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5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课标:专题一 第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通用课件(52张)
第 6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和 地域分异 - 2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命题形式 : 文字 + 实例 注意内容 :(1)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 尤其是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及其成因分析、非地带性以及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重中之重。 (2) 在复习中应学会利用整体性原理 , 根据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 , 能够利用区域图和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 3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 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多提供具体的区域案例 , 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或是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 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 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 ,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 , 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 - 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 如我国西北地区 , 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 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 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地理环境整体性应用的分析方法 (1) 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关系的方法 :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 , 常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 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变化的方法 :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 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 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影响的方法 :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 ; 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 , 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 , 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 , 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的思路 , 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 “ 一发 ” 是哪一要素 , 进而逐步分析这 “ 一发 ” 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 , 最终导致 “ 全身 ” 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 1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1 (2019· 全国 Ⅲ 卷 ,6~8) 近年来 , 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 ,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 越年积雪 ( 积雪期超过一年 ) 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C.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 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 A. 林地 B. 湿地 C. 草地 D. 寒漠 - 1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题干信息 气候变化 → 土地覆被变化 : 耕地减少 , 草地转化为湿地 , 越年积雪面积减少。 - 1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根据材料可知 , 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 , 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 , 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 , 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 ,A 项正确。第 (2) 题 , 随着气温升高 , 冻土融化 , 土壤水分增多 , 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 , 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D 项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且近年来没有大的变化 , 洪水暴涨可能性小 ,A 项错误。该地纬度高 , 气候寒冷 , 人类活动较少 , 退耕还湿面积小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地面沉降 ,C 项错误。第 (3) 题 , 随着气温升高 , 蒸发量增大 , 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 , 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 ( 需水量大 ) 相比 , 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 , 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C 项正确 ,A 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 , 无法转变为湿地 ,B 项错误。气温升高 , 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 , 不利于寒漠的形成 ,D 项错误。 - 1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答案 : (1)A (2)D (3)C - 1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9·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 , 年平均降水量约 200 毫米。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 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正确的是 ( ) A. ① — 春季 B . ② — 秋季 C. ③ — 冬季 D . ④ — 夏季 2 . 与其他季节相比 , ① 季节植被 覆 盖度 最高的主要原因 是 ( ) A. 气温低 , 蒸发量小 B. 气温回升 , 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 C. 降水较多 , 植被生长好 D. 气温高 , 冰川融水量多 B C - 1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根据 21 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 , 可推测该地区 ( ) A.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 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 C. 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D. 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D - 1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贺兰山东麓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 降水多 , 植被生长好。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内陆地区 , 春季升温快 , 气温较高 , 蒸发量较大 , 水分较缺乏 ; 秋季降温快 , 气温较低 , 蒸发量较小 , 水分相对较多 , 所以秋季植被覆盖度高于春季。冬季寒冷干燥 , 植被覆盖度最低。故 ① 为夏季 , ② 为秋季 , ③ 为春季 , ④ 为冬季。第 2 题 , ① 季节为夏季 ,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 加上气温高 , 植被生长好 , 植被覆盖度高。第 3 题 ,21 世纪以来 , 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 说明荒漠化程度加重。 - 1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多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切入 ,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典型植被、非地带性的分布与成因 , 旨在考查读图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 1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技巧 1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 看更替方向 : 南北方向。 (2) 看延伸方向 : 多东西方向 ( 受地形影响 , 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 。 (3) 看自然带变化 : 热带雨林 → 常绿阔 ( 硬 ) 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针叶林 → 苔原 → 冰原。 (4) 看主导因素 : 热量。 2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 看更替方向 : 东西方向。 (2) 看延伸方向 : 多南北方向。 (3) 看自然带变化 : 森林 → 草原 → 荒漠。 (4) 看主导因素 : 水分。 - 2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非地带性因素的四类表现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 陆地某些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 , 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明显 , 这些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分布因素 , 它使地理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 2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2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2 (2015· 江苏卷 ,7~8)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 土楼景观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 1)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 针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 常绿硬叶林 — 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2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安全防御 B. 节约耕地 C. 防雨保温 D. 就地取材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1 . 题干信息 “ 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 ”→ 历史上我国客家人人口迁移所经过的地区 ; “ 土楼景观 ”→ 客家人的民居景观。 - 2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图像 信息 - 2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图中信息显示 : 客家人南迁路线是从黄淮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南部沿海地区 , 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 自然景观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 所以选 C 项。第 (2) 题 ,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 , 人口稀少 , 不存在耕地缺乏问题。当地气温较高 , 无 须 保温 。当时 , 建筑材料匮乏 , 豺狼虎豹、盗贼嘈杂 , 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 , 客家人便营造 “ 防御性 ” 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 土楼 , 所以选 A 项。 易错警示 (1) 不能运用图示信息进行 正确 的 知识 迁移 ;(2) 对客家民居不了解 , 知识面狭窄。 答案 : (1)C (2)A - 2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2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2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7· 全国 Ⅰ 卷 ,1~3)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 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而如今 ,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 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 ,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 1~3 题。 - 2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 硬叶林 D . 针叶林 2 .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 用地类型 差异 B .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 不同 D . 行政管辖不同 3 .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 降水 C. 光照 D . 土壤 B D A - 3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地域分异规律 ) 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 “3 月 25 日 ” 和关键信息 “ 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 可推理出 3 月 25 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 , 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 故选 B 项。第 2 题 , 阅读材料可知 , 街道两侧景观同为绿化隔离带 , 用地类型相同 , 排除 A 项 ; 居民爱好不会在街道两侧有明显差异 , 排除 B 项 ; 材料显示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排除 C 项 ; 街道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范围 , 因为对绿化带的管理维护效果不同使得绿化隔离带景观产生了差异 , 因此 D 项最符合题意。第 3 题 , 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生长的需要 , 冬季气温过低常绿灌木难以生存 , 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 3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3 〔 2013· 北京卷 ,40(2) 〕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 , 在 ① 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 , 在 ② 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 , 在达尔文看到的 ① 地景观和 ② 地现象中 , 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 3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1 . 题干信息 ①② 两地的景观类型。 - 3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图像 信息 3 . 设问信息 回答一地的成因即可。 - 3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1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① 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2 . 洋流的分布 → ① 地受巴西暖流影响。 3 . ① 地受信风、洋流的影响 , 气温高、降水多 , 发育了热带雨林 , 属于非地带性。 4 . 随海拔的变化 → 水热状况发生变化 → 自然带变化。 5 . ② 地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 海拔高 , 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组合发生变化 , 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 。 易错警示 (1) 要素回答不全面 , 遗漏纬度因素 ;(2) 语言过于简练 , 只回答山地地形、海拔高 , 没有进一步从水热的垂直变化角度加以完善 。 - 3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答案 : ① 地 : 地处低纬 , 气温高 , 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 , 沿岸有暖流 , 降水丰沛 , 形成热带雨林。 ② 地 : 山地海拔高 , 从山麓到山顶 , 随海拔升高 , 气温降低 , 降水变化 , 形成垂直气候带 , 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 3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非地带性因素分析 在分析非地带性因素相关问题时 , 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 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 , 就是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 , 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不能继续向东延伸 , 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 (2) 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 , 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 , 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南半球相应纬度为海洋。 - 3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 , 如天山山脉山麓地带 , 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 发育了众多的绿洲 , 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 , 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 (4) 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 , 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 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 , 它们虽距赤道较远 , 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 , 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信风带大陆的东岸 , 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 , 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 3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9· 闽粤赣十校联考 )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 “ 顶平、身陡、麓缓 ” 的特征 , 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多为 300~400 米 , 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 , 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 , 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 , 完成第 4~6 题 。 - 3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4 . 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 ) A. 相对高度小 , 坡度陡 B. 地形封闭 , 降水条件差 C. 人类活动强度 D. 纬度较高 , 热量差异小 5 . 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 ( ) ① 海拔较高 , 降水较多 ② 堡状山顶 , 保水条件好 ③ 土层较薄 , 保水性差 ④ 风力较大 , 阳光充足 , 蒸发量较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 形成 “ 沟谷雨林 ” 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全年降水量 丰富 B . 土壤水分充足 C. 太阳光照 强烈 D . 海拔低 , 气温高 A D B - 4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4 题 , 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为 300~400 米 , 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 , 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 , 所以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相对高度小 , 坡度陡 , 因为相对高度小 , 所以水分和热量条件由山麓到山顶变化差异小 , 植被差异变化小。第 5 题 , 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 , 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 , 原因是山顶面积小 , 保存水分条件差 ; 土层较薄 , 保水性差 ; 风力较大 , 阳光充足 , 蒸发量大 , 导致山顶较干旱 , 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 6 题 , 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 , 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 , 地表径流汇集 ; 地形封闭 , 光照相对较弱 , 蒸发量较小 ; 水分充足 , 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 4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多以山地垂直带谱、有关山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或文字材料呈现信息 , 考查垂直带谱的判读、雪线变化等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 4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分析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1)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 一般而言 , 海拔每升高 1 000 米 , 气温约下降 6 ℃ , 因此 ,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 类似于 由 赤道 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 , 但并不完全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 一般而言 ,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 少 — 多 — 少 ” 的变化 , 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 , 随山地海拔升高 , 降水增多 , 可能会出现森林带 , 如天山山脉。 (3)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 同一自然带 , 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 4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4) 山地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复杂 , 纬度越高自然带越简单 ; 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越复杂 , 海拔越低自然带越简单 ;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复杂 , 相对高度越小自然带越简单。 (6) 山地中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 , 阳坡、背风坡雪线高 , 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 4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山地雪线的分析过程 第一步 , 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 , 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 第二步 , 分析全球山地雪线。 山地降水越多 , 雪线越低 ; 气温越高 , 雪线越高 , 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 , 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 , 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 , 山地雪线较高 ; 冬季气温低 , 山地雪线较低。 - 4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三步 , 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 山体坡度越大 , 雪易下滑融化 , 雪线偏高 ; 阳坡气温偏高 , 雪线位置较高 ; 迎风坡降水多 , 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 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 既是阳坡 , 又是迎风坡 ,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 , 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第四步 , 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 全球变暖 , 雪线上升 ; 臭氧层破坏 , 雪线上升 ; 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 ,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 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 , 导致冰雪融化 , 雪线上升。 - 4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4 (2016· 全国 Ⅰ 卷 ,10~11)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 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 A. 大气温度 较低 B .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 较低 D . 地表径流量较小 - 4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1 . 题干信息 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 土壤中水分增加 → 有利于磷的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 → 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 4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图像 信息 - 4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磷高累积区海拔在 4 000 米左右 , 气温较低 ; 此处磷累积量高 , 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高 , 流水侵蚀作用弱。因此 , 磷高累积区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 , 降水较多 , 此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第 (2) 题 , 由材料可知 ,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由图可知 ,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较该山地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 , 可推知该处地表径流量较大 , 土壤含水量较低 , 气温较高 ( 图中海拔也有明确显示 ); 该处气温较高 , 生物生长量应该较高 , 利于磷的累积 , 但因为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地表径流的影响使该处磷的流失更多 , 因此磷的累积量较小 , 从海拔更低处的磷累积量也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 由此要注意分析某一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必须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综合分析。 - 5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易错警示 (1) 不能根据该地的磷累积量判断该地的气候条件 ;(2) 不能根据该地的气候条件推测该地的自然带。 答案 : (1)A (2)C - 5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 5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8· 江苏卷 ,10)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 2 500~3 400 米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 ,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 毫米 , 水量支出中蒸发占 28%, 下渗占 2%, 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完成下题 。 甲 表示的自然带是 ( ) A . 山地落叶阔叶林 带 B . 山地草原 带 C . 山地常绿阔叶林 带 D . 荒漠带 B 解析 : 甲自然带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半荒漠的多 , 但比山地针叶林的少 , 所以甲自然带应是山地草原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