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道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彗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宇宙间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 尘埃、彗星属于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天空中飘动的云是地球的一部分, 不是天体,故选 D。 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 4.4 亿光年) 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 冲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 A. 总星系 B. 可见宇宙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3.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密切 联系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 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答案】2. D 3. A 【解析】 【2 题详解】 太阳系的直径为 0.003 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为 10 万光年,材料中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 4.4 亿光年),说明位于太阳系以外,故选 D。 【3 题详解】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A 符合题意。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均与 地球的温度有关,BCD 不合题意。故选 A。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对天体的观测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06 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太阳系中的矮行星定义为“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 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据此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010 年 1 月 15 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 0.54 度的速度快 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 A. 水星和金星 B. 地球和火星 C. 火星和木星 D. 木星和土星 5. 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距离太阳太远 B. 不呈圆球状 C. 质量和体积太小 D. 轨道扁长 【答案】4. C 5. C 【解析】 【4 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可知,小行星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5 题详解】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一个天体要被称为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围绕太阳公转、 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冥王星与 地球及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具有很小的体积和质量,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天体,从而受 其相邻天体影响较大,根据新定义被确定为矮行星;行星的划分并不是根据体积,温度,有 无卫星而定的,C 正确。冥王星距离太阳太远、轨道扁长不是原因,冥王星呈圆球状。故选 C。 6.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正确。磁暴是由 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的,和太阳辐射无关,②错误。太阳 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 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④错误。D 正确。 故选 D。 2017 年 7 月,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7. 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 都是光球层 B. 都是色球层 C. 都是日冕层 D. 光球层与色球层 8. 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黑子、耀斑 9. 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为( ) A. 曾母暗沙夜空的美丽极光 B. 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C. 磁针指向失准 D. 流星现象多发 【答案】7. D 8. A 9. C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最里层是光球层,第二层是色球层,最外层是日冕层。当日全食时 月球挡住了光球层,能看到色球层。因日冕层需要特殊仪器才能看到,肉眼看不到,故选 D。 【8 题详解】 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被遮挡为光球层, 太阳活动为黑子,故选 A。 【9 题详解】 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说明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磁针指向失准,故 C 正确; 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故 A 项错误;黑子对农业有影响,有些地区农业增产,但有些地区 减产,故 C 项错误;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C。 我国于 2013 年 6 月 11 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 13 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先快后慢 D. 最快 11. 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我国于 2013 年 6 月 11 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向远日点方向 行进,因此地球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选 B。 【11 题详解】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 月 1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A 正确,BCDS 错误。故选 A。 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P 表示 两至日之一,且位于甲—乙正中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13.2017 年 1 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 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答案】12. A 13. B 【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时的位置判 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2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地球在其中一段公转轨道上 运动所用时间最少,说明地球在这一段的公转速度最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在近日点 速度最快。图中显示,图中 P 处附近地球离太阳最近,P 处位于甲—乙段,因此选项 A 符合 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13 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P 表示两至日之一,P 处离太阳较近,太阳直射南半球,由此判断,P 表示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2017 年中国春节时为 1 月,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应位于 P、 乙之间,离甲、乙较近,离丙、丁较远,排除 C、D。材料信息表明,P 位于甲—乙段正中间, 1 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位于 P、乙之间,因此 1 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较远, 距乙较近,排除 A,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14. 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 5 月 4 日 22 时结束了网上交 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 5 月 4 日 23 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 A. 1 小时 B. 13 小时 C. 14 小时 D. 25 小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纽约为西五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区时较北京时间晚 13 小时,当 北京时间为 5 月 4 日 22 时,纽约西五区时间(-13 小时),为 5 月 4 日 9 时,再谈时的纽约 时间是 5 月 4 日 23 时,故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14 小时,C 正确,ABD 错误。故 选 C。 15.一艘海轮于当地时间(区时)9 月 30 日 7 时,用 5 分钟时间越过了 180 度经线,那么越 过经线后,不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 ) A. 9 月 30 日 7 点 05 分 B. 9 月 29 日 7 点 05 分 C. 9 月 28 日 7 点 05 分 D. 10 月 1 日 7 点 05 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时间不变;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 要加一天,时间不变,故 9 月 30 日 7 时一艘海轮用 5 分钟时间穿过了 180°经线,向东越过 180°经线后的时间可能是 9 月 29 日 7 点 05 分,向西越过 180°经线后的时间可能是 10 月 1 日 7 点 05 分,注意 180°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故也有可能时间不变,但可能相差 两天,即 9 月 28 日 7 点 05 分。故选 C。 读“太阳直射点位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 国际儿童节 B. 国际劳动节 C. 我国国庆节 D. 我国教师节 17. 夏至日至秋分日,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约北纬 4 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 题详解】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为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故越接近春秋分,则昼夜长短相差 最小。我国国庆节最接近秋分,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故选 C。 【17 题详解】 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太阳直射北纬 4 度时,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故夏至日至秋分日,曾母暗沙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故选 A。 18.符合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关系的是( ) A. 岩石圈、地幔、地壳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 岩石圈、地幔、地壳 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但上地幔顶部和地幔,不包括地壳,ABC 错误。地球内部 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包括软流层。故选 D。 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⑤ D. ④⑥ 20. 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 花岗岩 B. 砂岩 C. 大理岩 D. 板岩 21. 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 含有生物化石 B. 有较多的气孔 C. 由方解石组成 D. 有明显的层理 【答案】19. C 20. C 21. B 【解析】 【19 题详解】 读图,图中岩层沉积岩层下面的形成最早,上面的形成晚。可以看到图中岩浆岩将沉积岩层 都切断,岩浆岩①是最晚形成的。同时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还形成了变质岩⑤。C 对。 ②、③、④、⑥为沉积岩形成的早,A、B、D 错。故选 C。 【20 题详解】 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大理岩,因为在发生岩浆活动的过程中石灰岩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变质岩即大理岩。故选 C。 【21 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判断出①处岩石是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 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因此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为喷出岩,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含有生物 化石、由方解石组成、有明显的层理均为沉积岩的特点。故选 B。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所示山岭是由( ) A. 背斜形成的 B. 向斜形成的 C. 岩浆喷发形成的 D. 断层形成的 23. 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阿尔卑斯山 D. 唐古拉山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 题详解】 图中所示山岭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是由断层形成的,D 对。背斜、向斜 形成的构造属于褶皱构造,岩层没有错动位移,A、B 错。岩浆喷发形成的是火山地貌,没 有岩层错动,C 错。故选 D。 【23 题详解】 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断层形成的是庐山,庐山是断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的岩块 形成的断块山,A 对。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唐古拉山都是褶皱山脉,B、C、D 错。故 选 A。 下图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数字代表各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是( ) A. a、b B. c、d C. d、e D. a、e 25. 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① D. ②③ 【答案】24. A 25.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24 题详解】 根据图示从地幔形成的 d 应表示岩浆,故岩浆生成侵入岩 c 和喷出岩 e;则经过外力作用形 成沉积岩 a;而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地下经变质作用,生成 b 变质岩。故选 A。 【25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为④;重熔再生生成岩浆,为①。故选 C。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 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表示风力堆积作用 B. 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 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 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7. 在 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 沙尘暴 B. 水土流失 C. 滑坡 D. 土地荒漠化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 题详解】 读图,荒漠出现在干旱区,a 是风力侵蚀为主。沙尘被风吹到黄土高原地区,b 是风力搬运 作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 c 流水搬运作用,将泥沙搬运到华北平原地区,在 d 流 水沉积作用下,形成三角洲或冲积扇。所以 B 对。A、C、D 错。故选 B。 【27 题详解】 流水搬运作用是泥沙随着流水一起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沙尘暴是风力的作用,A 错。土 地沙漠化,是在干旱区风化侵蚀形成,主要外力是风力,不是流水作用形成,D 错。山体滑 坡为重力作用产生的山体位移,也没有流水的搬运过程,C 错。水土流失是流水搬运泥沙的 过程,B 对。A、C、D 错。故选 B。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9.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答案】28. A 29. D 【解析】 【28 题详解】 A.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可以被大气大量吸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A 对。 B.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不能被近地层大气中大量的水汽等吸收,因此太阳辐射不是近地 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 错。 C. 大气辐射是由大气释放的,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C 错。 D. 大气逆辐射是来自于大气,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D 错。 故答案选 A。 【29 题详解】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保温作用,A 错。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D 指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符合题意,B 错。 C. B 指地面辐射被大气大量吸收,说明的是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C 错。 D. C 辐射来自大气,方向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 对。 故答案选 D。 30.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 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 错误;市区和郊区之间,近 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C 错误。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 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D 错误。晚上山顶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上升,B 正确。故 选 B。 3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在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且近地面的方向还有摩擦力的影响,风 向与等压线斜交,据此判断,图 A、图 C 是向左偏,为南半球的风向,A、C 错。图 B 向右偏, 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B 正确,图 D 没有偏转,D 错误,故选 B。 32.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风从北侧吹来 D. 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飞机左侧是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南向北。南半球高空的风是在梯度力 的基础上向左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所以,此时飞机飞行处吹东风,飞机顺风飞行。故选 A。 2014 年 12 月 10 日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 城的大街小巷。完下列小题。 33. 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3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33. B 34. A 【解析】 【33 题详解】 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城的大街小巷,形成本次 降雪的天气系统冷锋,A 项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暖锋,故不符合题意; B 项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故正确;C 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 由四周流向中心,为北半球气旋,故不符合题意;D 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顺时针由中心流向 四周,为北半球反气旋,故不符合题意。由此判断该题选 B 项。 【34 题详解】 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气温下降,故选 A。 35.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两侧风带内的风向背离该气压带,说明该气压带是高压带,从而能够排 除 A 选项和 B 选项。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是向南北两侧 分流的,而极地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只流向一侧,故 C 选项也不合题意。故选 D。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 A. g→b→c→d B. a→b→c→d C. f→a→c→e D. g→e→f→a 37. 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 A. 土壤 B. 水能 C. 潮汐 D. 波浪 【答案】36. A 37. B 【解析】 【36 题详解】 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蒸发、蒸腾的水汽又在陆地降落的过程, 发生在陆地上空,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 g→b→c→d 属于陆地内循环,选择 A。 【37 题详解】 图示地区地势落差大,水循环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水能资源。土壤、潮汐、波浪与 水循环无关。故选 B。 读“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若 A-B 是 30°纬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环流分布在北半球,A 处的陆地为季风气候区 B. 分布在南半球,A 处大陆气候温暖而湿润 C. 分布在西半球,形成季风环流 D. B 处常形成苔原植被 39. 若 A-B 是 60°纬线,那么该海域是在哪半球,其中乙洋流属于 A. 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 北半球、寒流 D. 南半球、暖流 40. 如果 A-B 是 30°纬线,下面四幅等温线图中,表示丙洋流处温度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38. B 39. A 40. A 【解析】 【38 题详解】 若 A-B 是 30°纬线,则该洋流系统以 30°纬线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大 洋环流。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 B 正确,A 错误。 季风环流分布在北印度洋海区,而北印度洋位于东半球,故 C 错误。B 处位于中低纬大陆西 岸,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景观,故 D 错误。故选 B。 【39 题详解】 以 60°纬线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仅存在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故排除 B、D。在北半球,乙洋 流为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暖流的延续,故 A 正确。故选 A。 【40 题详解】 若 A-B 是 30°纬线,则该洋流系统以 30°纬线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大 洋环流。丙处为南半球寒流,向北流,海水温度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向北凸出,故选 A。 二、非选择题(共 4 道大题,共计 40 分)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再过 3 个月左右的节气是 ______。 (2)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_____,与纬线的关系是______。 (4)此时,A 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 (5)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从______至______。 【答案】(1)秋分日 冬至日 (2)昼夜平分(昼夜等长) (3)平行(重合) 垂直 (4) 昏线 (5)90°E 向东 90°W 【解析】 【详解】(1)由图所示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秋分日,又因这天以后,北半球 昼长开始小于夜长,说明这天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为秋分日。再过 3 个月左右为 12 月 22 日,为冬至。 (2)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由图所示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经线与纬线垂直,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 (4)此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过该昼夜分界线时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 该分界线是昏线。 (5)由图所示可知,图中一半地球跨经度 180°,平均分成 6 份,相邻两条经线相差 30°。 根据图中给出的 180°经线位置,可知 A 点所在经线经度为 90°W,由上题可知 A 点位于昏 线上,90°E 与 90°W 构成晨昏圈,晨昏线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故 90°E 向东至 90°W 为白昼。 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注风带名称_______。 (3)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气压切断, 只保留在_____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 (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_______。 【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2) 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按顺序依次填写) (3)冬 (冷)高压 海 洋 带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北风 【解析】 【详解】(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90°是极地高压带,60°是副极地低压带,30° 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据此判断图中 ABCD 代表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图示为南半球,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 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 带,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 (3)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读图分析,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表示南半球 的夏季,北半球处于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时,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 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上;而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小,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地转偏向力相反,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低纬环流 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向左偏转,风向为西北风。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其中 A 为_______斜,B 为_______斜。 (2)甲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和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 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 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 还是④处?) _______处。 (4)A、B 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 A 为_______,B 为 _______。 (5)任意采伐 A 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 可能造成_______等地质灾害。 【答案】(1)褶皱 背斜 向斜 (2)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① ② ② ③ (4)储油构造 储水构造 (5)增大 滑坡或泥石流 【解析】 【详解】(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 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图中 A 是背斜, B 是向斜。 (2)图示甲处山地形成于向斜附近,故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 槽部由于岩层向下弯曲,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 (3)①②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因此为沉积岩,③为变质岩,④为岩浆侵入,②位于向斜,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宜开采坚硬的岩石做建筑材料,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应在④开采优 质花岗岩。 (4)图中 A、B 两处,有 A 处是背斜,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 B 处,因为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 (5)A 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结构较松散,若任意采伐 A 处山区的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 降,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加剧,加剧外力对背斜顶部的侵蚀,水土流失加重,将会导致 附近的河流含沙量增加,水旱灾害增加,岩体表面物质松散,甚至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44.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 _______B. _______ C. _______D. 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蒸发 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可 变换顺序)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A 表示海水蒸发,是海洋水向大气水的转化过程; B 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是生物圈和大气圈水体交换的主要形式;C、D 分别是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是陆地水转化为海洋水的主要形式。 (2)缺少的环节有: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水汽输送;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 大气降水;陆地水转化成地下水—下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