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必修)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二地理(必修)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从高级别到低级别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 B. 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 D. 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它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其中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因此天体系统从高级别到低级别是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回答下列小题。‎ ‎2. 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 )‎ A. 星云 B. 行星 C. 流星 D. 恒星 ‎3. 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 月球 B. 太阳 C. 地球 D. 彗星 ‎【答案】2. D 3.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2题详解】‎ 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故A错;行星体积质量小,自身不能发光发热,故B 错;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故C错;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夜晚肉眼看星空,几乎都是恒星,故D正确。‎ ‎【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类天体为恒星,恒星是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月球自身不能发光发热,是围绕行星运动的卫星,故A错;地球自身不能发光发热,是围绕恒星运动的行星,故C错;彗星是围绕恒星公转,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故D错;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因而是恒星,故B正确。‎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5月6日晚6点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中断。‎ 结合“太阳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B.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A层 C. 太阳活动导致我国东部形成季风气候 D. 无线电长波中断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电离层 ‎5. 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 B.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距太阳最近,获得太阳辐射最多 C. 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 ‎6.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和周期分别是(  )‎ A. 黑子、耀斑,约76年 B. 太阳风、黑子,约76年 C. 日珥、耀斑,约11年 D. 黑子、耀斑,约11年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结构及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影响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对应题中的图可得,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故A正确;太阳活动发生时,色球层产生耀斑、光球层上产生黑子、日冕层上产生太阳风,故B错误;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C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发生时,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会增多,它们发射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D错误。‎ ‎【5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故A错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B错误;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但是由于受技术等限制,它还没被大规模地开发和运用,故D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故C正确。‎ ‎【6题详解】‎ 黑子数量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其周期均为11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7.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 A. 煤炭 B. 地热 C. 风能 D. 水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B正确;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积累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8.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 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 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9. 一般认为,岩浆主要发源地是位于( )‎ A. 软流层 B. 下地幔 C. 图中③层 D. 图中①层 ‎10. 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 A. 地幔、地壳、地核 B. 地核、地幔、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来划分内部圈层,故D正确,A、B、C错误。‎ ‎【9题详解】‎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A正确,B错误;图中③为地核,故C错误;①为地,故D错误。‎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以外为地壳,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11.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 ‎12. 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答案】11. C 1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形成地貌,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景观图根据地貌形态来判断具体的外力作用。‎ ‎【11题详解】‎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一般不新月型,丘陵一般相对高度不太大,但有一定的起伏,选择C。‎ ‎【12题详解】‎ 右图所示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选A。‎ ‎13.下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读图可知,A图为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A排除;B图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排除;C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D图为火山地貌,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排除;综上可知,选C。‎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风蚀地貌 C. 冰川地貌 D. 火山地貌 ‎15. 该版面景观主要成因是 ( )‎ A. 冰川侵蚀作用 B. 海浪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流水溶蚀作用 ‎16. 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 A.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7. 不属于岩溶地貌的是 ( )‎ A. 石林 B. 小寨天坑 C. 单面山 D. 孤峰 ‎18. 下列地貌与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A. 云南的路南石林——风力侵蚀 B.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C. 珠江三角洲——风力堆积 D. 挪威的峡湾海岸——冰川侵蚀 ‎19. 下列属于冰川地貌的是 ( )‎ A. 角峰 B. 落水洞 C. 方山 D. 海蚀崖 ‎【答案】14. A 15. D 16. C 17. C 18. B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 ‎【14题详解】‎ 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故A符合题意,B、C、D错误。‎ ‎【15题详解】‎ 该版面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岩石以石灰岩为主,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16题详解】‎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故A错误;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故B错误;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其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故C正确,D错误。‎ ‎【17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有石林、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天生桥,等地貌;故A、D不符合题意;小寨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击碳酸盐岩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这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特征,故B 不符合题意;单面山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其通常形成的原因,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软的一边的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因而形成单面山,故C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云南是石林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挪威的峡湾海岸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 ‎【19题详解】‎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故B错误;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它同样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形成于冰川作用无关,故C错误;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形成,故D错误;角峰指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因冰川的拔蚀作用,周围成凹形陡坡,峰顶突出如尖角,故A正确。‎ ‎20.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作用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故C项正确。‎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图中和人类活动最密切的是哪层(  )‎ A. Ⅰ层 B. Ⅱ层 C. Ⅲ层下部 D. Ⅲ上部 ‎23.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答案】21. B 22. A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相关知识。‎ ‎【21题详解】‎ 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地面气温在20℃左右,对流层顶在-50℃左右,平流层顶0℃左右,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为热层,拐点温度为-80℃左右。根据分析可知,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 ‎【22题详解】‎ 对流层为大气最底层,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于该层,以对流运动为主,由天气变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故A正确,B、C、D错误。‎ ‎【23题详解】‎ 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短波通讯。读图可知,该图中〡为对流层,Ⅱ为平流层,Ⅲ为高层大气。根据分析可知,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该层,故D正确,A、B、C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4. 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大气的散射作用——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26. 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 )‎ A. 太阳→大气→地面 B. 地面→太阳→大气 C. 太阳→地面→大气 D. 大气→地面→太阳 ‎27.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4. A 25. D 26. C 27.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 ‎【24题详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很少,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面;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很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故A正确,B、C、D错误。‎ ‎【25题详解】‎ 大部分短波太阳辐射(A)透过大气能直接到达地表,故A错误;大气的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都是针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中吸收以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光,臭氧吸收紫外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量少,故不是大气升温的主要原因,故B、C错误,地表在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地面辐射(B),由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辐射)增温,产生大气逆辐射(C辐射),把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故D正确。‎ ‎【26题详解】‎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太阳辐射是热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使地面增,而后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而后大气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受热过程为太阳-地面-大气.,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27题详解】‎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辐射)增温,产生大气逆辐射(C辐射),把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故C正确。‎ ‎28.图中,日温差最小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作用。‎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昼夜温差比海洋大,故A、B错误,晴天比阴天的白昼温度高,晴朗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温度低,故晴朗比阴天气温日较差大,故D正确,C错误。‎ ‎29.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同 B. 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 C. 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和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详解】大气环流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如果是热力因素导致的大气环流,则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形成高压。大气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地面相反,故A不正确;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是空气受热膨胀垂直上升运动导致的,故B不正确;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但也可以是动力因素形成,如60°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C错误;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故D正确。‎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0.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31. 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 乙地温度小于甲地 ‎【答案】30. A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甲乙气压大于丙丁。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等压面向上拱起处,近地面气压较高。根据图示等压面分布,图中各地的气压值甲>乙>丁>丙,A对。B、C、D错。‎ ‎【31题详解】‎ 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甲地气流下沉,气压高,多为晴朗天气,B对。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与气压状况相反,甲地气温低于乙地,A错。乙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C错。乙地温度大于甲地,D错。‎ ‎【点睛】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甲乙气压大于丙丁。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拱起处,气压较高。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与气压状况相反。‎ ‎32.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 ( )‎ A. 地面受热不均 B. 垂直气压梯度力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相关知识。‎ ‎【详解】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故A、C错误;风是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的垂直运动,形成水平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故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D正确,B错误。‎ ‎33.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B. 风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C. 大气运动就是风 D. 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相关知识。‎ ‎【详解】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而非风,故B不符合题意;大气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故C不符合题意;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风向就是风的来向,如东北风即为东北方向来的风,故A正确。‎ ‎3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详解】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误;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C错误。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D错误。晚上山顶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上升,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5.下面能正确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南半球水平运动的大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正确的是D。‎ ‎36.下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风的受力分析。‎ ‎【详解】图中①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是风的原始风向②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说明风向向右偏,应是北半球的风向。③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对于风向而言,一般分为高空的风与近地面。高空风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7.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A.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38.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 A. 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B. 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C. 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D. 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循环 ‎【答案】37. A 38. B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性原理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37题详解】‎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符合的是乙;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8题详解】‎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由于海陆间循环跨越陆地和海洋,且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故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被称为海陆间大循环,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39.下列河湖中,没有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 长江 B. 洪泽湖 C. 黑龙江 D. 塔里木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详解】海陆间水循环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海洋上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另一个是径流入海,塔里木河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没有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故D正确;长江、洪泽湖、黑龙江均位于季风气候区,故都接受海洋水汽,且都随地表径流如海,故A、B、C不符合题意。‎ ‎40.水循环( )‎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 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详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地形,气压带,季风,寒流,暖流等,所以水循环并不会使全球的水资源分布趋于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虽然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见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是内力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水循环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故D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4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左邻右舍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的形状具有__________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3)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D (3). 同向 (4). 近圆 (5).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详解】(1)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球与金星B和火星D相邻。‎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轨道近似圆形,轨道平面近似在同一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有相对稳定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 ‎42.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B、F分别代表的地球圈层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具有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表示岩石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___________。‎ ‎(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 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 ‎ D.软流层位于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 (1). 生物圈 (2). 地幔 (3). C (4). D和E (5). 突然消失 (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详解】(1)由图可知,A代表大气圈,B代表的生物圈,C代表水圈,A、B、C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为G地核、F地幔、D地壳;水圈的特点为连续单不规则。‎ ‎(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图中为D和E部分。‎ ‎(3)由于外核为液态,地震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故横波消失,纵波明显减小。‎ ‎(4)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B 错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D正确。‎ ‎43.读水循环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C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丙代表的水循环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实现着图中C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B.塔里木河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4)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调节E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____(填名称)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降水(降雨不得分) (2). 水汽输送 (3). 陆上内循环 (4). 海上内循环 (5). C (6). 跨流域调水 (7). E (8). 实现了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促进地球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是循环的相关知识。‎ ‎【详解】(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蒸发,B、D为降水,C为水汽输送,E为地表径流,F为下渗,G为地下径流。‎ ‎(2‎ ‎)甲未接受海洋水汽,地表径流位汇入海洋,故代表陆地内循环;丙为海洋水汽蒸发,降水返还海洋,故为海上内循环。‎ ‎(3)实现水汽输送功能的为从海洋吹向内陆的海风,故C符合题意;长江和塔里木河为地表径流,A、B不符合题意;冬季风来自陆地无法实现海洋水汽输送陆地,故D错误。‎ ‎(4)人类通过跨流域调水来实现地表径流的空间分配不均;人类砍伐森林,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故地表径流增多。‎ ‎(5)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