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所处的最小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下列天体中,属于体积、质量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的是 A. 火星 B. 木星 C. 天王星 D. 冥王星 ‎3.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 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 ‎ B. 公转方向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不同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 D. 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4. 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 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答案】1. A 2. A 3. D 4.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及地球有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属于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又是太阳系中绕日公转的行星,而在银河系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系有很多,银河系属于总星系,综上地球所处的最小级别的天体为地月系,故A正确,B、C、D错误。‎ ‎【2题详解】‎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故A正确;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为巨行星,故B 错误;天王星距离太阳较远为远日行星,且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大很多,故C错误;冥王星不属于行星,故D错误。‎ ‎【3题详解】‎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故选项D正确;水星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故A错误;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B错误;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都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故C错误。‎ ‎【4题详解】‎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故B正确,D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适宜,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致过高或过低,故A与题意不符;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太阳辐射和二氧化碳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A. M B. N C. P D. Q ‎6. 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液态水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5. B 6. B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太阳系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故B正确,A、C、D错误。‎ ‎【6题详解】‎ 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的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 ‎℃,水可以液态形式存在,故②、④正确,本题选择B。‎ ‎7.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而赛车用的石油、煤炭等是由于地质作用太阳能转化成矿物能,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我国下列地区中,光热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 C. 海南岛 D. 东南丘陵 ‎9. 太阳能光热电站运作(发电)时,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N~35°N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消散,晴天少雨天多,太阳能不丰富,故B错误;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太阳辐射年总量较少,故C、D错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故A正确。‎ ‎【9题详解】‎ 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故A错误;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故B错误;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故C正确;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故D错误;‎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 黑子和太阳风 C. 耀斑和太阳风 D. 耀斑和日珥 ‎11. 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 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0. C 11.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0题详解】‎ 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体为太阳风,故C项正确。‎ ‎【11题详解】‎ 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动,①对。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晒伤皮肤,②对。关闭所有通信设施是不现实的,③错。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也不现实,④错。D对。所以选A。‎ 下图为1900~2000年的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年份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 1900年 B. 1960年 C. 1980年 D. 2000年 ‎13.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 全球进入雨季 B. 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 江苏省出现极光现象 D. 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12. C 13.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12题详解】‎ 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光球其余部分的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太阳黑子数量多的年份为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量少的年份为太阳活动低峰年,太阳活动高峰年是耀斑和太阳风也很强烈,由图可知,1900年和1960年太阳黑子并未达到高峰年,故A、B错误;1980年较2000年黑子数量多,可推知耀斑更强烈,故C正确,D错误。‎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黑子数量最大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B正确;太阳活动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但并不说此时全球进入雨季,故A错误;太阳活动高峰年,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可能会产生极光现象,故C错误;太阳活动高峰年耀斑和太阳风也很强烈,故D错误。‎ 左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右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4. 读左上图中可见,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 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 ‎15. 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图中a恒星转动了约50°,则地球自转了约 A. 1个小时 B. 3个小时 ‎ C. 5个小时 D. 7个小时 ‎16. 据右上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为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14. A 15. B 16. 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14题详解】‎ 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天空中的恒星转过了50°,说明地球自转了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时,故地球自转了约3小时,故B正确,A、C、D错误。‎ ‎【16题详解】‎ 由于线速度等于角速度乘转动的半径(物体到地轴的距离),随纬度增加,转动半径减小,线速度减小,由纬度可得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故A正确,B、C、D错误。‎ 下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其中D为北半球春分日,A为北半球夏至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12月20日的考试当天,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C 18. D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知识点的回归运动和公转的特征。‎ ‎【17题详解】‎ 由图可知D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A太阳直射23°26′N为夏至日,B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C太阳直射23°26′S为冬至日。12月20日的考试,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为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靠近冬至日,丙点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 ‎【18题详解】‎ 公转平均角速度是每年360度,即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角速度和线速度有季节变化,离太阳越近,线速度和角速度就越大,1月初达近日点。7月初达远日点,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慢。丁地位冬至日后接近一月初,故D符合题意,A、B、C错误。‎ 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2井”,2016年完成钻井深度5922.58米,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20.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各圈层内部均一,不存在差异 B. 地震波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C.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 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答案】19. A 20.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19题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由题干可知此科研井是在陆地上5922.58米深,仍处于地壳,故A正确,地壳以下依次是地幔、地核,B、C错。软流层在上地幔顶部,属于地幔部分,D错。‎ ‎【20题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的元素成分分布不均匀,故A错误;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故B错误;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研究地球内部圈层除了通过地质钻探,还可以通过地震波等方法,故C错误;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D正确。‎ ‎2018年10月3日,苏拉威西岛上的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千。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2. 火山灰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21. C 22. B ‎【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是岩石圈;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 ‎【21题详解】‎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是岩石圈,故AB错;生物圈的范围是:‎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C对。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 ‎【22题详解】‎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关系密切,D错。‎ 下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A. 夜晚①弱 B. 夜晚③强 C. 夜晚③弱 D. 夜晚④强 ‎【答案】23. D 24.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辐射是被削弱的太阳辐射,④为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①辐射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升温,而对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故地面的长波辐射④是大气的直接热源,D正确,A、B、C错误。‎ ‎【24题详解】‎ 霜冻是深秋的夜晚气温低所导致。晴天的夜晚时,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C正确,B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①增多,故A错误;若④地面辐射强,气温高,不易形成霜冻,故 D错误。‎ 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读“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可以知道,②③位于近地面,①④位于高空。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可知,③气压大于④,②气压高于①。另外,③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②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所以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②③④①,最高为②,据此分析选B。‎ ‎【26题详解】‎ 提高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市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A错。增加市区道路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交通排放的热量增多,热岛效应增强,B错。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会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强,降低热岛效应,C对。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D错。据此分析选C。‎ ‎27.郊区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 C. 增温、增湿 D. 增温、减湿 ‎【答案】B ‎【解析】‎ ‎【详解】城市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绿色植被具有吸附尘埃,且植被具有蒸腾作用,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绿色植被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即为净化空气的作用,植被具有蒸腾的作用,从而加大了空气的湿度,即为增湿的作用,故B正确;植被能一定程度缓解热岛效应,故A、C、D错误。‎ ‎28.读下图,风向为偏北风的城市是 ‎ A. 台北 B. 上海 C. 首尔 D. 北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定夹角,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可得风向,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首尔、上海的南部为高压中心,风向为偏南风,故B、 C错误;北京此时东南风,故D错误;台北高压在北部,盛行偏北风,故A正确。‎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M的气压小于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P所在地区的气压和天气状况可能为 A. 低压 阴雨 B. 低压 晴天 ‎ C. 高压 阴雨 D. 高压 晴天 ‎30. 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 M地 B. N地 ‎ C. P地 D. Q地 ‎【答案】29. D 30. D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130°E附近等压线向M低压区凸起,说明该地区气压值较高,故P区域最可能为高压中心,故A、B错误;高气压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D正确,C错误。‎ ‎【30题详解】‎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由图可知Q地等压线最密集,可知风力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 A. 甲:动力原因 上升 B. 乙:动力原因 上升 C. 甲:热力原因 下沉 D. 乙:热力原因 下沉 ‎32. 图中风带的名称是 A. 东北信风带 B. 东南信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答案】31. A 32. C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成因。‎ ‎【31题详解】‎ 由图可知,越向北纬度越高可推知为北半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是其上空气体堆积被迫下沉形成,为动力因素,故B、D 错误;甲地为北极圈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为动力因素,故A正确,C错误。‎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风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盛行西风带,故C正确;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位于0°到30°之间,故A、B错误;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故D错误。‎ 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中气压带②的名称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34. 该日为北半球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35. 受盛行风的吹拂,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 流向东北 B. 流向东南 C. 流向西北 D. 流向西南 ‎【答案】33. C 34. B 35. A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洋流的相关知识。‎ ‎【33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故A错误;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D错误;④为极地高压带,故B错误;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C正确。‎ ‎【34题详解】‎ 由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也北移至30°N以北,可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为夏至日,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35题详解】‎ 甲地位于50°N,处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海水自西南流向东北,故A正确,B、C、D错误。‎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如图所示时期,江苏省大部分地区 A. 低温少雨 B.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D. 炎热多雨 ‎37. 此时,南亚地区 A. 东北风控制,低温少雨 B. 东北风控制,高温少雨 C. 西南风控制,低温少雨 D. 西南风控制,高温少雨 ‎【答案】36. A 37. B ‎【解析】‎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 ‎【36题详解】‎ 由图可知亚欧大陆盛行亚洲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可推知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江苏省大部分地区正值冬季为低温少雨,故A正确;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故B、D错误;江苏省位于温带,冬季气温较低,故C错误。‎ ‎【37题详解】‎ 由图可知此时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控制,故C、D错误;风来自陆地,降水较少,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温度较高,故B正确,A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38.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39.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40. 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天气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38. C 39. D 40. B ‎【解析】‎ 试题分析:‎ ‎【38题详解】‎ 从图中看,4—6日有降水过程,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为冷锋过境,C项正确。反气旋影响是晴朗天气,气压先升后降。A项错误。气旋影响产生降水过程,气压先降后升。B项错误。暖锋产生连续性降水,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项错误。故选C。‎ ‎【39题详解】‎ 本次降水过程是冷锋造成的。反气旋气流下沉。A项错误。气旋气流上升。B项错误。暖锋暖气团主动沿锋面向上爬升。C项错误。冷锋暖气团被迫抬升。D项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A项错误。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冷锋过境造成。B项正确。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C项错误。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反气旋造成的。D项错误。故选B。‎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公转周期适宜。(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并且有适宜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使得地球对向太阳升温和背向太阳降温的时间适中,保证地球温度变化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 ‎42.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低纬度地区多,高纬度地区少。(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纬度越低,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越大,射向的面积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多。‎ ‎43.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光球层的耀斑和色球层的黑子。(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光球层上会发生太阳黑子;色球层会发生的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是太阳风,故题干错误。‎ ‎44.地球自转360°的周期是24小时。(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太阳日也叫地球日,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用时24小时,故错误。‎ ‎45.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 ‎,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往返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题干正确。‎ ‎46.由远日点到近日点,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公转平均角速度是每年360度,即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角速度和线速度有季节变化,离太阳越近,线速度和角速度就越大,1月初达近日点。7月初达远日点,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慢。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太阳直射赤道为3月21日春分日和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23°26′N为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S为12月22日冬至日。故从远日点到近日点为7月初到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向南移动到12月22日后,向北移动,故错误。‎ ‎47.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答案】正确 ‎【解析】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8.全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答案】错误 ‎【解析】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9.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上多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则形成高压中心。(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夏季,陆地较同纬度海洋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中心,故正确。‎ ‎50.反气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阴雨天气。(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冷凝降水,故错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51.读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压线A与B中,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2)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是__________,它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 ‎(3)表示风向的箭头是________,此图是________(北或南)半球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的示意图。‎ ‎【答案】(1)B (2) ① 风速和风向 (3) ③ 北半球 近地面 ‎【解析】‎ ‎【详解】(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垂直于等压线,可推知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B的气压高于A。‎ ‎(2)由上题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①,水平气压梯度力使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影响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影响风力的强弱。‎ ‎(3)由图可知,该处为受三个力作用的近地面风,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应最终与等压线斜交,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③为风向;④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②为与风向反向的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 ‎5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添绘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该位置是________(日期)前后。‎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________年(“回归年”或“恒星年”)。‎ ‎【答案】(1)逆时针 (2)赤道 春分 (3) B 6月22日 (4)回归年 ‎【解析】‎ ‎【详解】(1)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南极点俯视为顺时针,由自转方向可知为北极点俯视图,故逆时针。‎ ‎(2)由图可知太阳移动到B位置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顺着公转方向,C位置为秋分日,D位置为冬至日,A位置为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3)远日点是7月初,节气中夏至日6月22日最接近远日点,由图可知B对应夏至日位置。‎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1回归年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 但一个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够360°。‎ ‎5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此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________,北半球为________季。‎ ‎(2)L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M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风,其成因是____。该季节,M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 ‎【答案】(1) 北 夏 (2)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3)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 ‎【解析】‎ ‎【详解】(1)由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 ‎(2)L地为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 ‎(3)M地为亚欧大陆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较同纬度海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亚洲低压,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高温多雨。‎ ‎5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入秋以来,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10月19日,新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天气过程。‎ 材料二 该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1)甲地目前位于______(天气系统)过境前,其天气状况为______。若该天气系统导致甲地一天内降温超过10°C,且最低气温降至5°C以下,气象部门可发布______(气象灾害)预警,提醒人们及早预防其带来的剧烈的_____和_____现象。‎ ‎(2)乙地目前为_____气团控制。受南侧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是_____。‎ ‎(3)此时,海南岛东侧为______(天气系统)。该系统系统常在夏季强烈发展,形成_____(气象灾害),带来强风、暴雨和______现象。‎ ‎【答案】(1) 冷锋 晴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寒潮 降温、大风 (2)冷 持续性降水或雾 (3)低压(气旋) 台风 风暴潮 ‎【解析】(1)由图中符号可知,甲地附近为冷锋,由风向标可知在西风带来冷气团向南移动,甲地位于暖气团一侧,为冷锋锋前;暖气团沿锋面上升,锋面雨降在冷气团一侧,故甲地晴朗;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2)由图中锋面符号可知,乙地附近为暖锋系统,是南部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向北推进而成,故乙地位于冷气团一侧;暖气团沿锋面上升,锋面雨降在冷气团一侧,暖锋形成的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乙地未来几天多持续性降水,湿度大多雾。‎ ‎(3)由图可知,海南岛东部天气系统的等压线闭合,向内数值递减为气旋,也就是台风,热带气旋在海面上强烈发育,将可能形成台风,台风会带来强风,暴雨等天气,并可能由于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而形成风暴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