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二轮复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学案 (全国适用)
2018年高考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标解读细化】 1.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分析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及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发散训练】 1.分析能源的划分方法及类型? 2.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各有什么特点? 3.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有何影响? 4.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5.怎样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 6.一些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工业由国外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受哪个因素影响? 7.京津唐地区制造业发展正逢日韩产业转移,该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优势是什么? 8.中西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吸引投资? 【参考答案】 1.(1)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分为太阳辐射能(过去的和现在的太阳能,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波浪能、水能、生物能、沼气)、地球内部能量(地热、核能)和潮汐能三大类。 (2)按利用情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两大类。 (3)按性质分类——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4)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分类——分为一次能源(也叫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转换一次以上的能源)。 2.煤炭作为能源的优点,恰好是天然气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大小和成本高低及储存、运输的难度大小和回收周期长短等方面;煤炭作为能源的缺点正是天然气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燃烧效率高低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小等方面。 3.对沿线地区的农民来说,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可以减少其对薪柴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环境。但是数千千米的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而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这也是工程施工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4.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6.廉价劳动力。 7.丰富的资源、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8.(1)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改善生态环境;(4)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5)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6)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自主梳理归纳】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 。 【答案】很不均匀 流动性 不平衡 不匹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_______________ (1)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需求量大,但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 限制, 不能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 为主,带来一系列 。 (2) 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 。 (2)四大气区:新疆、 、川渝、 。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 ,发展 。 【答案】地区差异 经济发达 能源相对贫乏 经济水平 丰富的能源 煤炭 环境问题 北煤南运 天然气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青海 鄂尔多斯 东部 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推动 ,增加就业机会,拉动 。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了能源 ,优化了能源 。 (2)发挥了 优势,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及 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_____________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 ,有利于改善 。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 带来的环境压力。 【答案】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优势 紧缺状况 消费结构 经济、技术 基础设施 东西部的协调 煤炭 大气质量 植被破坏 四、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___________产业转移和___________产业转移 【答案】原生产地 区域 国际 【注意提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区别 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对此问题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其影响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已经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五、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________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 ,推动企业家向 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 ,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 国内市场趋于 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 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 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 的调整、原生产地 、地价昂贵、 严重等。 【答案】追求更高的利润 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 高 国外 投资环境 饱和 国际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 国家政策 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 【注意提示】 1.内部交易成本的理解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内部交易成本不仅要看内部交易直接发生的成本,还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便捷的办事效率、社会环境等。 2.劳动力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其地位是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引资和承接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转移方面的作用不断下降,能够使资本更有效增值的高素质劳动力、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已成为更为重要的因素。 六、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 调整。 2.促进区域 。 3.改变了 。 4.改变劳动力 。 【答案】产业结构 产业分工与合作 区域地理环境 就业的空间分布 【剖析高考真题】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 5.B 【解析】 5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考点: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睛】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4题,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5题,要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 4.A 5.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1小题明确“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转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第2小题有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第3小题,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2016•新课标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3.材料表明,我国纺纱厂的区位选择经历了国内-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变化,从上述分析可知,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远高出我国,国内企业仍向美国转移,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 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7.C 8.C 9.B 【解析】 试题分析: 9.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 “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2015•上海卷)(一)“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答案】1、A 2、D 3、C 【解析】 考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差异与环境差异。 (2015•安徽卷)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30.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 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31. 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30.B 31.C 考点:考查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的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对表格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属于基础题,或者说送分题,把表中数据看明白,注意四大区域间的迁入和迁出的关系,就能轻松得出答案,要求学生复习,对于表格数据类试题,学会多从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去思考,找出其中之间的联系;第2问,企业总部布局的区位条件,结合题干“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的提示,可以推出需要从交通、信息和政策等方面考虑。 (2015•海南卷)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7.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答案】6.C 7.B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扇形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时间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突出高中地理重视图表能力分析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5•北京卷)41.(18分)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发展,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人类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图是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1)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8分) 【答案】 (1)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解析】 试题分析:木材加工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源和劳动力,造船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金,飞机制造和生物技术产业等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 工业区位选择主要从三种目的去分析,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三是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在生产成本中,投入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主导因素,降低主导因素的成本,是工业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往往先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资源枯竭、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优势丧失。然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达到升级转型。 【考点归纳总结】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2.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有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这些工程的一些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晋煤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 类型 线路 东西运煤通道 通往东北 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华北 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2)西电东送 ①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②中线(路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③南线(路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3)南水北调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可自流供水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 3.国外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决了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 (2)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 (3)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4)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解决印度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5)原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等: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学以致用】 1.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解析】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且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 【答案】A (2)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答案】D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输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工业基地。 (2)北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水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答案】 (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污染;最后,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酸雨危害。 (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地区)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 家(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学以致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解析】 【答案】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利于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 【针对强化训练】 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晋、冀 B.晋、京 C.秦、冀 D.秦、京 2.建设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 ) A.沼气 B.核能 C.地热 D.风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和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第2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 【答案】 1.A 2.D 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能源调配路线,调配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炭、煤炭、石油、天然气 B.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 C.天然气、煤炭、煤炭、石油[] D.水电、天然气、煤炭、石油 4.③④两条能源调配路线所采用的运输方式( ) A.灵活性差 B.速度较快 C.运费较高 D.连续性好 【答案】 3.D 4.A 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据此完成5~6题。 5.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江西油气资源欠缺,科研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政企协作等能力差,交易费用较高。 【答案】 D 6.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 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 【答案】 B 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读2012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 A.甲向乙转移 B.乙向丙转移 C.丙向丁转移 D.丁向乙转移 【解析】 产业转移一般规律是低端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到较落后地区。图中丁地区工业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该地经济较发达;而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故丁向乙转移符合产业转移规律。 【答案】 D 8.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 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 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 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 【答案】 C 中国处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承接地 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不发达地区承接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0.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1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9题,不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往往较为丰富。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入地;不发达地区承接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第10题,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有可能是利用中国充足的劳动力,开发中国的市场,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第11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减少接受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答案】 9.D 10.D 11.B 12.“广东制造”曾是一张享誉全球的名片。名片的过去,写的是产业加工,如今,这张泛黄的名片已经要改成——产业转移,腾笼换鸟,升级为“广东创造”。下图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粤东、粤西、粤北及邻省吸引产业进入的有利因素。 (2)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需要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必要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生态保护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 (1)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开辟和扩大新市场;环境压力较轻。 (2)迁入企业环境污染较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3)产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粤东、粤西和粤北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并优化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产业分工:促进广东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生态保护: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 13.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 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6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1)简述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的原因。 (2)分析在全球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目前,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你认为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答案】 (1)德国劳动力的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高于英国。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最低,土地价格低,利润高;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人口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料产地;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4.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地处我国中东部,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15.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第(2)题,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 (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