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o ‎1.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 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 区域面积的大小 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据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可知,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但不是所有的区域大小、形状都相同,A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B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错误;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正确。故本题选择D。‎ ‎【2题详解】‎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B正确。三大自然区的面积、降水量、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图为英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图中阴影为农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3. 两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分别是 A. 热量、土壤 B. 地形、热量 C. 光照、水源 D. 水源、土壤 ‎4. 两国农业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A. 水利工程量大 B. 机械化程度高 C. 商品率低 D. 生产规模小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3题详解】‎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光热资源不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澳大利亚受山脉的阻挡,干旱面积较广,水资源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C正确。‎ ‎【4题详解】‎ 两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乳畜业和混合农业及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A错误。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是其特点,B正确。‎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该城市商业区主要位于图示区域的:‎ A. 东北部 B. 西北部 C. 西南部 D. 东南部 ‎6. 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C 6. D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将功能区图层与方位图层叠加,可以判断,该城市商业区主要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南部,C对。东北部、西北部住宅区为主,A、B错。 东南部工业区为主,D错。‎ ‎【6题详解】‎ 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要便于货物集散,最宜选择交通便捷,又不干扰市区交通的区域。物流中心占地多,宜在地价低的区域。图中乙是商业区,地价高,影响市内交通,B错。甲处有主干道,但位于住宅区,人口流量大,影响市内交通,地价较高,A错。 丙位于工业区,交通不便,C错。丁处地价低,有主干道,交通便利,且不影响市内交通,D对。‎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图层叠加技术,影响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读“我国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7.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8. 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 采矿业 B. 食品工业 C. 汽车工业 D. 电子工业 ‎9.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体 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以第一产业为主;b点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以第二产业为主;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区域发展高级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故答案选择A。‎ ‎【8题详解】‎ 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故答案选择B。‎ ‎【9题详解】‎ a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b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B错;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C错;b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点不需要外迁。故答案选择D。‎ 今年,“高铁、民航十共享汽车”的自驾新模式开始出现。若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Gofun(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寻找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和GIS B. 3S C. RS和GIS D. GIS ‎11. 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②缓解交通拥堵③增加能源消耗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扫码是定位需免费充电的车辆位置等信息,不需要付费,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的GPS和GIS技术,A对。RS、GIS没有定位功能,C、D错。3S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统称,B错。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共享汽车的好处是省钱,①对。共享车辆,可以减少路上车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②对。减少能源消耗,③错。车辆少了,尾气排放少,减少空气污染,④对。D对,A、B、C错。故选D。‎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有关图中各能源基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西基地--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 B. 蒙东基地--区域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 C. 新疆基地--区域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 D. 西南基地--区域地表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13. 对于各能源基地优势能源及其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加强煤电、煤化工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B. 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利用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大能源开采与出口 C. 西南基地风能资源丰富;加大风能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开发 D. 蒙东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加强能源外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14. 各能源基地所在地区环境问题及主要调整方向是( )‎ A.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的发展 B. 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大力开采地下水,保证矿区用水 C. 西南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应加大保护力度,恢复地表森林植被 D. 蒙东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应禁止畜牧业的发展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西南基地多山地,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对外交通不便,故D正确。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是西南基地,A错误;蒙东基地位于非季风气候区,区域降水较少,河网稀疏,水资源不丰富,B错误;新疆基地土地资源广阔,但多为沙漠,土壤较贫瘠,C错误。故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应加强煤电、煤化工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故A正确。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但我国天然气资源不足,需从国外进口,故B错误。西南基地交通不便,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重,故C错误。蒙东基地水能资源缺乏,故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故C正确。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优化产业结构,但不能全面转向第三产业的发展,故A错误。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率,故B 错误。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规模,严禁超载放牧,合理发展,而不是禁止,故D错误。故选C。‎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 “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 “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16.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黄河源头附近“大量脱发”指的是植被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应该注重保护着植被,A错误;黄河中游“腹泻”指的是因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因此应加强退耕还林草的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B正确;黄河下游“脚肿”是指因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到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河床调高形成地上河,应该加强中上游植被的恢复,C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16题详解】‎ 黄河上游地处我国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A正确;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区域,年降水量不大,B错误;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7. 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水资源利用不当 B. 过度樵采 C. 过度开垦 D. 过度放牧 ‎18. 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 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 A. 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B. 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C. 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D. 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20. 下列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与其主要防护功能匹配正确的是( )‎ A. 沿海防护林——防止土壤沙化 B. 华北防护林——防止风暴潮肆虐 C. 东北防护林——抵挡台风侵袭 D. 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危害 ‎【答案】17. A 18. C 19. B 20.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推广沙漠小米可节约地下水资源,延缓沙漠蔓延,甲处位于绿洲,主要发展绿洲农业。推广沙漠小米后,荒漠化得到了控制,说明以前该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利合理利用所致,A正确;该地发展的是绿洲农业,BD不是主要原因;若是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会导致沙质土壤遭受风蚀成为弃耕地,最后逐渐变成流沙地,则无法推广沙漠小米种植,C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乙地区为河套平原,气候较干旱,蒸发大,同时,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得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从而造成盐渍化,C正确;河套平原冻土发育较弱,①错;题干中说明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土地盐渍化问题,与④关系不大。故选C。‎ ‎【19题详解】‎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维护全球碳氧平衡,B正确;ACD与题干中所描述的功能关系不大。‎ ‎【20题详解】‎ 沿海防护林主要为了减小海岸侵蚀,A错;华北防护林主要为了抵御风沙危害,B错;东北台风危害少,C错;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能为抵御风沙侵袭,D正确。‎ ‎【点睛】森林的主要功能以及破坏后的主要影响总结如下图:‎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将近70%,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却每年进口大量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还成立了“树木银行”,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银行”,等工程完工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据此回答下题。‎ ‎21. 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 日本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B. 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C. 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日本不能大量生产 D. 日本是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22. 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最可能的处理方式是()‎ A. 卫生填埋 B. 烧掉 C. 做为造纸原料 D. 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其森林资源却极为丰富。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是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一次性筷子原材料为木材,从题目资料可以推断,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最可能的处理方式是做为造纸原料,C正确;卫生填埋、烧掉不符合日本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环保意识,AB错误;使用后的筷子不可能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D错误。故选C。‎ 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  )‎ A. 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 B. 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 C. 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 D. 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 ‎24. 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  )‎ A. 土壤湿度降低 B. 昼夜温差增大 C. 土壤表层疏松 D. 土壤肥力提高 ‎【答案】23. C 2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学生要认真读图,从图中的信息判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前后变化。‎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A错;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B错,C对;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和植物多度略有增加,D错。故选C。‎ ‎【24题详解】‎ 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增加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提高生物生长快,D对;土壤湿度降低生物生长慢,A错;昼夜温差变化不大,B错;土壤表层软硬变化小,C错。故选D。‎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 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 ‎25.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B. 发达国家的商业性伐木 C. 过度的迁移农业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26.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增加全球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 D. 低纬度农作物产量减少 ‎27. 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有 ‎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   ‎ ‎②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 ‎④设立国际基金 ‎ ‎⑤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25. A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故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是导致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A正确;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B错误;过度的迁移农业是导致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热带雨林在短时间内被快速破坏,考虑是人为的大规模破坏所致,土壤条件不会导致雨林短时间发生改变,排除D。‎ ‎【26题详解】‎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雨林破坏会直接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故选B。‎ ‎【27题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环境教育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③⑤,A选项正确。‎ ‎2017年9月5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冬季寒冷,光照强 B. 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C. 降水稀少,多大风 D. 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29. 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0. 能够对库布齐沙漠的流动沙丘进行及时有效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错误;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B错误;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C对;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对;扩大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固沙措施效果很好,是我国治理沙漠的一项重大成果,故可以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④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遥感的基本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因此能够实现监测功能的是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导航等,二者均不能实现对沙漠的监测,B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监测流动沙丘,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上述特征对该区域水稻种植业的影响。‎ ‎【答案】(1)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该区 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有利: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 不利:北部山河相间,地势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南半岛。‎ ‎【详解】(1)从气候特征分析,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为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从地形特征分析,图示该区地形类型主要为山地,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地势北高南低。平原面积狭小,主要为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从土壤分析,该区在平原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该区域自然环境对水稻种植业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气候,适合种植水稻,又因该半岛以山地为主,而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所以该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水稻产区,且主要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不利条件主要是北部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水旱灾害。‎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2017年9月20日凌晨,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地震造成多人死亡,震中房屋倒塌严重。在此次地震救援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了很大作用。‎ 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地震减灾中的作用。‎ ‎【答案】利用RS获取震后灾区图像,判断灾害损失程度;利用GPS 给救援车定位导航;利用GIS判断最佳救援方案和路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区救援工作中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震后灾区的影像资料,以判断灾区因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灾区救援车辆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找出最佳救援方案和救援路线等。‎ ‎【点睛】1、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 ‎2、地理信息技术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和图片分析和处理。‎ ‎3、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3.某考察队考察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 材料二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 ‎(1)该地沙山是固定沙丘的还是流动沙丘?请说明判断依据。 ‎ ‎(2)近年来,有人发现图示区域草场资源及河流沿岸的绿洲在不断地消失,而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你认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 ‎(3)请你为图示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提出最有效的合理建议。‎ ‎【答案】(1)是固定。判断依据: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人口迅速增长,环境压力加大;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和沙漠扩大。‎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控制当地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及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1)由材料二可知,考察队在沙山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说明沙山是固定的。‎ ‎(2)由题干可知,图示区域草场资源及河流沿岸的绿洲在不断地消失,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反映了图示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压力和植被破坏两个角度归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图示区域的人口快速增加,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加上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植被遭受破坏,致使沙漠面积扩大。‎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荒漠化的治理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具体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或是通过生态移民,减轻当地环境压力,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通过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等措施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通过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国沼泽广布的原因。‎ ‎(2)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答案】(1)地处盆地,排水不畅;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作用强;降水多,地表水系发达。‎ ‎(2)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3)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沼泽的形成原因、热带雨林形成的气候条件、雨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等,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从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可以判断该地为刚果盆地,盆地中部地形平坦,排水不畅;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分布广,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作用强;全年降水丰沛,地表水系发达。‎ ‎(2)由图可知,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天气,降水丰富。高温多雨气候条件,有利于雨林的发展,使得该国森林资源丰富。‎ ‎(3‎ ‎)从经济角度来讲,限制原木出口,延长木材加工的生产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保护环境角度来说,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