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M天体可能是() A. 水星或地球 B. 水星或金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M位于地球轨道之内,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M可能为水星和金星,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为水星或者金星,相对与地球而言,该行星距离太阳较近,温度过高,水不易以液体形式存在,而是否具有坚硬的岩石以及卫星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故选C。 【考点定位】太阳系结构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名师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 3.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看见的星光闪烁的天体是( ) A. 卫星 B. 行星 C. 恒星 D. 流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恒星体积质量大,能自己发光,因此我们容易看到它,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看见的星光闪烁的天体主要是恒星,C符合题意。我们肉眼或一般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卫星只有月球,它不属于星光闪烁的天体,排除A。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行星 很少,排除B。流星不属于星光闪烁的天体,排除D。故选C。 4. 岩石圈是指( ) A. 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B. 地壳和上地幔 C.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 地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圈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左图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左图中地质构造对应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右图中甲乙丙三处 A. 甲处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B. 乙处堆积作用显著,成为山岭 C. 丙处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 D. 三处地下水都丰富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左图中甲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是断层;右图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与左图中甲对应,A正确。 【6题详解】 左图中甲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是断层;乙向斜处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丙处为断层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C正确;乙处向斜地下水都丰富。 【点睛】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7.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若下图a、b、c为海平面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9. 当前,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天气系统出现两现两个锋面,说明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即中心为低气压。气压值a>b>c,图中显示,①地气压值为c,②地气压值为a~b,③地气压值为b~c,④地气压值为b,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②④③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锋面符号判断,①、②之间为冷锋,冷锋雨出现在锋后,①可能出现阴雨天气;③、④之间为暖锋,暖锋雨出现在锋前,④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西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东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温作用 B. 吸收作用 C. 反射作用 D. 散射作用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 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 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 D. 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主要是反射作用,C对;夜晚云层主要是保温作用,A错;吸收作用、散射作用不是云层的主要作用,B、D错,所以该题选C。 【11题详解】 11月4日阴天,白天削弱作用强,温度低,平均气温不是最高,A错;11月5日昼夜都是晴天,昼夜温差最大,B对;11月6日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不容易出现霜冻,C错;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日出前时分,D错,所以该题选B。 【点睛】大气的削弱作用有三种表现,吸收、反射、散射。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阴天时,白天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会太高。夜晚的保温效应强,温度不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小题。 12. 上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冰斗 13. 上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沉积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形态和位置判断,上图甲所示地貌呈扇形分布,位于河流出山口,该地貌的名称为冲积扇,C符合题意。三角洲 位于河流河口,与图示地貌位置不同,排除A。沙丘和冰斗,与图中地貌形态不同,排除B、D。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形态判断,图乙所示地貌为沙丘,沙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沉积,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详解】 全球分布有三个低压带,四个高压带,A错误;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高低压相对位置不同,高压吹出的风既有偏南风也有偏北风,B错误;形成气压带的原因有动力原因和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带气温也很高,如副热带高压带比副极地低压带温度高,C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导致了北半球气压带被打破,而形成块状分布,D正确。故选D。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A 低纬度日食 B. 高纬度极光 C. 低纬度太阳风暴 D. 高纬度流星雨 16.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多地发生强烈地震 B. 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 C. 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D. 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大量带电粒子流,射向地球,出现的奇异景观有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不会出现日食,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高纬度极光,A错,B对。中高纬度太阳风暴较明显,低纬度不明显,C错。太阳活动与流星雨现象无关,D错。 【16题详解】 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是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D对。与地震、雾霾、地表温度明显升高无关,A、B、C错。 17. 下列我国天气的形成原因与下图组合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① B. 冬半年的寒潮、沙尘暴—① C.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③ D. 一场春雨一场暖—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天气,与图中的②一致,A错。冬半年的寒潮、沙尘暴是冷锋造成的,与图中①相符,B对。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冷锋天气,与图中① 相符,C错。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过境,与图中③相符,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 如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甲>乙>丁>丙 D. 乙>甲>丙>丁 19.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甲 B. 乙→甲→丙→丁→乙 C. 丁→丙→甲→乙→丁 D. 甲→乙→丁→丙→甲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则气温a>b,由此推断,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按照热力环流原理判断,甲地气流下沉,甲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乙地气流上升,乙地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低气压,丁地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高气压,受海拔影响,乙地气压高于甲地,则气压值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大小是甲>乙>丁>丙,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根据等压面的形态判断,甲地在同一平面上为低气压,乙在同一平面上为高气压,丙地在同一平面上为高气压,丁地在同一平面上为低气压,甲地气流上升,乙地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乙流向甲、丙流向丁,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 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的②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副极地高气压带 21.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①风带影响,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 B. 受②气压带影响,北非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C. 受③风带影响,地中海地区冬雨较多 D. 受①风带和②气压带交替控制,伦敦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答案】20. B 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①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③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说明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B项正确。 【21题详解】 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故A项错误;北非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故B项正确;地中海地区冬雨较多,其成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故C项错误;伦敦形成温带海洋气候原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读“某季节索马里洋流流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季节为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3. 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及该洋流的性质是( ) A. 东北季风,暖流 B. 西南季风,寒流 C. 东南季风,暖流 D. 西北季风,寒流 24. 图示洋流沿岸的气候为(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22. B 23. B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索马里沿海洋流向北流,则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当地盛行西南季风,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因此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索马里为离岸风,在沿海海域形成上升流,为寒流,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4题详解】 图示洋流沿岸,全年盛行风主要来自陆地,且夏季受沿岸海域的寒流影响,全年少雨;当地纬度低,全年高温,因此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印度洋季风的更替而有季节性的流向转变。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夏季沿顺时针方向,冬季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25.下列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的是 ( ) A. 花岗岩 B. 砂岩 C. 玄武岩 D. 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详解】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6.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20千米,可判断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故选A。 27. 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 B. 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 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 D. 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受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内力作用,A错误;乙阶段,岩层发生弯曲为内力作用,而背斜顶部岩石受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B错误。甲阶段平行岩层反映沉积岩的形成,属于外力作用,C错误。乙向丙过程主要是受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内力作用,丙向丁过程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侵蚀作用强,反映了外力作用为主导,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形成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结合图示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判断内力作用,结合水平岩层分布、背斜顶部的缺失、断层附近的侵蚀等判断外力作用。 28.四个选项的河流横剖面图中,与下图中ab连线处河流剖面符合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为主,河床较深;b处为河流凸岸,沉积为主,河床较浅,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流水作用形成地貌的影响,较好作答。 2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量中的绝大部分都能到达地球 B.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各种自然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 C. 到目前为止,太阳辐射能只能用于生产而不能用于生活 D. 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地球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因此太阳辐射能量中的极少一部分能到达地球,A错误。太阳辐射能不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自然活动的能量来源,B错误。太阳辐射能既能用于生产,也能用于生活,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生物能利用等等,C错误。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地球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D正确。故选D。 30.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B. 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C.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D.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景观可知,第一幅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二幅图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第三幅图为高海拔地区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第四幅图海边的沙滩应为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符合该顺序的是C。ABD错误。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2. 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A.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 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33. “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其作用与下图中所示箭头有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1. C 32. B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日记中描述,天气系统过境后,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说明出现了沙尘暴天气,①符合题意。日记中描述,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剧烈的降温天气,并出现大风,表明该天气系统为强度很强的冷锋天气,即寒潮天气,②、④符合题意。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与日记中描述的天气特征不符,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2题详解】 在锋面系统中,冷、暖空气是相对的,原来较冷的空气,遇到更冷的空气,原来的空气就是暖空气,因此冷锋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A不符合题意。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强冷空气移入该地区,当地暖空气被迫抬升,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尽管上升,但也很难成云致雨,这是导致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原因,B符合题意。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与过境时无降水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冷锋过境后这里的空气被冷气团取代,不为暖空气,且这与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原因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3题详解】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是为了增加空气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碳,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图中③,从而防寒保温,防止强烈的降温对农作物的损害。因此点起柴草制造浓烟的作用与图中③箭头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4.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5. 下面沿乌兰巴托—北京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4. B 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判读风向:综合半球位置(北右偏、南左偏)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选择B。 【35题详解】 沿乌兰巴托一北京一线过低压槽位置,低压槽中有冷锋发育,故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为冷锋示意图①③,北京为暖气团控制,乌兰巴托为冷空气控制,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冬季冷锋天气图示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1)判断风向要先判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的原则来判风向。(2)注意冷锋与暖锋的区别。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如图①③)。在图中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的方向箭头,它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如图②④)。在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36.读下图“地层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为 ,乙处所形成的的地形为 。 (2)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 处开采合适。 (4)若建设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为好,理由 。图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修建水库属于改变图中水循环中的 (填序号)环节。 【答案】(1)向斜 断层 谷地 (2)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乙 (4)乙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漏水 丙 (5)5 【解析】 (1)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名称是向斜,丙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滑动错位,地质构造为断层,乙处地表比两侧低,所形成的的地形为谷地。 (2)乙处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在背斜,乙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4)隧道应选择在背斜乙,理由是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漏水。丙是断层,结构不稳定,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修建水库属于改变地表径流,图中水循环中的5环节属于地表径流。 37.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其方向是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2). 风向 (3). 地转偏向力 (4). 摩擦力 (5). 垂直 (6). 高压指向低压 (7). 平行 (8).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 N (10).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实际大气中风向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风向及大气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的方向、不考虑摩擦力的风向及受力情况、风力大小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①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应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斜交,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应为风向,③与②(风向)垂直指向右,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②(风向)方向相反,应为摩擦力。 (2)图中显示,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相互垂直,其方向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3)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为风向,③为地转偏向力,④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④),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①)、地转偏向力(③)影响,则风向(②)与等压线平行。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①)与地转偏向力(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维持平衡。 (4)图中显示,与M地相比,N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风力较大的是M地。 38.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作用,③表示________作用。 (5)若图示的是中纬环流,则甲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答案】 (1). 乙 (2). 乙 (3). 南 (4). 寒 (5). 地表径流 (6). 水汽输送 (7). 变质 (8). 岩浆冷却凝固 (9). 副热带高气压带 (10). 盛行西风带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一幅循环图为材料,以不同假设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三圈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按照热力环流原理,气温高的地区气流膨胀上升,图中乙处气流上升,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乙处,乙处因气温高,气流上升,有可能成云致雨,因此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乙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信风吹拂形成的赤道暖流应向西流动,由西风吹拂形成的西风漂流应向东流动,图中④向西流动,②向东流动,则④在赤道附近,②在中纬度地区,由此判断该环流位于南半球,洋流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因此按性质属于寒流。 (3)若图示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甲、乙表示地面,则②表示地面径流,④表示水汽输送。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①指向变质岩,则①表示变质作用,③由岩浆指出,岩浆只能通过冷凝作用变为岩浆岩,则③表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 (5)若图示的是中纬环流,甲、乙表示地面,图中显示,甲气流下沉,应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气流上升,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显示,②位于甲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乙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表示中纬西风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