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 软木塞(下图)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欧洲的栓皮栎。葡萄牙栓皮栎种植面积占全球的34%,软木塞的产量占全球的49%。曾有一段时间,葡萄酒软木塞在金属和塑料瓶塞的冲击下市场份额下滑,但近几年葡萄牙软木塞又被中国人“救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葡萄酒软木塞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 B. 原料 C. 劳动力 D. 能源 ‎2. 近几年葡萄牙软木塞被中国人“救活”,这说明( )‎ A. 软木塞有收藏价值 B. 软木塞可回收利用 C. 中国市场需求量增大 D. 中国扩大软木塞生产规模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1题详解】‎ - 24 -‎ 结合材料“软木塞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欧洲的栓皮栎。葡萄牙栓皮栎种植面积占全球的34%,软木塞的产量占全球的49%。”由于原料长距离运输成本高,因此葡萄酒软木塞的生产厂家应接近栓皮栎林区,说明了影响葡萄酒软木塞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故选B。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导向型,但软木塞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导向型要投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如电子产品组装、制鞋业等,软木塞生产主要是在盛产原料栓皮栎的葡萄牙,接近于原料产地,可排除C;该产业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属于金属冶炼产业,可排除D。 ‎ ‎【2题详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消费量显著增大,巨大消费市场带来的葡萄酒进口量增加,“救活 ”了葡萄酒软木塞,故C正确;中国人是否喜欢收藏葡萄酒软木塞无法确定,A错;中国的市场需求量大并不能说明软木塞可回收利用,B错;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市场上的很多葡萄酒软木塞是从葡萄牙进口的,D错。‎ 伦敦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23点,英国(下图)脱离欧盟,结束了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时( )‎ A. 威海的李先生正在收看晚间新闻直播 B. 科研人员在南极进行科考 C. 北京比伦敦昼长短 D. 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4. 英国( )‎ A 盛行西北风,气候温暖湿润 - 24 -‎ B. 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此时是伦敦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23点,东八区比伦敦当地时间早8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2月1日7点,威海的李先生正在收看早间新闻直播,A错误。‎1月31日为南半球夏季,南极有极昼,科研人员在南极进行科考,B正确。‎1月31日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北京纬度低于伦敦,北京比伦敦昼长长,C错误。‎1月31日为南半球夏季,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英国盛行西南风,气候温暖湿润,A错误。珊瑚礁主要位于热带,英国位于温带,B错误。英国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正确。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海海域,D错误。故选C。‎ ‎【点睛】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成的。‎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下图示意俄罗斯部分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地区叶尼塞河比鄂毕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率低 B. 靠近沙源地 C.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D. 汛期长、径流量大 - 24 -‎ ‎6.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服装等,主要是因为俄罗斯( )‎ A. 与中国相邻 B. 人口数量多 C. 政策支持 D. 轻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河流的含沙量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土质情况,植被覆盖状况,侵蚀作用强弱,流速快慢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落差大,水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河流泥沙含量较多;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起伏小,流速慢,沼泽广布,泥沙沉积,河流泥沙含量较少,C正确。植被覆盖率、与沙源地距离、汛期、径流量相差不大,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服装等,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滞后,D正确。与中国相邻、人口数量多、政策支持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俄罗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接近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俄罗斯矿产分布特点是分布于亚洲大多数地区;石油和煤炭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铁矿和其他金属矿主要分布于山地、高原。俄罗斯四大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下图示意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图示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北多中部少 B. 内陆多沿海少 C. 平原多山地少 D. 赤道地区西部多东部少 - 24 -‎ ‎8. 甲地区比乙地区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运动剧烈 B. 受自北向南流经的洋流影响,增温增湿 C. 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D. 离海洋近,海洋水汽供应充足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降水中部相对较多,南北相对较少,A错;总体而言,降水沿海较多,内陆较少(但也不是绝对,如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西海岸降水均较少),B错;非洲地形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读图可知,其东南侧高原山地区降水并不少(尤其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带,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山地阻挡,形成较为丰富的地形雨),C错;读图可知,赤道地区西部降水明显偏多,东部降水较少,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甲地区位于几内亚湾北侧,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所以降水量较乙地区更大,C正确;乙地区终年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注意:乙地处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但甲地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但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洋升温慢,所以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仍然位于几内亚湾以北的陆地地区,即是说甲地不但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夏季还受西南风的影响,所以降水较乙地更多);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几内亚湾地区冬季有几内亚湾暖流,自北向南流,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两地与海洋距离差异不大,D错。故选C。‎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石油收入是埃及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图5示意埃及2005-2015年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4 -‎ ‎9. 埃及开始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的年份是( )‎ A. 2005年 B. 2007年 C. 2010年 D. 2015年 ‎10. 为了保障石油安全,埃及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②石油进口多元化 ‎ ‎③保障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④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2005年埃及原油产量是33.2百万吨,消费量是29.82百万吨,不需要进口;2007年埃及原油产量是33.8百万吨,消费量是30.56百万吨,不需要进口;2010年埃及原油产量是35.0百万吨,消费量是36.3百万吨,需要进口;2015年埃及原油产量是35.6百万吨,消费量是39.16百万吨,需要进口;埃及开始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的年份是2010年,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 24 -‎ 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会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为了保障石油安全,埃及可采取措施是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减小资源枯竭速度;石油进口多元化,保证能源进口稳定;保障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避免国际形势变化的不利影响;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②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原油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由于种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国际上可能出现短期和局部的供应短缺;应对这些需要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玛格丽塔峰是一座头顶烈日的“赤道雪山”。下图示意玛格丽塔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玛格丽塔峰的形成原因是( )‎ A. 火山活动 B. 板块水平张裂 C. 板块挤压抬升 D. 冰川侵蚀 ‎12. 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正确是( )‎ A. B. ‎ - 24 -‎ C. D. ‎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玛格丽塔峰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大裂谷中板块张裂,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高山的火山锥,这就是玛格丽塔峰的形成原因,A符合题意;玛格丽塔峰形成与板块水平张裂有密切关系,但板块水平张裂直接只能形成低地、裂谷或海洋,不能直接形成高山,排除B;图中信息表明,玛格丽塔峰位于大裂谷中,不可能是板块挤压抬升形成,排除C;高山上有冰川侵蚀作用,但冰川侵蚀作用会削低高山,不能形成高山,排除D。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区受地势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干湿季明显,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因此玛格丽塔峰山麓应为热带草原带,不是热带荒漠带,而图C和图D中一侧山麓为热带荒漠带,因此C、D错误;东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区的水汽主要通过东南信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因此该山地东南坡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可能出现山地雨林植带,读图可知,图A中山地东南坡有山地雨林带,图B中山地西北坡有山地雨林带,因此A正确,B错误。故选A。‎ - 24 -‎ ‎【点睛】7月为代表的季节,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湿润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形成湿季。1月为代表的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主要受来自陆地的东北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干季。 ‎ 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市,四季如春。虽然地处热带沙漠之中,但自建城以来,该市一直植被茂盛、繁花似锦。下图示意秘鲁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利马四季如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植被覆盖率 ‎14. ‎2020年5月9日,我国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据此推测该事件对利马的影响是( )‎ A. 昼夜温差增大 B. 降水异常增多 C. 植被缺水而死 D. 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增多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 24 -‎ 读图可知,利马的纬度大约在10°S左右,属于热带地区,应该全年高温,全年皆夏,但利马位于海岸线附近,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秘鲁寒流好的降温作用,从而导致当地年温凉,四季如春,因此利马四季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C符合题意;利马位于沿海平原,地势较低,加上纬度低,气温应该很高,因此地形不是当地四季如春的影响因素,排除A;从理论上看,利马当地应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这些大气环流均不能使得当地四季如春,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利马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地带性植被应为荒漠,因此植被覆盖率不是导致当地四季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 ‎【14题详解】‎ 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这种现象长时间维持就形成了厄尔尼诺事件。由此可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空气中水汽增多,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多,云雨天气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加强,昼夜温差减小,A错误,B正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加,水分条件改善,植被可能比较茂盛,C错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秘鲁西岸海域的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和季节)、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下垫面的性质(包括反射率、热容量和海陆因素、地形和地势、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地面性质)。‎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水系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15. 密西西比河与墨累—达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 A. 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B. 汛期在夏季 - 24 -‎ C. 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增大 D. 无结冰期 ‎16. 密西西比河和墨累—达令河流域都是该国主要的农业区,其共同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 A. 水源充足 B. 自然灾害少 C. 劳动力丰富 D. 机械化水平高 ‎17. 为保护土地,美国先后出台了“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等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这主要属于环境管理的( )‎ A. 宣传教育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技术手段 ‎【答案】15. A 16. D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密西西比河主要受雨水补给以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墨累-达令河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上游山区还有少量的山区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正确;两河流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墨累-达令河汛期主要在春末夏初(南半球的季节),密西西比河汛期主要在夏季(北半球季节,该季节南半球为冬季),两河流汛期的时间不同,B错;墨累-达令河流域气候偏干旱,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流速慢,蒸发量较大,水量有所降低,C错;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D错。故选A。‎ ‎【16题详解】‎ 墨累-达令河流域处于东南风的雨影区,降水少,水源不足,A错;密西西比河流域主要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受寒潮以及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强,B错;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墨累-达令河流域劳动力并不丰富,C错;两区域地势平坦,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混合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通过颁布“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等多部有关土地利用法规,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这属于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B正确;这种手段不属于宣传教育手段、经济手段或技术手段。故选B。‎ - 24 -‎ ‎【点睛】该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对墨累-达令河流域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大小以及季节变化)、汛期(出现时间以及长短)、水位(高低)、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流速(快慢)、水能(丰欠程度)、特殊现象(凌汛、断流)等。‎ 近年来,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海冰是北极熊觅食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下图示意北极熊分布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a地适合北极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陆地面积大 B. 植物茂密 C. 寒流降温作用 D. 人类干扰少 ‎19. 科学家预计,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臭氧层遭破坏 C. 酸雨蔓延 D. 海洋污染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海陆轮廓信息可知,a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气温较低,适合北极熊生存,C正确;该地所处纬度较高,人类活动以及植被分布情况,该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差异不大,BD错;该地纬度在60°N附近,就陆地面积而言,该纬度在亚欧大陆北部陆地面积更大,A错。故选C。‎ ‎【19题详解】‎ - 24 -‎ 根据材料可知,海冰是北极熊觅食和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冰面积减小,影响了北极熊的觅食和生活,北极熊数量减少,A正确;臭氧层遭破坏导致地球上紫外线性增强,影响生物生存(材料重在体现海冰对北极熊的影响),因此臭氧层遭破坏不是北极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酸雨蔓延以及海洋污染等均不是北极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第(1)小题相对较难,需要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海陆轮廓信息加以解读,明确区域所在位置。第(2)小题中,需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海冰是北极熊觅食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以此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生存的影响。‎ ‎2020年3月3日印尼著名的莫拉比火山剧烈喷发,喷发的烟尘高达‎6000米。下图示意莫拉比火山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此次火山喷发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尘吹向东南 B.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与太阳活动有关 D. 火山口处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 ‎21. 火山喷发的大量烟尘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 全球气温增高 B. 大气污染 C. 沙尘暴频发 D. 物种大幅减少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莫拉比火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喷发时间为‎3月3日(春季),当地应盛行东南信风的可能性最大,因此烟尘应吹向西北,A错误;读图可知,莫拉比火山位于爪哇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处,B正确;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火山喷发与太阳活动有关,C错误;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后凝结形成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主,而花岗岩为岩浆侵入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 24 -‎ 火山喷发的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尽管此时大气逆辐射也增强(保温作用增强),但很难导致全球气温增高,还会导致气温降低,A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的烟尘有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可以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同时火山灰中有部分酸性气体和颗粒物,有可能形成局部酸雨现象,因此可能造成大气污染,B符合题意;沙尘暴产生需要强风推动,莫拉比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多上升气流,水平风力较小,加上火山喷发的大量烟尘受热升至高空,近地面烟尘不多,很难形成沙尘暴,C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的大量烟尘有可能在短时内改变当地生物生长环境,但不会导致物种大幅减少,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火山灰中有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可以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火山灰中有部分酸性气体和颗粒物,有可能形成局部酸雨;火山灰上升过程中,作为凝结核容易成云致雨,有时形成泥雨;火山灰在大气中通过影响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可能改变大气受热过程;火山灰进入大气影响大气能见度、影响飞机发动机,从而危害航空运输;火山灰沉降后,可能改变生物生长环境,如落在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落在地表形成肥沃土壤。‎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某次座谈会上,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了“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个问题。下图示意胡焕庸线位置及生态环境过渡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生态环境过渡带的中段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草原退化 D. 湿地萎缩 ‎23. 有专家认为“胡焕庸线”不该破,主要是因为该线以西地区( )‎ A. 矿产资源贫乏 B. 经济欠发达 C. 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D. 对外开放程度低 ‎【答案】22. B 23. C - 24 -‎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生态环境过渡带中段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属于土流失,B正确;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均不是该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故选B。‎ ‎【23题详解】‎ ‎“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青藏地区虽水资源不缺乏,但气候高寒),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小,不适宜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所以“胡焕庸线”不该破,C正确;该线以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错;该线以西地区经济欠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但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该线以西地区水资源缺乏(青藏地区气候恶劣,热量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D。故选C。‎ ‎【点睛】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又称胡焕庸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其东南侧和西北侧的地理差异总结如下图:‎ 尼罗河下游两岸是非洲重要的农耕区,土地盐渍化问题突出。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当地农民会引洪灌淤处理,即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粘土,经太阳曝晒干燥后结壳防治土壤盐渍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尼罗河农耕区土地盐渍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化肥施用过多 B. 土层过薄 C. 降水量大 D. 不合理灌溉 - 24 -‎ ‎25. 引洪灌淤防治土壤盐渍化,主要是减弱了 ( )‎ A. ①环节 B. ②环节 C. ③环节 D. ④环节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尼罗河下游两岸是非洲重要的农耕区,尼罗河下游流经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合理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上升,盐分向上运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集聚,因此土地盐渍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正确。化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层过薄不是土地盐渍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少,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引洪灌淤防治土壤盐渍化,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粘土,经太阳曝晒干燥后结壳防治土壤盐渍化。粘土结壳可以抑制蒸发,主要是减弱了②环节,B正确。①环节是降水,引洪灌淤对其影响小,A错误。③环节是下渗,引洪灌淤可以增加下渗,C错误。④环节是地下径流,引洪灌淤可以增加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B。‎ ‎【点睛】形成土壤盐渍化要有两个条件:一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24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莫哈维沙漠(下图)位于盆地中,年日照天数可达330-350天,沙漠灌丛中经常可见陆龟爬行。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位于该沙漠中,占地约1420万平方米,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采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通过30多万个由电脑控制的巨大定日镜将阳光反射到三个中央高塔上,进而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电站运行不久,工作人员在巨塔附近发现了一些死亡的野鸟。‎ ‎(1)分析莫哈维沙漠形成的原因。‎ ‎(2)分析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建设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且位于盆地中,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 ‎(2)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位于沙漠地区,闲置土地面积广、地租低;采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技术先进;靠近洛杉矶等大城市,能源需求量大。‎ ‎(3)灼伤鸟类,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破坏沙漠的生态系统;造成光污染,影响飞行安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美国西部地区太阳能开发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沙漠的成因、太阳能开发的条件、太阳能开发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24 -‎ ‎【详解】(1)莫哈维沙漠形成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莫哈维沙漠位于30°N~40°N之间,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受西风带影响,图中显示,莫哈维沙漠西侧有高山阻挡,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位于雨影区,气流下沉增温,蒸发强,形成焚风效应;莫哈维沙漠位于盆地中,地形封闭,全年获得的水汽少,气候干旱,因而形成了沙漠景观。‎ ‎(2)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太阳能资源、土地、技术、电力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位于该沙漠中,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有利于建设太阳能发电站;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位于沙漠地区,荒地多,闲置土地面积广、地租低,建设发电站的土地成本低;材料信息表明,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采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技术先进;图中显示,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靠近洛杉矶等大城市,能源需求量大,有利于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和发展。‎ ‎(3)建设伊凡帕特太阳能发电站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发电站采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通过30多万个由电脑控制的巨大定日镜将阳光反射到三个中央高塔上,如果鸟类生物飞进发电站,会灼伤鸟类,发电站占用大量土地,有可能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从而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该发电站位于沙漠之中,沙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能破坏沙漠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发电站的反光板有可能造成光污染,影响当地飞行安全。‎ ‎【点睛】‎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和加拿大都是沼泽面积广阔的国家,农业在两国经济中的占比都很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两国考虑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展。下图示意俄罗斯、加拿大的沼泽和农耕区分布状况。‎ ‎ ‎ ‎(1)分析两国沼泽面积广阔的共同原因。‎ ‎(2)列举图示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3)影响两国农耕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24 -‎ ‎;请从农业区位角度分析两国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展的可行性。‎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现象,易造成河水泛滥。‎ ‎(2)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轻对海洋的污染;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洪;促淤造陆。(任答其中4点)‎ ‎(3)热量(或气温) 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种植范围向高纬扩展;农业技术改进,培育耐寒品种,农作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加加拿大和俄罗斯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沼泽形成原因、湿地功能、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详解】(1)两国沼泽面积广阔的共同原因应从气候、地形、下渗、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加拿大和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弱,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具有形成沼泽的物质条件;加拿大和俄罗斯有广阔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由于两国纬度较高,地下有较厚的永久性和季节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沼泽;两国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春夏容易出现洪水,春秋许多河流经常出现凌汛现象,易造成河水泛滥,形成沼泽。所以两国沼泽面积广阔。‎ ‎(2)图示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应从气候、污染、生物、洪涝等方面进行分析。沼泽面积较大,为当地大气补充水汽,从而调节当地气温和降水;沼泽通过水体更新和生物活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沼泽湿地许多植被生长繁殖之地,也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具有调节径流、蓄洪防洪功能;沼泽湿地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促淤造陆,促进生态系统的演化。‎ ‎(3)图中显示,加拿大和俄罗斯纬度高,大部分地区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图中显示,两国农耕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南部地区,因此两国农耕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热量。题意表明,两国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展的可行性应从农业区位角度进行分析。影响当地农作物向北扩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和作物的习性,因此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变好,可以将农作物种植范围向高纬扩展;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培育耐寒品种,增强农作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可以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 24 -‎ ‎【点睛】‎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马孙河全长6400千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该流域不仅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分布着丰富的铁、锰、金等矿产资源。2019年亚马孙雨林出现多处火情,再次引起全球对该流域的关注。位于亚马孙森林腹地的马瑙斯市,是巴西亚马孙州首府所在地。该市是亚马孙河的重要港口,万吨货轮可以通过。1967年巴西政府在马瑙斯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马瑙斯市已从热带林产品集散地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工业部门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下表是马瑙斯市(30S,600W)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分布。‎ ‎ ‎ ‎ ‎ ‎(1)指出亚马孙森林最有可能出现火灾的月份,并分析亚马孙森林大火对周边及全球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评价巴西马瑙斯市建设现代化港口的区位条件。‎ ‎(3)为当地保护雨林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7-9月 大火带来的浓烟使巴西本国及周边国家的空气质量降低;植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下降(或水土流失);大火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且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加剧全球变暖;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任答其中3点)‎ - 24 -‎ ‎(2)有利:位于亚马孙河沿岸,江阔水深,利于船只的航行与停泊;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利于筑港;流域内物产丰富,且随着马瑙斯贸易区的建设,运输需求量增大(或经济腹地广);有城市依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不利:气候湿热,不利于港口建设;距东部(东南部)人口密集地区较远,货物转运成本较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发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等。(任答其中4点)‎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巴西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森林火灾出现的时间及危害、港口区位条件分析、保护森林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亚马孙森林最有可能出现火灾的月份应结合气候资料从当地降水量方面分析指出。读马瑙斯市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表可知,当地7~9月气温高、降水少,森林树木含水量少,容易出现火灾。亚马孙森林大火对周边及全球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温室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亚马孙森林大火排放了大量浓烟,其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污染了巴西本国及周边国家的空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亚马孙森林大火直接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亚马孙森林大火直接破坏森林,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亚马孙森林大火直接破坏森林,森林固碳功能下降,大火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2)巴西马瑙斯市建设现代化港口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从有利条件来看,巴西马瑙斯市位于亚马孙河沿岸,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利于船只的航行与停泊,利于建设现代化港口;巴西马瑙斯市地处平原,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亚马孙河流域内物产丰富,且随着马瑙斯贸易区的建设,运输需求量增大,促进巴西马瑙斯市建设现代化港口;亚马孙河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使得巴西马瑙斯市建设的港口经济腹地广;巴西马瑙斯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港口建设提供城市依托。从不利条件来看,巴西马瑙斯市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利于港口建设;巴西马瑙斯市附近地处热带雨林区核心,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距东部(东南部)人口密集地区较远,货物转运成本较高,不利于港口的持续发展。‎ - 24 -‎ ‎(3)当地保护雨林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应从管理、开发方式、林业措施、火灾防治、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当地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为了更好地保护雨林,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和约束人们开发雨林的行为;为了保证当地雨林的有效保护,必须做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发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热带雨林利用过程中,应采取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充分发挥雨林的经济和生态功能;针对近年来,当地森林火灾的频发,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森林火灾;为了约束当地人们的开发行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点睛】‎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古代奇迹”,它不仅是一道壮丽的景色,而且反映了古代伊富高人农田水利工程方面的天赋。该地梯田面积最大的为1/4公顷,最小的仅4平方米,从山脚河谷开始,层层上升,最高处海拔可达1500‎-1600米。梯田的外壁和水渠大多用坚固的石块砌成,石壁最高可达‎4米,在山顶挖塘蓄水,盘山台阶似的排灌水渠一直延伸到山脚,总长度达1.9万公里。由于长期乱砍乱伐和年轻一代对种植水稻丧失兴趣,目前一半左右的梯田已经不复存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进濒危遗产名录。下图中左图示意东南亚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右图示意巴纳韦水稻梯田景观和该梯田构造剖面。‎ ‎ ‎ ‎(1)分析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2)说明目前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濒危的原因。‎ ‎(3)为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24 -‎ ‎【答案】(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地形崎岖,梯田面积大小不一、数量众多,灌溉面积广,排灌系统复杂(或排灌水渠需盘山/沿等高线修建,水渠长度大),开山采石工程量大。‎ ‎(2)长期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排灌水渠,山洪对梯田破坏增强;山区种水稻经济效益较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梯田荒废。‎ ‎(3)引进(或培育)优良稻种;调整农业结构(如水田养鱼),增加山区居民收入;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修缮梯田及水利系统;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积极宣传和保护,传承当地地域文化。(任答其中5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相关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迁移运用。‎ ‎【详解】(1)首先,读图可知,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水利工程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不稳定性强,旱涝灾害频发;其次,该水利工程地处高山地区,地形崎岖,建设难度大。根据材料“该地梯田面积最大的为1/4公顷,最小的仅为4平方米,从山脚河谷开始层层上升,最高处海拔可达1500~‎1600米”可知,梯田面积大小不一,梯田数量众多,需要的灌溉面积广。根据材料“在山顶挖塘蓄水,盘山台阶式的排灌水渠一直延伸到山腰,总长度达1.9万公里”可知,由于该地梯田众多,且梯田面积大小不一,导致排灌系统复杂,排灌水渠需要盘山修建,修建的总里程长。同时,根据材料“梯田外壁和水渠大多采用坚固的石块构成,石壁最高可达‎4米”可知,梯田众多,加之排灌水渠长度长,导致开山采石工程量极大。综上分析可知,巴纳韦高山水稻梯田水利工程量大。‎ ‎(2)根据材料“由于长期乱砍乱伐和年轻一代对种植水稻丧失兴趣,目前一半左右的梯田已经不复存在”可知,一方面,长期滥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破坏,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夏季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灌水渠淤塞,同时,山洪对梯田破坏导致梯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需要抓住“年轻一代对种植水稻丧失兴趣”进行分析。在山区种植水稻,经济效益较低,年轻一代更愿意外出务工,导致当地梯田荒废。‎ - 24 -‎ ‎(3)该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要结合第(2)问中梯田濒危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该地长期滥砍滥伐存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应加强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排灌水渠淤塞,梯田破坏,应加强梯田及水利系统的修缮。其次,当地年轻一代对种植水稻丧失兴趣,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水稻的收益低,因此可调整农业结构(如水田养鱼),增加山区居民收入,也可以引进优良稻种,种植高品质绿色健康水稻,提高水稻收益;或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梯田历史文化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最后,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该地梯田列为濒危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宣传,加强梯田保护,传承当地地域文化。‎ ‎【点睛】‎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