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文) 解析版

郴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期末)考试 地理(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是“某驴友暑期骑行途经地点的手机截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 长江流域 B. 江西省 C. 江南丘陵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 ‎2. 该驴友骑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是 A. 临近海洋,易遭遇海啸 B. 气温高,易中暑 C. 海拔高,易发高原反应 D. 人烟稀少,易迷路 ‎3. 记录驴友骑行途经地点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界线和特征、GPS技术。‎ ‎1. 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一般都是行政区域,江西省具有明确的行政区域界线,B正确。‎ ‎2. 根据材料可知该旅友骑行路线并未全部临海,且海底地震发生几率小,遭遇海啸的的可能性小,A排除;骑行路线位于我国东部,不在高原地区,B 排除;在暑期的我国沿海省区骑行,可能遭遇高温酷暑,C正确;东部省区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人口众多,不容易出现迷路的情况,D排除。‎ ‎3. 以记录位置为主要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B选项正确。‎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对应曲线的是 A. c、b、a B. a、b、c C. b、c、a D. c、a、b ‎5.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美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应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A 5.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因此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很快,工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故B正确。‎ ‎【点睛】准确把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构成。‎ 下图为我国某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市最可能是 A. 大庆 B. 重庆 C. 阜新 D. 长沙 ‎7. 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 资源枯竭 B. 产业转移 C. 劳动力减少 D. 市场需求 ‎【答案】6. C 7. A ‎【解析】‎ ‎6. 该市198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占比重很大,应是矿业城市,重庆、长沙不是矿业城市,B、D错。大庆是石油工业城市,是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发展的,石油工业比重大,A错。该市最可能是阜新,C对。‎ ‎7.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该市是矿业城市,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源枯竭,A对。该地没有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不是主要原因,B错。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是矿业城市转型的根本原因,C、D错。‎ 点睛:以第二产业为主,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占比重很大,应是在煤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资源枯竭。‎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还曾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是我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 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 气候高温少雨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具有肥沃的红壤 ‎9.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城市化、专业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业化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 各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 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各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答案】8. A 9. B ‎【解析】‎ ‎8. 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是人们对地形条件的改造,A对。该地气候高温多雨,B错。阴雨天多,纬度低,昼夜温差小,C错。红壤是贫瘠土壤,D错。‎ ‎9.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城市化、专业化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A正确。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B错误,C正确。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各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D正确。‎ 读“德国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该国钢铁工业改变过去的布局模式.在a河口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工业是因为该地区 A. 煤炭资源丰富 B. 铁矿资源丰富 C. 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D. 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费 ‎11. 20世纪50年代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A. 煤炭资源耗尽 B. 军事订单减少 C.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 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 该国钢铁工业改变过去的布局模式.在a河口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工业,是因为该地区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费,D对。该地煤炭、铁矿资源缺乏,A、B错。位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C错。‎ ‎11.‎ ‎ 20世纪50年代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C对。该国煤炭资源丰富,没有枯竭,A错。军事订单不是主要因素,B错。与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无关,D错。‎ 由于风力的影响,沙漠之中多沙丘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下列四幅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 A. B. ‎ C. D. ‎ ‎13. 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①缓坡一侧 ②陡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 移动沙丘在迎风一侧的坡度缓,根据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图A、图D在迎风一侧坡度陡,A、D错。沙丘移动,迎风侧被侵蚀,背风侧沉积,最终沙层倾斜方向与背风侧一致,C错。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B,B对。‎ ‎13. 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缓坡是迎风坡,被不断侵蚀,植被不易存活。陡坡一铡是背风坡,不断沉积,植被埋的深,易存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①错,②对。背风坡一侧,③错,④对。C对,A、B、D错。‎ 点睛:移动沙丘在迎风一侧的坡度缓,迎风侧被侵蚀,背风侧沉积,最终沙层倾斜方向与背风侧一致。缓坡是迎风坡,被不断侵蚀,植被根部出露,不易存活。‎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冰蚀作用 D. 水蚀作用 ‎15.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彻底退耕还林 B.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C. 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 D.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 “红色荒漠”形成在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形成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蚀作用,D对。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影响小,没有冰蚀作用,A、B、C错。‎ ‎15.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C对。彻底退耕还林影响当地粮食、蔬菜供应,A错。大力开荒种田,会破坏植物,B错。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不利于植被保护,D错。‎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 农业以发展乳畜业生产为主 C. 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 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17. 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B. 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 煤、铁、铜等矿产资源贫乏 D. 水系发达,但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 田纳西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A错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B错误。工业以高能耗的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为骨干,C错误。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D正确。‎ ‎17.‎ ‎ 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A错。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B对。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C错。水系发达,治理前通航能力差,治理后形成庞大的全年通航的水运网,D错。‎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与美国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 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 B. 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C. 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D. 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19. 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C. 秸秆焚烧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D. 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 与美国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是国营农场为主,规模大,A错。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比美国较低,B错。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国内市场,C错。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D对。‎ ‎...............‎ 点睛:我国东北的农场是国营农场,规模大。与美国相比,机械化程度低,出口率低。商品率高,主要是针对国内。秸秆焚烧还田,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 ‎“沿海接单,内地加T”,主要是因为 A. 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B. 市场需求的变化 C. 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 国家政策的变化 ‎21.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 劳动力成本低 B. 土地资源廉价 C. 电力资源丰富 D. 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20. A 21. C ‎【解析】试题分析:‎ ‎2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迅速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因而选择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内地进行加工生产,故A正确。产业若是考虑到国内市场饱和或国外关税问题而转移,说明是受市场需要变化的影响,但我国新的产业转移中仍然是接国外的货单,在国内加工,故排除B。产业转移过程中某些国家或地区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从而吸引外来者的投资,而我国东部看中内地的不是投资环境,加工工业看中的是劳动力成本,故C错。 此次产业转移中国家政策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D。‎ ‎21. 该工业园邻近三峡电站,水电资源丰富而廉价,有利于工业园的发展,故C正确。内地省区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较低且相差不大,故不是突出优势,排除A、B。宜昌靠近长江,内河航运便利,但其他的交通运输条件并非有很大优势,故D错。‎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工业转移 我国境内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三江平原的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按地域分布规律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3. 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沼泽地的土壤贫瘠 B.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C. 粮食过剩,价格偏低 D. 开发的成本太高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 三江平原的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按地域分布规律属于非地带性,是局地小范围的特征,D对。纬度地带性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经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带随着经度更替,垂直地带性规律自然带随着海拔更替,A、B、C错。‎ ‎23. 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对。与沼泽地的土壤贫瘠无关,A错。我国粮食没有过剩,价格、开发的成本不是主要原因,C、D错。‎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如“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净化空气 B. 涵养水源 C. 吸烟滞尘 D. 防风固沙 ‎2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风固沙,减少风沙的危害,D对。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A、C错。涵养水源是河流中上游林地的主 要功能,B错。‎ ‎2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对。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A错。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保护区的功能,B错。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森林的功能,不是河流上游林地的主要功能,D错。‎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左图)。‎ 材料二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上图(右图)所示。‎ ‎(1)我国除了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积极参与中亚等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 ________(填“缓解就业压力”或“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为河西走廊,分析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江南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4)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2)地形平坦,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3)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径流量大,地表水丰富;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任答两点即可) (4)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我国除了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积极参与中亚等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能源进口渠道,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为河西走廊,主要因为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方式便利,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3)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江南丘陵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因素分析,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径流量大,地表水丰富。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 ‎(4)‎ ‎ 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能源消耗量大,能源不足。解决能源不足的措施,主要从节约、技术、产业结构、能源输入角度分析。解决措施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将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构筑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把山西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国家新型能源基地。‎ ‎(1)山西省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请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山西省能源基地某产业键示意图,其中F代表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或“建材工业”)。试分析此产业链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答案】(1)煤炭、煤层气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任答四点即可) (2)建材工业,此产业链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即可)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山西是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从能源资源条件、工业基础、市场、技术、交通等方面分析优势。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利用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1)山西省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从能源资源条件分析,该省煤炭、煤层气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从工业基地分析,工业发展较早,产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邻近东部经济发达的消费区。‎ ‎(2)‎ ‎ F的原料有粉煤灰,代表的工业部门是建材工业。此产业链充分利用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3) 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的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垦殖,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过度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等,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 ‎28. 下图为我国不同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试分析其原因。‎ ‎(2)简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比松花江流域更为严重的原因。‎ ‎(3)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任答两点即可) (2)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地形起伏大;夏季多暴雨(任答两点即可) (3)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自然原因是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从人为原因分析,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地形起伏大,水流急,夏季多暴雨集水速度快,易造成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所以,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 ‎29.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同答问题。‎ ‎(1)简析两个经济区发展经济所具有的共同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②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任答两点即可) (2)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任答两点即可)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 两个经济区发展经济,所具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有位置优势,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城市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加剧了城市能源紧张程度。‎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各地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工业发展早,有产业基础。高校、科研机构多,有科技与人才优势。长三角与沿海、沿江地区联系密切,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