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40*2分=80分)‎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2.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00m B.250m C.300m D.400m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 ‎1.A ‎ ‎2.B ‎ ‎3.D ‎ ‎4.C ‎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所以X的数值一定比200米小,图示等高距为50米,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100米,所以A正确。‎ ‎2.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丙处海拔为50米,丁处海拔可能为300米,相对高度可能为250米,所以B正确。‎ ‎3.④地和丙村有山脊阻隔,所以见不到丙村,所以D正确。‎ ‎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甲河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所以C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6.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A.0.5°和1.5°   B.0.25°和0.5° C.0.5°和0.25°  D.1.5°和0.5°‎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5.B ‎ ‎6.B ‎ ‎7.A ‎ ‎【解析】‎ 试题分析:‎ ‎5.结合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谷底和谷顶相隔三条等高线,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米,则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为20米。‎ ‎6.据图可以读出支流汇入干流处经纬度大约为128.55°E,43.45°N,甲点的经纬度约为129.05°E,43.2°N,则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0.5°和0.25°,所以B正确。‎ ‎7.根据经纬度判断此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且位于东北山区,故河流有两次汛期,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 ‎2005年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千米内家禽全部扑杀;3—5千米内强制免疫,10千米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图中扑杀区半径的图上距离大约为1厘米),回答下列各题。‎ ‎8.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A.1:100000 B.1/200000 C.1:300000 D.1/600000‎ ‎9.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 A.①③⑤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 ‎10.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造成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 B.传染疾病,影响人口素质 C.造成区域环境容量增加 D.制约第一产业发展,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答案】‎ ‎8.C ‎ ‎9.B ‎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8.本次禽流感3千米内的家禽全部捕杀,量得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本图的比例尺为=1厘米:3千米=1:300000。‎ ‎9.强制免疫的半径为3-5千米,即图上距离为1-1.67厘米.结合比例尺进行估算,②、③两村落在此范围之内,需要进行强制免疫。‎ ‎10.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染疾病,影响人口素质。‎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东南,再向南 D.向南 ‎12.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A.580米 B.400米  ‎ C.690米 D.200米 ‎1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假如自然地理环境不变,下面四地附近最有可能发掘出早期原始人住居遗址的是 A.甲村 B.乙村 C.①地 D.②地 ‎【答案】‎ ‎11.C ‎ ‎12.C ‎ ‎13.B ‎ ‎14.B ‎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经纬网指示方向,北纬增大方向为北;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所以C正确。‎ ‎12.陡崖顶部的最大等高线为600M,故陡崖顶部的高度为600—700M,所以C正确。‎ ‎13.连接各点到甲村和乙村,中间没有凸起地形的则能看到两村,所以B正确。‎ ‎14.早期原始人类最可能生活在河谷阶地上,即便于用水,又地势较高,利于防洪,所以B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右图所示区域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下列各题。 ‎ Q M P N R ‎300‎ ‎500‎ ‎600‎ 等高线 ‎0‎ ‎500m ‎300‎ ‎15.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 ‎16.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 ‎17.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答案】‎ ‎15.C ‎ ‎16.A ‎ ‎17.C ‎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 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 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9.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 ‎18.B ‎ ‎19.A ‎ ‎【解析】‎ 试题分析:‎ 18. 该大陆西部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19.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考点:大气运动 ‎ ‎2014年12月22日,沟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尼加拉瓜运河正式开工建设,预计运河建成后,可通行40万吨的大型船舶,远超现有的巴拿马运河。读远东—北美洲西部和东部航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示远东—北美洲西部航线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气条件较好 ②.顺风顺水航行 ③.开发沿线岛屿 ④.航行距离较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21.尼加拉瓜运河的开通将有利于中国进口( )‎ ‎①美国的粮食  ②中东的石油  ③巴西的铁矿石 ④委内瑞拉的石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20.D ‎21.C ‎ ‎【解析】‎ 试题分析:‎ 20. 读图,远东—北美洲西部航线是东亚到北美洲西部沿海的航线,该航线位于西风带内,风浪较大,冬季多雾,从北美回东亚是逆风逆水,与开发沿线岛屿关系不大,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所以主要原因是距离较短。‎ ‎21.尼加拉瓜运河的开通将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的粮食,与进口中东的石油无关,便于巴西的铁矿石进口,可以减少委内瑞拉的石油的运输距离,所以C正确。‎ 考点: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下图所示国家为世界重要红茶生产国。据考察发现,M地第一季度生产的茶叶质量最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导致M地该季度茶叶质量最好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 ‎ C.土壤 D.气候 ‎23.推测下列四地中,七月份降水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22.D ‎ ‎23.A ‎ ‎【解析】‎ 试题分析:‎ ‎22.各因素中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气候因素,其它如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稳定,市场与茶叶质量之间无明显关系,所以D正确。‎ ‎23.该地为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气候,7月当地盛行西南季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甲地海拔较高,处于迎风坡,降水量最大,所以A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24.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图示两区域( )‎ A.地势平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B.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D.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答案】D ‎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尼罗河三角洲,乙为恒河三角洲,两地外力作用都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恒河三角洲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所以D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4月12日15时由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起航,沿下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10天零8个小时到达伦敦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该轮船到达伦敦时,伦敦所在时区的时间及航行期间日出时间的变化分别是(  )‎ A. 4月2日7时  日出时间逐日提前 B.4月2日10时 日出时间逐日延后 C. 4月23日3时  日出时间逐日提前 D.4月22日23时  日出时间逐日延后 ‎26. 与拉沃拉耶相比,伦敦的气候特点是(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年均温较高 C.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答案】‎ ‎25.C ‎ ‎26.C ‎ ‎【解析】‎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8.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答案】‎ ‎27.B ‎ ‎28.C ‎ ‎【解析】‎ 试题分析:‎ ‎27.H表示105°E经线,查地图可知,从南到北依次穿过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 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所以B正确。‎ ‎28.E表示40°N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 辽宁,所以C正确。‎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下列各题。‎ ‎29.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30.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 ‎29.B ‎ ‎30.D ‎【解析】‎ 试题分析:‎ 29. 我国位于25°N-35°N之间的国土范围广大,可见纬度因素不是我国亚热带范围小的原因,季风和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与热量带关系不大,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阻挡,以及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地形、地势的影响,使我国亚热带范围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范围较小。‎ ‎30.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影响即可,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 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1.影响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32.甲地入春日期异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接近冬季风源地,气候寒冷 B.山地地形,气温相对较低 C.位于沙漠地带,降水较少 D.地处内陆高原,光照充足 ‎【答案】‎ ‎31.A ‎ ‎32.B ‎ ‎【解析】‎ 试题分析:‎ ‎31.从图中可看出,入春日自南向北推迟,因此影响入春日等值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量,所以A正确。‎ ‎32.从图中可读出,甲地入春日期较同纬度东西两侧地区晚,说明其气温低,为大兴安岭山地,所以B正确。‎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 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34.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答案】‎ ‎33.C ‎ ‎34.A ‎ ‎【解析】‎ 试题分析:‎ ‎33.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相同,图中耕地、林地、草地日蒸发量较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较小,水体日蒸发量最大,因此造成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所以C正确。‎ ‎34.从图中可知,该地草地面积较大,水体面积较小,因此应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所以A正确。‎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 ‎,河道摆动频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5.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明显的夏汛 B.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 C.有凌汛现象 D.水能丰富 ‎36.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 ‎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 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 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 ④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35.D ‎ ‎36.A ‎ ‎【解析】‎ 试题分析:‎ ‎35.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地上河的河段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落差小,所以水能资源不丰富。‎ ‎36.该处农业生产主要引黄河水灌溉,则水由黄河流向农田,故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沙不可能在河床沉积。‎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38.图中山脉( )‎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答案】‎ ‎37.B ‎ ‎38.D ‎ ‎【解析】‎ 试题分析:‎ ‎37.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与最北端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近年来,被誉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的鄱阳湖区持续干旱,2012年1月的水位更是创下60年来历史新低。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9.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位低于12 m的枯水天数,2010年比2000年延长124天 B.2006年鄱阳湖区降水偏多 C.目前水位的快速下降,还没有影响到湖区航运、渔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 D.鄱阳湖枯水期呈现出现时间提前、结束时间退后的趋势 ‎40.鄱阳湖是水位季节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分析鄱阳湖低水位持续时间总体变长的主要原因( )‎ A.湖区附近用水增加 ‎ B.长江干流对鄱阳湖湖水顶托作用加强 C.三峡水库蓄水之后导致长江中下游来水减少 ‎ D.全球变暖蒸发加大 ‎【答案】‎ ‎39.D ‎ ‎40.D ‎ ‎【解析】‎ 试题分析:‎ ‎39.12米的枯水天数,2010年比2000年延长90天;读图可知,2001年鄱阳湖区降水量偏多,应为枯水期最短;水位的快速下降已经影响多渔民及居民的生活用水;读图枯水期的天数逐渐增多,则枯水期呈现出时间提前、结束时间退后的趋势。‎ ‎40.鄱阳湖低水位持续时间总体变长原因为两方面,一是来水量减少,应该主要与流域内降水量多少有关,而材料中信息不能反映降水量持续减少;二是湖泊水分消耗持续增加,结合近年来总体上全球呈变暖趋势,湖泊面积大且蒸发增加,可能是湖泊低水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考点: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二、问答题 ‎41.下图为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乙、丙三地出现荒漠景观的自然原因。(6分)‎ ‎(2)甲地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3)从自然角度分析甲地发展棉花种植的优势和不足。(8分)‎ ‎【答案】(1)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2分);乙地位于高山的背风坡,降水少(2分);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2分)。‎ ‎(2)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类经济活动,禁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行为;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三点给6分)。‎ ‎(3)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透气性好(任答三点给6分)。不足:降水少,水分条件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乙地位于高山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2)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类经济活动,禁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行为;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回答。‎ ‎(3)甲地发展棉花种植的优势,可以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等方面回答,不足可以从降水少,水分条件差等方面回答。‎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