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地壳的运动规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地壳的运动规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 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解密05 地壳的运动规律 考点热度 ★★★★★‎ ‎ ‎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017天津卷,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1.热点预测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重要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通常以地质图、地形剖面图或景观图为载体 ‎2.趋势分析 以特殊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貌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2016浙江卷,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2015浙江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2015天津卷,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36(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016浙江卷,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2016天津卷,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2016北京卷,4)平顶海山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2015浙江卷,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方法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 ‎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015•天津文综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C 考法一 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下面左图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拉张 D.风力侵蚀 ‎2.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B ‎【解析】1.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A对。湿润地区,风力侵蚀影响小,D错;变质作用是岩石的形成原因,不是峡谷成因,B错;板块拉张形成的是裂谷,崖壁陡峭,C错。故选A。‎ ‎2.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右图中的①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A错;④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D错;③是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C错;②是变质岩,B对。故选B。‎ 考法二 结合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3—4题。‎ ‎3.甲板块可能位于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答案】3.D 4.C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背斜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实践应用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煤、铁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处煤、铁往往已被侵蚀掉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大坝、铁路等 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相对好挖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 ‎【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1.B 考法一 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内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山东省济南历城二中高三模拟考试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 ‎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答案】1.C 2.C ‎【解析】1.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图例,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浅海,C对;浩瀚沙漠、冷湿沼泽、长寒苔原环境下,不能沉积形成石灰岩,A、B、D错。故选C。‎ ‎2.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层不同,有断层分布,相对两侧岩体上升,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块状山地,C对;不能体现出背斜、向斜构造,A、B错;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D错。故选C。‎ 考法二 结合等高线与岩石分布判断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M处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 ‎4.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答案】3.D 4.C 考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干旱、半干旱区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 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 ‎ ‎(2016•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1.C 2.B 3.D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海岸线出现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故选D。‎ 考法 结合景观垂直剖面图或景观图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来沙量少 B.径流量大 C.水位低 D.盐度高 ‎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高度降低 B.向外海推移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 ‎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泄沙排洪 B.阻碍鱼类泅游 C.增强航行安全 D.利于海水自净 ‎【答案】1.B 2.C 3.A 崮,是指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该地形以山东蒙阴县岱自镇最为典型,故称“岱岗地貌”。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构成崮的岩层中,有的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有的崮顶能密生侧柏等植物。下图示意崮的外貌形态。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形成崮的岩石应多为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板岩 ‎2.在同一岩层,最易与崮相伴生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 B.嶂石岩地貌 C.张家界地貌 D.丹霞地貌 ‎3.崮是多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起主导作用的是 A.侵蚀 B.风化 C.崩塌 D.隆升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④地 B.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 D.岩层⑤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5.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的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 贵州兴义地质公园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下图为贵州兴义地质公园某地质景观图,读图完成6—7题。‎ ‎6.构成图示地质构造的 A.岩石有气孔或流纹构造 B.岩石直接来自岩石圈底部 C.岩层可能含有煤、石油等矿产 D.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7.塑造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依次有 A.水平挤压、侵蚀作用、地壳上升 B.地壳上升、水平挤压、侵蚀作用 C.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 D.水平挤压、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A.岩体沉降差异 B.流水侵蚀差异 C.物质堆积差异 D.火山活动差异 ‎9.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河口拦门沙(又称河口坝)是发育在河口地区的一种常见的地貌单元。磨刀门水道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磨刀门水道前端发育的交杯沙系列沙坝是珠江河口坝体系的一部分,它是由河道径流、海洋波浪及潮汐共同作用形成的。交杯四沙—灯笼沙—白藤岛—三灶岛之间是一条呈喇叭状的潮道。下图示意磨刀门水道的形态特征,MN为交杯四沙的一条剖面线。读图完成10—12题。‎ ‎10.P处泥沙移动所受的主要外力来自 A.河流 B.洋流 C.潮汐 D.波浪 ‎11.灯笼沙水下沉积物以细砂沉积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珠江含沙量小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采砂强度较大 D.潮汐、波浪和径流作用大致相当 ‎12.交杯四沙 ‎①涨潮时M侧以堆积为主 ②涨潮时M侧以侵蚀为主 ‎③落潮时N侧以堆积为主 ④落潮时N侧以侵蚀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丁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13—15题。 ‎ ‎1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14.图示河段沉积物多的主要季节和沉积地貌最显著的分别是 A.夏季、甲 B.夏季、乙 C.秋季、丙 D.秋季、丁 ‎15.对比甲、乙、丙三河段村庄的分布位置,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 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 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 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 右图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左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 答案 ‎【答案】1.B 2.A 3.D ‎【答案】4.D 5.D ‎【解析】4.由图可知,地层④形成之后才发生了断层E,A项错误;③为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②为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B项错误;①为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C项错误;由图可知,岩层⑤断裂之后相对下降发生明显位移,D项正确。故选D。‎ ‎5.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是天然的储油构造,A项错误;b处岩浆喷出地表,为玄武岩,B项错误;c处岩层断裂发生位移,为断层,地质不稳,不适合建坝,C项错误;d处的石灰岩和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故选D。‎ ‎【答案】6.C 7.D ‎【解析】6.从图中看岩石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喷出岩石有气孔或流纹构造,A错;岩石直接来自表层的沉积和固结成岩,不是岩石圈底部,B错;沉积岩层可能含有煤、石油等矿产,C对;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变质岩,D错。故选C。‎ ‎7.一般来说形成的沉积岩为水平状态,然后水平挤压产生褶皱,地壳上升,在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图中地貌。故选D。‎ ‎【答案】8.A 9.C ‎【解析】8.材料显示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因此主要是内力作用而成,A正确;流水侵蚀差异与物质堆积差异为外力作用;火山活动主要体现在强、弱等方面,图中未反映,B、C、D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以及地壳的上升运动,在湖的南侧还有河谷,说明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C正确;数万年前地球为寒冷期,即冰河期,一万年前为暖期,但水源封冻不会导致湖泊干涸、甚至消失,A、B错误。由“含火山灰的湖相沉积层”等信息可知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没有掩埋湖泊,D错误。故选C。‎ ‎【答案】10.A 11.D 12.C ‎【解析】10.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正对着入海径流方向,泥沙移动所受的主要外力来自河流,A对;河流入海口处,洋流、潮汐、波浪对泥沙移动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11.灯笼沙水下沉积物以细砂沉积为主的主要原因是潮汐、波浪和径流作用大致相当,D对;珠江含沙量小,不是沉积细沙的原因,A错;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无关,B错;采砂强度较大,颗粒越大,C错。故选D。‎ ‎12.交杯四沙涨潮时M侧正对潮水来向,以侵蚀为主,①错、②对;落潮时对受潮水冲击,N侧以侵蚀为主,③错、④对。故选C。‎ ‎【答案】13.C 14.B 15.A ‎【解析】1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地质剖面图岩层向上拱,可判断该河谷带为背斜,背斜顶部张裂,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河谷。故选C。‎ ‎14.该河段地处华北地区,雨季为夏季,河水侵蚀作用强,河水含沙量大,沉积物多;‎ 乙处河谷较甲、丙、丁处都宽阔,沉积作用最显著。故选B。‎ ‎15.根据图中甲、乙、丙、丁河段河流流向和聚落分布的位置,丁河段河坡偏陡,应位于河流凹岸,雨季受洪水冲刷,河堤侵蚀严重,容易导致河流决堤,给沿岸村庄造成洪水威胁。故选A。‎ ‎16.【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 ‎ (3)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从环境看,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从资源看,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