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12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中图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分层作业12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中图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遥感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下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的一幅卫星照片,呈现了巴西兴谷河沿岸一场大火的场景。据此回答1~2题。‎ ‎1.该卫星照片的获取是通过(  )‎ A.航天遥感         B.航空遥感 C.近地遥感 D.人工拍摄 ‎2.利用该技术手段可以(  )‎ A.预测大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预测大火何时熄灭 C.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 D.直接扑灭大火 ‎1.A 2.C [第1题,该卫星照片是由航天遥感获得的。第2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火灾进行动态监测。]‎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下图显示了几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3~4题。 ‎ ‎【导学号:57522113】‎ ‎3.上图地物中,在各波段反射率都很低的是(  )‎ A.松林 B.草地 C.泥浆 D.红砂岩 ‎4.如果要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林草分布进行遥感普查,则传感器最好将波段调至(  )‎ - 3 -‎ A.0.4-0.5 μm B.0.5-0.7 μm C.0.8-0.9 μm B.1.0-1.2 μm ‎3.C 4.C [在反射率高的波段传感器容易记录。由图可知松林和草地在0.8-0.9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在0.4-0.7 μm波段反射率偏低,红砂岩在0.4-0.7 μm波段反射率最高,但在0.8-1.2 μm波段反射率低于松林、草地,泥浆在各个波段反射率都很低。]‎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完成5~6题。 ‎ ‎【导学号:57522114】‎ ‎5.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松嫩平原 B.江汉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6.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5.A 6.A [第5题,由题中的叙述可知,该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因此最可能是东北的松嫩平原。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在播种30、75、100、140天后,这两种农作物的电磁波的反射强度特征都存在着差异,但播种30天后的这一差异最大,最利于区分这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冲A挑战练]‎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57522115】‎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在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律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 3 -‎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在救灾中遥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解析】 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却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灾害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和大面积滑坡等。第(3)题,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害发生地快速监测。减少因天气等造成的观测影响,从而为救灾、减灾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 (1)BC (2)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出现堰塞湖。‎ ‎(3)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门科学评估灾情提供依据,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 - 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