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学年度余姚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中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对三峽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江沿线的观测点。 完成下列小题。 1. 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 B. 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 C. 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D. 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 2. 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 A. —直以侵蚀作用主 B. —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C. 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D. 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通过对三峽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考查曲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各河段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合理性。 【1题详解】 据图可知,四地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 A.读图,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小,故A错误; B.读图,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大值,故B错误; C.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故C正确; D.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增后减,故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先以侵蚀作用为主,累计冲刷量增大,后以沉积作用为主,累计冲刷量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看清图示信息,尤其是纵坐标的数字变化特征,并熟练掌握河流地貌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机理。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 完成下列小题。 3. 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 西高东低 B. 西深东浅 C. 中间深,东西浅 D. 中间高,南北低 4. 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谷地的分布 B. 河流流向 C. 山地的延伸 D. 高原的分布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第(1)小题考查等值线分布及递变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主要是通过莫霍面等深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 第(2)小题考查等值线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等深线的基本判读规律解题。 【3题详解】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其上是地壳,其下是地幔。根据莫霍面等深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从西往东莫霍面等深线越来越小,说明由西往东莫霍面的深度越来越浅,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东向西平均海拔越来越高,地壳越来越厚。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的规律可知,图中34°N附近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低值凸出,说明34°N附近等深线数值比南北两侧大,能够体现出山地的延伸。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的判读规律,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口诀可以判读出34°N纬线附近有山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1月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 乙所在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C. 甲、乙两地7月的温差大于1月 D. 甲所在地区的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 6.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5. A 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区域地理特征。本题宜采用经纬线定位法,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分别是汉水谷地和黄淮平原。影响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5题详解】 甲地北部是高大的大巴山脉,能有效阻挡冬季风南下,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而乙地地处东部平原,冬季风可以长驱而下,1月气温比甲地低。故A正确;乙地工业结构以综合性工业为主,故B错误;受地形和冬季风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1月温差大于7月,故C错误;甲地为汉江谷地,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故D错误。 【6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线,甲地地处北纬33°,东经109°,应该是长江以北的汉水谷地,而乙地为东经116°,北纬33°,属于黄淮平原。 故选C 【点睛】区域定位方法很多,本题根据经纬度定位。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的积累,要熟记中国几条特殊经纬线穿越的地区,作为解题的参考。比如东经110°由北到南穿越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大巴山脉、汉江谷地等。 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 30cm 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A. 向东移动 B. 向西移动 C. 向南移动 D. 向北移动 8. 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 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 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7. B 8.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査等值线的判读和渤海透明度低的原因。通过联系渤海的海域特征和影响等值线的因素分析便可以解决问题。 【7题详解】 冬季时,长江流域降水较少,流量减少,注入海洋的水质较清,乙处数值数值变大,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向西移动,故选择B。 【8题详解】 渤海属于内海,周围是陆地,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黄河、海河含沙量大,同时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所以透明度较小,②③④正确,污染严重,浮游生物受影响,密度小,①错。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并熟悉渤海的海域特征。 京新(北京-新疆)高速公路临白段(临河-白疙瘩),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 百千米的移动沙丘。为了保护京新高速公路,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鳍状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将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连成一片(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小题。 9. 我国布局京新高速公路的主导区位是 A. 经济需求 B. 城镇分布 C. 科学技术 D. 自然条件 10. 该地鳍状沙袋所起主要作用是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截留水分,保持水土 C. 压覆沙土,减小风速 D. 耐寒耐晒,减小温差 【答案】9. C 10. C 【解析】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建筑技术水平提高,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加强。我国布局京新高速公路的主导区位是经济需求。该地鳍状沙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压覆沙土,减小风速。 【9题详解】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建筑技术水平提高,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加强。我国布局京新高速公路的主导区位是经济需求,C对。科学技术是重要保障因素,A错。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与城镇分布无关,B错。自然条件的影响减弱,D错。 【10题详解】 沙袋为鳍状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该地鳍状沙袋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压覆沙土,减小风速,C对。该地是戈壁无人区和的移动沙丘,没有农田,A错。该地降水少,不需要截留水分,B错。沙袋不能减小温差,D错。 下图为我国秦岭山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信息显示出 A. 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 该河流全河段都有凌汛现象 C. 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 河道b处为侵蚀岸,沉积物少 12.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小,可能是该区域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山区修建水库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山区违法修建别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河流沉积的分选性特征。河流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据此判读河流流向和相关水文特征。 2.本题考查流域治理。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小,说明流水的携带能力减弱了,据此回答该题。 【11题详解】 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甲到乙的平均粒径在增大,说明河流是从乙流向甲,因为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故A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气温比平行的其他地区较低,所以其等温线应该向气温高的方向即南凸出。故C错误;从河流处1月份0℃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可以看出,该区域的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所以说甲到乙河段的气温在1月份高于0℃,因此其没有结冰期。故B错误;由图可知,b处在河流弯道处,该地的冲刷作用比较大,所以其沉积物少。故D正确。 故选D 【12题详解】 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地表表层的大颗粒物质很少被带入河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了水流的冲刷能力;也有可能是降水量减少,地表水的汇集量减小,水流携带能力减弱;耕地面积扩大和山区违法修建别墅只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流水的冲刷能力增强,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大,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该题要通过沉积物颗粒的粒径变化推测出河流水文特征和流向,还需要掌握人类活动对河流颗粒物粒径大小变化的影响。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使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历史时期的三层土壤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 A. 沙地固定时期 B. 气候温暖时期 C. 地壳上升时期 D. 地壳下降时期 14. 清朝时期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垦殖 D. 过度用水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沙丘土壤的形成特点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科尔沁草原不同历史时期三次外力沉积作用。清朝时期科尔沁草原荒漠化主要考虑人为原因。 【13题详解】 根据沉积作用的特点可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材料信息中“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三次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尔沁草原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沙地沉积作用,形成了三层土壤,故A正确;三层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与气候和地壳的运动无关,故BCD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科尔沁草原年均降水量360毫米,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所以选C过度垦殖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充分挖掘材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不难解答。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完成下列小题。 15. 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B. 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 C. 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D. 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16. 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度,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 A. 30分钟 B. 60分钟 C. 120分钟 D. 24小时 【答案】15. D 1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特征和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去南北两极点全球都是15°/h,据此回答该题。 【15题详解】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A错;恒星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应,故B错误;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自转,故恒星视运动是逆时针,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6题详解】 因每颗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h56m4s,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度,则需要花费2小时,故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2小时,即120分钟。 故选C 【点睛】第(1)小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CD两个选项中恒星运动方向一个是顺时针,一个是逆时针,必有一个正确选项,故可排除AB项。 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完成下列小题。 17. 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资金 B. 技术 C. 土地 D. 劳动力 18. 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产业集聚 B. 提高规模效益 C. 降低运输成本 D. 促进产业协作 【答案】17. C 18. B 【解析】 第(1)小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不大。第(2)小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目的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和农药及农药包装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故B正确;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与产业集聚无关,更谈不上产业协作,故AD错误;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C错误。 故选B 2019年1月6日出现了“金星西大距”的盛况(从地球上看金星距离太阳最远时的位置就是金星的大距),日出前见于东南方天空。这时间观察金星,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 完成下列小题。 19. 下列选项中符合“金星西大距”的是 A. B. C. D.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东面 B. 在金星上看见地球从日面经过的场景 C. 在地球上观察金星出现“盈亏”现象 D. 金星西大距时,一般出现在清晨前后 【答案】19. A 20. A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金星西大距”现象,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仔细分析材料信息,掌握日、地、金三者的位置关系即可解答。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日出前观察“金星西大距”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A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连线几乎呈直角关系,地球上观看到的金星轮廓呈现“弦月状”,故A正确;BD两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上无法观察到“弦月状”金星,故BD错误;相比A图,C图金星距太阳的距离较近,不能出现“金星西大距”现象,故C错误。 故选A 【20题详解】 “金星西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阳的西面,同时从地球上看去,金星和太阳的距离最远,故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西面,故A错误;BC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理解掌握“金星西大距”的含义和天体位置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简图。 材料二:茶树是深根植物,好暖怕晒,喜湿怕涝,气温下降到0℃ 以下时易受冻害。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茶叶种植的最北界,这里纬度高,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出产的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优质的毛尖外形细、圆,大小匀整,都产自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300至800米山腰茶园中。成茶易变质,需在低温、干燥、避光、隔绝氧气的环境中保存,主要销售北方市场。其中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出产最好的茶,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近年来,信阳毛尖的需求日渐增大,种茶效益逐步提高,不少低山地区也开始广泛种茶。 (1)分析信阳高大群山的山腰处种植优质毛尖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 (3)说明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 (4)为了开拓信阳毛尖在南方的市场,有人采用网店销售,但效果不好。说明其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答案】(1)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山地逆温,山腰处较温暖;山地排水良好;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缺少分析,不得分) (2)信阳市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或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 (3)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或造成茶叶生长环境退化)。 (4)南方地区是茶叶的主产区,产量大,品种多,竞争大;南方市场距产地远,网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农业的区位因素、信阳毛尖品质好的原因、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等知识。 (1)信阳高大群山的山腰处优质毛尖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结合材料中信阳毛尖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 (2)从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3)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 (4)开拓信阳毛尖在南方市场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从市场距离、知名度及饮用习惯角度分析。 【详解】(1)从气候条件看,“好暖怕晒,喜湿怕涝,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易受冻害”,高大群山的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从地形看,山地起伏大,排水良好。从土壤看,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有利于优质毛尖种植。 (2)从品质看,信阳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从产量看,清明节前段,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由于品质高、产量低,所以价格高。 (3)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效益及长远利益角度考虑。从眼前的经济利益看,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但是由于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 (4)从市场距离看,南方市场距产地远,网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且南方盛产茶叶,对于信阳毛尖的需求量小,竞争激烈;从饮用习惯看,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从知名度看,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所以不易打开南方市场。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充分挖掘并分析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第(4)小题还要结合网购、饮茶等方面的生活体验,探究开拓南方市场面临的困难。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洛川县是我国苹果外销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洛川县大力推进“果一沼一畜”模式,促进了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2016年建成了洛川县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该项目融入了展示、销售、培训、物流、旅游、研发、认证、体验、健康、文化、电子商务等多项功能,成为陕西传统产业升级跨界整合的标杆品牌。下图分别为洛川县地理位置图及洛川县交通区位图。 (1)为缓解土地肥力不足,洛川县苹果种植较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施用化肥。指出施用 化肥的不利影响。 (2)简述洛川县苹果生产采用“果一沼一畜”模式的有利影响。 (3)分析洛川县建立国家级苹果交易批发市场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析洛川县建立国家级苹果交易批发市场对苹果产业的促进作用。 【答案】(1)化肥投入加大农户生产成本;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结构失衡,造成苹果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易造成水体污染。 (2)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3)地处我国著名苹果产区,知名度高;临近原料产地,原料供应充足;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线,便于产品外运;建成时间晚,信息技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4)交易市场建立,利于扩大销售市场;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提升了苹果附加值;培养了品牌,提高了效益;技术的加强,提升了果品的品质;丰富了产业结构模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洛川苹果生产为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掌握情况,及实际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从施用化肥对生产成本、土壤肥力、产品品质、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大量化肥施用,会加大农户生产成本;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结构失衡,造成苹果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易造成水体污染。 (2)洛川县苹果生产采用“果一沼一畜”模式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3)洛川县建立国家级苹果交易批发市场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包括原料、知名度、交通及基础设施等角度。地处我国著名苹果产区,知名度高;临近原料产地,原料供应充足;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线,便于产品外运;建成时间晚,信息技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4)洛川县建立国家级苹果交易批发市场对苹果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市场开拓、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等方面。具体包括交易市场建立,利于扩大销售市场;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提升了苹果附加值;培养了品牌,提高了效益;技术的加强,提升了果品的品质;丰富了产业结构模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