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2017.11‎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D. 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 ‎2.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3. 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B.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 “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D.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都是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故C 正确,A、B、D错误。‎ ‎2. 区域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正确。‎ ‎3. “银色中国”是指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黄沙滚滚;“绿色中国”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植被四季常绿;“黄色中国”是指黄土高原。故B正确。‎ ‎201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这一地图工具通过30mx30m的分辨率量化地表水的月度变化,并使用了1984年至2015年间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由10000台计算机并行处理生成。用户可以点击世界地图上任意一点,来获取当地的表层水储量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开发“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 A. GIS和GPS B. CPS和RS C. GIS、GPS和RS D. RS和GIS ‎5. 借助“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可以 (  )‎ A. 查询世界各地每月降水状况 B. 解决欧盟地区洪水和干旱灾害问题 C. 测定全球各地淡水资源总量 D. 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答案】4. D 5. C ‎【解析】‎ ‎4.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材料“使用了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处理生成”一句,可知使用了遥感(RS)获取卫星图像,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了图层叠加处理。因此该过程主要利用了RS和GIS技术,答案选C项。‎ ‎5. 地表径流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是该工具能实现的,故D正确。该工具查询的是地表水储量信息,并非降水状况,A错误。该工具的使用可以为旱涝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但不能彻底解决该类问题,B错误。淡水资源包含江河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而该工具只涉及地表水,C错误。故选D项。‎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盐渍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7. 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6. A 7.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6. 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和风力作用相关。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B、C、D错。‎ ‎7. 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故错误。‎ ‎【点睛】本题距生活常识较远,因此由一定难度。解题时一定注意对材料的分析“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 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农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右图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湿润 B. 河网密布 C. 地势低洼 D. 地狭人稠 ‎9. 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 (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10. 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 (  )‎ A. 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 B. 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 C. 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 D. 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 ‎【答案】8. C 9. B 10. D ‎【解析】试题分析:‎ ‎8. 读材料可知:江苏兴化垛田镇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为了抵御洪水而发展的垛田,故可知形成垛田的主要原因为地势低洼。故选A。‎ ‎9. 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堆入垛田,一方面可以清理河道沟渠,利于排水通航,另外可以为垛田提供有机肥,改善土壤。淤泥对于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没有太大的作用,另外,也不是为了增加储水量。故选B。‎ ‎10. 农田变别墅,会使当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少,洪涝灾害加剧,不利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D。‎ 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2.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 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原因是由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都较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向东转移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故选C。从人才、配套设施、高科技产业的分布上,欧洲东部均不如西部,故A、B、D三项错误。‎ ‎..................‎ ‎【点睛】‎ 由于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及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的不同,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工业布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方向是由欧洲西部如英国、德国向东扩展至日本、东亚等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于转出地来说,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失业人口。‎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图“人工浮岛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 A. 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 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C. 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D. 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14. 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  )‎ A. 太湖 B. 亚马孙河 C. 北美五大湖 D. 里海 ‎【答案】13. C 14.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3.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故B正确;水温变化较小是因为水体的比热容较大,不是遮蔽阳光所致,故A错误;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故C、D错误。‎ 下图为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6.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D.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答案】15. A 16.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5. 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负值表明面积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积都减少,而林地面积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较少。故A正确。‎ ‎16. 前期林地面积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面积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所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故D正确。‎ 稀土应用范围广,具有“21世纪黄金”的美誉。我国稀土开采与冶炼企业有100多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稀土矿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跌至当初的一半。下图示意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据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 (  )‎ A. 产量逐年减少 B. 价格不断走低 C. 占比一直降低 D. 开采难度逐渐增大 ‎18.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稀土矿层埋藏较浅,若不合理开采最易产生 (  )‎ A. 土壤板结 B. 水土流失 C. 气候变暖 D. 大气污染 ‎19. 关于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 (  )‎ A. 鼓励企业合并,不断提高产量 B.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C.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稀土出口 D. 禁止稀土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7.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比重不断下降,A正确;图中看不出来价格、开采量和开采难度,故B、C、D错误。。‎ ‎18. 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不合理开采,最易出现水土流失,B正确。‎ ‎19. 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B正确。‎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月均温度差=林地月均温-裸地月均温)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0. 探究结果表明( )‎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 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 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1.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20. D 21.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0. 从表格中数据计算,年均温差值为负值,所以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D正确。4-10月份温差为负值,林地的气温低于裸地气温,应为夏季,因此该校应在北半球,A错误。林地夏季比裸地均温低,冬季高,所以林地的年温差小,裸地的年温差大,B错误。故选A。该小在北半球,7、8月份为夏季,月均温应较高,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注意材料对月均温差值的解释以及林地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21. 因该林地位于学校和公路之间,公路上的交通工具会产生噪音和废气,所以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故C正确。‎ 荷兰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20世纪60年代,格罗宁根气田的发现令荷兰人欣喜若狂。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荷兰病”后遗症的突出表现是  (  )‎ ‎①农业份额下降 ②经济增长乏力 ③人口老龄化 ④失业率上升 A. ①②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④‎ ‎23. 下列“荷兰病”药方,最为对症的是  (  )‎ A. 降低国民福利水平,增加税收 B. 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C. 开发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 D. 加强地质勘探,增产天然气 ‎【答案】22. C 23.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2. 在上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激增,荷兰经济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繁荣。但是由于荷兰过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导致荷兰国内的农业和其它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10多年过去了,荷兰的资源开始枯竭,荷兰出口下滑、收入骤降、失业人口暴涨,经济最终陷入危机。国际上把这种单一依靠资源出口带来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之为“荷兰病”。故C正确。‎ ‎23. 由第(1)题可知,“荷兰病”主要是在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因此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河源头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河源头地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过度放牧 B. 过度农垦 C. 过度樵采 D. 过度利用水资源 ‎25. 当地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可能位于  (  )‎ A. 东坡 B. 南坡 C. 西坡 D. 北坡 ‎【答案】24. A 25.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4. 根据源头的海拔高度可知本地应为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因此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A正确。‎ ‎25. 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地退化率与海拔大致呈负相关,南坡退化率最高,因此人类活动最活跃。B正确。‎ ‎【点睛】通过图中海拔高度确定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主要是发展畜牧业。‎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3)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 原因: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 ‎(3)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解析】(1)图示等值线有明显的弯曲,故需要分段描述。东段冻土等日数线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说明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西段呈西南—东北走向,与长白山脉走向基本一致,说明受地形影响。‎ ‎(2)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说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丰富的水资源应考虑水的补给多,排泄少,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强。补给主要考虑大气降水,排泄包括水的蒸发。流失及下渗。‎ ‎(3)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考虑国家政策、土地租金、劳动力、市场需求、技术、农业基础等。‎ ‎27.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北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 980米,区域内资源丰富。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穿城而过,区域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能源网络。区域内河湖较多,其中南部的尕海湖为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西部的克鲁克湖面积五十余平方千米,盛产草鱼、鲤鱼、鲫鱼等,湖区有大面积天然芦苇。‎ 材料二   下图为德令哈市位置图。‎ 材料三 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达3688.7m3 /人(全国平均水平428m3 /人),每万元GDP用水量为2786.79m3(全国平均水平537m3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用水水平为36816 m3 /万元,第二产业为63.8m3 /万元,德令哈总体用水效率较低。‎ ‎(1)根据德令哈市的环境特点,分析该地可能存在的资源利用方式。‎ ‎(2)德令哈市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分析该地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说明德令哈市用水效率的特点,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答案】(1)位于盆地边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进行水电开发;咸水湖盐度较高,可发展盐化工产业;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发展纤维加工和制造类产业;地理景观独特,可发展旅游业。‎ ‎(2)海拔较高,地处内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国内的新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3)特点: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大;单位产值耗水量大,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较低。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技术进行微咸水利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地具有丰富的水能、盐、水生植物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等,可进行相应的开发。‎ ‎(2)太阳能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可从太阳能资源、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从该地在人均用水量和单位产值用水量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即可得知该地的用水效率特点。应对措施可从开源、节流两大方面分析。‎ ‎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市有着四川人的“后花园”、西南“日光之城”的美誉。西昌所在的安宁河谷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南部,谷内盛产从温带到热带的丰富水果,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 材料二 西昌市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西昌城东南就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邛海。邛海湿地公园目前是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湖内有40多种鱼类,每到秋末冬初,便会有成群的候鸟来此过冬,在邛海边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人鸟相戏”。‎ ‎(1)简析安宁河谷有“中国水果缩影”美誉的自然原因。‎ ‎(2)说明西昌市成为四川人“后花园”的区位条件。‎ ‎(3)分析邛海成为候鸟栖息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处亚热带,盛产亚热带水果;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安宁河谷,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显著,年积温较高盛产热带水果;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山上盛产温带水果。故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三项即可)‎ ‎(2)与西昌相比,四川盆地多阴雨潮湿天气,西昌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受邛海湿地的调节,西昌气温温和;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有雅西高速相连交通便捷。‎ ‎(3)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适于候鸟越冬;湿地面积大,秋冬季节枯水期多浅滩,候鸟栖息地广;鱼虾、水草多,食物充足;人类环保意识强,人与鸟类和谐相处。‎ ‎【解析】试题分析:‎ ‎(1)安宁河谷有“中国水果缩影”美誉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入手分析。结合材料,要理解“中国水果缩影”的含义,要突出水果的多样性原因的分析,其中地形是重要的切入点。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安宁河谷地处亚热带,盛产亚热带水果。西北部为高大山地,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安宁河谷,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显著,年积温较高盛产热带水果;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山上盛产温带水果。故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 ‎(2)西昌市成为四川人“后花园”,这个“花园” 说明环境优美,重点分析西昌的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地形、生态等;“后”则重在分析交通便利,联系方便。与西昌相比,四川盆地多阴雨潮湿天气,西昌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受邛海湿地的调节,西昌气温温和;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有雅西高速相连交通便捷。‎ ‎(3)邛海成为候鸟栖息地的主要原因,首先候鸟栖息的时间是秋冬季节,然后再分析这个时候邛海具有的优势,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邛海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适于候鸟越冬。湿地面积大,秋冬季节枯水期多浅滩,候鸟栖息地广;鱼虾、水草多,食物充足;人类环保意识强,人与鸟类和谐相处。‎ ‎【考点定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生态环境 ‎【名师点睛】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 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