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西北地区 B. 珠三角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海南岛 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小,在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海南岛距海近,受季风影响明显,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都小于西北地区,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误。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误。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C正确。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故选C。 下表是某中学(30°N,106°E) 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 12:56 B. 12:00 C. 11:04 D. 12:30 4. 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5.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A. 该地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 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 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 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答案】3. A 4. B 5. B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统一使用的是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当某中学(106°E)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与重庆经度相差14°,时间相差56分钟,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计算可得,北京时间=12:00+56分钟=12:56。故选A。 【4题详解】 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正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同一半球;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负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不同半球。将地理纬度30°N与正午太阳高度83°26′可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故选B。 【5题详解】 某中学(30°N)位于北回归以北,据表格数据可知,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D错误;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B正确;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变慢,C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B. 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C. ②是软流层 D.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7. 关于图中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圈层是只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 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 C. 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D. 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答案】6. A 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大气圈的特点,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6题详解】 据图分析,①为硅铝层②为硅镁层,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地壳,故A正确,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比较厚,大洋地壳比较薄,故B不符合题意;据图分析,②为硅镁层,故C不符合题意;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所以应该包括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小部分(上地幔的顶部),故D不符合题意。 【7题详解】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A错误;大气圈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B正确;大气圈中有各种生物生存,C错误;大气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D错误。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下图为某茶场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A. 阻挡茶园地面辐射为茶园保温 B. 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 C. 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 防止害虫飞入茶园 9. 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8. C 9. D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8题详解】 由材料“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可知,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强度,黑纱帐是深色,可防止强光照射伤害茶叶,C正确。 【9题详解】 冬季冷空气易沉积于于谷底,加重冻害,可排除②③;谷底的北侧为山的南侧,光照条件好,④最适宜,D正确。 下图为“2018年4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11. 北京市即将迎来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沙尘天气,雾霾减弱 C. 降暴雨,路面积水严重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12.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高压控制,阴雨天气 ②乙:冷锋锋后,沙尘降温 ③丙:高压控制,晴朗天气 ④丁:暖锋锋前,晴朗天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和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南部,不受台风影响;此时当地受低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极易降暴雨水,西南地区多山区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运用和锋面系统与天气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前,即将迎来的天气是大风、降温现象,大风会引发沙尘天气,但可以使雾霾减弱,B正确,A错误。冷锋过境时短期降水,不会出现路面积水严重现象,C错误。风向转为偏北风,风速增强,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影响,旨在考查获取和读图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读图可知,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①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大风、沙尘降温、阴雨天气,②正确。丙地被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③正确。丁地位于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④错误。故选C。 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 该月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4. 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东南信风 D. 东南季风 15. 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 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 B. 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 C. 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D. 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规律是夏顺冬逆。此时图中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时间为冬季,结合选项符合的是1月。故本题选择A。 【14题详解】 M是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洋流,冬季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所以M洋流的动力是东北季风。B正确。故本题选择B。 【15题详解】 N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有降水温减湿的作用,C项正确;世界性大渔场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A项错误;南行海轮与洋流方向不一致,使航速减慢,B项错误;暖流可以使沿岸气候变暖,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 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闽浙边界。下左图为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该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可知,丙有三个箭头指向,一个箭头指出,说明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乙为变质岩。根据题意答案选D项。 【17题详解】 该“夫妻峰”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夫妻峰”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所以应该是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岩,海拔较高,说明是地壳向上运动,形成海拔高的山地,形成了山地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夫妻峰”,故C正确。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9. 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N坡为迎风坡,S坡为背风坡 B. S坡为迎风坡,N坡为背风坡 C. N坡为阳坡,S坡为阴坡 D. S坡为阳坡,N坡为阴坡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山的基带与山所在的维度所属气候带,森林带相同.图中山地的北坡的基带较宽,水热条件好,所以北坡是阳坡,判断山脉是南半球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所以此山脉是温带地区,C正确。 【19题详解】 读图,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可能是因为N为向阳坡,S为背阳坡.C正确。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20.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 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 B. 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 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1. 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 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答案】20. B 21. D 【解析】考查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000人,A错误;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B正确;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C错误;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A错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仅仅只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C错误。故选D。 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是( ) A. 广东省 B. 河南省 C. 天津市 D. 贵州省 23. 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是( ) A. 河南省 B. 广东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最接近的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即图中越靠近对角线,人口流动比例越小。读图可知,四个选项中天津市人口流动比例最小。故答案选C项。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南省户籍人口数超过常住人口数最多,所以图示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故答案选A。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相应正确的措施是( )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④三个国家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在8%至10%左右,而③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占20%,所以,③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0%,少年儿童比重很大,人口增长很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16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显示,2015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B.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27.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资源 D. 矿产资源 28. 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 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D. 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答案】26. B 27. C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B正确。 【27题详解】 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C正确。 【28题详解】 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D正确。 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因此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 A. 人口出生率较高 B. 死亡率比出生率高 C. 自然增长率较高 D. 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30.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 A. 2023年、2022年 B. 2024年、2025年 C. 2026年、2025年 D. 2024年、2022年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2010-2014年间,台湾的人口出生率为7‰-9‰,出生率低,A错误;死亡率为6‰-7‰,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1‰-2‰,自然增长率低,但为正值,说明出生率比死亡率高,B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台湾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均低,为“三低型”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由于生肖具有12年的周期,上一个出生率高峰出现在2012年,则下一个丰年为2024年,上一个虎年为2010年,则下个低谷出现在2022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读左图“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和右图“乙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甲国M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 型,解决该时期人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 。 (2)从M到Q期间,甲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时间是 点,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是 点。(选择填空) A.M B.N C.P D.Q (3)当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N→P的变化时,会产生 。 A.教育资源紧缺 B.劳动力过剩 C.国防兵力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 (4)图乙所示国家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选择填空)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5)导致乙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战争 B.医疗技术和条件 C.生育观念 D.自然灾害 【答案】(1)传统 计划生育(2)B A(3)C(4)B(5)C 【解析】(1)据图推断,甲国M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约3﹪,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传统型,解决该时期人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 (2)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总人口就增加。从M到Q期间,甲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时间是N点,B 对。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是M点,A对。 (3)当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N→P的变化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会产生国防兵力不足,C对 。教育资源充足,A错。劳动力不足,B错。人口压力减小,环境污染可能减轻,D错。故选C。 (4)根据图乙所示国家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老龄化趋势显著,B对。年轻劳动力不足,A错。自然增长率很低或负增长,C错。人口出生率很低,D错。故选B。 (5)导致乙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生育观念变化,C对。战争已经结束,不是主要原因,A错。医疗技术和条件不断改善,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应上升,B错。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国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C。 32.读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地质构造为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_______ _______,原因是:______。 (3)图中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_______。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_______(填序号)。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华北地区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 【答案】 (1) 山岭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丙处 原因:丙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3)水汽输送 ③ 流水侵蚀 (4)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解析】(1)根据地表形态,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山岭。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形成该地 貌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形成山岭。 (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丙处,原因是丙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3)图中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水汽输送。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③,表示地表径流 。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华北地区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33.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④表示_________气候,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③处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________。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形成______渔场(填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被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充足 【解析】(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交替,可知图中甲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其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可知,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可知本图所示是北半球的夏季。 (2)据图分析,④主要分布在30°N~40°N的大陆西岸,代表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主要分布在20°N~30°N的大陆中、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渔场是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致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汇聚,大量鱼类汇集形成渔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