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
www.ks5u.com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能力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与生产特点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第(1)题,建三江开荒历史短,且地广人稀,人类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少。第(2)题,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繁殖。第(3)题,结合材料中“土壤肥沃”“精准施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原因。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说明水稻质量好且商品率高。围绕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质量好与当地环境质量、现代技术生产有关;商品率高与单产高、地广人稀等有关。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1 A.种植业区位分析 B.畜牧业区位分析 C.农业生产特征分析 D.商品农业基地分析 (2) 突破1 A.种植业区位分析 B.畜牧业区位分析 C.农业生产特征分析 D.商品农业基地分析 (3) 突破2 A.种植业区位分析 B.畜牧业区位分析 C.农业生产特征分析 D.商品农业基地分析 (4) 突破3 A.种植业区位分析 B.畜牧业区位分析 C.农业生产专业化分析 D.商品农业基地分析 答案:(1)A (2)A (3)C (4)C 【备用真题】 (2016·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庄园经济是实现农业集聚化的生产模式,获得了地标的认证,树立了品牌形象;农产品不属于高精尖的产品;劳动力不廉价;材料中没有体现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第(2)题,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产品既包括各类传统农产品,又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种类更多元,产品附加值更高,效益更高。 突破1 种植业区位分析 (1)气候要素评价。 (2)地形要素评价。 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 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 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温度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3)土壤要素评价。 土壤肥力→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地形特点 土壤厚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土壤性质→气候特点、地质条件 (4)水源要素评价: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5)社会经济要素评价。 市场条件 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农业技术 机械化水平、灌溉技术和农业科技水平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劳动力 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突破2 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分析思路 (1)单产高低分析。 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耕作制度、光照、昼夜温差、土壤。 ②自然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 (2)品质高低分析。 ①生长环境条件: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水质、生长周期等。 ②病虫害及化肥使用量(与气温、土壤肥沃有关)。 ③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三废”排放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 (3)水利工程量大小。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②降水少需要灌溉设施; ③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旱涝灾害——河流中上游水库调节——河流中下游涝排、旱灌; (4)市场竞争力高低:市场需求量大小;(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突破3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及其优点的分析思路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 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1)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生产潜力。 (2)便于集中使用机械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 (3)便于扩大农产品商品性生产,保证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提高经济收入。 (2020·青岛模拟)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地区。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单季稻生产种植环境趋于平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如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据此完成1~3题。 1.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 (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推测M区域内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市场 3.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单产增幅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B.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C.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 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解析】1选B,2选A,3选B。第1题,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单季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最适宜的地方集中在辽宁南部,纬度越低,单季稻生长的适宜度越高,纬度低,相对来说,热量充足,气候温暖,有利于单季稻的种植,因此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的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降水都是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酸碱性相差不大,太阳辐射差异也相差不大,跟降水、土壤以及光照无关。第2题,需要推测M区域单季稻的生长适宜度较高的影响因素,注意观察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M区颜色明显要深,也就是适宜度明显要高于周围地区,而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的生长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热量的可能会受地形因素影响。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不同纬度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有差异,对于低纬度地区而言,多导致农作物减产。而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高纬度地区原先热量不足,全球气候变暖后,温度升高热量升高,农作物种植的界限向北推移,也就是向高纬度推移,甚至原先在高纬度地区难以生长的农作物都可以种植,因此,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增产较明显。对于中低纬度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容易导致积温过高,从而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或者是增产效果不明显,东北三省位于中高纬度,增幅越明显,其次向低纬度递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020·银川一中模拟)非洲北部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是一种优质水果,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树高5~7米。该水果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一般4~5月为花期,需水少,而生育季节需要水极多,9~10月成熟。该水果于1986年引入我国,目前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如图示意突尼斯软籽石榴分布,下图中阴影表示5月副热带高压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石榴在图示月份正确的管理方式是 ( ) A.防止冻害 B.拉网防鸟 C.加强灌溉 D.注意排水 5.相比于我国华北地区,突尼斯软籽石榴树种植的间距更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树冠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 B.加强通风有利于降低温度 C.使根系伸展便于吸收水分 D.利于排水减少渍涝的威胁 6.突尼斯的软籽石榴引入我国华北地区种植,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 ) A.春季干旱 B.夏季阴雨 C.秋季风沙 D.冬季寒潮 【解析】4选D,5选C,6选D。第4题,根据图中5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可以判定,高压带以北会受西风带控制,正好影响石榴分布区。西风带会带来大量雨水,结合材料得知,石榴怕涝,所以要注意排水。第5题,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而突尼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结合材料得知,石榴4~5月为花期,9~10月成熟,中间时间为生育季节,需要水极多,所以突尼斯软籽石榴树种植的间距更大是为了使根系伸展便于吸收水分。此题注意题干限定词“相比于我国华北地区”,找出华北自然地理特征再结合材料作答。第6题,软籽石榴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防冻害能力差,而我国华北平原冬季经常发生寒潮气象灾害。所以需要防范冬季寒潮;石榴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不大。 能力2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和措施分析 (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2)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可推断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易于耕种,同时土壤肥沃,但地势较低处易积水,导致土壤水分过湿,故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花的生长。第(2)题,横县茉莉花原料丰富,并且县城在交通、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工业集聚的条件。第(3)题,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有:从产品结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等。 答案:(1)(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2)(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3)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1 A.自然环境制约因素 B.产生的环境问题 C.农业结构问题 D.农业发展措施 (2) 突破2 A.农业结构问题 B.农业发展问题 C.农业发展方向 D.农业发展措施 (3) 突破2 A.东北农业发展 B.农业发展问题 C.农业发展方向 D.农业发展措施 答案:(1)AB (2)C (3)D 突破1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1)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 (2)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3)农业结构问题: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否存在类型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突破2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分析 (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①根据优势定方向:根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 ②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 ③根据市场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 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思路。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②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③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④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⑤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⑥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在图示四种秸秆利用方式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焚烧秸秆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带走土壤水分,降低土壤肥力,破坏耕地墒情,致使耕地贫瘠,且造成资源浪费。第2题,据图可知,④方式产业链最长,充分发挥了秸秆作为肥料、燃料、提供电力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且没有污染和资源浪费,效益最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