太阳直射点位置接近,最可能出现相同景观,选D。 【点睛】 太阳位置相同,昼长相同,则日出日落方位相同,根据太阳回归运动规律可知,距二至日等日期的时刻太阳位置相同。 22.一年之中,在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 A. 0°—23°26′N各地,昼长逐渐缩短 B. 0°—23°26′N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渐增 C. 0°—23°26′S各地,都是昼长于夜 D. 0°—23°26′S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渐增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年之中,在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0°—23°26′N各地,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缩短;0°—23°26′N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增后减; 0°—23°26′S各地,先是昼长于夜,待直射点移出北半球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夜长; 0°—23°26′S各地,在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至赤道时,正午太阳高度都是递增,但移至南半球后,因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不再一致。据此分析选A。 【点睛】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南移 C. 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向北移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4.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数九的方法,“九尽桃花开”时,大约为3月10号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向北移动,选C。 【24题详解】 “数九”期间,为冬至后春分前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并不断向北移动,我国北方地区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日出时间不断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据此分析选D。 【点睛】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25.下图所示为我校初中楼附近草坪上安放的日晷,晷针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正午晷针投影在晷盘以上且影长最短的日期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该地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晷的晷针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正午晷针投影在晷盘以上且影长最短的日期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日期,应为夏至日,选B。 26.读下图,当地球从③公转到①期间,北京101中学窗朝南开的教室中,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将: A. 越来越大 B. 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C. 越来越小 D. 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地球从③公转到①期间,也就是从从秋分到次年春分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将由赤道到南回归线再回到赤道,故北京101中学窗朝南开的教室中,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将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关于图10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层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 B. 岩石圈只位于②层上部 C. ②层与③层间纵波消失、横波减慢 D. ①层与②层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28. 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近日逐渐活跃,冒险家拍摄到大量岩浆倾泻入海的壮观景象。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岩石圈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①层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岩石圈包含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位于②层上部及①层;②层与③层间横波消失、纵波减慢;①层与②层的分界面称为莫霍界面。据此分析选A。 【28题详解】 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来自软流层中的岩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选B。 29.有关水圈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 储水量巨大,以冰川为主体 B. 是由地球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只有地表各水体间不断循环 D. 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组成外部圈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圈储水量巨大,以海洋水为主体,水圈是由地球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体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不断循环,并非只在地表各水体间不断循环;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组成外部圈层。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据此分析选B。 【点睛】水圈是由地球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地核。 30.有关生物圈特点的正确叙述有 ①生物圈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圈层 ②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③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④生物圈中的生物均通过光合作用改造大气圈成分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生物圈中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改造大气圈成分,但并不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都有此作用。据此选C。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拥有生物圈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最显著特征。 31.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温作用的是 A. 氮 B. 氧 C. 二氧化碳 D. 臭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有保温作用的是二氧化碳,选C。 32.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B. 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 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地面辐射而明显增温。据此选C。 【点睛】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3.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 I层顶部 B. II层底部 C. II层中部 D. III层 35. 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 A. I层 B. II层 C. III层 D. III层以上 【答案】33. B 34. D 35. A 【解析】 【33题详解】 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是: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递减;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气温递增;高层大气的底部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到了高层大气的上部则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据此结合图示符合该规律的为②,选B。 【34题详解】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也就是III层,选D。 【35题详解】 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对流层,也就是紧贴地面的那一层,对应I层,选A。 【点睛】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该层对飞行有利;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意义重大。 36.下列有关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流层厚度最大,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B. 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 C. 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 D. 高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高层大气的厚度最大,对流层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高层大气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平流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据此分析选B。 37.读下图,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故陆地的气温变化一般大于海洋,排除CD。晴天与阴天相比,由于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低,温差大。而阴天,白天云量大,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较强,晚上气温不会太低,故阴天的日较差较小。 【点睛】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故陆地的气温变化一般大于海洋。晴天因为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对阴天弱,晴天的温差大于阴天。 38.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 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作用 C. 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城市的大气污染重于郊区,同时还因为城市的热岛效应;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散射作用;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反射作用。据此分析选C。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39. 上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0.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作用增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1. 古人“放火作煴(yūn,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做法增强的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① B.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 C. 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③ D. 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④ 【答案】39. B 40. D 41. C 【解析】 【39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②,选B。 【40题详解】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尤其是其间的④反射作用增强,选D。 【41题详解】 烟气相当于制造了云雾,可以增强射向地面的③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得地面损失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减轻霜冻的危害,据此选C。 42.下图表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地理实验,实验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入玻璃缸的两侧; ②在玻璃缸顶部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开一个小孔,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④观察气流运动方向。此实验过程模拟的是 A. 锋面系统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台风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水、冰块分别代表下垫面的不同受热状况,再观察气流运动,气流因冷热状况不同而产生相应的运动形态,故该实验模拟的是冷热不均引起的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选C。 【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43.读下图,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沙地和林地相比,白天,林地是冷源,近地面风从林地吹向沙地;海陆相比,海洋比热大,白天海洋是冷源,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山谷和山顶相比,夜晚,山顶是冷源,山谷是热源,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据此选D。 【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4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存在着 A. 气压差异 B. 地形差异 C. 温度差异 D. 人类活动差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各地的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受热不均,导致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所以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温度差异。C对。A错。地形差异可以影响大气运动,但不是大气运动的原因,B错。人类活动差异对大气运动也有影响,但不会是根本原因,人类文明之前,大气运动就存在,D错。 考点: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5.某城市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源较多,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如下图).从地形的角度,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夜间比白天严重 B. 一年中该城市晴天的日子很多 C. 商业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 D. 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全天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夜晚吹山风,住宅区位于山顶,为上风向,故大气污染程度夜间比白天减轻;根据材料,该城市大气污染源较多且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由于污染难以扩散且河谷地带水汽量较大,故推测一年中该城市阴天的日子很多;白天吹谷风,且风从工业区吹来,商业区谷风的下风地带,故其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住宅区位于谷风的上风地带,大气污染程度白天相对较重。据此分析选C。 【点睛】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白天盛行谷风,夜晚吹山风。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6. 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温高于②地 B. 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C.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D. ④地气温高于②地 47. 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 甲乙都是陆地 C.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 甲乙都是海洋 【答案】46. C 47. C 【解析】 【4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①地为下沉气流,对应冷源;②地为上升气流,对应热源,故①地气温低于②地;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高空与近地面相反,据此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①②③④;②地气温高于①地,①地气温高于④地,则④地气温低于②地。据此分析选C。 【47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白天,甲对应①地,①地为下沉气流,对应冷源;乙对应②地,②地为上升气流,对应热源。白天,陆地为热源,则推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选C。 48.关于下图中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B. B是北半球地面风 C. C是南半球地转偏向力 D. D是地面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风的画法及规律可知,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因此B是北半球地面风;C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D是地面摩擦力。据此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的确定 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49.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垂直气压梯度力 C. 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促使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选A。 50.中国天气网讯: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9月15日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登陆。16日17时前后“山竹”又以强台风强度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下图中四种天气系统中,能正确表示“山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山竹”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气旋中心流动,据此选D。 【点睛】 51.以下关于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B. 图中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 C. 白天同一时间,a处气温低于b处 D. 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雨区位于锋前的特点及锋面简图的特征可以推测,该图为暖锋,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白天同一时间,a处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于b处;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据此分析选B。 【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天气变化剧烈,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或保持较低温度,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升高;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气压降低。 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过境前,气压高;过境时,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气压又升高。 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反气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流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气;过境后,气压又降低。 读下表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2. 影响上表中该市这5日天气变化的系统是 A. 高压中心 B. 暖锋 C. 低压中心 D. 冷锋 53. 上题所述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市气压的变化符合图21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4. 上题所述天气系统不同季节造成我国天气现象不同,下列与该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A. 北方夏季暴雨 B. 冬季爆发的寒潮 C. 东南沿海台风 D. 冬春季节沙尘暴 55. 下列天气现象发生时,气压变化符合图中曲线②的是 A. 北方夏季暴雨 B. 沙尘暴 C. 台风 D. 秋高气爽 【答案】52. D 53. C 54. C 55. D 【解析】 【52题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大,故为锋面天气系统。由于过境后气温下降,故推测为冷锋天气,选D。 【53题详解】 结合上题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据此③符合,选C。 【54题详解】 北方夏季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沙尘暴都与冷锋天气有关,选项中只有东南沿海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与冷锋无关,选C。 【55题详解】 图中曲线②显示过境前后气压一致且过境时气压升高,故该天气系统为反气旋天气,北方夏季暴雨、沙尘暴为锋面天气,台风为气旋天气,秋高气爽为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选D。 【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天气变化剧烈,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或保持较低温度,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升高;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气压降低。 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过境前,气压高;过境时,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气压又升高。 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反气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流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气;过境后,气压又降低。 56.下列地理现象由准静止锋造成的是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答案】B 【解析】 【详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早春时节的冷锋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长江流域6月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垂直地带性;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是指春季的暖锋天气。据此选B。 【点睛】 二、综合题 57.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下表)、太阳系模式图(下图) 行星 距太阳(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活动一 读上表和上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 错误1. 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参考一表和上图,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读上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三 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选择填空)。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重力势能 (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 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 C.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 D.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答案】(1)错误1. 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 改正:各自的椭圆轨道 错误2. 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改正:公转方向相同 错误3. 原文: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改正: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 错误4. 原文: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千米 改正: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亿千米 (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 (3)A (4)AC 【解析】 【详解】(1)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地球公转规律可以找出原文的错误。如同一条椭圆轨道 -各自的椭圆轨道;公转方向不同-公转方向相同;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千米-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亿千米等。 (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选A。 (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④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据此选AC。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1.宇宙环境条件 条件类型 影响 宇宙环境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条件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2.自身条件 5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约113ºE,34º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左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1)右图中,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在______半球,河南登封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________(填写方向)移动。此时段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____处,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3)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________(早或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时横梁在“长堤”上正午投影变______(长或短)。 【答案】 (1). 南 (2). 昼渐长、夜渐短 (3). 南 (4). 先变快再变慢 (5). 夏至 (6). 丁 (7). 北回归线上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 晚 (9). 登封位于东经120度以西,地方时比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晚(强调东西关系) (10). 长 【解析】 【详解】(1)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也就是从冬至向春分的时段,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并向北、向赤道移动,河南登封昼渐长、夜渐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影子会不断缩短,故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南移动。此时段由于经过了1月初的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先变快再变慢。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也就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丁处,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北回归线上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由于登封位于120°E以西,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故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晚。 (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则横梁在“长堤”上正午投影变长。 【点睛】1、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仅对计算时间是对的,对判断方向不对)。 2、正午太阳高度指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根据H=90°-所求地纬度与直射点相距纬度来计算;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5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下图)。 (1)上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 材料二:下图 (2)根据上图所示的信息,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②两地中的 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上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 “雨岛”“混浊岛”…… (5)请在“热岛效应”或“雨岛效应”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成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自郊区吹向城市 (3). ① (4). 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 净化空气等作用 (5). ② (6). 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 (7). 热岛效应: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 (8). 雨岛效应:城市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 【解析】 【详解】(1)市中心气温最高,居民区、城郊居民区气温次高,公园、农田、麦田是低温区,据此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①。 (2)市区与郊区相比,郊区是冷源,气压高,故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自郊区吹向城市。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地,理由城市与郊区间的近地面的风向是自郊区吹向城市。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 (4)该企业有大气污染,因此应选择处于郊区的②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可以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但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 (5)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关联性很大。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使得城市气温高,犹如浮于郊区之间的一座热岛;雨岛效应是指城市因气温高,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 60.下图为我国某年4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图中a、b、e、d 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该地风的性质可能是______。(选择填空) A. 热湿 B. 冷干 C. 热干 D. 冷湿 (2)图中①②两地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__地。在B、C两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的是_________ 地。 (3)上图中D点与C点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B、C、D三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___ ,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从利弊两方面说出该天气系统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 。 (5)上图中关于①、②两地之间的天气系统的画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 B C D 【答案】 (1). e (2). B (3). ① (4). B (5). C (6). C处等压线更为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 (7). B (8). 冷锋 (9). 利:净化空气;一定程度缓解干旱,有利于农业生产弊: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天气,影响出行;影响身体健康等 (10).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1). AD 【解析】 【详解】(1)风向在气压梯度力偏右侧的位置,方向指向低压,据此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e,该地风从内地较高纬度处吹来,因此该风的性质可能是寒冷干燥,选B。 (2)图中①②两地中,①位于冷锋的锋后,②位于锋前,冷锋为锋后降水,故此时可能出现降水的是①地。在B、C两地,B位于冷锋锋前,被迫抬升,C位于暖锋锋后,为主动抬升。 (3)图中D点与C点相比,C处等压线更为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较大。 (4)图中B、C、D三地中,B 地位于冷锋锋前,随着冷锋的移动,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冷锋过境往往带来云雨天气,降水可以净化空气;4月份为华北春旱多发季节,降水一定程度缓解干旱,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冷锋过境也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天气,影响出行;影响身体健康等。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多为锋后降水,据此结合图示选A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