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2019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诺贝尔委员会表示:“他们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结构和历史的新认识,并首次发现了围绕其他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这些发现将永远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系外行星最可能位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飞马座51b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系外行星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说明该系外行星不在太阳系,那么也不可能在地月系,故AB错误;因为太阳属于银河系,而该恒星是类太阳恒星,故材料中提到的系外行星最可能位于银河系,自然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系外行星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说明飞马座51b与地球的天体层次一致,即与地球属于同一类天体,故B正确。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哈雷彗星等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19年11月7-9日,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REC”)将继续在无锡举行。本届展会集中展示太阳能光伏、储能、分散式风电、综合能源服务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产品及业务。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能源主要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地热 B. 风能 C. 煤炭 D. 水能 4. 图中甲地欲打造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下列不属于其优势的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 人口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 阴天少,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 D. 污染轻,尘埃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能量,A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故A符合题意。煤炭是地质时期植物累积下来的太阳能演变而成,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从根本上说,水能和风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题详解】 甲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候较为干燥,阴天少,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地处高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污染轻,尘埃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B选项不属于甲的优势,ACD属于其优势,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图1为“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读完图完成问题。 5. 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 月球上无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5. B 6. 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生命存在的条件。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中心天体为太阳,形成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系里的行星地球,又可以形成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共有2级,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说明月球距离太阳距离也较适中,A错误;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宇宙环境安全,B错误;由于月球质量与体积太小,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故不适宜生命存在,C正确;月球是同步自转,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较长,D错误。故选C。 NASA预计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接着是2025年的太阳活动峰值,下图为某年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大气局部地区发生的巨大的发光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文材料中描述的太阳活动类型,发生于太阳大气的 A. 电离层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8. 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改变气候类型 B. 干扰手机通话 C. 变更行星轨道 D. 引发地震灾害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太阳大气局部地区发生的巨大的发光现象”,这符合耀斑爆发的特征,而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故C正确。 故选C 【8题详解】 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扰动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干扰手机通话,故B正确;气候类型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故A错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活动不会变更行星轨道,C错误;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结果,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据俄罗斯卫星网26日报道,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边疆区的克柳切夫火山群火山喷发数量增多,自2019年年初以来,在堪察加境内已记录到32起火山喷发。读“火山景观图1”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①圈层为(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10. 从火山口喷发出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1. 大量火山灰浮在大气中,可能导致( ) A. 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 B.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A正确。 故选A 【10题详解】 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带降低,ABD错误;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C正确。 故选C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8日凌晨1时56分,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境内(北纬35.1度,东经102.69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13.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4.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12. A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上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根据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故A项正确。其它选项可排除。 故选A 【13题详解】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橫波慢,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其它选项可排除。 故选A 【14题详解】 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橫波慢,而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故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序号依次是(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6.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 ②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C. ③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 D. ④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7. 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岩浆活动 C. 热力环流 D. 水循环 【答案】15. C 16. A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具有供水功能,故①是水圈;②能为③提供养分,故②是岩石圈;③能为④供氧,故③是生物圈;④能产生降水,故④是大气圈。因此,图中序号依次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C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A①是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 B②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B正确; C.③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C正确; D.④是大气圈,大气圈能保护地球免收陨石、紫外线等的侵袭,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 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 故选A 【17题详解】 水循环能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故D正确;热力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岩浆活动主要沟通了岩石圈和大气圈,太阳辐射主要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故ABC错误。 故选D 2014年6月23日,中国广西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与桂林山水共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下图为环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塑造环江喀斯特地貌的主导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溶蚀 C. 冰川侵蚀 D. 波浪侵蚀 19. 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奇峰林立 B. 地势平坦 C. 冰川广布 D. 顶平坡陡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的总称,故喀斯特地貌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流水溶蚀,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流水的溶蚀作用使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产生了著名的石林景观,且地势崎岖,起伏较大,故A正确,BD错误;图示喀斯特地貌位于广西环江,纬度较低,无冰川分布,故C错误。 故选A 下面是四幅景观素描图,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1.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②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④,即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图中②层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 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C. 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D. 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23. 图中①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反射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②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平流层含有丰富的臭氧,因此其上半部分由于吸收了大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B正确;平流层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平流层因此而得名,故C错误;平流层的大气上暖下凉,大气不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利于航空飞行,故D正确。 题干要求选项不正确的选项。 故选C 【23题详解】 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距地面近,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C对。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A错。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B错。 大气反射的是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很少,D错。 故选C 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各省继续实施“煤改电”专项行动。下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甲—乙—丁 B. 丙—丁—乙 C. 甲—乙—丙 D. 乙—丁—丙 25.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我省煤改电后,将导致( ) A. 甲减弱 B. 乙增强 C. 丙无变化 D. 丁减弱 【答案】24. A 25. C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其中部分被削弱,大部分都能穿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是来自于地面。由图知,甲为太阳辐射,丁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甲太阳辐射,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丁地面辐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5题详解】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根据上题分析,丙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故选C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燃烧煤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污染能够削弱太阳辐射。煤改电后,大气中污染物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即乙增强,故B正确;甲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煤改电对其无影响,A错误;丙是大气逆辐射,煤改电后,大气中温室气体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减弱,C错误;丁是地面辐射,煤改电后,大气中污染物数量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地温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即丁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A B. C. D. 28. 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依据图中草倒伏方向可知,当时风从海洋吹响陆地。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正确。 【28题详解】 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形成热低压,因此风从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 春、秋海陆气温差异小,风向不明显。故B正确。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市区近地面气温高 B. 市区近地面气压高 C. 市区垂直气流下沉 D. 近地面风吹向郊区 30. 图中绿化带,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 增温和增湿 B. 净化和增温 C. 净化和增湿 D. 减湿和降温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加上城市各项活动排放大量“废热”,使得同一时间市区近地面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故A正确;市区气温高,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气压较低,BC错误;郊区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气压较高,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D错误。 故选A 【30题详解】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根据上题分析,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图中的绿化带,位于热岛环流圈之内,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和增湿. 故选C 【点睛】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吸热快而热容量小,使得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信息,2019年上半年我国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华北、黄淮、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1. 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 ) A. ①偏少 B. ②偏多 C. ③偏少 D. ④偏多 32. 关于图中水循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④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B. ②环节主要参与海上内循环 C. ③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 D. ④环节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 3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1. C 32. C 33. D 【解析】 【31题详解】 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偏少。据图可知,图中③箭头代表降水,故C正确。 故选C 【32题详解】 整个水循环的过程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①—④环节只联系了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故A错误; 图中②环节为水汽输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B错误; ③环节为降水,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C正确; ④环节为地表径流,水体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错误; 故选C 【33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从长江引水,调往北方,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即④环节,故D正确。 故选D 2019年10月20日凌晨到21日晚,广东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粤北、粤西、珠三角市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多地出现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4. 海绵城市建成后,图中各环节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增多 B. b增多 C. c减少 D. d减少 35. 海绵城市带来的直接益处有( ) ①加快城市地表径流汇入河道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④缓解城市内涝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4. B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故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加快地表水下渗,增加下渗量。图中b代表下渗环节,故B正确,a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地下径流,d代表蒸发或蒸腾。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会减少,即a减少,地下径流会增加,即c增加,蒸发量增加,即d增加。故ACD错误。 故选B 【35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可以降低城市地表径流汇入河道的速度,①错误;海绵城市无法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③错误。海绵城市可以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加速地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故C②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海绵城市可以:1、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2、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构建绿色、和谐、生态、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3、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下图为北半球2019年10月29日海平面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摩擦力 D. 地表受热不均 37. 图中箭头所表示的风向,错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 图中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6. A 37. D 38. B 【解析】 【36题详解】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其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A正确。地表受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故选A 【37题详解】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此判断,①②③风向绘制正确;该地位于北半球,④箭头应该向右偏转成偏东风,故④箭头错误。 故选D 【38题详解】 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据图可知,四处中②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故B正确。 故选B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下列问题。 39. 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 北半球、近地面 B. 北半球、高空 C. 南半球、近地面 D. 南半球、高空 40. 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阴雨连绵 D. 炎热干燥 【答案】39. B 40. D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所以A正确。 【40题详解】 据图可知:上海的高空是低压,那么近地面为高压,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考点:风的形成、常见天气系统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20分) 41.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回答问题。 (1)据图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_________ (2)图中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_________。 (3)图中A、B行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行星距恒星远近最合适的区域 (2). 太阳系 (3). 金星 (4). 火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存在生命的条件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据图可知,“宜居带”距离恒星距离适中,使带内的行星上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基本条件。 (2)据图可知,“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层次相似,故该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级别相同。 (3)太阳系距离太阳由远及近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图中A、B行星分别为金星和火星。 42.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①、②两种地貌分别对应于左图中 、 处(填甲或乙),两种地貌均属于 地貌。 (2)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水循环环节影响。 【答案】(1)甲 乙 冲积平原 (2)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案合理即可给分,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判断和分布特征,植被破坏对该区域水循环环节影响等。 【详解】(1)右图中①为冲积扇,②为河口三角洲。根据所学知识,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三角洲对位于河流的出海口,故①对应甲位置,②对应乙位置。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均属于冲积平原。 (2)植被破坏后,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可能加剧洪涝灾害。 43.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地,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 (2)如果甲图表示的是白天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谷地的是_______地(填A或B)。 (3)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煤炭发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答案】 (1). A (2). B (3). B>A>C>D (4). B (5). 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面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应用,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应用等。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应用,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详解】(1)据图可知,C、D在同一高度,但C的气压大于D,C处为相对的高压,D处为相对的低压,垂直方向上,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故近地面的A为低压,B为高压,又因为近地面气温和气压往往呈负相关,所以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A。因为A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温差较小;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云量少,故B地气温日较差较大。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综上所述,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B>A>C>D。 (2)白天,山坡上增温速度比谷地快,山坡上气流以上升为主,而谷地气流以下沉为主,故近地面风由谷地吹响山坡,即吹谷风。根据上题结论,A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故B表示谷地,A表示山地。 (3)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岛环流,即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风由市区吹向郊区。煤炭发电厂会产生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对城市的影响,应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即②处。 44.下图是“淮安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了水循环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水汽输送环节 D.径流环节 (2)乙图与甲图的区别在于 。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 。 (3)请你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 【答案】(1)D (2)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水处理量 (3)可将雨水收集起来实现资源化;回灌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对水循环的理解。 【详解】(1)图中污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进入河流,通过窨井进入地下,故影响的是水循环的径流环节。故选D。 (2)甲图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合用,乙图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分开使用。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 (3)城市管道改造可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作园林用水、回灌地下水或作盥洗用水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