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课标:专题一 第5讲 地壳运动规律 通用课件(4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课标:专题一 第5讲 地壳运动规律 通用课件(42张)

第 5 讲 地壳运动规律 - 2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命题方式 : 文字 + 图像 ( 关联图、景观图、剖面图等 ) 注意内容 :(1) 在复习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时 , 要注意从岩浆和岩浆岩的特点找突破口。 (2) 在复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时要注意图文结合 , 将文字落实到图像中。 (3) 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 应注重结合生活实践和感性认识分析相关问题。 - 3 -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 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多以变式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岩石类型的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等基本规律及原理 , 旨在考查读图获取和整合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岩层的新老 关系 判断 难度 稍大。 - 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 - 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图中 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 突破识图关键 ,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 , 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 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 避开重置陷阱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 , 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 ① 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 —— 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 , 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 ② 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 , 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 , 而有的则没有 ; ③ 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 , 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类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 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板块构造 理论 - 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1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1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1 (2017· 天津卷 ,3) 读图 , 完成下题 。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 1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 景观 - 1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 ;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 , 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 , 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应为沉积岩 ; 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 , 应为褶皱构造。 易错警示 (1) 对三大类岩石的特征不明确 ;(2) 读图分析能力较差。 答案 : B - 1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9· 湖南长望浏宁 3 月调研 ) 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 , 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 , 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 , 形成头带玄武岩 “ 帽子 ” 的圆锥形尖塔。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该地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 完成第 1~2 题 。 - 1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形成圆锥形尖塔的 地质作用 有 (    ) A. ①②④ B. ②③ ④ C . ①②⑤ D. ①③⑤ 2 . 将圆锥形尖塔开凿窑洞建设客栈 , 其有利条件是 (    ) A. 玄武岩面多气孔 , 利于通风透气 B. 凝灰岩质地松软 , 易于开凿 C. 塔形外表坡度大 , 利于排水 D. 岩体层理清晰 , 结构稳定 A B - 1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 , 戊经过 ② 变成沉积物 , ② 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 沉积物经过 ① 变为甲 , ① 为沉积作用 , 甲为沉积岩 ; 丙隆起后经过 ② 变为沉积物 , 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 丙由丁变成 , 丁为岩浆 , 戊为喷出型岩浆岩 , 乙为变质岩 , ③ 代表变质作用 , ④ 代表喷出冷凝 , ⑤ 代表熔融作用。圆锥形尖塔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作用。第 2 题 , 在圆锥形尖塔上开凿窑洞建设客栈 , 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 , 有利于窑洞的开凿。 - 1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多以各种景观图、地质构造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表景观的成因、地质构造的判读等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 1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地质构造的种类及 判断 - 1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2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 2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2 (2017· 江苏卷 ,5~6)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2)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 形成 褶皱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 - 2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2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 , 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 , 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 , 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 , 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 , 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 (2) 题 , 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 , 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 , 故褶皱次数为 2 。 易错警示 (1) 不能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判断各岩层及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顺序 ;(2) 不能正确理解褶皱发生次数与岩层形态的关系。 答案 : (1)B   (2)B - 2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技巧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 2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8· 吉林沈阳调研 )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 . 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 , 正确的是 (    ) A. 甲 — 向斜谷地 , 乙 — 背斜山地 B. 甲 — 向斜谷地 , 乙 — 向斜山地 C. 丙 — 向斜平原 , 丁 — 背斜山地 D. 丙 — 背斜平原 , 丁 — 向斜山地 2 . 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    )                  A. ① 和 ② B. ② 和 ③ C. ③ 和 ④ D. ④ 和 ⑤ B C - 2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看 , 甲、乙岩层都向下弯曲 , 为向斜 ,A 项错 ; 从地貌上看 , 甲为谷地 , 乙是山地 ,B 项正确 ; 丁是变质岩 , 是断层上升一侧形成的山地 , 既不是背斜也不是向斜 ,C 、 D 两项错。第 2 题 , 溶洞是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 ③ 是石灰岩 , 可能形成溶洞 ; 恐龙是中生代生物 , 在 ④⑤ 岩层 中 可能 会 发现恐龙化石。 - 2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9· 湖北荆门 1 月调考 )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 , 其依次记录的 7 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 ( 岩层 a—b—c—d 由老到新 ) 。据此完成第 3~4 题。 - 2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图中甲处是很好的 (    ) A. 储水构造 B. 储油构造 C. 铁矿带 D. 储气构造 4 . 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 , 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 解析 : 第 3 题 , 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 为向斜。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背斜是天然的储油 ( 气 ) 构造。铁矿带的分布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第 4 题 , 乙处是背斜 , 岩层上拱 ; 海拔比两翼低 , 形成谷地。故 C 项正确。 A C - 2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多以各种景观图、地形地质剖面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地貌景观的名称、地区分布、外力作用类型与形成过程等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 3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 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 湿润、半湿润区流水作用显著 ,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 多角峰、冰斗、 “U” 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 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 3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 流水作用 : 上游侵蚀 , 中游搬运 , 下游堆积。因此 , 上游为高山峡谷 , 中游河道变宽 ,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 3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② 冰川作用 : 高山上部侵蚀 —— 冰斗、角峰等 ; 山下堆积 —— 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 风力作用 : 在风源地附近 , 以侵蚀作用为主 ,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在风力搬运途中 ,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沙垄等堆积地貌。 - 33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 . 外力地貌的应用 (1) 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 (2) 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 。 - 34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 。 - 35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4)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 在河流弯曲处 , 由于受水流的冲刷 , 凹岸河床较深 , 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 , 即河床较浅 ; 在河流平直处 , 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 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 , 左岸则较浅 , 南半球正好相反。 - 36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3 . 地形、地貌的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 (1) 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① 地形类型 ( 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 ② 地势特征 ; ③ 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 ④ 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 (2)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 ( 有时还有人类活动因素 ) 加以分析 , 切不可遗漏。例如 , 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地堑 , 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 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37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 3 (2019· 全国 Ⅱ 卷 ,9~11)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 , 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 , 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 , 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修建水库前 , 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                  A. 构造运动 B . 流水 C . 冰川 D. 风 (2) 断流期间 , 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 A. 地面沉降 B . 流水侵蚀 C. 风力 侵蚀 D . 冻融 塌陷   (3) 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 , 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 A. 水土流失 B . 沼泽化 C. 土地 沙化 D . 盐碱化 - 38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分析推理 第一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题干信息 (1)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 → 山前半 干旱 区 及 部分半湿润区的流水和泥沙来源 ; (2) 水库建设和灌溉影响 → 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 断流期间外力作用变化 → 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 39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第二步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 (1) 题 , 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材料显示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 说明山前平原主要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B 项正确。第 (2) 题 , 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 , 风力作用强烈 ,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水的来源 , 土壤干燥 , 受风蚀作用形成洼地 ,C 项正确。第 (3) 题 , 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风蚀洼地增加 , 风蚀产物搬运到周边地区沉积下来 , 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C 项正确。 答案 : (1)B   (2)C   (3)C - 40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方法指导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 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 ; 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 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 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溶蚀作用 ; 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 ; 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 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 ; 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 , 多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 ;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 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 41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019· 山东德州一模 )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 , 在坑体地势较低处 , 会形成一个出水口 , 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 , 坑侧壁呈内凹状 ( 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 ) 。我国亚热带季风区 ( 冬干夏湿 ) 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非常典型 ,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 , 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 , 其钙、钾等元素流失 , 并向黏土矿物转化。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 , 完成第 1~2 题。 - 42 -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 . 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 (    ) A. 坡度较大的凸 坡 B . 坡度平缓的凸坡 C. 坡度较小的凹 坡 D . 坡度陡峭的凹坡 2 . 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 旱雨季的风、水 搬运 B . 潮汐的海浪搬运 C. 光照的物理风化 分解 D .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 B A 解析 : 第 1 题 , 由材料信息分析 ,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积水的地方岩石坡度平缓 , 风化作用裸露的岩石面更明显 , 故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的凸坡。第 2 题 , 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碎屑物被风、水搬运走 , 故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