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读“‘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天体系统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3. 易对“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月球引力 D. 地球运动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知识。‎ ‎【1题详解】‎ 由题可知,嫦娥二号从地球到月球,嫦娥二号与月球构成一级天体系统,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高一级天体系统,共两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 ‎【2题详解】‎ 月球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差异不大,故A 错误;月球和地球都位于太阳系中,都有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故B错误;月球有自转,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故D错误;月球与地球环境的最大差异是月球由于质量小,引力较小,没有大气,故C正确。‎ ‎【3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太阳稳定的释放电磁波,对信息传送影响不大,故A错误;“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以无线电的形式传送与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运动关系不大,故C、D错误;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故B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读下图,回答题。‎ ‎4. 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 月球或水星 B. 水星或金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土星 ‎5. 图中体现出了多少级天体系统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4. B 5. B 6. A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天体M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正确答案选B。‎ ‎【5题详解】‎ 图中体现出了2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地月系。正确答案选B。‎ ‎【6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正确答案选A。‎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 宇宙环境 ‎ 太阳光照稳定 ‎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 安全的宇宙环境 ‎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自身条件 ‎ 日、地距离适中 ‎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 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自转周期适中, ‎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 考点: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天体系统、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8.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 ‎①有固体表面 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有液态水 ⑤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 D. ④⑤‎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知,“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即为总星系。‎ ‎【8题详解】‎ 地球上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为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及液态水,故②④正确。‎ ‎2014年10月28日,出现了11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网民称清晰可见。下面左图为1940年~2000年地磁活动年均值图,右图为太阳黑子年均数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B. 在南北极形成极光 C. 产生“磁暴” D. 诱发自然灾害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0年 B. 能直接扰乱地磁场的是耀斑 C. 地球上的地震时由黑子诱发的 D. 太阳表面黑色的部分是环形山 ‎11. 下列行业受太阳风暴影响最大的是 A. 通信 B. 棉纺织业 C. 钢铁工业 D. 石油化工 ‎12.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农历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变化 ‎ ‎③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④某地降水量的多少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9. C 10. B 11. A 12.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磁活动周期约为11年,和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周期大体一致,所以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故C正确,材料信息和ABD选项关联不大,A、B、D不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故A错误;耀斑的射电爆发能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故B正确;地球上的地震一般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故C错误;太阳表面黑色的部分是相对周围温度低的黑子,故D错误。‎ ‎【11题详解】‎ 棉纺织业主导因素为劳动力,与太阳活动关系较小,故B不符合题意;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基本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故C、D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通信行业产生影响,故A正确;‎ ‎【12题详解】‎ 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结果,故①错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地球和太阳位置关系不断变化产生月相的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③正确;太阳黑子与降水量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故④正确;所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③④,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 ‎1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水圈 B. 生物圈 C. 地壳 D. 大气圈 ‎15. 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圈是一个连续又不规则的圈层 B.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C. 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3. D 14. C 1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水圈,故A错误;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为地壳,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组成,故B错误;岩石圈应该为D和E,故C错误;地球各个圈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了自然环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故不属于外部圈层的是地壳,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A不符合题意;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故C不符合题意;生物圈是渗透在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不符合题意;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故B符合题意。‎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在地幔的上顶部有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015年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5时,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000米。‎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温度的垂直变化 C. 内部压力的变化 D. 物质密度的变化 ‎17.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B. 地壳上部 C. 下地幔 D. 地核 ‎18.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 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 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 图中④为软流层 ‎【答案】16. A 17. A 18.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 ‎【16题详解】‎ 人类可以利用地震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的特征不同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由图可知地深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33千米深处为莫霍面,划分地壳、地幔、地核,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喷发的物质为岩浆,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错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及软流层顶部,故B错误;①②组合为岩石圈,故C错误;图中④位于地下深度为80-400千米,处于上地幔的顶部,为软流层,故D正确。‎ 人民网北京2018年11月4日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4日5时36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北纬40.24度,东经77.63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此次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20.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此次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地震的震源深度22千米,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说明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位于地下33千米-2900千米处,与材料震源深度22千米不符,B不选。内核和外核构成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更深地区,CD错误。‎ ‎【20题详解】‎ 材料得知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横波的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地震发生后,建筑物不会马上倒塌,等横波到达才开始坍塌,这过程一般间隔约12秒,A项正确。这次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位于地壳,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均为固体,C错误。‎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范围 C界面以上部分 C、D两界面之间的部分 D界面以下部分,内部分E外核和F内核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 A. 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B. 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 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 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2. 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 ①减弱 B. ④增强 C. ③增强 D. ②增强 ‎23. 淮安市郊区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太阳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 D. 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21. D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①是太阳辐射,大于②主要是②要透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①太阳辐射很少一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D正确。②进入地面的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升温,B错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和①>②没有关系,A错误。‎ ‎【22题详解】‎ 图示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比晴天夜晚强,气温较高,是因为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更强,④增强,故选B。‎ ‎【23题详解】‎ 淮安冬季采用塑料大棚种植,主要是采用大棚的保温作用,防止蔬菜遭遇冻害。塑料大棚无法增强太阳辐射,达到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与人类活动无关,A错误。太阳辐射能透过塑料大棚进入棚内,B错误。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升温,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穿过塑料进入宇宙空间,所以塑料减少了地面辐射损失,提高了棚内温度,C正确。地面辐射的强弱受塑料大棚影响较小,D错误。‎ ‎【点睛】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形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 大气的旋涡运动 B. 热力环流 C. 大气垂直运动 D. 大气水平运动 ‎25. 关于左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处气流上升 ‎②b处气流下沉 ‎③乙处高空为高压 ‎④甲处近地面为低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 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 白天 B. 夜间 C. 夏季 D. 秋季 ‎【答案】24. B 25. D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构成热力环流,B正确,CD错误。大气的漩涡运动,多数形成热带气旋或龙卷风,是大气运动的较复杂的形式,A错误。‎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乙处和丙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甲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相对高压,④正确。乙处和丙处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相对低压,③错误。ab气流垂直下沉,①错误②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图示海洋气流垂直上升,陆地气流下沉,说明此时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从昼夜看,此时为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B正确。从季节看,陆地气流收缩下沉,说明陆地气温较海洋低,为冬季,CD错误。‎ ‎【点睛】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3)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8. 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 降温、减湿 D. 减湿、减温 ‎【答案】27. D 28. B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过程及应用。‎ ‎【27题详解】‎ 该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由图可知,a处气流因冷空气收缩下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b处气流因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温度低。近地面无论是气压还是温度,都要比高空大。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所以,温度:b>a>c>d,故A错误;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气压a>b>c>d,故B错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C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D正确。‎ ‎【28题详解】‎ 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③处为绿地,位于热力环流范围内,所以,通过此环流,大气经过绿地流向城市,增加空气湿度,对城市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故B正确;绿地对城市起到降温的作用,故A错误;.绿地对城市起到增湿的作用,故C、D错误。‎ 下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成因示意图”,a-g为等压线,箭头①与等压线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压线数值 a>b>c B. ③是地转偏向力 C. 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 该风形成于高空 ‎30. 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直接原因 B.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均影响风速 ‎【答案】29. B 30. A ‎【解析】‎ 本题考查风受力分析的相关知识。‎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所以图中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气压值a最小,A错误;对于风向而言,近地面的风,会同时受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图中③为地转偏向力,且位于北半球,故B正确,C错误;三是摩擦力,图中④为摩擦力;这三者合成的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故②为近地面风向,不是高空的风,故D错误。‎ ‎【30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直接原因,故A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C错误;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故D错误。‎ 二、判断题(填正确或错误)‎ ‎31.宇宙是永恒的,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永恒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的相关知识,故说法错误。‎ ‎【详解】天体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天体也会有诞生、生长、消亡的过程。例如恒星就是先由星际物质集聚形成,之后不断燃烧,到最后可能会由于内因爆炸或坍缩,这是它自身的演变经过。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万物没有不会改变与长久存在的。‎ ‎32.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答案】B ‎【解析】‎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银河系以外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为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故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为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33.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特殊性的原因。‎ ‎【详解】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太阳系中目前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故说法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34.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 ‎【答案】错误 ‎【解析】‎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35.“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 ‎【答案】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与太阳活动无关,题目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拓展】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基本标志;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产生的带电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它们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向地磁极两极运动,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纬度地区常常伴有极光出现,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关系比较明显。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肘会影响极区飞行,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危及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36.生物圈的范围包含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生物圈是渗透在个圈层中,包括生物本身和其生存的环境,生物主要生存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说法正确。‎ ‎37.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详解】大气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的长波辐射升温,故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故说法错误。‎ ‎38.低层大气就是干洁空气。(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组成。‎ ‎【详解】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组成,故说法错误。‎ ‎39.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成因。‎ ‎【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故说法错误。‎ ‎40.地壳既属于内部圈层也属于外部圈层。(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故地壳不属于外部圈层,故说法错误。‎ 三、综合题 ‎4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表示地球的是 (填字母)。‎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 性, 性和 性 ‎(3)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水汽 ‎ B.复杂的地形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壳运动 ‎(4)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原因有哪些?‎ ‎【答案】(1)太阳 C ‎(2)同向性 近圆形 共面性 ‎(3)C ‎(4)安全的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详解】(1)本题为太阳系的图幅,中心天体为太阳,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球为第三位的C。‎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轨道近似圆形,轨道平面近似在同一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3)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金星与太阳近,金星太阳辐射强,故A错误;地形的复杂多变和强烈的地壳运动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故B、D错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C正确。‎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由图中可以看出,日地距离适中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_。(填字母)‎ ‎(2)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_____。‎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通过_____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_____。‎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答案】 (1). E+F (2). 厚度不均 (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4).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5). 固态 (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详解】(1)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水圈;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为地壳,F为地幔,G为地核,故地幔为E+F ‎(2)由上题可知D为地壳,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成正相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 ‎(3‎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随介质的性质不同而发生改变,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里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体里传播,人们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的特点,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有游泳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故D符合题意。‎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在地幔的上顶部有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43.读“大气的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_____。‎ A. A—D—E B. A—C—D C. D—E—C D. E—D—C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 A. 大气吸收A辐射减少    B. 大气吸收D辐射增多 C. 地面吸收E辐射减少    D. 地面吸收C辐射增多 ‎(3)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辐射名称:A._____D._____E._____。‎ ‎(4)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_____ (字母)实现的。‎ ‎(5)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 ‎【答案】 (1). B (2). B (3). 太阳辐射 (4). 地面长波辐射 (5). 大气逆辐射 (6). E (7).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的削弱作用,C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为由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E 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故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故为A-C-D。‎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A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部分增多,故A错误;D为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故B正确;E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多,故C错误;C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部分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D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的削弱作用,C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为由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E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E实现,把热量返还地面。‎ ‎(5)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 ‎44.读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ABCD四处中,气温最高是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 。‎ ‎(3)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 (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 风(海或陆)。‎ ‎(4)如果图示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A、B两地中表示城市的是 。‎ ‎【答案】(1)顺时针(图略)‎ ‎(2)A B>A>C>D ‎(3)夜晚 陆 ‎(4)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处等压线向上凸起,为高压区域,此时C为高压,D为低压,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的气压相反,故近地面A为低压,B为高压,即A为受热上升形成低压,B为受冷下沉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顺时针环流。‎ ‎(2)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高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气压由大到小排列是B>A>C>D。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A、B的气温高于C、D,由上题可知A为受热上升的低压区,A气温高。‎ ‎(3)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陆地较海洋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夜晚海洋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题可知,A为海洋,可推知此时为夜晚,盛行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较郊区温度高,由上题可知A地为近地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故A为城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