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铜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尤坎镇(59°53′N)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的阻挡 B. 沙尘遮天蔽日 C. 多雨雾天气 D. 发生极夜现象 2. 巨镜最可能位于小镇广场的 A. 南侧 B. 北侧 C. 东侧 D. 西侧 3. 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总计约为 A. 1个多月 B. 3个多月 C. 7个多月 D. 10个多月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带来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和纬度位置进行分析。 【1题详解】 尤坎镇(59°53′N)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该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此时太阳光线被山脉遮挡;沙尘和多雨雾天气不可能永远遮天蔽日,不是极夜也整日看不见阳光,选择A。 【2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光线从南方向来,所以说要把太阳光线反射到该镇,只能把巨镜放置在广场的北侧,选择B。 【3题详解】 从9月起就整日见不到太阳光,9月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就更见不到太阳光了,直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附近,人们才能见到太阳光,所以说大约6、7个有见不到太阳,选择C。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图(见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地区( ) A. 在南半球 B. 地处热带 C. 夏季多雨 D. 全年温和 5. 该地区夏半年降水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寒流影响,大气较干燥 B. 地处背风坡,阻挡了暖湿气流 C. 地表植被稀少,蒸发量大 D. 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该地的各月平均气温累计在1-3月增幅较大,在7-8月增幅较小,且1月的气温为20℃以上,且图中所示5-8月降水距平为正值,其余月份降水为负值,结合气温特征,可判断该地在南半球,且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气候的特征及成因。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干燥的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故选D。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游览的游客会发现一种石头,它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它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左图)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源于( ) A. 火山活动 B. 溶洞塌陷 C. 地壳下陷 D. 岩石崩塌 7.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浮石”中能够找到动植物化石 B. “浮石”孔隙的形成缘于外力侵蚀作用 C. “浮石”的岩性与大理岩相同 D. “浮石”的形成缘于岩浆喷发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景观图得知,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周边岩石“遍身气孔”说明是由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火山喷发,岩浆冷凝,火山口淤塞,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那么长白山天池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A正确。溶洞主要是石灰岩,与题干描述的岩浆岩不符,B错误。地壳下陷主要是地壳活动引起的,地壳下陷以垂直运动为主,加剧地震和塌陷等,C错误。岩石崩塌也叫岩石塌方,发生在坡度较陡的岩体上,由于重力作用突然脱离岩体的现象。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与崩塌不符,D错误。 【7题详解】 从题干提取信息“浮石”“遍身气孔”说明是岩浆岩,与岩浆喷发活动有关,D正确;岩浆喷出地表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形成带流纹或气孔结构的玄武岩,而不是外力侵蚀形成的,B错误。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动植物化石,A错误。“浮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岩性不同,C错误。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8. 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可知。“黑烟囱”区域主要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答案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岩石的成因。“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由此可以判断“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 故选A。 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5,完成16~18题。 10.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11. 【小题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干旱 C. 低温冻害 D. 滑坡、泥石流 12. 【小题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黄河下游地区 B. 长江中游地区 C. 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10. A 11. A 12. B 【解析】 【小题1】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小题3】由【小题1】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地质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想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图。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北向西南 14. 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河谷谷坡上就形成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关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流量减少河床裸露形成 B. 植被破坏,河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C. 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 D. 河漫滩和阶地都是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 【答案】13. B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13题详解】 图中河流流向与东北—西南方向垂直,为东南—西北走向,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右岸侵蚀,可知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选B。 【14题详解】 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原来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故为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河漫滩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故选C。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一河流某次洪水过程中湖泊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这段时间湖泊对该河流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 Ⅰ Ⅱ B. Ⅱ Ⅲ C. Ⅰ Ⅲ D. Ⅱ Ⅳ 16. 在Ⅰ、 Ⅱ时段,图中各点中,湖泊水位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③ 17.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河流与湖泊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15. B 16. C 17. C 【解析】 试题通过我国东部一河流某次洪水过程中湖泊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考查陆地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15题详解】 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是湖泊对该河流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B正确。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在Ⅰ、 Ⅱ时段,③ 之前一直是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湖水水位一直增加,③之后入湖水量小于出湖水量,湖水水位于开始下降,因此③是湖泊水位最高的时间,C正确。 【17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C图中湖泊即有河流流入,又有河流流出,与图中湖泊与河流关系一致,C正确。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 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 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19.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 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 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 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答案】18. D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带的西南风吹拂形成,A错。②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③洋流位于印度洋北部,此时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北半球为夏季,C错。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季风洋流,D对。 【19题详解】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Q地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P地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M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C 对。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寒暖流而形成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 分布规律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上升流是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城等深线分布(单位:米),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月—次年2月 21. 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产生的影响是 A. 海南岛海岸线后退 B. 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 季节性渔场形成 D. 台风发生频率增大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与南海的过渡地带.这里受西南风和东北风的交替影响,一般而言6-8月(5月底西南季风开始暴发增强,9月下旬转为东北季风)盛行西南风,9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域在西南季风吹动下,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该海域深层海水沿海底大陆架向西流动 上升补充至海面,形成上升流,故选项B正确。 【21题详解】 上升流把深水区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渔场,海南岛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 域出现上升流,形成夏季渔场,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时东北部海域出现下降流,饵料大幅减少,渔场基本消失,故选项C正确。 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2. 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3. 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 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 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 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答案】22. A 23.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22题详解】 上升流一般是离岸风因素形成的。图示该地位于10°N附近、非洲东海岸,应该是受夏季的西南风作用而成。此时天津为夏季,盛行东南风,A正确。故选A。 【23题详解】 该地夏季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渔业资源丰富,AD错误;冬季东北风作用下无上升流而渔业资源较少,故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B正确。上升流为寒流而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误。故选B。 【点睛】仔细读图,从图中迅速获取和解读有关地理信息。 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回答下列小题。 24. 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 ( ) A. 60°N B. 30° N C. 30° S D. 60°S 25. 结合图文材料及有关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 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 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D. 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8月水温差异大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的水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该区域8月水温较高,2月水温较低,应在北半球,故将C、D排除;再结合图中横坐标所标示的太平洋所跨的经度数,可以推断是30°N。 【25题详解】 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 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处应为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处应为暖流(日本暖流);导致c海域海水温度冬夏季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应是气候和纬度位置;从图中来看,该区域的太平洋2、8月水温差异大小不一,在太平洋的西岸差异较大(如c处),在太平洋东岸差异较小(如a处),排除D。 26.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 B. 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C. 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D. 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水补给、洋流、季风环流、风带、盐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从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形态和数值变化推断,潜水位从河道向两侧递减,此时河流水补给潜水,说明此时河流水位高,处于汛期。根据题中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图示地区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河流的汛期,由此推断,图示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控制,图示河流因径流量大,河口盐度较低。选项C叙述正确,其它叙述不正确。所以选C。 在地形图上,将某一含水层中承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等水压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能正确表示承压水流向的箭头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图中a、b、c、d四口井中,水最可能自动流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7. A 28. C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断 【27题详解】 结合材料,根据承压水等值线的概念推测其类似于等高线,承压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承压水位流动方向垂直于承压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据此判断图中各点承压水的流向,①由高值流向低值,正确,②、③由低值流向高值,错误,④地与等高线垂直,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当承压水位高出地面时,承压水可以自动流出,c井的承压水位是115~120米,地面高度为110~115米,承压水位高于地面,水能自动流出,C正确;a井的承压水位是大于130米,地面高度为大于135米,承压水位低于地面,水不能自动流出;b井的承压水位是125-130米,地面高度为大于130-135米,承压水位低于地面,水不能自动流出;d井的承压水位是115-130米,地面高度为大于125-130米,承压水位低于地面,水不能自动流出;综合分析故选C。 下图示意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谱。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ABC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 A.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 B. 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30. 正确反映图中所示信息的是( ) A. 甲坡为北坡,乙坡为南坡 B. 丙地为准噶尔盆地,丁地为吐鲁番盆地 C. 乙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迎风坡,气候较湿润 D. 甲坡雪线高于乙坡的原因是降水多 【答案】29. C 3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自然带和新疆的地理知识,新疆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从山麓到山顶,气温和降水组合的变化,形成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9题详解】 A位于山麓地带,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多B为温带草原带C为山地针叶林带,选择C。 【30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甲坡比北坡高,甲坡为向阳坡南坡,乙坡为背阴坡北坡,A错;准噶尔盆地在博格达峰以北丁地,丙地为吐鲁番盆地,B错; 乙坡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迎风坡,气候较湿润,C对; 甲坡雪线高于乙坡的原因是气温高,D错。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 材料二:涠洲岛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火成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海水盐度较低。在岛屿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C”型的岩崖,水底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珍珠。岛上最大的城镇涠洲镇分布在附近。 (1)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 (2)分析涠洲岛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分布在岛屿南侧的原因。 【答案】(1)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地势相对低,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2)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南部海湾,风浪小;纬度相对低,南部向阳,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解析】 【详解】(1)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和北部火山岩广布,火山灰厚度大,增加土壤的肥力,土质肥沃;岛的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结合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 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等环境进行分析。该岛位于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纬度低,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珊瑚和贝类数量巨大。该岛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南部的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减少了寒冷气流对珊瑚和珍珠的影响;南部地区海湾较封闭,风浪小,海上作业安全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分析该日旅游团沿主干道路观测不到美丽落日景观的原因。 【答案】(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由于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 (2)该日为强沙尘天气,在内蒙古高原路段,能见度很低;冀北山地西侧路段,沙尘的影响依然显著,同时该区域为山地森林草甸区,植被的遮挡难以欣赏到落日景观;山地东段,受地形的阻挡,难以观察落日景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植被分布的差异与纬度、地形、气候有关;观看日出日落景观的影响因素。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差异的因素,植被的差异一般是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从地形来看,读图可知,沿主干道路穿越不同的地形区,不同地形区海拔高度不同,说明植被差异符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从气候来看,图示区域东部距海近,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植被以森林为主;图示区域西部距海远,地处背风坡,植被以草原为主。 (2)观察落日景观需要考虑能见度、地形及植被的遮挡作用等。结合区域背景从西部、中部、东部进行分析。观察落日景观需晴天且能见度较高,而该日为强沙尘天气,该路段包括西段受沙尘影响能见度很低;同时该区域为山地森林草甸区,植被的遮挡难以欣赏到落日景观;山地东段,受地形的阻挡,难以观察落日景观。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 材料二:伊朗区域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答案】(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2)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晴天多,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谷地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伊朗区域图和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原理的分析及影响气温因素的分钟,注重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过程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突出体现新课标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详解】(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要针对盐沼的特点,分析水、蒸发、地势等方面,地势特征来看,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显示,此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加剧了气候干旱;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多盐分析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并在中东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源源不断汇入低洼地。同时,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弱。 (2)可从纬度、气候、地形、下垫面等方面思考。纬度:该地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候因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地形:由于西面、北面为山脉,卢特荒漠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卢特荒漠位于谷地,夜间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下垫面因素:该地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比热容小,升温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