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 的实地距离约为 QR 的一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两区域面积相比 A. 一样大 B. 甲>乙 C. 乙>甲 D. 不确定 2. 与 HR 长度相等的是 A. HQ B. QR C. MH D. NH 3. 某人从赤道上 Q 点以北 40 千米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行驶 100 千米,则最后回到 A. 原出发地以北 B. 原出发地以东 C. 原出发地以西 D. 出发地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甲乙两区域所跨纬度相等,即南北方向长度相等。MN的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因此乙区域面积大于甲区域。 【2题详解】 MN的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QR位于赤道上,可判定M、N、H位于60°N纬线上。HR的长度为60°×111 km=6 660 km。根据经度数值分布,可知H位于120°W,M位于120°E,两者之间的长度为120°×111 km×=6 660 km。因此HR=HM。 【3题详解】 原点在赤道以北40 km,向南行100 km后,该点在赤道以南60 km(因赤道南北可视为对称,原点在赤道以北40 km,此点在赤道以南60 km,由此得出此点比原出发地的纬度要高一些),又向正东行100 km,再向正北行100 km,此时纬度比先前向东行时的纬度低,所以,同样行100 km,向东行跨的经度要大一些,向西行跨的经度要小一些,故回到原出发点以东,B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单位:m;比例尺 1∶20 00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 西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东南方 5. 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 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 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C. 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 4 倍 D. 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答案】4. B 5. 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图中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缩放。 【4题详解】 由图中右上角的指向标可知,图示右侧为正北方向,则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读等高线数值的分布可以判断图中最高点位于甲地上侧的山顶上,因此最高点位于教堂的西南方向,故选B,A、C、D错。 【5题详解】 将比例尺放大一倍,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四倍,A错;比例尺放大后图上每一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减小,表示的内容更清晰、更详细,B对;若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相同,则该图幅只能表示原来实地范围的四分之一,C错;一个地区的实际坡度并不会因为比例尺的缩放而变化,D错。 【点睛】注意比例尺缩放与图幅面积的关系,若比例尺放大一倍,则图幅面积为原来的四倍而不是两倍。比例尺缩放及其与图幅面积变化的规律为:把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n倍;把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倍;把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1/n;把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下图是某校地理课题组某年暑假对我国某地区进行的野外考察、测量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490m B. 590m C. 690m D. 790m 7. 该地理课题组在绘图过程中,①处的支流未全部画出,你认为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 A. ③→②→① B. ⑤→④→① C. ⑦→⑥→① D. ⑨→⑧→① 8. 该地理课题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该低山丘陵区自下而上分布着农田、茶园、柑橘园等,这样发展农业有利于 ①防止水土流失 ②减轻寒潮影响 ③缓解劳动力不足 ④优化种植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的最高点位于东南部,高度范围是1000---1100米之间,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高度范围是300---400米之间,交叉相减。计算可得两点的高差范围是600—800米。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7题详解】 河流发育在谷地当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的是谷地,故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⑤→④→①,B项正确;③→②→①、⑦→⑥→①表示的是山脊,故A、C项错误;⑨→⑧→①不是谷地也不是山脊,故D项错误。 【8题详解】 低山丘陵区的上部种植柑橘林,下部发展种植业,可以优化种植结构,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故①④正确,D项正确;种植不同的作物,无法减轻寒潮的影响,故②错误;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会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故③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考查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A. 50 米 B. 200 米 C. 400 米 D. 600 米 10. 乙地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 断层陷落 B. 冰川侵蚀 C. 河流侵蚀 D. 火山喷发 【答案】9. B 10. D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9题详解】 读图判断等高距为100米,甲处两侧的等高线数值为1600米,再向外为1700米,说明甲处地势较低,甲的海拔范围在1500-1600米之间;乙地外部的等高线有2000米、1900米,且乙地及附近湖泊多,说明乙地地势较低,则乙外围的等高线为1800米,乙的海拔范围在1700-1800米之间,因此甲乙两地的高差为100-300米之间,ACD三个选项的数值都小于100或大于300,故A、C、D错,选B。 【10题详解】 由等高线分布1700米、1900米、2000米可知,乙所在地区总体地形为山地,乙湖位于山顶,大致呈圆形,与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形成洼地、积水成湖的现象相符,最可能是火口湖,D对。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多呈狭长状、湖岸线较平直、岸坡陡峻、深度较大,与该湖呈圆形不符,A错;冰蚀湖多位于高纬、高山地区,该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且冰蚀湖湖盆平面形态多呈长条状,B错;乙处没有河流流经,且河流侵蚀多形成峡谷、瀑布等地貌,C错。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 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 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 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 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2.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图中引起日本地震震源深度变化的原因 A. 日本东部板块面积显著大于西部 B. 日本东部板块漂浮于西部板块之上 C. 日本东部板块向西斜插于西部板块之下 D. 日本西部板块漂浮于东部板块之上 13.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 9 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南 B. 东北 C. 西北 D. 东南 【答案】11. D 12. C 13. B 【解析】 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和洋流分布规律。 【11题详解】 读图例和图示,日本岛屿东部海域主要是浅源地震,日本西部海域主要是深源地震,中部地区为中源地震,因此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D对C错;南部、北部都有深源、浅源、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的变化南北差别不明显,A、B错。 【12题详解】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交界处(碰撞挤压边界),东部太平洋板块属于海洋板块、西部亚欧板块属于大陆板块,由于海洋地势低且海洋地壳厚度较陆地薄,两者碰撞挤压后,海洋板块由东向西俯冲到陆地板块之下,越向西俯冲的深度越大,使得板块交界处的位置东部深度较小,西部深度较大,因此震源深度东部较小、西部较大,故选C。地震多位于板块交界处,与板块面积的大小无关,A错;六大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之间的关系为分离或挤压,B、D错。 【13题详解】 流经日本东部海域的洋流为日本暖流,流向大致为西南到东北,因此污染物会随着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故选B,A、C、D错。 位于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 1 万 km2 以上,平均水深在 10 m 以上;最小面积仅有 2 700~3 000 km2,平均水深仅 1 m 左右。下图示意洞里萨湖及其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洞里萨湖水深与面积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B. 流域内气温季节变化明显 C.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汇水速度快 D. 地处热带,季节性蒸发旺盛 15.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A.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水位差异的季节变化 B. 湄公河排水不畅 C. 洞里萨湖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连为一体 D. 洞里萨湖蓄洪量大 16. 洞里萨河流向因季节而发生逆转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洞里萨湖的蓄水量 ②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 ③维持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 ④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⑤保障湄公河四季航运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答案】14. A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洞里萨湖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旱、雨两季降水变化明显。雨季降水多,湖水深、面积大;旱季降水少,湖水浅、面积小。故洞里萨湖水深与面积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故答案选A 。 【15题详解】 该地为季风气候,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河水经洞里萨河白东南向西北汇入洞里萨湖。旱季湄公河水位较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向洞里萨河,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湄公河,,因此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流。其主要原因是洞里萨湖与湄公河水位差异的季节变化,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洞里萨河流向因季节而发生逆转能够调节湄公河的径流和洞里萨湖的蓄水量,因而能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保障湄公河四季航运;但未明确指出城市的区位在哪儿,所以维持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指向不明确;增加蓄水量既可能是有利影响也可能是不利影响。因此②④⑤正确,故答案选B项。 点睛: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A. 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 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C. 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 洪涝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8. 乙海域 A. 石油资源丰富 B. 分布有世界性的大渔场 C. 是世界飓风、风暴潮的多发区域 D. 沿岸多世界著名港口,海运繁忙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区域的经纬度及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为南亚,其中甲为恒河三角洲,乙为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水稻产区,该区人口众多,农业精耕细作属劳动密集型、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地势低平、海湾呈倒三角形以及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使该区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8题详解】 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飓风、风暴多发区,C正确;石油主要分布在大陆架,A错误,该地海洋资源也不很丰富,由于经济较落后而少大港口,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北半球夏季,“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印度洋 C. 地中海 D. 南海 20. “一带一路”上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西亚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最小,C对。东海、印度洋、南海受夏季风影响,风浪大,A、B、D错。 【20题详解】 “一带一路”上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D对。东南亚、南亚位于湿润区,阴雨天多,太阳辐射能较少,A、C错。中亚深居内陆,不临海,B错。 在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著名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 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 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 3 000 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国拥有数千湖泊、河流、美丽的瀑布,大部分河流注入 A. 咸海 B. 巴尔喀什湖 C. 里海 D. 贝加尔湖 22. 城市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走进杜尚别会发现建筑物大多以 平房为主。杜尚别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建筑物以平房为主的原因分别是 A. 河流、防山洪暴发 B. 矿产资源、减少风沙侵袭 C. 政治因素、地质构造复杂 D. 地形、防震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其位置塔吉克斯坦的北面有天山山脉阻挡,东面有昆仑山西端阻挡,南面有兴都库什山脉阻挡,只有西面地势低,所以河流只能向西,流入咸海,A对;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河流是伊犁河,发源于阿尔泰山,B错;里海的补给河流是乌拉尔河、伏尔加河,C错;贝加尔湖与该国之间有高山相隔,距离太远,D错,故该题选A。 【22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该国是高原、高山为主的国家,盆地内海拔较低,地形较平坦,不是在山谷中,山洪少,A错;该地石油丰富,根据材料,该国河流、湖泊多,坐落在盆地中,风沙侵袭少,B错;该国有高山国之称,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地形、地质因素,不是政治因素,故C错误;位于高山区,地形复杂,山脉多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所以地壳较活跃,地震较多,要防震,故该题选D。 读某国人口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国最可能位于 A. 东南亚 B. 南亚 C. 东亚 D. 中东 24. 导致 2012 年该国人口男女性别失衡的主要因素是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25. 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达 B.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C. 虚假城市化严重 D. 本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答案】23. D 24. C 25. B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增长、城市化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 【23题详解】 读表格,该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但人口总量较少(1000万以下),城市化水平在80%以上,说明城市化水平高。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水平多处于中期阶段(小于70%),而日本、韩国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但两国的人口规模大,两国人口数量远超过1000万,故A、B、C错;中东地区一些国家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速度快,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化水平高,且人口增长率高,与表格情况相符,D对。 【24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该国属中东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油气开采和石化等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且工资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且以男性劳动力为主,使该国男性人口数量多,故选C;政局动荡容易引发战争,男性死亡率上升,通常男性比例会下降,A错;该国2016年总人口920万,男性占700万,男女性别比极大,生育观念对男性的偏好并不会导致男女比例差异如此巨大,B错;自然灾害造成的男女死亡率理论上应相当,并不会只使女性大量死亡,D错。 【25题详解】 中东国家多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A错;中东地区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少,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越小,则城市化水平越高,B对D错;该国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油气工业,由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城市就业岗位多,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并没有出现虚假城市化,C错。 【点睛】城市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1)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以南美洲国家最突出;(2)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 下图为尼日利亚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a、b、c 工业分别是 A. 木材加工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B. 纺织工业、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 C. 食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纺织工业 D. 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 27. c 工业的扩展在该地区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资源短缺 ③海水入侵 ④土地荒漠化加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6. D 27. B 【解析】 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题详解】 木材加工工业以树木为原料,应距离森林近;食品工业属市场指向型,应距交通、市场近;纺织工业需要棉、毛等原料和劳动力,应距棉花生产地、羊毛等产地近或位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尼日利亚位于几内亚湾的北部,该国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a工业主要分布南部地区,最可能为木材加工工业;该国北部纬度在10°N以北,属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农业生产以放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纺织原料丰富,c工业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应为纺织工业;b工业南北都有,主要分布在道路、城市、工业区附近,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应为食品工业,故选D,A、B、C错。 【27题详解】 c为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扩张,需要的原料增多,会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放牧羊群规模都增大。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湿季节,水资源较为短缺,过度开垦、放牧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④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气污染较少,①错;海水入侵发生在沿海地区,该农业生产活动分布于该国北部内陆地区,③错,故选B。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 月 25 日上午 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 10 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 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 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 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 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29. 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A. 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 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 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 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30. 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处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A.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 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 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答案】28. C 29. B 30. D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读图,①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稻米产区机械化程度低,A错。湖南省稻米产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相似的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C对。水稻种植业技术条件差,科技水平低,D错。 29题详解】 马达加斯加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所以稻米不能自给,B对。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产量低,A错。种植面积有限与不能自给无必然联系,C错。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与不能自给无关,D错。 【30题详解】 读图,图中②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是位于山地迎风坡,受沿岸暖流和山地迎风坡影响形成的。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最接近,D对。非洲西海岸是撒哈拉沙漠景观,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与山地迎风坡无关,A、B、C错。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不同区域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3 道题,40 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答错题号或答题超出答题区域均不得分。 3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从 A 到 D 的线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 AB、BC、CD 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10~20 m。 (3)BC段。 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解析】 【分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上角为正北方向,因此右下角为正东、左下角为正南、左上角为正西。等高距为5米,ABC所在线路(该线路的走向为南北方向)地区地势较低,海拔多在405米以下,ABC线以东地区海拔升高,为山地(如乙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由外向里增大),ABC线以西地区海拔也不断升高。因此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为中部低、东西两侧高,总体地势起伏较大。 (2)图中ABCD一线经过的地区,最低海拔在A地及附近,该地的海拔在395-400米之间,最高海拔在CD线穿过的鞍部地区,该地海拔在410-415米之间,因此相对高度为10-20米之间。 (3)AB段穿过了一条等高线,且A海拔比B低,说明是上坡段,骑行较费力;BC段没有穿过等高线,线路基本上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地势较平坦、坡度小,骑行较省力;CD段多次穿过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尤其是CD段的前半段,C处海拔低,中间经过的鞍部海拔较高,也属上坡路段,骑行较费力,因此骑行最省力的是BC段。 【点睛】地形特征、地势特征是常考知识点,地形特征包括了地势特征,作答时应先审清问题,同时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和差异。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答题规范:(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作答时应指出该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构成,如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以盆地为主等;(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的高低;地势起伏大小;答题语言如地势起伏大、地势东高西低等;(3)多种地形条件下,按分布的位置写地形,如南部以平原为主、北部以山地为主;(4)特殊地形地貌应特别指出来,例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5)海岸线状况(沿海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湄南河发源于泰国北部山地,自北而南地纵贯泰国全境,全长 1352 千米,是泰国第一大河,首都曼谷就坐落在湄南河的入海口处。首都曼谷所在的泰国南部地区洪灾危害严重,如 2011 年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造成 700 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受洪水影响。图a 和图b 分别为泰国地形图和曼谷气候直方图。 (1)描述泰国北部的地形特点。 (2)简述湄南河上、下游段利用方式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2011 年曼谷附近遭遇持续 4 个多月的严重洪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上游修建水电,下游发展航运;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大,适合发展航运 (3)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曼谷位于湄南河入海口,河流水量大;地势低平,加之受海水顶托影响,洪水入海不畅 【解析】 (1)根据文字材料及图中河流流向分析,泰国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其中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泰国湄南河上游(泰国北部)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适合发展水电,而下游地势平坦适合发展航运。 (3)本次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泰国的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大量的进入,再加上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活跃,导致了强降雨的出现。从地形来看,泰国地形北高南低,中部湄公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河曲纵横、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些都导致了洪灾的发生。 【名师点睛】 区域地形特点的描述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总体状况及地势倾斜情况、特殊地貌等方面综合分析。 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蓬总面积 26.8 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5.5 人。该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 85%以上, 原木储量约四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木材为其经济四大支柱之一。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从 2010 年开始,加蓬政府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下图为加蓬略图。 (1)指出加蓬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成因。 (2)简析加蓬物资运输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 (3)请你为加蓬调整原木出口政策说明理由。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2)加蓬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河网密布,水量大,木材运输以河运为主;西临大西洋,物资进出口以海运为主。 (3)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以赤道附近加蓬地区为背景考查非洲地区气候、交通、工业等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加蓬位于赤道附近,西临大西洋,说明位于非洲大陆西部,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非洲大陆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地处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2)热带雨林高大茂密,森林资源丰富,“木材为其经济四大支柱之一”,木材运输量大;读图,该国河流数量多,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流运输能力强,国内木材的运输以河运为主。该国西临大西洋,经济结构单一,需大量出口木材及加工品和进口大量生产、生活物资,这些货物的进口、出口以海运为主。 (3)加蓬政府禁止出口原木,要求“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有利于减少木材的砍伐和保护森林资源,从而改善本国的生态环境;对木材进行加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木材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本国居民的收入;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可带动本国家具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本国工业化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