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60分)‎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 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 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 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小、日变化较大;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易结霜;故①④错误,可以排除,C项正确。‎ ‎【2题详解】‎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喜热作物小麦;该地区虽然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不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寒、大风、冻土。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此时南方白昼长于北方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原因。‎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而且北方的白昼也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光热自然就比南方少很多。此外,我国冬季风源地在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强,且时间长,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所以本题答案选择 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人类活动等。‎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 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A. 4、5月,6月,7、8月前后 B. 5、6月,7月,8、9月前后 C. 3、4月,5、6月,7、8月前后 D. 10月,8、9月,7、8月前后 ‎5. 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A. 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 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 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黄海一带 D. 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其位置分别是南部沿海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地区,月份分别是4、5月,6月,7、8月前后,A对。B、C、D错。‎ ‎【5题详解】‎ ‎2015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D对。A、B、C错。‎ 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国( )‎ A. 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 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C. 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D. 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7. 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B 7.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到2001年人口达到10亿,环境人口容量很大;从图中看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该国人口超过10亿,只可能是中国或印度,为发展中国家,迁入人口较少,故B正确。‎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11年少年儿童的比重应该比较低,不会超过40%,可排除④,结合上题,由于总人口增长较快,老年化不是很严重,不会超过20%,可排除①③,故B正确。‎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 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 积极应对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机会,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D. 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 ‎9.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 A. 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得到减轻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将会下降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D. 将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A对。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不是全面放开二胎的主要原因,B、C错。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但不是放开二胎的主要依据,D错。‎ ‎【9题详解】‎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新增人口不能转化成劳动力,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加重,A错。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将会下降,B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提高,但不会提高一倍,C错。将是“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D错。‎ 下图为某国家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影响图示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年龄因素 B. 经济发展因素 C. 文化教育因素 D. 婚姻家庭因素 ‎11.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 乙、丙 B. 甲、丙 C. 甲、乙 D. 乙、丁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若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年龄因素,则迁移的老年人和儿童比例较多,显然与图示不符,A错。图示人口迁移的年龄集中在20-34,为青壮年,大量的劳动力迁移,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报酬,B对。文化教育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则迁移的人口青少年居多,与图示不符,C错。婚姻家庭因素影响的迁移,人口迁移多为适龄婚嫁青年,与图示不符,D错。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图示判断甲为婴幼儿,乙为青壮年,丙丁为老年人。乙丙,乙丁,即老年人随青壮年迁移,这关系存在,但不是最突出的,AD错。甲丙,即婴幼儿与老年人,两者迁移的相关性很小,B错。甲乙,即青壮年与婴幼儿,青壮年为适龄婚育年龄,婴幼儿数量增加,另外幼儿随迁,方便照顾,两者迁移相关性明显,C对。故选C。‎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 900千米。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 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 B. 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 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13. 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 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 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6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t2时期,该地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接近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故选B。‎ ‎【13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故选D。‎ 上班时人群集中涌向市中心,下班后又扎堆流向城市郊区,类似钟摆式生活,已成为大城市中困扰百姓生活的重要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钟摆式交通现象反映了城市 A. 规模不断扩大,职能得到分散 B. 城区房价昂贵,职住分离明显 C. 交通规划不合理,通勤时间短 D. 控制私家车,保证公交车利益 ‎15. 钟摆式交通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B. 增加交通运输压力 C.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D.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6. 大城市为缓解钟摆式交通现象,可以 A. 强化城市中心区住宅职能 B. 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 C. 合理规划,改善交通条件 D. 迁出部分城市中心区的企事业单位 ‎【答案】14. B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上班时人群集中涌向市中心,下班后又扎堆流向城市郊区”,可知这些人群选择在城市郊区居住主要因为城区房价昂贵,人们被迫职住分离,故选B。‎ ‎【15题详解】‎ 由材料中的“集中涌向”、“扎堆流向”可推断钟摆式交通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从而会增加大气污染,降低城市环境质量,降低城市运行效率,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故选B。‎ ‎【16题详解】‎ 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能减轻城市空气污染,而无法缓解钟摆式交通现象;合理规划,改善交通条件能缩短通勤时间,但不能缓解钟摆式交通现象;城市中心区地价贵,多是商业区,强化城市中心区的住宅职能不现实;迁出部分城市中心区的企事业单位,使部分人不必往市中心上班,可缓解钟摆式交通现象。故选D。‎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左上图中所示地区 A. 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B. 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 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18. 关于左上图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d ‎19. 右上图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A. a以内的区域 B. ab间的区域 C. bc间的区域 D. c以外的区域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A项图示城市的等级有四个等级,A错误。B项图示反映甲城市的规模大于乙,故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B正确。C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C错误。D项乙的城市规模大于丙,故乙的城市服务功能比丙强,D错误。‎ ‎18题详解】‎ 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市中心最高,之后向外递减,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地价较高,故判断a>b>c;且利用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判断:d>b。故C项正确。‎ ‎【19题详解】‎ ‎8:00主要为进入本区的客流;18:00主要是离开本区的客流,故判断本区可能是中心商务区。a以内的区域为中心商务区,所以A正确。‎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 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 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 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 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1. 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A. 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 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 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 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现象,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流,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河道,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故答案为D。‎ ‎【21题详解】‎ 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 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B对;‎ 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C错;‎ 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点睛】渠化工程能从根本上改善河流的航行条件.它具有以下特点:能较多地增加航道水深,减低水流流速,使航道的通过能力得到较大的增长;能综合利用水资源,除改善航行条件外,还可取得防洪、灌溉、发电等多方面效益;‎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 3~4月 B. 7~8月 C. 10~11月 D. 12月~次年1月 ‎23. 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 广阔的耕地面积与市场 B. 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 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 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依据文字信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可推知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应出现在凉季,D符合题意。图中显示,3~4月处于热季,7~8月处于雨季,10月处于雨季,因此排除A、B、C。‎ ‎【23题详解】‎ 广阔的耕地面积与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关系不大,A不符合题意。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B符合题意。当地水稻种植业主要靠传统的经验,科技和装备投入较少,且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与出口遍及五大洲无关,C不符合题意。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稻米的质量下降,D不符合题意。‎ ‎【点睛】水稻种植业一般特征:(1)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目前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4)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光照 D. 水分 ‎25. 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降低运输成本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增强产品竞争力 ‎26. 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 交通不便 B. 劳动力缺乏 C. 资金不足 D.‎ ‎ 土地多盐碱 ‎【答案】24. A 25. D 26. B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影响棉花早熟的自然因素。‎ ‎【2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因素有土壤、光照、水分、热量等,能种植早熟棉花,说明该地温度较高,棉花种植期热量充足,A正确,故选A。‎ ‎【25题详解】‎ 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棉花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水源,因该地本身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会加剧水的紧缺,不合理灌溉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不利,所以A和B错;该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定的,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错;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引种彩色棉、有机棉,可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从事农业人口少,机械化作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B正确。故选B。‎ 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7. 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 A. 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 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 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 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答案】27. B 28. C ‎【解析】‎ 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7题详解】‎ 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说明纬度最低,故选B。‎ ‎【28题详解】‎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极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所以垂直分异的基础应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随海拔不同而变化导致的。故C正确。‎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有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0.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有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丁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该题考查世界表层洋流。根据材料可判断,①、④、⑥均表示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其性质应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②、③、⑤均表示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其性质应为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据此可知,题干要求的为寒流,答案选A。‎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一般为寒暖流交汇地区或上升流地区。根据材料可知,乙地位寒暖流交汇地区,渔业资源丰富;丙为上升流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洋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洋流成因如下: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位于欧洲北海,北大西洋暖流与极地东风带带来的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秘鲁渔场:海岸盛行东南信风,为离岸风,导致上升补偿流(亦称涌流)。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赤道地区的企鹅:在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的科隆群岛(又名加拉帕戈斯群岛),有企鹅分布,是秘鲁寒流的缘故。‎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工业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而使闲置的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 材料二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多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但东北经济依然是困难重重。东北“振而不兴”,中国如何擦亮“锈带”地区经济,成为当前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东北三省的经济问题主要呈现“三个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比例 ‎(1)简析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原因。‎ ‎(2)有人说,东北振兴必须要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擦亮“锈带”地区经济献计献策,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答案】(1)东北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长期高强度粗放开发,资源储量逐步减少;“政府+自然资源+国企”的发展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所有制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力量弱小;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转变滞后;东北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迁,人口流失严重。‎ ‎(2)东北面临的人口问题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二是生育率低,老龄化严重。东北经济增长乏力造成人口问题的出现,而人口问题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制约作用,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东北要振兴,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 ‎(3)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究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减少人口大量外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人口问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详解】(1)本题的解答要善于从图文材料中解读出有效信息,从材料中得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东北三省的经济问题主要呈现“三个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所以归纳出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原因: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与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发展模式老化、人口流失、政府干预等众多因素有关。‎ ‎(2)读图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比例图可知:东北的人口问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和老龄化严重,这与经济发展不景气有关,反过来人口问题又影响到经济的振兴,二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东北振兴必须要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这个观点有一定深刻道理。‎ ‎(3)本题的回答要由因导果,针对着第(1)(2)问中原因去提出我国“锈带”地区经济振兴的相应措施。发展模式老化就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究融合,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产业结构单一就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上,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人口流失的问题就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减少人口大量外流。‎ ‎32.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乐清市城市化过程特点、措施及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和1978年和2010年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通过对材料二和中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3)此题关键是对“就地式城市化”特点的理解,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33.下表是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气象和农业资料。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牧业。简述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简要分析该地区发展该农业的主要有利条件。‎ ‎(3)简要分析乙地区农产品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改良品种;改善交通;加强牧场建设;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围栏放牧;加强畜牧产品的深加工等。‎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人们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3)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人口多,口粮及饲料用粮比重大。‎ ‎【解析】‎ ‎【分析】‎ 该题立足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考查学生四大能力。‎ ‎【详解】(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要结合甲地农业目前的特征,注重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根据材料,甲地气候较干旱,农产品的商品率不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提高商品率,因此要改善交通通达度;培育良种,提高商品质量;同时,应加强牧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畜牧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2‎ ‎)农业区位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含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根据材料,乙地应处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从降雨量看,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海拔低,因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人们有喜食大米的习性。‎ ‎(3)商品率高低与其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人口数量有关。根据材料和上题可知,乙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乙地人口多,粮食消耗比重大,因此商品率低。‎ ‎【点睛】‎ ‎34.下图为亚洲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 A,B,C 三处,钢铁厂和服装厂分别布局在哪一处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2)图示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D、E 两处哪一区位比较合理?请阐明理由。‎ ‎(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边缘地区兴建了一片片住宅楼,请推测其兴建的区位及其选择的理由。‎ ‎【答案】(1)B 处布局服装厂,C 处布局钢铁厂。 ‎ 理由:服装厂属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主城区,B 地较为合适。C 处靠近铁 矿产地和铁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2)E 理由:化工厂对水源和大气都有污染,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郊外和河流下游,废气、废水 对城市污染较轻。‎ ‎(3)选择在城市的北部与西北部边缘。理由:城市北部与西北部位于上风上水,远离工业区,环境比较清 洁;地处城市边缘,地价比较低。‎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工业区、住宅区的布局等知识点。‎ ‎【详解】(1)考查有污染工业的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服装厂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城区,AC远离城区,不合适;B地位于城区内部,B地较合适。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不合适建在城区,B处不适合,A位于河流上游,也不合适,C处靠近铁矿和铁路,交通便利,靠近铁矿产区且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污染小,最适合建钢铁厂。‎ ‎(2)考查化工厂的布局,化工厂对水源和大气均有污染,需要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D靠近城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带,若建化工厂对城区污染大,不合理。E处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与城市主导风相垂直的郊外,若建化工厂对城市污染最小,在E处较合理。‎ ‎(3)考查住宅区的区位。从题干提取信息“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增加”说明住宅区占地面积广,需要在城市边缘建设,地价较低。另外,住宅区要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需要建设在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远离工业区,结合图示,应建设在该城市的北部、西北部边缘。‎ ‎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