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主要植被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主要植被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附4 课时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下图为非洲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依据相关材料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M地也生长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试推断该地气候(  )‎ A.受洋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年干旱 C.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D.夏季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1.B 2.C [第1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地区。读图可知,甲、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丙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说明降水季节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故选C。]‎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 6 -‎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3.A 4.C [第3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的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 ‎5.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类型有(  )‎ ‎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温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温带落叶林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自然植被,②④对。]‎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 6 -‎ ‎6.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7.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8.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 ‎6.C 7.A 8.B [第6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第7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第8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 - 6 -‎ ‎(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解析】 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答案】 (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 ‎(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 ‎(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冲A挑战练]‎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 - 6 -‎ ‎10.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11.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米 B.200~‎‎400米 C.400~1 ‎800米 D.2 000~3 ‎‎500米 ‎12.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10.D 11.D 12.B [第10题,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B错。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对。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C错。第11题,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台湾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小于‎15℃‎。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处,1月气温一定在‎5℃‎以下,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2 000~3 ‎500米,D对。其他选项的海拔范围适宜樟树生长,A、B、C错。第12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错。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对。]‎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 - 6 -‎ ‎,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解析】 第(1)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分布的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纬度低且受沙漠影响,整体较暖,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第(2)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地区、寒冷地区变化一般越大。和田所在地区较为温暖,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高相对寒冷,但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答案】 (1)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再加上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 ‎(2)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