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宁夏吴忠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 植被稀疏。完成下面小题。 1.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冰蚀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2.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阴坡、阳坡的差异。 1.读图,图中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背斜、向斜是褶皱构造, C、D 错。从成因看,该 河谷为断层谷, B 对。冰蚀谷为外力侵蚀形成,岩层不会出现错位, A 错。故选 B。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①侧位于山脉阴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 较好。 所以,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是①侧,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蒸发较弱, C 对, A 错。②侧是阳面, 气温较高,水分条件较差, B、D 错。故选 C。 【点睛】 根据岩层形态特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要了解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在干旱区,降水少,植 被在阴坡的生长环境更好一些,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充足,植被较茂盛。阳坡的光照条件好。 2.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区城作物生长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作物蒸腾蒸发量 ( 单位 :mm)等值线图。 读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灌溉需水量最大的地点是 A.④ B.② C.① D.③ 2.该区域最适合发展 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1.由图甲可知,该区域西部降水较少,但据图乙可知,该区域西部蒸发量较大,因而位于西部的①地灌 溉需水量最大。故选 C。 2.结合经纬网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粮食生产的商品 率较高,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故选 B。 3.上海市 2018 年以来 , 拆除一些违章建筑,改变部分建筑的功能。该年的外来人口总数 972.68 万人,比 起上一年的外来常住人口 980.20 万人, 外来人口总数下降了 7.52 万人。 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影响环境人 口容量的哪个因素有关 A.自然资源与环境 B.科学技术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上海市 2018 年以来,拆除一些违章建筑,改变部分建筑的功能。该年的外来人口总数比起 上一年的外来常住人口下降了 7.52 万人。近年,流入上海的人口以农民工为主。综合以上内容,说明房 源的减少,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因此可判断出这一现象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有关。故 D 正确。 4.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8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10.94 ‰,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相比于 2017 年,全年出生人口( 1723 万人)减少了 200 万,人口出生率是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 B.年龄 C.性别 D.数量 2.2018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 B.劳动力严重不足 C.生育观念的变化 D.人口老龄化严重 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 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要注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 人口出生率变化直接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 2018 年新出生人口减少 200 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育的人数多少, A正确。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 年龄与性别没有影响, ,BC 错误;对劳动力的数量的影响要到 18 年之后, D错误;故选 A。 2.随着中国控制出生性别比、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 A 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 动力充足, B 错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人们的生育观念的改变,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C 正确;人口老龄化严重对出生率影响不大, D错误。故选 C。 3.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改变其生育观念,导致出生率降低, A不可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 以消除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 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 低人口出生率, C不可行;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出生率, D不可行。故选 B。 5. 人体的舒适程度受到气温影响,人体感知温度在 9℃- 26℃之间为 “ 舒适 ”区间。读我国夏季 人体感知温度空间分布图(图 1)和我国冬季人体感知温度空间分布图(图 2)。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我国四季皆宜的居住区域主要位于 A.西北内陆 B.西南高原 C.东南沿海 D.东北平原 2.近年来,我国宜居黄金地带的康养旅游业正悄然兴起,其主要消费人群为 A.低收入中老年群体 B.中高收入老年群体 C.中等收入青年群体 D.中高收入中年群体 【答案】 1.B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和图幅的识读。 1.由材料可知人体感知温度在 9℃-26℃之间为“舒适”区间,西北内陆夏季温度为 32℃左右,冬季温度 低于 -13℃,故 A 不符合题意;东南地区夏季的温度高于 32℃,故 C 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于 -13℃,故 D 不符合题意;西南高原,冬季温度高于 9℃,夏季气温低于 26 摄氏度,故 B 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宜居黄金地带的康养旅游业,不是短时间旅游,所以主要消费人群为收入较高的人群;故 A 错误;宜居人群主要目的是健康养生, ,所以主要人群为老年人,故 B 正确, A、C、 D 错误。 6. 最近京东的管道胶囊快递配送视频曝出,快递被装进连接 5G的智能胶囊盒子,通过地下管道 以磁动力完成动能转化,从仓库运到中转站,再运到小区楼下快递点,最后交由 AI 智能机器人送达,地 下物流可能成为现实。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地下物流的优点是 ①快递更快捷方便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实施这项快递运输可能用到哪些技术 ① RS ② GPS ③ 5G ④ GIS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C 2.D 【解析】 1.地下管道运输连续性好,更快捷方便,①正确;可减少地面配送车辆,缓解交通拥堵,②正确;尾气 排放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③正确;就业机会将会减少,快递员面临失业,属于地下物流的缺点,④错 误,选项 C正确。 2.实施胶囊快递配送,需 5G网络驱动支撑, GPS定位, GIS 分析管理,由智能机器人送达快递。选项 D 正确。 【点睛】 3S 区别:工作对象是点与面的区别, 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面,但是 GIS 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 “想”和“算”的过程; RS 是人视力的延伸,是“看”的过程,看到的是面; GPS 的工作对象是点,而 且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点,有经纬度和高程。 7. 近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 50%,下图示意口罩生产 产业链,其中熔喷布是制造口罩最核心的材料,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近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企业也跨界进行口罩生产, 中国近一半的口罩产自河南省长垣市, 这里也是全国最 大的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生产经营集散地,上千家企业在此集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口罩生产和出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科技水平高 C.生产历史悠久 D.产业链完整 2.与其它企业比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跨界生产熔喷布的优势在于 A.资金充足 B.政府支持 C.原料丰富 D.技术先进 3.长垣市集聚的上千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A.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B.企业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C.企业之间分工协作 D.各企业资本集中程度较高 【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 1.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在于中国的生产能力强大。市场需求量大不能决定中国生产能 力一定大,故 A 错误。口罩生产对科技要求不是很高,故 B 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生产历史,故 C错误。 材料提到中国口罩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就是在引导和暗示中国的生产能力强,故 D正确。 2.材料提到,“熔喷布是制造口罩最核心的材料,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聚丙烯为化工产品,表 明与其它企业比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跨界生产熔喷布的优势在于原料丰富,故 C正确。 3.长垣市集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到上千家,数量如此之大,规模可能比较小,推测以中小型企 业为主, 故 A正确。 “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生产经营集散地”表明企业内并未实现产 供销一体化,故 B错误。口罩生产环节比较简单,对分工协作的要求不高,故 C错误。企业规模较小,资 本集中程度不高,故 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8. 国内常见的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首位城市 GDP占全省城市 GDP的占比视为城 市首位度 ; 二是将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视为城市首位度。 在 2018 年中国城市发展年度报 告中,黑龙江的哈尔滨、山东的济南和青岛、江苏的南京、福建的厦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等城市被中央 点名首位度不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七城市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低 B.城市 GDP数值小 C.城市人口规模小 D.城市带动作用小 2.下列四个省会城市中,首位度最高的是 A.西安 B.济南 C.西宁 D.郑州 3.据被点名城市的地理位置推测 A.济南对青岛发展影响大 B.南京对苏南城市影响力小 C.哈尔滨周边二级城市数量多 D.厦门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差 【答案】 1.D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部分城市的城市首位度为材料, 设置三道试题, 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 能力。 1.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这种集中程度越高, 最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强,因此材料中七城市首位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带动作用小, D对。图中 信息表明, 城市首位度是按城市 GDP占本省 GDP的比重计算的, 与“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人口规模小” 关系不大,因此 A、C错。城市首位度是指城市 GDP的比重,不是城市 GDP数值大小,因此 B 错。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青海省城市数目少, 除省会西宁外, 其他城市规模较小, 经济较落后, 全省的 GDP 规模不大,因此西宁的城市首位度高, C 对。西安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但全省的 GDP 规模较大,因此与 西宁相比城市首位度较低, A 错。题中信息表明,济南城市首位度低,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 B 错。郑 州经济水平较高,但全省的 GDP 规模大,与西宁相比,郑州城市首位度较低, D 错。 3.济南与青岛相隔较远,且青岛城市首位度比济南高,因此济南对青岛发展影响不大, A错。题中信息 表明,南京的城市首位度较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南京对苏南城市影响力小, B 对。 根据地理位置不能推测“哈尔滨周边二级城市数量多”、“厦门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差”,因此 C、D不符 合题意。 9. “逆向可变车道 ”是利用中央隔离护栏左侧第一条车道车辆放行空闲期,通过信号灯及 LED 显示屏提醒,启用电动可移动伸缩护栏,将部分左转车辆提前引导进入该车道,待左转信号绿灯亮起后, 两股左转车流同时释放,充分利用交叉路口的空间资源,有效提升路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压力,方 便市民通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逆向可变车道”主要设置在 A.住宅区内部 B.商业区内部 C.高速路入口处 D.功能区交接处 2.图中“逆向可变车道”设置的时段可能在 A. 7:00~9:00 B.12:00~14:00 C.17:00~19:00 D.0:00~24:00 3.交管部门在考虑是否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前,需要借助 A. RS技术 B.GPS技术 C.GIS 技术 D.网络技术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逆向可变车道”的设置主要是考虑上下班高峰时段,某方向车流量过大,而对 向车道车流量又较小时使用,“逆向可变车道”多设置在功能区交接处,如从工业区、商业区下班回住宅 区, 从住宅区方向出来的车辆少, D 正确。 住宅区内部、 商业区内部、 高速路入口处均不是功能区交接处, ABC 错误。故选 D。 2.图中“逆向可变车道”的前方为市区, 是上班地点的方向, 故其设置的时段可能在早高峰时段, 7:00~9: 00 最有可能, A 正确。 12:00~14:00、17:00~19:00 应该是下班时间, BC 错误。 0:00~24:00 人流 稀少, D 错误。故选 A 。 3.交管部门在考虑是否设置 “逆向可变车道 ”前,需要进行相关的论证,要考虑到双方向的车流量有明显 的差异且某一方向堵车相当严重时才会实施,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故应借助 GIS 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C 正确。 RS 技术、 GPS 技术、网络技术没有分析功能, 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 RS 指遥感技术,其主要作用是获取地理信息; GIS 指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 和地理数据; GPS 指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 10.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海拔 3000 米左右的西部,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在清澈湛蓝的湖水 中,分布着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 形成了壮观的水上城堡, 是地球上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 “水 中雅丹地貌 ” 区。下图为 “水中雅丹地貌 ” 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该地图中一列列土墩形成的主要原因 A.湖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地壳断裂 2.对该地湖水清澈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晴天多,风沙少 B.该地湖泊主要靠洁净的冰川融水补给 C.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D.该地人口工业少,污染少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且土墩的排列方向和风向大致成一致,故图中土墩是由风力 侵蚀形成的, B项正确。 2.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晴天多,但多大风,风沙较多, A 项错误,符合题意;该地湖泊主 要靠洁净的冰川融水补给, B 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C项正确;该地人口、工业少,污染少, D 项正确,所以该题选 A。 【点睛】 雅丹地貌泛指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 11.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是指比邻城市, 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类风景名胜区, 是风景名胜区的一种重要类型。 近年来,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出现交通拥堵不断升级, 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 分析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易出现拥堵的原因,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的可行措施。 【答案】原因:城郊旅游距离近,所需时间少,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多;游客多选择自驾车通 行,增加交通压力;城郊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可行措施: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的交通规划;加强交通路况 监测与管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引导游客错峰出行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 考查内容较为基础, 需要加强对 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①原因分析:景区拥堵主要与游客数量、景区交通设施、景区游客接待能力等因素有关。根据材料可知, 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紧临城市,与城市关系密切,正是由于距离城市较近,旅游花费时间较少,故而游客众 多,且城郊地区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来自城区的游客多选择自驾车出行,交通压力大,所以容易出现景区 拥堵的情况。②可行措施:对于游客数量多的问题,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对于城郊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 题,可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对于市民多自驾车,从而增加了交通压力的问题,可鼓励市 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同时,还应加强交通路况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交通拥堵情况的疏导。 12.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A.海蚀地貌 B.海积地貌 C.风蚀地貌 D.风积地貌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海蚀地貌是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地表较崎岖,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A 错误。海积 地貌是由海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如沙滩,沙洲,沙堤等, B 正 确。风蚀地貌是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表面的风化产物吹走,并对地表物质的冲击和摩擦,地表较 崎岖,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积地貌是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减弱,沙尘降落到地面, 形成各种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垅、黄土高原。我国杭州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作 用形成的地貌较少。 CD 错误。故选 B。 13.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 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各功能区的位置取决于对区域的付租能力的大小,而地租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 达度,这也就是城市地租理论即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据此结合选项选 B。 14.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两项战略举措 , 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读下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与通州相比 , 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靠近白洋淀 , 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 , 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 , 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 ,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有利于北京市 (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雄安新区选址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距离北京比通州距离北京的距离远, ②错误;且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①正确;而且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 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③ 错误,④正确,故选 D。 2.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 C正确。故选 C。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 ) 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 ②中部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③交通运输便利; 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 而且三面临海, 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广大,土壤肥沃,对农业 发展有利;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又有多样性的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分 条件较好;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6.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澳大利亚北部也会出现风向随季节转换的现象。下图所示的西北风出现的 时间及性质是 A. 1 月冷、干 B.7 月冷、干 C.1 月暖、湿 D.7 月暖、湿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澳大利亚 北部的西北风;西北风来自海洋,湿润。故 C正确, A、B、D 错误。 【点睛】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具有一致性。 17.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多高大笔直的白桦林 B.气候干热 C.蚊虫、毒蛇、洪水多 D.地形平坦 2.目前该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 A.民居文化多元性减弱 B.加剧了当地生态破坏 C.加快当地城市化速度 D.居民环境适应力降低 【答案】 1.C 2.A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加里曼丹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当地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A 错误;加里曼丹岛气候湿 热, B 错误。蚊虫、毒蛇、洪水多,高脚屋架空的目的是通风防潮,防虫、防蛇、防洪,其房顶呈“人” 字形,易于排水,底层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 C正确;加里曼丹岛上多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加 上加里曼丹岛人口密度大,所以建高脚屋以适应当地地形特征, D错误。 故选 C 2.特色民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导致 该地区特色民居越来越少。 特色民居的减少, 减弱了民居文化的多元性, 不利于特色民居的保护, A正确; 特色民居减少并不能加快该地的城市化速度, C错误;高脚屋的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乱砍滥伐,有利 于当地生态恢复, B 错误;科技进步能提高当地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D错误。 故选 A 18.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 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1 万千米 D.2 万千米 【答案】 1.C 2.B 3.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 12 小时 16 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 昼长恰好为 12 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 22 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 为 60°W,乙地位于西半球。 C正确。 2.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66° 12′,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 太阳高度 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90°-( 0°+X°),即 X=21°26′,故 B 正确。 3.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 12 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 12 点,故甲地 位于 120°E 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 2 万千米)的一半。故 B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9.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 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兴建了许多小型水 库。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无定河流经丘陵沟壑区河段,与风沙区的河段相比 A.含沙量大,水量小 B.含沙量大,水量大 C.含沙量小,水量大 D.含沙量小,水量小 2.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 用是 A.防洪 B.拦蓄泥沙 C.灌溉 D.发电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根据材料,无定河流经丘陵沟壑区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由于沟壑区位于下游地区,河流水量较大; 沟壑区地势起伏大,因此河流流速较快;沟壑区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因此无定河沟壑区的含沙 量大,水量大,故选 B。 2.A. 根据材料,无定河上游流经风沙区,大气降水较少,因此不可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A 不对。 B.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般会形成夏汛;根据材料,该河上游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故 B 不 对。 C. 该地流经风沙区,上游流量小,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则推测该河上游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C 对。 D. 从材料看,该地流经风沙区,无湖泊成为其河流水的来源, D 不对。 故选 C。 3.A.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洪涝灾害不严重,因此水库主要功能不是防洪, A 不对。 B. 根据材料,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因此水库的主要功能是拦蓄泥沙, B 对。 C. 根据题意,水库蓄水的主要目的是减缓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灌溉不是其最突出功能, C 不对。 D. 根据题意,水库建设主要针对其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发电不是其突出功能, D 不对。 故选 B。 【点睛】 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流经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等,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植被覆盖 率越差、土壤越疏松,则河流的含沙量越大。 20. 秦皇岛港始建于 1898 年,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 为解决城市与港口的矛盾冲突, 秦皇岛市提出了 “西港东迁 ”的战咯举措, 将西港区的生产功能搬迁至东 港区。下图为我国秦皇岛市城区布局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秦皇岛港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主要得益于 A.经济腹地广阔 B.港口终年不冻 C.地理位置优越 D.历史发展悠久 2.秦皇岛市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条带状模式 D.多核心模式 3.材料中提到,“西港东迁”是为解决城市与港口的矛盾冲突,该矛盾冲突主要是指 A.用地规模 B.交通联系 C.环境污染 D.地价高低 【答案】 1.C 2.D 3.A 【解析】 【分析】 本组试题以我国秦皇岛市城区布局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及发展的相关知识。 1.秦皇岛港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地处山海关内外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此外,秦皇岛 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交通位置优越;位于渤海西北部,港口不冻,风浪小,为天然良港。综上 所述,秦皇岛港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并未提及, A 错误。港 口终年不冻,仅是地理位置优越的其中一方面体现, B 错误。历史发展悠久对港口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输 出港的影响并未提及, D错误。故选 C。 2.读图可知,秦皇岛城市功能区以组团式布局,沿滨海地区带状延伸,呈带状组团式串珠式布局,各组 团间由绿化带隔离,故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是多核心模式, D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3.“西港东迁”可扩大城市中心区的用地规模(或发展空间) ,解决城市与港口发展的矛盾冲突,便于合 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打造滨海新区, A 正确。“西港东迁”会加大城市中心区与港口的空间距离,交通联 系变差, B 错误。读图可知,工业区和港口分离,港口主要负责转运,对城区的环境污染较小, C错误。 港口用地和城市中心区各个功能区用地的付租能力不同,低价高低造成的矛盾冲突小, D错误。故选 A。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 [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渭干河一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南侧的塔里木河段,沿岸分布有大片的胡杨林,每到金秋时节,这里满目金 黄,层林尽染,如诗如画,景色壮观,但游客数量远不及东部地区的一些普通景观。 说明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景区游客数量少的原因,并指出在该地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原因:该区域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人烟稀少,远离旅游客源市场;深居内陆盆地,交通不便; 当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景观季节变化明显,观赏的时间限制性强;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 游景观单一等。措施:注意防寒保暖;带足必备的饮用水和食物;注意防范风沙危害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从市场距离、交通、景观特点,服务设施等分析。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景区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人烟稀少,远离旅游客源市场。深居内陆盆地,交通不 便。当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景观季节变化明显, 观赏的时间限制性强。 基础设施落后, 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景观单一等。该地气温日变化大,在该地旅游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带足必备的饮用水和食物,注意 防范风沙危害等。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干达位于东部非洲, 是世界人均电力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 中国与乌干达合作建设的卡鲁玛水电站 ( 图甲示意 ) 于 2013 年 12 月正式开工, 该项目为乌干达历史上最大的水电项目, 位于乌干达北部维多利亚 湖白尼罗河下游,靠近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卡鲁玛水电站为径流式水电站 ( 图乙示意 ) ,此类水电站按照 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装机容量选择。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实施 " 绿色施工 ",打 造生态友好水电站。该项目已于 2018 年完工并正式发电,每年为乌干达提供 40 亿度低廉稳定的电力,同 时为乌政府提供 2 亿多美元的电力收入。 (1)卡鲁玛水电站虽为径流式水电站,但发电量却比较稳定。简要分析形成的自然原因。 (2)与高水坝发电站相比,说明卡鲁玛水电站采取径流式发电站建设方式的主要优势。 (3)分析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开展 " 绿色施工 " 的目的。 【答案】 (1)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雨季较长;受湖泊的调蓄、补给作用,全年河流径流量大且较为 稳定。 (2)因地制宜开发可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上游蓄水较少,减少土地的淹没面积;减少移民数量;减 少对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答出其中 3 个要点即可 ) (3)减少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对河流产生污染;减少周边区域水土流 失;避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干扰等。 【解析】 【分析】 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将时代主题和地理原理相融合,加深对全球视野、互利共赢等观念 的理解和认同,感悟地理学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与魅力。 【详解】 (1)发电量稳定是因为径流丰富稳定,因此该题就是卡鲁玛电站所在河段径流丰富稳定的原因。对照图 中所示信息,容易锁定“降水特征、湖泊调节”两个因素。卡鲁玛水电站位于东非高原,属于非地带性热 带草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雨季较长;位于乌干达北 部维多利亚湖白尼罗河下游,受湖泊的调蓄作用与补给作用,全年河流径流量大且较为稳定。 (2)设问限定的是“比较优势”,高水坝电站的缺点就是径流式水电站。对照图,结合对高水坝电站的 认识,可从淹地移民、成本工期、生态破坏等角度分析。工程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开发可以节省投资 , 缩 短工期;径流式发电站无库区或库区小(蓄水少) ,上游蓄水较少,减少土地的淹没面积;减少移民数量; 减少对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3)解答基础:图文材料——国家公园;区域认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草原带。在此基础上,可从 “避免污染、 减轻生态破坏、 减少干扰”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 在保证质量、 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对公园方面影响:减少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 对河流产生污染;对瀑布方面影响:减少周边区域水土流失;避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干扰等。 2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态旅游渐趋升温,以生态旅游为名义的景区开发空前高涨,并成为一些地方招揽 游客的 “金字招牌 ”。但调查显示,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加,目前有 20%的自然保护区被破坏, 40%以上 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污染。有关专家呼吁要警惕 “生态旅游 ”潜藏 “生态危机 ”。 分析生态旅游景区过度开发和游客人数增加带来的生态危机。 【答案】一是旅游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破坏原生植被和地表结构,导致气候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生物 多样性降低甚至物种灭绝 ;) 二是不断扩大的旅游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破坏生态美景,污染生态 环境 ; 三是游客的涌入可能带来新物种入侵,因缺少天敌,新物种过度繁殖,破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功 能结构,酿成生态危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详解】 生态危机即旅游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危害:从材料 可知,目前有 20%的自然保护区被破坏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必将破坏原生植被和 地表结构,影响原有生态系统,从而影响原有的地表环境。环境污染:从材料可知, 40%以上的自然保护 区存在环境污染。 这是因为大量的旅游活动, 会排放大量三废, 处理不当会破坏原有生态, 污染生态环境。 对生物的危害,旅游开发可能会带来新物种,这必将干扰原有生物的生活习性等,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甚至产生新物种入侵的生态危机。 【点睛】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 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 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2 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 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 。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 1.8 亿吨的尘土。随 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 (2)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4)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答案】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大量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降低了温 度;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继续降低气温。 (2)沙尘作为营养物质;促进海洋藻类的旺盛生长;藻类的增加促进鱼虾等海洋生物的旺盛生长。 (3)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土壤贫瘠;沙尘沉降,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雨林生 长,维持了动植物生态平衡。 (4)沙尘削弱太阳辐射;促进海洋藻类和雨林的生长,减少 CO2含量;抑制全球变暖,令全球气温降低。 【解析】 【分析】 考题从不同区域之间、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很好的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该小题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沙尘一方面通过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 射;另一方面沙尘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 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进而使大气的温度降低。 (2)沙尘中富含营养物质,沉降到大西洋以后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藻类的增加有促进了其他海洋生物 的生长。 (3)结合所学知识,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土壤贫瘠,沙尘中富含营养物质,沙 尘沉降增加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了热带雨林生长,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4)本小题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结合以上几个小题的分析和所学知识,沙尘一方面削弱了到达 地表的太阳辐射,一方面促进了海洋藻类和热带雨林生长,减少大气中 CO2 含量,从而抑制了全球气候变 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