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 ‎1.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描述中,与图1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 A. 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 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 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 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2. 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调节地表径流量 B. 减少地下径流量 C. 减少水的下渗量 D. 减少地表水蒸发 ‎3.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 受风沙影响小 B. 盐碱化程度低 C. 受干旱影响小 D. 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特色。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永定河,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为河北系的最大河流。华北盐碱地面积较大,影响林木生长。‎ 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叶片有厚厚的外皮。非洲西南部沿海平原的箭袋树星空庄园是全球最佳的星空拍摄地之一,每年6-8月是该地最适宜拍摄星空的季节。下图为某摄影师以当地的箭袋树为前景,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拍摄该照片时,甲树位于摄影师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5. 箭袋树树枝上覆盖一层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 隔离高温空气 B. 吸引昆虫授粉 C. 增强阳光反射 D. 防止植物蒸腾 ‎6. 该地每年6-8月最适宜星空拍摄的原因是 A. 昼短夜长,观星时间较长 B. 寒流流经,夜间较为凉爽 C. 时逢夏季,大气透明度高 D. 人烟稀少,灯光干扰较少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详解】1.材料信息表明,题中照片是某摄影师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星星轨迹应由地球自转导致,轨迹的中心点应为地球极点对应天极点,材料信息表明,拍摄地点在非洲西南部沿海平原,位于南半球,因此拍摄的星空图应为南天极附近的区域,南天极位于拍摄者的正南方,则左边为东,右边为西,照片中的甲树位于南天极所示方向偏左,因此拍摄该照片时,甲树位于摄影师的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图中显示,南天极仰角不高,表示拍摄者所在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高,太阳辐射强烈,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过于强烈的太阳光不利于其生长,因此为了适应环境,箭袋树树枝上覆盖一层明亮白色粉末,而明亮的白色粉末可以增强阳光反射,避免叶片晒伤,C符合题意;隔离高温空气和防止植物蒸发腾是叶片上厚厚的外皮的主要功能,不是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排除A、D;明亮的白色粉末反射的强光有可能排斥昆虫靠近,不会吸引昆虫授粉,排除B。故选C。‎ ‎3.该地位于非洲西南沿海平原,处于南半球,每年6-8月为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夜晚适宜观察星空,因此此时观星时间较长,A符合题意;当地寒流流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不是该地每年6-8月最适宜星空拍摄的原因,排除B;该地位于南半球,每年6-8月是冬季,排除C;当地人口密度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因此人烟稀少、灯光干扰较少不是该地每年6-8月最适宜星空拍摄的原因,排除D。故选A。‎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 :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风影迁移雨影区的概念)。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8. 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负相关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9. 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7. D 8. D 9.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风力堆积地貌.‎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面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故选D。‎ ‎【9题详解】‎ 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密歇根湖是世界第五大湖,湖面风浪很大。其西岸与东岸北端是岩石构成的悬崖,而南岸与东岸大部分地区则是由沙滩与沙丘组成。冬季时,东岸降雪量远大于西岸。下图中左图示意密歇根湖位置,右图为某日游客在密歇根湖岸边拍摄的日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密歇根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岸湖泊堆积作用明显 B.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明显 C. 湖泊成因与贝加尔湖相似 D. 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11. 密歇根湖区东岸,冬季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密歇根湖 B. 北冰洋 C. 墨西哥湾 D. 太平洋 ‎【答案】10. D 11.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据材料“其西岸与东岸北端是岩石构成的悬崖"可知湖泊东部地势起伏大,对湖泊堆积作用不明显,A错误。 该地气候冷湿,降水较多,湖泊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B错误。贝加尔湖为构造湖,该地湖泊为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C错误。该地受冬夏不同气流影响,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极地大陆气流影响,降水少,故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该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冬季受西北气流影响,西北风较干燥,在经过密歇根湖时,携带密歇根湖的水汽到达东岸,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雪,故密歇根湖区东岸冬季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密歇根湖,A正确。故选A。‎ ‎【点睛】北美地形中部为平原,利于南北气流的通过。五大湖面积较大,冬季大湖效应明显。‎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堡(下图)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山区,楚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此地不仅有天然温泉,更有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棉花堡的温泉中含有石灰质,经过校长时间形成了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棉花堡知名度高,当地温泉旅馆众多。由于免费开放使用,棉花堡钙化堤不断变窄。随着温泉水量不断减少,棉花堡的钙化堤部分变“黄”。对此土耳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目前棉花堡钙化堤基本恢复。‎ ‎(1)推测棉花堡钙化堤的形成过程。‎ ‎(2)分别说出棉花堡钙化堤变色、变窄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土耳其政府为保护棉花堡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石灰质受雨水溶蚀渗入地下,经过循环后随温泉涌出,涌出的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石灰质沿途沉积,长期积累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 (2)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旅游酒店大量引水,导致水白净能力下降;游客众多,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污染严重,致使钙化堤变色。钙化堤由石灰岩组成,受流水长期作用,硬度较小;游客众多,人流量大,导致钙化堤变窄。 (3)限制游客数量及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如需赤脚、不准游泳);约束温泉旅馆的开发;建设人工石灰阶地;调节和补充温泉水量(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钙化堤的形成应该从流水的化学沉积方面进行分析,为碳酸钙溶解于水和从水中析出沉淀过程。石灰质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温下受雨水溶蚀,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着水流渗入地下。经过循环后随温泉涌出,涌出的温泉顺山坡流淌时,碳酸氢钙又分解,形成石灰质沿途沉积,长期积累便形成一片片阶梯状的石灰质钙化堤。 ‎ ‎(2) 棉花堡钙化堤变色、变窄的原因可能是水变少,水质变差或者是人为的破坏等。水量减少 可能是全球变暖,区域内降水减少。旅游酒店大量引水,导致水自净能力下降。另外,游客众多,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污染严重,致使钙化堤变色。钙化堤由石灰岩组成,受流水长期作用,硬度较小。游客众多,人流量大,开放使用,破坏较多,导致钙化堤变窄。‎ ‎ (3)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其措施,主要围绕着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方面进行分析。保护棉花堡可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制游客数量,限制游客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如需赤脚、不准游泳等,减少人为因素破坏。约束温泉旅馆的开发,建设人工石灰阶地,防止温泉水量继续减少。调节和补充温泉水量等。‎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西兰面积约26.9万平方千米(浙江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447万(2013年),城市人口比重约为84%,约一半城市人口集中在奥克兰和惠灵顿两大城市。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畜牧业生产用地占国土面积的一半。‎ 材料二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对贝壳杉保护较好。‎ 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売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为顺利将贝壳杉运出,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建了一座贝壳杉大坝。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1)简述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历史上大屏障岛成为贝壳杉“天堂”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并根据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条件判断新西兰大部分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3)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人为干扰小。‎ ‎(2)大牧场放牧业新西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草类丰富;地广人稀,草地面积大;人口较少且城市人口集中,市场条件差(大部分地区远离市场)。‎ ‎(3)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环难以恢复,容易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降水),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存(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人侵,侵占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树种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贝壳杉的生长环境和破坏带来的影响,考查对材料信息和阅读和提取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C;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 ‎(2)新西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理由是新西兰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且地广人稀,草地面积大,土地租金低;人口稀少且只集中在城市,可使用的土地面积广。‎ ‎(3)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由材料可知,贝壳杉生长缓慢,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砍伐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4)同意。理由: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混合林可提高植被 覆盖率,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混合林可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占用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群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点睛】‎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丽江宝山石头城,百余户纳西人家聚居在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下图所示),猿猴也难攀爬上来。‎ 试评价该地进行旅游开发的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 该地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旅游资源质量较高;依托丽江市的旅游品牌,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利条件: 景观类型较单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距离客源地较远,客源市场较小。‎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云南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人家聚居地的地形、民居、景观等特征,考查区域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详解】分析评价旅游开发条件一般从旅游资源、市场距离、交通和接待能力方面从优势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有利:旅游资源:该地自然环境优美、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独特,旅游资源质量较高;依托丽江市的旅游品牌,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知名度高。不利条件: 旅游资源方面,景观类型较单一,集群度差;交通和接待能力方面,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市场距离方面,地处西南地区,距离东部客源地较远,客源市场较小等。‎ ‎【点睛】‎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塑料地膜(塑料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有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的缺陷。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已研发出以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和芦苇为原料的纤维素膜,该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使用寿命终结后,其30%的成分可被微生物分解,剩余部分则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 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纤维素膜替代塑料地膜的积极意义。‎ ‎【答案】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白色污染”,保护土地资源;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石油消耗,节约资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可自行降解,且降解周期短,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纤维素膜与塑料地膜的区别为材料,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由材料可知,塑料地膜是油炼制的产品制成,大量用石油加工塑料,会导致石油资源的浪费,而纤维素膜是由生物秸秆加工而成,属于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角度考虑,塑料地膜是石油加工而成,不易降解,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对地下水、大气等带来严重污染,而纤维素膜“使用寿命终结后,其30%的成分可被微生物分解,剩余部分则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不论从资源重复利用还是环境保护角度看,纤维素膜比塑料地膜都有很大的优势,适宜推广使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