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地理新优选大一轮课时规范练38中国地理概况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地理新优选大一轮课时规范练38中国地理概况作业

课时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武夷山脉是我国(  )‎ ‎                 ‎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D.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图示区域(  )‎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武夷山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第2题,武夷山脉两侧地形、气候差别不大,A项错;武夷山纬度比小兴安岭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更明显,生物种类要多于小兴安岭,B项正确;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项错;图示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项错。‎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  )‎ A.1月0 ℃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黑河—腾冲线 ‎4.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石漠化 答案3.B 4.C 解析该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藏、新疆、甘肃的山区,由此可判断为草场资源。第3题,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第4题,草场资源如果过垦、超牧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下图是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避暑型气候区主要分布在(  )‎ A.水域广阔地区 B.中温带和高海拔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森林茂密地区 ‎6.下表为我国各类避暑型气候区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表示西南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的分别是(  )‎ 避暑型 气候区 气温(℃)‎ 湿度(%)‎ 风速 ‎(米/秒)‎ 太阳辐射 ‎(瓦/米2)‎ ‎①‎ ‎24.3‎ ‎47.7‎ ‎5.0‎ ‎1 114.7‎ ‎②‎ ‎22.7‎ ‎68.2‎ ‎9.8‎ ‎927.2‎ ‎③‎ ‎26.0‎ ‎49.7‎ ‎5.4‎ ‎929.2‎ 西北山地 高原型 ‎26.5‎ ‎34.2‎ ‎6.1‎ ‎971.4‎ ‎④‎ ‎26.6‎ ‎70.4‎ ‎6.4‎ ‎862.7‎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我国避暑型气候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地、西南青藏地区和云贵高原以及中温带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第6题,表格中①为西南高原型,②为中东部山岳型,③为东北山地平原型,④为环渤海低山丘陵型。‎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8.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可以用排除法。由于内蒙古草原面积广阔,牧草地所占比重最大,可知土地利用类型Ⅱ为牧草地,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D。甲地未利用土地所占面积最广,其次是牧草地,由此可以判断出该省级行政区为新疆,由此排除选项C。故本题选A项。第8题,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选项A错误。内蒙古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降水多,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选项B正确。内蒙古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用地比例,选项C错误。内蒙古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比贵州丰富,选项D错误。‎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多年平均侵蚀总量状况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的甲、乙、丙、丁与所对应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A.甲——长江 B.乙——海河 C.丙——黄河 D.丁——珠江 ‎10.关于四条河流流域水土状况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域地形较平坦,故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B.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故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 C.丙河流域降水非常丰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 D.丁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好,故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甲为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大,但径流量小,乙为黄河;珠江流域面积小于黄河,但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较大,丙为珠江;海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丁为海河。第10题,甲河为长江,流域内地形起伏明显,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非常大;乙河为黄河,多年平均侵蚀总量大,同时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因此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丙河为珠江,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总量较大;丁河为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不好,但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因此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下图示意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的是(  )‎ A.水稻、棉花、小麦、油菜 B.棉花、油菜、水稻、小麦 C.油菜、小麦、棉花、水稻 D.小麦、水稻、油菜、棉花 ‎12.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秸秆——燃烧——能源 B.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 C.秸秆——原料——造纸 D.秸秆——原料——手工编织产品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④为水稻;河北省以小麦为主,故②为小麦;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故③为棉花;油菜主产区是长江流域,故①为油菜。第12题,秸秆作为燃料燃烧,热能利用率较低,且产生大气污染,A项错;以秸秆为原料造纸,可能产生水污染,C项错;以秸秆为原料发展手工编织产品,是秸秆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且不会产生污染,但是废弃物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再发展,C项错;利用秸秆发展沼气,沼气池提供能源,而且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用来肥田,符合生态农业模式,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 A.陇海—兰新铁路 B.京包—包兰铁路 C.京哈—京广铁路 D.宝成—成昆铁路 ‎14.图中①地区大量运出的农产品可能是(  )‎ A.玉米、水稻 B.小麦、棉花 C.棉花、大豆 D.水稻、柑橘 答案13.C 14.A 解析第13题,由图示可知,该铁路沿线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并且由①到④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线路应在东部季风区,故A、B两项错;该铁路干线起点处1月气温在-20 ℃左右,应位于东北地区,故选C项。第14题,①地为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玉米产区,由于该地气候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是我国优质稻米产区,故选A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1)图示地区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有人评论“当地居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分析其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2)近年来图示地区兴起了水电开发热潮。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的水电开发计划?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2)同意。理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该地区地广人稀,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具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或不同意。理由: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离市场较远;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旅游资源。(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 解析第(1)题,根据“种粮食”找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坡地垦荒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的影响。第(2)题,既可支持,也可反对。支持要从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来分析,反对可从不利条件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来阐释。‎ ‎16.(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上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第(1)题,铁路交通运输网密集的原因,主要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及其在铁路运输网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大。第(3)题,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