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设计速度可达350千米/时的京张高铁开通后,将张家口纳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为保护八达岭长城和青龙桥车站“人”字形线路等文化遗产,该铁路八达岭高铁站需建于地下百米深处,八达岭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采用精准微爆破新技术创新施工方法,建成了高铁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保障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建成的因素是( ) A. 科技 B. 地形 C. 市场 D. 气候 2. 京张高铁开通,可能出现( ) A. 八达岭游客量剧增 B. 迁移至北京的人口增加 C. 张家口的房价上涨 D. 河北省的经济腹地增大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该铁路八达岭高铁站需建于地下百米深处,八达岭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采用精准微爆破新技术创新施工方法,建成了高铁站”可知:保障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建成的因素是技术。故A正确,B、C、D错误。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京张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到张家口1小时内即可到达,极大地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上班族”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张家口成为可能。面对北京的高房价,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极有可能在张家口购买住房,因此会导致张家口的房价上涨,故C正确。八达岭游客来自祖国各地,因此京张高铁开通对八达岭游客数量影响不大;京张高铁开通会导致从北京向外迁移的人口增加;京张高铁开通使北京经济腹地增大,对河北经济腹地影响不大,故A、B、D错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上海市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 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4. 导致2010年后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市( ) A. 污染日趋严重 B. 交通拥堵加重 C. 产业转型升级 D. 物价大幅上涨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就会增加。由图中数据可知,从2003年至2012年,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因此上海市人口最多的年份是2012年。故D正确,A、B、C错误。 【4题详解】 上海2010年后,机械增长率下降,主要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对大量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方向变化导致。故C正确。A、B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国( ) A. 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 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C. 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D. 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6. 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到2001年人口达到10亿,环境人口容量很大;从图中看该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量少,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该国人口超过10亿,只可能是中国或印度,为发展中国家,迁入人口较少,故B正确。 【6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11年少年儿童的比重应该比较低,不会超过40%,可排除④,结合上题,由于总人口增长较快,老年化不是很严重,不会超过20%,可排除①③,故B正确。 近5年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一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 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 ②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 ③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在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出现了( ) A. 虚假城市化 B. 逆城市化 C. 初期工业化 D. 滞后城市化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城乡人口流动方向由农村一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变化为反向或双向的过程,说明有部分人口由城市流向乡村。按照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此时乡村吸引人口迁入的能力增强,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减弱。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导致促使乡村人口迁出的动力减弱,①符合题意。尽管乡村交通通达度有所改善,但交通路网的密度远不及城市,因此②不符合题意。随着乡村交通设施、用水、用电等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吸引人口迁入的能力增强,③符合题意。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对高度紧张的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城市居民向农村迁移,或促使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居住,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8题详解】 在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出现部分城市居民向乡村迁移,与城市化方向相反,出现逆城市现象,选项B符合题意。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的现象,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有部分城市居民向乡村迁移,因此该过程不会导致虚假城市,排除A。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在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不可能会出现初期工业化,排除C。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往往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阶段和地区,因此不会出现滞后城市化,排除D. 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到城市通勤成本。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以下简称区位熵)。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关于城市某个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 B. 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 C. 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 D. 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 10. 下列因素对区位熵变化影响最不明显的( ) A. 城市住房发展 B. 城市产业发展 C. 城市规划 D. 城市公共交通负荷 11. 上海市中心区区位熵分布表明( ) A. 中心区内环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最大 B. 中心区外环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最大 C. 中心区就业主导型用地与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相当 D. 中心区职住空间匹配比较理想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即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家庭数量之比,当比值处于0.8-1.2之间时,就认为该地域是平衡的。但职住比区位熵比该数值大或小都是不平衡的。 【9题详解】 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即通勤成本。区位熵高说明了该区域就业的比重大,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就业比重低。不能反映常住人口的密度,故CD错。该区域就业程度高,并不能说明通勤成本低,只有居住在离上班地点举步之遥的人,其通勤成本才会低。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常住人口中就业比重低,人们选择的是另外的区域就业,居住地和工作地有一定的距离,故通勤成本高,所以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职住比区位熵的影响模式。职住比区位熵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层面的土地使用模式、中观层面的住房供给与选择模式,以及微观层面的综合配套完善程度。城市住房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城市规划都会影响到城市职住比的区位熵,城市公共交通的分布会影响到常住人口的居住,而城市公共交通负荷对城市职住比区位熵影响小,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内环城市职住比的区位熵大,中心区外环较低,说明中心区内环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最大,中心区外环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最小,A对,B错;中心区就业主导型用地与就业主导型用地比重不完全相同,C错;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家庭数量之比,当比值处于0.8-1.2之间时,就认为该地域是平衡的,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个别区域达到,D错。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公布20个中国淘宝村之后历经短短三年时间,淘宝村就猛增到1310多个。绝大多数淘宝村区位对大、中城市有较高的敏感性。下图是2014年我国三个中心城市不同半径内的淘宝村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三个中心城市为中心不同半径淘宝村数量变化表明,淘宝村的最佳区位是离城市中( ) A. 50-100km B. 100-200km C. 200-300km D. 300-500km 13. 以深圳和上海为中心300-500km半径范围内的淘宝村数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城市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 B. 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 C. 村、镇数量和密度的差异 D. 大、中型城市数量的差异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中心,不同半径淘宝村的数量,在50~100千米之间,增长速度最快,而其他中心不同半径淘宝村数量,随着半径的增大,增速慢,且深圳和北京有些区段,还有减少的趋势,说明淘宝村的最佳区位是离城市中心50~100千米,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以上海为中心300~500千米半径范围内,淘宝村数量呈增加趋势,而以深圳为中心300~50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淘宝村数量减少。由材料可知,“绝大多数淘宝村的区位对大中城市较为敏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海为中心300-500m半径范围内的淘宝村数量明显比以深圳为中心的淘宝村数量多,这主要是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周围有很多大中型城市,而深圳周围大中型城市没有长三角分布集中;以城市为依托,就近发展农村淘宝产业,D对。两地都是我国的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小、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小、村、镇数量和密度的差异小,ABC可排除。故选D。 麦客是指麦熟季节,陕、甘、宁一带到关中地区替人收割麦子的人。关中平原小麦成熟有“夏东黄,秋西黄”的特点,随着黄进绿退,麦客们边割边回。随着社会发展,麦客们主要阵地由平原地区逐步转到以前很少到的山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麦客在关中平原收割麦子推进的方向是( ) A. 从东向西 B. 从南向北 C. 从西向东 D. 从北向南 15. 关中地区麦客多来自甘肃、宁夏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甘肃、宁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 ②甘肃、宁夏地区经济落后收入低 ③麦熟季节不同,不耽误自家农忙 ④交通便利,方便往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 现在麦客们的主要阵地逐渐转往山区,主要是因为( ) ①山区劳动力不足 ②山区种植面积缩小 ③平原机械化水平提高 ④平原种植面积缩小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4. A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小麦成熟有“夏东黄,秋西黄”的特点,也就是说,东边的小麦夏季已经成熟,而西边的小麦要稍晚一点成熟,因此收割的方向是自东向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关中地区平原面积广大,许多甘肃和宁夏人前来种植是因为甘肃和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受经济因素驱动前来种植小麦,同时麦熟季节不同,可以错开时间。②③正确,B正确。甘肃和宁夏地区耕地与人口匹配良好,跟交通无关。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山区劳动力外迁,导致山区劳动力减少,同时平原地区便于机械化操作,山区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因此麦客们的主要阵地逐渐转往山区,①③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增加,小麦种植区山区、平原都可能减少,但这不是导致麦客转向山区的主要原因,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 ) ①地理位置偏僻 ②生产规模较小 ③生产经营分散 ④机械化水平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农业合作社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 ) A. 农业技术进步 B. 劳动成本上升 C. 农场规模扩大 D. 市场竞争加剧 19. 丹麦农业能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产研销一体化 B. 农场历史悠久 C. 欧盟市场广阔 D. 国家政策扶持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农场与合作社之间是相互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由于农场主要从事生产活动,而丹麦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较为分散,为了便于产品的营销,实现““抱团销售””,所以成立了合作社,与地理位置及机械化水平关系不大,故选B。 【18题详解】 农业技术进步,农场规模扩大,会使得农产品增加,更加需要合作社数量增加及规模扩大,不会导致数量减少,AC错。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少,B错。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有的小型合作社被大合作社所兼并,导致数量减少,规模扩大,D对。故选D。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丹麦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促进丹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产研销一体化,与市场和历史及政策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通过气象观测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 ) A. 永昌 B. 天祝 C. 民勤 D. 凉州 21. 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的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植被 C. 地形 D. 土壤 22. 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增加 B. 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 C. 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 D. 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 【答案】20. D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ABC。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正确。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不选。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正确。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错误。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气候变暖,积温升高,适宜种植春小麦的范围扩大,C错误。区域总水量减少,旱灾发生的频率增加,D错误。 下方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左图中“A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有明显边界的是( ) A. 文化区 B. 行政区 C. 自然带 D. 干湿地区 24. 造成A地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 土质疏松 B.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C. 降水集中,多暴雨 D. 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文化区、自然带、干湿地区的边界不明显,行政区界限明显,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题详解】 A地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土地利用不合理(轮荒制),乱砍滥伐,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集中、土质疏松属于自然原因,而人口稀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图中的乙图为甲图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 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B. 洪涝灾害频率减少 C.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D.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6.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例,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湿地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湿地功能减弱,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C对。气候由湿变干,A错。湿地调节功能减弱,洪涝灾害频率增加,B错。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所以选C。 【26题详解】 选项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退耕还湿,提高湿地生态能力,①错。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②对。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③对。规模经营,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④错。D对,A、B、C错。所以选D。 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江,干流在淮安分为南港和北港(下图),其中北港一直作为主要航运通道繁荣着福州城区。旧洪山大桥建于1772年,该桥桥孔多达35个,每个桥墩宽达8米,对北港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1985年拆除旧洪山大桥,并在旧址建成新洪山大桥。 新洪山大桥桥长325m,分为跨度不等的7个桥孔,其中4号桥孔跨度110m。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旧桥拆除后,北港段河流( ) A. 河床抬升 B. 流量减小 C. 流速加快 D. 含沙量下降 28. 新洪山大桥4号桥孔跨度大,主要是为了( ) A. 便于排洪 B. 便于通航 C. 节省成本 D. 美观大方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旧洪山大桥,桥孔多达35个,每个桥墩宽达8米,新洪山大桥桥长325m,新桥与旧桥相比,桥孔减少,桥墩减少,大桥对流水的阻挡作用减弱,流速会较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北港一直作为主要航运通道繁荣着福州城区,新洪山大桥跨越北港,4号桥孔(即中间桥孔)跨度110m,跨度大,目的是便于大型船只通航,提高通航能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便于排洪、节省成本、美观大方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 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 水利设施不足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密度过大 D. 干旱少雨 30. 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 谷子 B. 小麦 C. 棉花 D. 甘蔗 31. 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29. A 30. D 31. C 【解析】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耕作方式的作用、影响的能力。 【29题详解】 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 【30题详解】 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D。 【31题详解】 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①错⑤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②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③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④对;故选C。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 缓解地区的热岛效应 B. 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33. 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 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 修建道路、桥梁 C. 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 兴建防洪设施 【答案】32. A 33. A 34. C 【解析】 【3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空气流通,空气流通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误;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故选A。 【33题详解】 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③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错。故选A。 【34题详解】 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错。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错。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对。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错。故选C。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36.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 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 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 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答案】35. B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黄土高原上没有大量石灰岩,①错误;云贵高原上是酸性土壤,较粘,不会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一样土质疏松,③错;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均有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造成的,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北方地区春旱严重,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活动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B正确;平原面积、水田旱地、开垦湿地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异性不大,ACD错误。故选B。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38. 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 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B. 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 改良土壤,沧海桑田 D. 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答案】37. D 38.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因素和红树林的生态效益。 【37题详解】 根据题文可知: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对水温要求较高。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由于寒流经过,水温较低,红树林无法生长。因此只有D项符合。 【38题详解】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作用;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具有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樊篱,发达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但没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C错。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和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39. 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水能的好处主要有( ) ①可以更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 ②拦蓄洪水,削弱洪峰对下游的冲击,起到防洪作用 ③改善灌溉条件 ④改善航运条件 ⑤有利于鱼类洄游,增加生物多样性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40. 田纳西河流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水电站,但是却还要继续修建大量的核电站和火电站。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水电站环境污染严重,要逐步淘汰 B. 水电站发电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C. 核电和火电属于可再生能源 D. 火电站环境污染小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由: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水库的修建不利于利于鱼类洄游。故D正确。 【40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水电站发电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故B正确。水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源,应大力发展,故A错误。核电和火电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D错误。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1. 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 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 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 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42.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 D. ②⑥ 【答案】41. D 42. A 【解析】 【41题详解】 汉江位于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夏汛,故A项错误;汉江流域的流量大的原因是降水量大于渭河流域,故B项错误;汉江冬季温度高于0℃,冬季无结冰现象,渭河冬季温度低于0℃,冬季结冰,故C项错误;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汉江植被覆盖率较低,含沙量较小,故D项正确。 【42题详解】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主要是关中地区,关中盆地是地壳断裂下陷后,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该地区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⑤⑥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43. 该省可能为( ) A. 辽宁 B. 江苏省 C. 台湾省 D. 云南省 44. 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 B. 泥石流 C. 沙尘暴 D. 地震 【答案】43. C 44. D 【解析】 【43题详解】 该省第一产业从60年代开始下降至2000年,在三大产业中比例最低;第二产业先升后降,到2000年时,比例居二;第三产业比例先略降后升,到2000年时所占比例最高。只有台湾省符合。选项C正确。 【44题详解】 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动频繁,地震是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故选D。 45.与图中省(区)甲、乙、丙、丁简称相对应的一项( ) A. 陕、豫、黔、川 B. 皖、辽、贵、蜀 C. 皖、豫、湘、滇 D. 赣、辽、湘、云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省区轮廓知识,可以根据一些省区的形似某种常见事物去记忆省区名称及简称。如乙形似元宝,丁形似孔雀,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想象记忆。确定了乙、丁,就可以判断C对。A、B、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我国省级行政区形状、名称、简称。 46.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案】B 【解析】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包括区域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增长态势;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故选B。 47.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自然原因,即资源、环境等自然条件差异,①对。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即劳动力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②、③对。同在一个国家,技术原因不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④错。A对,B、C、D错。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 该省区(最)可能是( ) A. 辽宁 B. 山东 C. 上海 D. 广东 49. 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 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 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 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答案】48. D 49.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小题1获取解读图中的信息是关键。图示第一阶段该地区农作物中有甘蔗和水稻,水稻和甘蔗是南方的农作物,再根据甘蔗在我国的集中分布地可选出广东省。小题2要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中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较快,尤其是市场因素来进行分析。甲乙城市的农业类型减少,单一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说明出现了农业的专业化,更利于机械化操作,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8题详解】 根据图示第一阶段该地区农作物中有甘蔗和水稻,水稻和甘蔗是南方的农作物,可以把AB排除;甘蔗为喜湿热的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包括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四川等南方省份,排除掉C。该题选D。 【49题详解】 读图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甲、乙城市农业生产类型逐渐减少,第三阶段甲城市水稻比例最大,乙城市以甘蔗种植为主,丙城市以乳畜业和园艺业为主,主要是因为三个城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发展相应农业类型,体现了专业化特点;气候条件在一定时期变化很小,故A错误;读图甲乙城市在第一阶段农业类型相似,故两地自然条件相似,故B错误;甲乙城市的农业类型减少,单一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更利于机械化操作,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0. 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 A.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B. 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C. 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51. 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 提高区域竞争力 C. 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D. 降低专业化程度 【答案】50. A 51.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工业集聚。 【50题详解】 产业集聚可共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距离,节省基建投资和将生产成本,能综合利用资源,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A对;材料中未体现产业集聚与工人工资的关系,B排除;产业集聚可以增强集聚优势,但对产业升级无太多促进作用,且题干未体现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C 排除;公用基础设施可以降低成本,但相同企业竞争反而会降低批发价格,D错。故正确答案为A。 【51题详解】 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能够增强同类企业的竞争,A错误;相对而言,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能够产生品牌效应,增强区域间竞争力,B正确;当地产业协作不会限制其他企业发展,反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C错误;当地的产业协作可增强专业化程度,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 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3. 该城区工业(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52. B 53. C 【解析】 【52题详解】 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工厂的数量逐渐增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②正确;经过该区域的公路与高速公路增多,但运输方式没有增多,①错误;交通密度增大,说明该地对外联系得到了加强、区域开放程度提高,③正确;工业增多,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改善,④错误。故选B。 【5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在原先单个的服装厂、制药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生产厂家,这说明该城区的工业规模效应增强,③正确;与此同时,同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④正确。故选C。 乌尔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读乌尔米耶湖丰水期水域面积图和湖区气候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54. 从自然特征推断湖水盐度最高和颜色最红的季节分别是( ) A. 春季、夏季 B. 秋季、秋季 C. 秋季、冬季 D. 冬季、春季 55. 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据图示信息推断主要是因为( ) A. 全球变暖,降水量减少 B. 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减少 C. 人口增加,湖泊围垦面积扩大 D. 周围山区冰雪融水减少 56.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目前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 A. 扩大灌溉农业区面积 B. 引海水入湖 C. 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D. 实行生态移民 【答案】54. B 55. B 56. C 【解析】 【54题详解】 由图中纬度位置和表格气温、降水特点可知,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水量最小时在9月份,为秋季,秋季雨季还没到来,湖水持续减少,到达极致,盐度最高,导致红色藻类爆发,湖水最红,湖水盐度最高和颜色最红的季节相同,B正确。故选B。 【55题详解】 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减少,受全球变暖影响,蒸发加剧,根据图例分析,湖区周围有灌溉农业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所以湖泊面积减小,B正确。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剧,A错误。看不出湖泊围垦面积的变化,C错误。周围山区无永久性冰川,D错误。故选B。 【56题详解】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必须节约用水,如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C正确。扩大灌溉农业区面积会加剧湖水使用量,使湖泊缩小更快,A错误。引海水入湖会增加湖水盐度,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实行生态移民不切合实际,D错误。故选C。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7. 草方格沙障可以( ) A. 黏合沙粒 B. 吸取地下水 C. 拦截水分 D. 减少下渗 58.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 技术难度小 B. 成土时间短 C. 环境污染小 D. 资金投入少 【答案】57. C 58. B 【解析】 【57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方面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不具备黏合沙粒的能力,人工设置的沙障吸取地下水能力很弱,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8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沙漠土壤化技术是用的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的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所以B、C、D错误,优点加速了沙漠土壤化,成土时间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列各题。 59.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60. 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答案】59. C 60. A 【解析】 本组题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知识。 【59题详解】 从图中看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与干燥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全部湿地和沼泽湿地与干燥度呈正相关关系,导致总湿地与干燥度呈负相关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沼泽湿地,沼泽湿地随干燥度的变化最明显。故选C。 【60题详解】 黄河下游湿地主要是河流入海口的沼泽湿地,上游来水量大,河口的沼泽湿地面积就大,A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蓄水工程建设,以满足提水的需要,增加的主要是湖泊湿地;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不宜发展水稻生产,因此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故选A。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6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材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材料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沿海湿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水倒灌;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等。 (2)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节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解析】 (1)读图,盐城位于江苏沿海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该地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低洼处积水或河水泛滥等,使该地湿地面积广。海水倒灌,使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增大。 (2)“皖电东送”可以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6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沪昆高铁(上海虹桥—昆明南)自2010年开工修建,并于2014年南昌至长沙段正式开通运营,对江西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一江西位于长江南岸,区内河网稠密,水能蕴藏量在华东地区处于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54.6%,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 材料二沪昆高铁开通运营,江西承接了大量沿海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第二产业中承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电器设备及器材、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等。 (1)随着沪昆高铁的开通,分析江西承接沿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分析沪昆高铁对江西产业优化的影响。 【答案】 (1)江西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有色金属冶炼和黑色金属冶炼工业的生产;有煤和水能,能源资源丰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城市化率增加,提供了第二产业劳动人口;高铁的开通,交通便利有利于人才和技术的交流。 (2)改善沿线区域基础设施环境,促进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解析】(1)据图可知,江西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原料丰富;材料提到江西位于长江南岸,区内河网稠密,水能蕴藏量在华东地区处于第二位,结合图例可知有煤炭和水能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江西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随着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工业发展的劳动力充足;沪昆高铁的开通,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人才和技术的交流。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产业优化的影响,那么应该高铁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来阐述。沪昆高铁的开通,能使江西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促进江西省与外界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加速人的流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交通便捷,促进人口流动,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月,在吐鲁番都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的一座巨大的沙丘下,一片水稻茁壮成长(见下左图)。都善县沙漠水稻推广示范田负责人李维凯说:干热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引进了新型水稻,在稻田下布设防渗透材料,使水长时间保留在沙土层,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支持。下右图为都善县气候资料统计图。 (1)推断沙漠边缘种水稻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并说明原因。 (2)简述沙漠边缘种植水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技术核心问题:保水( 渗漏和蒸发)。原因:该地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渗漏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蒸发旺盛。 (2)减小昼夜温差,增加湿度,调节局地小气候;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抑制风沙;减轻土地沙化;增加鸟类栖息地,改善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1)沙漠地区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渗漏严重。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蒸发旺盛。所以,沙漠边缘种水稻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保水、 渗漏和蒸发。 (2)沙漠边缘种植水稻,稻田湿地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减小昼夜温差,增加湿度,调节局地小气候。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摩擦力增大,利于减弱风速,抑制风沙活动,有利于减轻土地沙化。稻田湿地面积增大,利于增加鸟类栖息地,改善生物多样性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