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科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大草原 ‎2. 下图所示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 B. ‎ C. D. ‎ ‎【答案】1. A 2.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 时间“8月至10月”,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推知该区域“温差大、光照强、天气复杂多变”,A项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山区天气复杂多变,B、D多晴朗天气,防水服用处不大;C项光照条件差,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等物品用处不大。故A正确。‎ ‎2. A图为沙漠之洲--骆驼;B图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四川;C图骏马分布于内蒙古草原;D图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珍稀动物藏羚羊。故D正确。‎ ‎【点睛】注意分析材料中所给出的条件。‎ ‎3.‎ ‎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右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 A. GPS-RS-GIS B. RS-GPS-GIS C. GIS-RS-GPS D. RS-GIS-GP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经过系统分析后,可以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材料所述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RS—GIS—GPS。‎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闻名全国,如今很多桑基鱼塘已成为建设用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 珠江三角洲发展“桑基鱼塘”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千沟万壑,地表崎岖 B. 冬暖夏凉,降水稀少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5. 桑基鱼塘被大量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鱼类价格低,生产效益下降 B. 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合发展 C. 市场需求萎缩,利润大幅减少 D. 工业、城镇用地扩张,土地价格上升 ‎【答案】4. D 5.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 由于珠三角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当地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形成基塘农业。故D正确。‎ ‎5. 桑基鱼塘被大量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城镇用地扩张,土地价格上升。D正确。‎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回答下列各题。‎ ‎6.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 大洋洲、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 ‎【答案】6. A 7. C ‎【解析】‎ ‎.................................‎ ‎7.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据题干可知,该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西亚和中亚地区水资源短缺,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太阳辐射丰富,适合利用该成果,C正确;而西欧、东欧、南亚、东亚降水丰富,地表水资源充足;而大洋洲、东南亚不在“一带一路”上,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8. 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C. 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D. 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9. 我国北方的建筑物大多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要求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北方降水较多潮湿 B. 朝南阳光较充足 C. 空气清新湿润 D. 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 ‎【答案】8. D 9. B ‎【解析】试题分析:‎ ‎8.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A错。陕西窑洞主要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土壤疏松均一,冬暖夏凉的窑洞适合人居,B错。北方是平原,天气变化,风大,有相连的四合院可以改善局部的气候,C错。云南竹楼主要是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D对。故选D。‎ ‎9. 中国地处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从南面照射过来,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和热量,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朝南的。故选B。‎ 考点: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下图甲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为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0. 根据乙图,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是( )‎ A. 土地盐碱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危害 D. 大气污染 ‎11. 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B. 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C. 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D. 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12. 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10. 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是以秸杆、薪柴为主,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B对。土地盐碱化、酸雨危害、大气污染与生活用能构成关系不大,A、C、D错。‎ ‎11. 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A正确。利用方式简单,不合理,B错。主要用于燃料,解决生活能源,C错。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低,D错。‎ ‎12. 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D对。缓坡修梯田,陡坡不适宜修建梯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B错。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不合实际,C错。‎ ‎【考点定位】区域能源结构,带来的生态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 B. 开采矿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4.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B. 实施人工降雨 C.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D. 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3. C 14.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人口增长速度快,耕地面积增长快,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大。所以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C对。气候干旱,但没有明显变化,不是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A错。材料中不能体现开采矿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B、D错。‎ ‎14.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所以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C对。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粮食生产,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牧业生产,A错。实施人工降雨需要具备水汽条件,B错。发展立体农业,不能解决荒漠化问题,D错。‎ ‎【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区域荒漠景观的形成,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区域荒漠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荒漠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治理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最有效的是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下图所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P区域的放大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15. P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 )‎ A. 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 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16. P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 )‎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17. 上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 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 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答案】15. D 16. C 1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5. P位于晋、豫、陕交界处,为黄土高原。成因是风的沉积作用,D正确。‎ ‎16. 黄土高原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C正确。‎ ‎17. 甲来自于黄河上游,为水能发电,乙位于内蒙古和山西、陕西交界处,煤炭资源丰富,为火力发电,丙临近山东胜利油田。故A正确。‎ ‎【点睛】注意空间定位。‎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完成下列各题。‎ ‎18. 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 发展电力工业 B. 发展化学工业 C. 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 发展冶金工业 ‎19. “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答案】18. C 19.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8. 发展电力工业、发展化学工业、发展冶金工业均属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无关。故C正确。‎ ‎19. “坑口”电站建设可以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增加经济产值。但会加剧山西的环境污染。D正确。‎ ‎20.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 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 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 ‎【答案】B ‎【解析】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选B。‎ ‎21.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防洪 C. 航运 D. 旅游 ‎【答案】A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措施:防洪(水库)、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矿区生态恢复)。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2.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 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 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 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影响,为美国主要的棉花带分布区,在19世纪,该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但由于长期的掠夺式开发而导致“黑风暴”肆虐。‎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24. 该产业部门属于(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25.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答案】23. A 24. A 25.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3. 图示产业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以转移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正确。汽车产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是需要资金、技术水平高的工业部门,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C、D错误。‎ ‎24. 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A正确。‎ ‎25. 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总是寻找劳动力价格低的区域生产,所以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A正确。技术、交通运输、原料不是主导区位因素,B、C、D错误。‎ ‎【点睛】本题组难度小,目前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26.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 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 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 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答案】D ‎【解析】图中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交发展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依靠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是浙江温州。属于大城市扩散发展的乡镇企业的地区有苏南地区,东北地区是在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基础上建立的国有企业,故D正确。‎ ‎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 A. 产业基础良好 B.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 腹地范围广阔 D. 技术水平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老的工业基地,相比珠三角地区更具产业基础,经济腹地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珠三角地我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长三角面向东海太平洋。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区域区位差异。‎ 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B. 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 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 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29. 为促进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最具针对性的措施是 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 B.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善产业结构 C. 加快资源开采,实现规模效应 D. 合理规划用地,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28. A 29. B ‎【解析】试题分析:‎ ‎28. 读图易得,甲类城市为矿产加工基地,是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乙类城市为商业贸易城市;丙类城市为港口城市,水陆运输便利。故选A。‎ ‎29.‎ ‎ 甲类城市是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的开发,资源面临枯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下列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 作物匹配正确的是( )‎ ‎①A-青棵、春小麦②B-棉花、水稻③C-小麦、柑橘④.D-冬小麦、甜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1. 下列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相同 B. D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C. C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 四地的植被类型均不相同 ‎【答案】30. C 31.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0. A图青藏高原热量条件较差,适宜种植青稞、春小麦,①正确;B图为太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棉基地和水稻产区,②正确;C图为河西走廊,属于暖温带,柑橘为亚热带水果,③错误;D图为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不能种植冬小麦,④错误。故C正确。‎ ‎31. A地为拉萨河谷,植被为半干旱区亚高山灌丛草甸;B图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图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D地区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故D正确。主要补给水源A地区河流为冰川融水,B两地区河流为大气降水,A错误。D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广人稀,C地区乙灌溉农业为主。故B、C错误。‎ ‎【点睛】本题组综合性较强,注意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 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 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D. a市场、b政策、c交通 ‎33. 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 A. 为接近原料产地 B. 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 为接近消费市场 D. 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答案】32. B 33. D ‎【解析】‎ ‎32. 读图可知,A工厂的原料来自日本,中国加工,市场不在中国,而是日本。说明中国只是负责加工,显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到中国加工,故A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B图显示原料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中国的,说明这个汽车厂之所以到中国来生产,是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汽车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故它的区位选择是看好中国的市场。C图显示香港的企业利用大陆的原料,并且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欧美市场,说明它来大陆建厂的区位是资源或原料和劳动力。故选B。‎ ‎33. 注意“共同目的”,工业区位布局的共同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故选D。‎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完成34—35题。‎ ‎34.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 A. 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径流量大于非林地 B. 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C. 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D. 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35. 从表格资料中,反映出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D. 保护海岸,抵御台风 ‎【答案】34. C 35.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4. 从表中可看出:降雨量增大,非林地和林地下的径流量也都增大,说明降雨量大小与径流量有正相关的关系。C正确。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径流量小于非林地;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小于于非林地;在非林地,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A、B、D错误。‎ ‎35. 从表中可看出:在相同降雨量情况下,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远大于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林地有很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B正确。‎ ‎【点睛】仔细阅读图片即可。‎ ‎36.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C.植物生长速度快 B.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区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所以植被一旦破坏,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陆地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生态系统。指出森林其中的热带雨林系统,学生要明确在热带雨林气候中常年多雨,所以要掌握雨水的淋刷作用很强,土壤中养分流失,从而得出答案。难度适中。‎ 读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38. 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供给养分 ‎【答案】37. A 38. D ‎【解析】试题分析:‎ ‎37. 图示圆圈的大小可知,因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大部分存在A内,是最关键部位。故选A。‎ ‎38. 图示箭头的指向,可判断:A为生物、B为枯枝落叶、C为土壤、D为供给养分。故选D。‎ 考点:雨林生态系统 读下图漫画“把云留住”,完成下列各题。‎ ‎39.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 森林破坏 D. 温室效应 ‎40.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同一性 ‎【答案】39. C 40. A ‎【解析】试题分析:‎ ‎39. 图示漫画:云被拴在枯树干上,在沙漠降水。说明森林破坏,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选C正确。‎ ‎40. 图示因为森林的破坏导致气候干旱,进而形成沙漠,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和整体性特征。‎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列各题。‎ ‎41.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土壤 ‎42.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土壤 D. 社会经济因素 ‎43.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 农作物A B. 农作物B C. 农作物C D. 农作物B和C ‎44. 该地区可能是( )‎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松嫩平原 D. 河西走廊 ‎【答案】41. B 42. C 43. A 44.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1. 在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中,三种农作物热量满足率满足程度是最低的,故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热量,即气温。A正确。‎ ‎42. 在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中,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满足程度是最高的,故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土壤。C正确。‎ ‎44. 根据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热量,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土壤,进而分析该地区可能是松嫩平原。C正确。‎ ‎【点睛】本题借助表格内容考查不同区域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较小,仔细阅读材料所给内容即可。‎ 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回答下列各题 ‎45. 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 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 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 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46.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 木材短缺的问题 D.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47.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45. C 46. D 4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5. 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C正确。‎ ‎46.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正确。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木材短缺的问题与“西气东输”工程无关。‎ ‎47.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保护植被,改善环境。①、③、④正确。不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②错误。故A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8. 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A. 种植业、畜牧业 B. 畜牧业、林业 C. 畜牧业、种植业 D. 种植业、林业 ‎49. 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A. 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C.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 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50. 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③大量吸收紫外线 ④提供更多耕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48. B 49. C 50.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 ‎48. 甲表示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草原广阔,故适宜发展畜牧业;乙表示小兴安岭地区,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49. 丙地区表示东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的作物为小麦、玉米;以国营农场的形式,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故C项正确。‎ ‎50. 保护湿地,因为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表现为湿地能够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洪涝灾害;湿地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综合题(共50分)‎ ‎51.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且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有哪些?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答案】(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2)南多北少 东部供不应求,西部供过于求,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落后 (3)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积极影响:有利于上海市能源结构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且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青藏铁路工程,位于青藏高原。‎ ‎(2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能源消费量低,能源供过于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不应求。‎ ‎(3)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的目的地均有长江三角洲,因此对上海发展有积极影响。‎ 长江三角洲常规能源缺乏,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与煤炭相比,石油、天然气污染小。因此积极影响是:有利于上海市能源结构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52.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和东北地区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填出图一中字母B所代表的自然区名称B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3)图二所反映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4)图二中的③④区域是我国的_______(填写名称)工业基地,此地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1)青藏高寒区 (2)水土流失 (3)热量不足 (4)辽中南;丰富的资源及能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开发历史悠久 ‎【解析】(1)出图一中字母B所代表的自然区名称为青藏高寒区。‎ ‎(2)C为黄河,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3))图二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③④区域位于辽宁省,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丰富的资源及能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开发历史悠久。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53.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 ‎(1)青海湖属___(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____;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____。‎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________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______。‎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时当地实施了___________政策有关。‎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5)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 ‎【答案】(1)咸 蒸发 西北高,东南低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或晴天多,云量少) (3)草地 退耕还林还草 (4)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5)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止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解析】(1)图中显示多条河流汇入青海湖,但没有水的流出,因此属咸水湖,‎ 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蒸发;由河流的流向可知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祁连山北侧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因此大气削弱作用弱。‎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时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关。‎ ‎(4)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主要考虑:①食物充足;②生存环境适宜;③缺少天敌;④人类活动影响小,保护意识强。‎ ‎(5)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②加强监管和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合理用水,确保入湖水量;⑤保护植被,发挥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⑥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