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中国和秘鲁开始产能合作;2018年3月20日,秘鲁圣加旺水电站项目首批中国设备顺利抵达项目现场。下图为秘鲁位置图和秘鲁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 中国设备运到项目现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海运转公路 B. 空运转公路 C. 海运转铁路 D. 空运转铁路 ‎2. 秘鲁首都利马被称为“无雨之都”,下列因素中对利马降水影响不大的是(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1. A 2.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利马气候的成因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题详解】‎ 发电站设备一般是大型设备,水电站一般位于山区峡谷处,从中国运到秘鲁需要跨越太平洋,距离较远,因此适合用海运运输到秘鲁沿海;水电站位于山区,建设铁路成本较高,山区铁 路较少,且不能直达水电站,公路是最灵活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沿等高线修建至水电站附近,较为方便,海运再转为公路运输运到水电站附近,A正确,C错误;空运适合运输量小贵重的货物或乘客,BD错误。‎ ‎【2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看,秘鲁首都利马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从洋流系统的分布看,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利马全年温和干燥;受安第斯山脉地形的影响,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导致该地降水稀少。因此对利马降水有影响的是纬度位置、地形和洋流,因此排除ACD;太阳辐射对降水影响不大,选B。‎ 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 B. 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C. 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 D. 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4. 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 )‎ A. 12月~1月 B. 4月~5月 C. 6月~7月 D. 9月~10月 ‎5. 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 )‎ A. 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 B. 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 C. 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 D. 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内蒙古高原,海拔不高,纬度约43°N,位于中纬度,没有冰川分布,A错误;该湖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类不断积累,为咸水湖(半咸水湖),BD错误;该湖是因构造下陷形成构造湖的基础上,又受到玄武岩流堰塞而形成的湖泊,因此C正确。‎ ‎【4题详解】‎ 冬季(12月~2月)华子鱼会在深水冬眠越冬,静止好捕捞,湖面结厚冰,可以开展人类活动,因此A正确;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逆流而上找地方产卵,为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卵时不能大量捕捞,因此5月不是最佳捕捞季节,B错误;6月~7月应该还在产卵期或产卵期结束不久,不易捕捞,C错误;9月~10月是华子鱼产卵后育肥阶段,不是最佳捕捞季节,D错误。‎ ‎【5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华子鱼对环境极为挑剔,产卵在砂砾或其它附着物上,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水草减少,其适合产卵的地方减少,会影响其下一代繁衍,因此当地渔民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为洄游产卵营造合适环境,C正确;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可以为鸟类提供停留的场所,有利于其捕鱼,B错误;饵料最丰富的位置应该在河流入湖口,竹桩、羊胡草把可以引起湖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这是次要影响,主要目的还是营造产卵的环境,D错误。‎ 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 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草原 ‎【答案】6. D 7.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成因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6题详解】‎ 该山地山麓地带7月份气温低于1月份,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C~15°C之间,因此该地山麓位于亚热带;降水7月份(当地冬季)多,1月份(当地夏季)少,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山地南北走向,其西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据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海拔,西坡降水多,气温高,东坡降水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因此同一自然带西坡分布的海拔高,AB错误;该山地海拔2100m,山顶没有雪线,因此C错误,D正确。‎ ‎【7题详解】‎ 该山地山麓地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气候,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 ‎【点睛】下图中南坡迎风坡,积雪冰川带南坡在南坡直接到达高山草甸带,如果某些地区降水异常多,冰川进一步发育,可以直接伸到高山灌木林带,因此降水量影响较大 API(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世界原料药产能正逐渐从欧美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目前印度是全球的API强国,来来1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API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全球API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原料来源更加广泛 C. 老龄化趋势加快 D. 医药市场日趋规范 ‎9. 中国与印度相比,发展API产业的最大优势是( )‎ A. 人力成本更低 B. 语言、法规体系较易对接国际客户 C. 技术水平更高 D. 原材料更加丰富,尤其是发酵类产品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全球API高速增长的原因本质是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导致市场需求大增的主要因素有: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居民医疗需求提升、慢病用药和肿瘤药物的迅速发展等因素,C正确;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的研制或新品种的开发,A错误;原料来源多,生产的药品多,不代表市场需求量大,B错误;医药市场日趋规范可以保证药品质量、药品价格及生产标准的统一,对需求量变化无影响,D错误。‎ ‎【9题详解】‎ 在第一轮原料药发展浪潮中,中国和印度凭借成本低、劳动力丰富、环保宽松、上游产业链完善等优势,吸引了制药企业将原来在欧美的部分产能转移至亚洲,但主要以技术含量低、污染较大、要求较低的大宗原料药为主,API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C错误。而印度由于语 言优势及受西方国家影响更早,和客户沟通更方便,发展较中国更先,B错误。中国劳动力价格高于印度,A错误;中国疆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地形复杂,原材料更加丰富,D正确。‎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10. 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1. 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 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 ‎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故③正确。‎ ‎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题详解】‎ 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 ‎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 ‎ ‎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 不少,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全省财政收入约96写由关中和陕北两大地理单元提供。“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逐渐扩大。下图为陕西省经济发展部分影响因素分布图,下表为陕西省北部M县2018年经济结构简表。‎ 类型 比重(%)‎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7.6‎ ‎46.1‎ ‎26.3‎ 第一产业 种植业 畜牧业 其他 ‎68.5‎ ‎27.7‎ ‎3.8‎ 第二产业 重工业(含采掘业)‎ 轻工业 ‎67.0‎ ‎33.0‎ ‎(1)关中平原历史上一直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指出M县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3)陕西省制定省内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条件较好;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渭河等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人口密度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丝绸之路的起点,陆路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2)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易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采掘业比重较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易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下采空易导致地面塌陷;重工业比重高,易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林结合,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深入精准扶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陕西省的经济和生态问题及措施。‎ ‎【详解】(1)从历史角度来说,经济比较发达,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影响农业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在古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充足。古代社会中经济除了农业,还包括商贸等方面。所以本题的答案为:自然原因:关中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条件较好;关中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渭河等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社会经济原因:图中显示,当地人口密度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丝绸之路的起点,陆路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2)生态环境问题,既包括生态破坏,又包括环境污染,陕西属于黄土高原,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就是水土流失,其次采掘矿产资源还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在重工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工业三废,导致环境污染。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比68.5%,畜牧业占比27.7%,二者比重偏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易破坏地表原有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包括采掘业的重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达67%,比重较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易破坏地表原有植被,也会加剧水土流失;地下出现采空区,易导致地面塌陷;重工业比重高,易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3)要实现均衡发展,就要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角度来 说,根据表中显示,陕西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偏低;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偏大;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下: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林结合,发展特色农业;材料显示“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逐渐扩大”,从社会效益角度来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深入精准扶贫;从生态效益角度来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季节 季平均气温(℃)‎ 季平均降水(mm)‎ 春季 ‎-2.6‎ ‎119.5‎ 夏季 ‎1.0‎ ‎136.1‎ 秋季 ‎-1.5‎ ‎169.8‎ 冬季 ‎-5.8‎ ‎120.8‎ ‎(1)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面蒸发较旺盛,水汽较充足;半岛(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气候海洋性强;多大风天气,水汽在半岛遇冷降温。降水较丰富。‎ ‎(2)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漠境砾冥。‎ ‎(3)半岛植物以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缺少大型植物,植食性鸟类食物匮乏;岛屿周边海洋面积广阔,磷虾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肉食性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4)赞同理由: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极地景观环境独特,游览价值高;无极夜现象,可开展旅游的时间较长;距离其他大陆相对较近。不赞同理由:多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接待能力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南极科学研究活动产生干扰。‎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详解】(1)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遇冷降温、凝结核,其中最主要的是前两个条件。该半岛成为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一定是降水较多,降水较多的条件应该包括水汽和与遇冷,加上当地受海洋影响强,所以当地比较湿润。分析结果总结如下: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面蒸发较旺盛,水汽较充足;半岛(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气候海洋性强;“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多大风天气,水汽在半岛遇冷降温。降水较丰富。‎ ‎(2)材料显示“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说明当地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说明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碎屑物,并经外力作用最终沉积在地表形成:在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漠境砾冥。‎ ‎(3)动物的天性是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就像渔场附近一定是饵料丰富,这里几乎见不到 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说明当地没有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只有肉食性鸟类的食物。表中数据显示,气温最高的季节平均气温仅为1.0℃,气温低,导致半岛植物以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缺少大型植物,植食性鸟类食物匮乏;岛屿周边海洋面积广阔,磷虾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肉食性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既可以回答赞同,也可以回答不赞同,只要言之有理,便可以得分。‎ 赞同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南极旅游的目的地的,主要从当地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来进行分析: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极地景观环境独特,游览价值高;无极夜现象,可开展旅游的时间较长;距离其他大陆相对较近。‎ 不赞同理由主要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角度进行分析:多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接待能力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南极科学研究活动产生干扰。‎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乌镇位于浙江桐乡,是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古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近年来,会展旅游在乌镇西栅景区迅速发展,景区内现共有大小会议室100余个,自开业至今,已成功接待各类大小会议10000 余场,包括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内外政府部门、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公司策划实施的各类年会、研讨会、市场推广会等活动。‎ 简述发展会展旅游对乌镇旅游业的影响。‎ ‎【答案】有利: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增加旅游吸引力;提升乌镇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提高景区旅游观光的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餐饮、宾馆等旅游产业的发展。(任答3点)‎ 不利:过度兴建会馆,破坏古镇原生风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导致景区水质下降;举办会议频繁,干扰正常旅游秩序。(任答2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学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详解】据材料分析,会展旅游类型多样、接待范围广,利于提升乌镇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会议多、会议时间长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景区旅游观光的收入;接待会议等级越高,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餐饮、宾馆等旅游产业的发展;乌镇是古镇,会展旅游 是现代旅游,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增加旅游吸引力。接待会议过多、会议室建的过多,可能冲击正常的乌镇旅游秩序,破坏原有的古镇旅游资源;乌镇的特色是水乡风光,游客过多,产生的污水、垃圾越多,影响景区水质。‎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耕作生产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春播前,农民使用大型拖拉机带动耕犁翻开土壤,掩埋地表残茬,再利用铁耙破碎土块,形成播种表土。‎ 简述上述耕作方式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耕作改进建议。‎ ‎【答案】环境问题:土壤暴露地表,加剧土壤侵蚀;大型拖拉机碾压土地,破坏土壤结构;消耗大量能源,带来空气污染。(任答2点)‎ 建议:浅耕,适当保留地表残茬;采用地膜等覆盖耕地;采用直接播种技术;适当减少大型机械的使用强度。(任答3点)‎ ‎【解析】‎ ‎【详解】产生的环境问题:西北干旱地区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强度大,该耕作方式使土壤暴露地表,风力会把表土吹走,加剧土壤侵蚀,降低土壤肥力;大型机械耗能多,且机器重量大,会碾压土地,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空隙减少,空气减少,肥力下降。‎ 改进建议:地表残茬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深耕后会埋在地下深处,使土壤肥力降低,所以应该浅耕;采用地膜等覆盖耕地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力侵蚀,减少水分蒸发;材料中“大型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会加剧对土壤的破坏,因此应该适当减少大型机械的使用强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