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选考要求 c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能够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c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b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一、 二、 三、四季和五带 ‎1. ‎2.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加试)‎ 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 提示:国际劳动节。‎ ‎[探究归纳]‎ ‎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13‎ a.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b.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c.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学以致用]‎ 下表所列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 第(1)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12小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12小时。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答案 (1)D (2)B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加试)‎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什么?‎ 提示:不是。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不是在夏至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探究归纳]‎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北半球)‎ 13‎ 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 ‎(1)位于北回归线以北(A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2)位于南回归线以南(B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3)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春分日、秋分日)、两次最小(夏至日、冬至日)。‎ ‎(4)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含南北回归线):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学以致用]‎ ‎(2016·10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1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2为图1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图1‎ 13‎ 图2‎ 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答案 太阳运动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 三、四季和五带(加试)‎ 当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时,气温是否到达一年中最高?为什么?‎ 提示: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先把热量传给地面,然后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当夏至时,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中最强,但此时气温达不到最高,经过地气热量传递后,七月份气温升到最高。‎ ‎[探究归纳]‎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学以致用]‎ 下图为我国北京、武汉、哈尔滨、满洲里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完成(1)~(2)题。‎ 13‎ ‎(1)图示序号与城市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哈尔滨 ②北京 ③武汉 ④满洲里 B.①北京 ②哈尔滨 ③满洲里 ④武汉 C.①武汉 ②满洲里 ③哈尔滨 ④北京 D.①满洲里 ②武汉 ③北京 ④哈尔滨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 第(1)题,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根据四个城市的纬度情况,哈尔滨比北京冬季更长,夏季更短;满洲里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纬度高);武汉纬度最低,夏季最长,冬季最短。第(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时间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 (1)B (2)C ‎                   ‎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地点纬度数值关系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甲=丁>乙>丙 ‎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13‎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四个地点在同一天的昼长,甲为18小时、乙为14小时左右、丙为12小时、丁为6小时,由此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丁四地的夜长,而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昼长等于另一个半球同一纬度的夜长,所以纬度数值相同的是甲、丁两地,乙小于甲、丁,丙在赤道上,所以纬度数值是甲=丁>乙>丙。第2题,丁地的昼长为6小时,所以它的日出时间是9时,日落时间是15时。‎ 答案 1.D 2.B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3~4题。‎ ‎3.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 第3题,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南方,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第4题,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③②①。‎ 答案 3.A 4.C ‎5.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B.寒带范围内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无极夜现象 C.温带范围内一年中四季分明 D.五带划分是以气候分布为依据的 解析 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一次或两次太阳直射,即除南、北回归线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外,其他范围内一年均有两次太阳直射,A错。寒带范围内无太阳直射,但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五带的划分是以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为基础,以纬度为唯一标准的。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划分界线,D错。‎ 答案 C 13‎ ‎6.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日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图中A、B、C、D、F五点中昼长达一年中最长的是________。‎ ‎(2)该日C、D、F三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_____。‎ ‎(3)此日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解析 从图示看,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是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而该日也是整个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答案 (1)6 22 A、C、D、F (2)C、F、D (3)24 24 昼夜平分 教材P24活动 提示 1.根据tan H=,可求出太阳高度H=arctan。‎ ‎2.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 当太阳直射点与当地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当两者位于同一半球时,用“-”。求证过程如下:‎ ‎∵图中两条光线平行,‎ ‎∴图1中α=β=φ-δ 图2中α=β=φ+δ ‎∴图1中H=90°-α=90°-β=90°-(φ-δ)‎ 图2中H=90°-α=90°-β=90°-(φ+δ)‎ ‎3.略。‎ ‎                    ‎ 一、选择题 13‎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解析 第1题,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第2题,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 1.B 2.C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3.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解析 由甲到乙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乙点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由乙到丙,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 C 在广东汕头,有一地理标志塔。每年当地时间‎6月22日正午12时前往该地观日者十分踊跃,争相竞睹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见影”的天文奇观。据此完成4~5题。‎ 13‎ ‎4.该标志塔所在地的纬度值与上图中哪一个角的度数相同(  )‎ A.∠NOD B.∠BOD C.∠SOB D.∠DOA ‎5.每年的6~7月,下列各地中有两天会出现“立竿无影”现象的是(  )‎ A.开罗 30°N B.墨江 23°26′N C.海口 20°N D.基多 0°‎ 解析 根据当地‎6月22日正午12时不见日影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值与黄赤交角(∠DOB)相同,故第4题选B。第5题,该地有两次阳光直射,应位于两回归线之间,结合时间分析,海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4.B 5.C ‎“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间。据此回答6~7题。‎ ‎6.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 A.气温高低 B.太阳高度 C.经度差异 D.昼夜长短 ‎7.资料中所涉及我国某城市可能位于(  )‎ A.东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 第6题,作息时间是根据白天时间长短来确定的。“十一”过后,位于北半球的北京昼短夜长,作息时间相应的调整为第一节课时间延迟,放学时间提前。第7题,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当北京某中学第一节课开始为8:00时,某城市的作息时间为北京时间9:00,即该地比北京迟1小时,说明该城市位于北京的西侧,东南、华北、东北与北京在同一时区范围内,作息时间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B。‎ 答案 6.D 7.B 下图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数据图表,据此回答8~9题。‎ 13‎ ‎8.比较图甲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昼长时间最长和最短的两个城市是(  )‎ A.上海和哈尔滨 B.成都和西安 C.西安和北京 D.拉萨和哈尔滨 ‎9.此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在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题,用各城市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为各城市的白昼长度,可知拉萨白昼最长,哈尔滨白昼最短。第9题,从图甲中各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都是北京时间)可以看出,白昼都短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图乙中可知只有地球在③处时北半球白昼长短才符合。‎ 答案 8.D 9.C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11.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第10题,根据北京时间为19:16,可以计算64°W的地方时约为6:56,日出较晚,可判断为‎7月1日。第11题,根据对称规律,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该地纬度为40°30′S,昼长为(12-6:56)×2=10时8分,北京纬度约为40°N,昼长约为14小时。‎ 答案 10.C 11.D 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12~13题。‎ 13‎ ‎12.若四城市为广州、杭州、北京、海口市,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 A.海口、杭州、北京、广州 B.杭州、北京、广州、海口 C.海口、北京、杭州、广州 D.广州、杭州、北京、海口 ‎13.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第12题,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第13题,据上题分析,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答案 12.A 13.B 浙江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14~15题。‎ ‎1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4题,浙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应为一年中最低,故太阳正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昼最短夜最长;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项正确。第15题,济南市在浙江省以北,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若安装的高度不变,则应该加长遮阳板,使到达教室的阳光少一些;若遮阳板的长度不变,则应降低安装高度,故选A项。‎ 答案 14.D 15.A 13‎ 二、非选择题 ‎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位置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解析 从甲图中日地相对位置可推出乙图的光照图情况,而且可知该日为‎6月22日,Q地昼弧为270°,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为3时,日落西北,日影朝向东南。当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正好相反,赤道上昼夜平分。M点位于北极圈上,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23.5°,冬至日为0°,夏至日为47°,据此绘制出M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答案 (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下图。‎ 13‎ ‎1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的日期是________。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2)上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3)图上所画弧CD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__。‎ ‎(4)此时,A处是(地方时)________时,B处是(地方时)________时,C点的夜长是________小时,N点的夜长是________小时。‎ 解析 该题以俯视日照图为切入点。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定是南半球。南极圈以内都在夜半球,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弧CD时,由白天进入黑夜,弧CD为昏线。昼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12时(正午),即直射点所在经线,推出其他各点的地方时。某点夜长=夜弧度÷15°/小时,C点在南极圈上,夜弧为360°,N点在赤道,夜弧为180°。‎ 答案 (1)‎6月22日 夏至 ‎(2)(23.5°N,0°)‎ ‎(3)昏线 ‎(4)21 9 24 12‎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