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模拟)地理试题
创新学校2019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高考)试题卷 地理 (本试卷共6页,28题,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是我国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该小麦产区( ) A. 有固定的面积 B. 有固定的形状 C. 与其他作物产区边界明确 D.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突出的生产特点是( ) A. 小农经营 B. 商品率低 C. 大规模专业化 D. 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1. D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特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点: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属于农业区,其边界是模糊的、没有固定形状及固定的形状,但是小麦产区内部的农作物为小麦,因此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正确;而现在区域中,只有行政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固定的形状;小麦产区与其他作物产区边界不明确。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高,C正确;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ABD错误,故选C。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阶段 B. ②阶段 C. ③阶段 D. ④阶段 4. 按照区域发展演进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的四个城市,③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超过60%,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③阶段工业化程度最低、城市化水平最低;①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占50%,第一产业比重小,不到20%,①阶段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故答案选A。 【4题详解】 区域发展进程可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来越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升高,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故最低是③,最高的是①。故选C。 2017年,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2018年颁发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读白洋淀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下列措施中对恢复白洋淀面积效果最明显的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挖深河道,增大河流输水能力 C. 实施人工降雨 D. 清理淀内泥沙淤积 6. 为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 A. 控制人口规模 B. 优化产业结构 C. 提高居民意识 D. 加强执法监督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恢复白洋淀面积关键在于要增加水源的补给,挖深河道和清理淀内泥沙淤积都不能增加水量,故B、D错;实施人工降雨可以短时间增加水量,但是水量不大,不能持续,故C错;跨流域调水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水量,对恢复白洋淀面积效果最明显,故A对。 【6题详解】 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意味着雄安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为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打造清新优美的生态城市,故 B对。 英国某公司在伦敦市区地下30米的防空洞里,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芹菜、芥菜等蔬菜,建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每天用LED灯照射18小时,蔬菜可在6~28天收获,只需4小时即可送上餐桌。图示意地下农场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公司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有利于该农场 ①保持稳定温度 ②节省建场投资 ③快速运出产品 ④加强技术保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 与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的生产优势是 A. 市场广阔 B. 适应性强 C. 灵活性强 D. 成本较低 【答案】7. A 8. C 【解析】 1.考查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的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可知,防空洞建在“地下30米”,可以保持气温的相对恒定,同时减少了农场的建设投资。 2.考查农业的区位优势。材料信息显示,防空洞农场所种蔬菜“可在6~28天收获,只需4小时即可送上餐桌”,说明具有很强的市场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方向。 【7题详解】 ①地下空间密闭稳定,温度变化小,人工控制温度湿度相对容易,更容易保持稳定的温度,故①正确; ②利用现有的防空洞,无需另外建设,可以节省建场投资,故②正确; ③建在地下不如地上运输方便,故③错误; ④对于技术保密影响也不大,故④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A.地下农场位于伦敦,种植芹菜、芥菜等传统蔬菜,与露天种植比,不具有市场范围的广阔性,故A错; B.适应性强是指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防空洞数量有限,不是到处都有的,加之技术问题限制,利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难以推广普及,故B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防空洞种植蔬菜生长期短,可以根据生产要求与市场需要灵活安排生产,并且快速上市,故C正确; D.地下农场釆用水培技术、严格的温度及湿度控制、LED照明等无疑加大了成本,故D错误。 故选C。 2017年11月10日,APEC在越南召开,习近平在工商领导人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而特朗普的讲话内容充满了“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色彩。2016年10月,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之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 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 B. 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 C. 航空运输便利 D. 避开贸易壁垒 10. 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中的投资重点为 A. 员工培训 B. 生产自动化 C. 技术研发 D. 厂区规模化 11. 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其主要产品在俄罗斯生产,主要考虑的是俄罗斯 A. 矿产丰富 B. 市场需求量大 C. 环境优良 D. 劳动力更充足 【答案】9. D 10. B 11. A 【解析】 本题组以中国某企业在美国和德国建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说明美国会利用关税等贸易壁垒阻碍中国企业产品进入其市场。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避开贸易壁垒,选项D符合题意。中国企业在美国建厂利用的是中国资金,排除A。汽车玻璃生产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排除B。汽车玻璃不以航空运输为运输方式,排除C。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F企业在德国制造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德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该企业的投资重点应为生产自动化,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德国工厂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工作,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11题详解】 玻璃制品对于原料和能源等矿产资源需求量大,而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A正确。由材料可知该产品的市场主要在欧洲,俄罗斯只是产品生产地,B错。玻璃制品对于环境要求不高,C错。俄罗斯人口稀疏,劳动力资源不丰富,D错。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典型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2. 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中小型加工企业属于 A. 高新技术工业 B. 重工业 C. 劳动密集型工业 D. 资源密集型工业 13.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A. 靠政策扶持 B. 靠资源支撑 C. 靠外资推动 D. 靠技术支持 1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包括 A.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 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 产业升级日趋加强 【答案】12. C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典型地区,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中小型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所以C正确。 【13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故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故选C。 【14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包括产业转移日渐加强,所以D正确。 15.地图热力图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叠加在网络地图上的不同色块来实时描述城市人群分布情况,下图为某日上午9点上海市(局部)地图热力图。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和GIS B. GPS和GIS C. RS和GPS D. GPS和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GPS可以获取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信息,GIS把GPS获取的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信息叠加在网络地图上进行处理,形成人群分布热力图。故B对。 16.以下诗词描述的景观适宜采用的欣赏方法是( )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情观景,悄景交融 B.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把握观赏时机 C. “八月潮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低临水面近观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适当距离仰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景中含情,适宜以情观景,情景交融,A对; B.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大气空远,适宜把握观赏位置,B错; C. “八月潮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八月份点明了季节,要把握观赏季节,C错;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只能在适当时机观赏,D错; 故选:A 17.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然而,那儿游人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游览价值欠缺 B. 市场距离太远 C. 地区接待能力尚差 D. 交通通达性不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条 件 评 价 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 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区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其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可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交通条件决定了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决定了旅游区之间是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还是互为替代、竞争发展。 客源市场条件 客源市场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在时间方面,分析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及可能形成的旅游淡旺季;在空间方面,分析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和最大辐射半径,以及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与特点等。 区域环境背景 旅游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直接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并对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背景 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旅游容量 指在保证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点)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它包括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经济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社会容量等内容。若旅游容量较小,游人过度密集,就会引发许多环境、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然而,那儿游人稀少,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不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 A. 6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22小时 19. 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 A. 6月30日19时 B. 7月1日19时 C. 7月1日21时 D. 7月2日11时 【答案】18. A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题干提示“7月1日5时旭日东升”,可判断A机场19点日落,A、B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B点也是19点日落。A在东八区,B在西八区,两地时差为16小时。当飞机在A机场起飞时, B机场的地方时是6月30日13点,到时日落为19点,故19-13=6小时,故A正确,BCD错误。 【19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飞机在A地当地时间7月1日5时起飞,由上题可知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6小时,因此飞机降落到B机场时,A机场的地方时是7月1日11时。A为120°E,B为120°W,两地时差为16小时,B机场比A机场晚16小时,减16,B机场的地方时是6月30日19时,故A正确。 【点睛】该题难度偏大,解题关键在于突破A机场5时日出,可以推出19时日落;A、B在同一条纬线上,因此可以推断B机场也是当地时间5时日出,19时日落;故可以得出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日落即19时。 20. 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东南 B. 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C. 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西北后西南 D. 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是以北极为中心。从A到B方向是先向东北,在先东南;从C到D方向是先向东北,在向东南。 考点:该题考查方向判断。 下图为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21. 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 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 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 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答案】21. D 22. C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则坡度越陡。读图可知,丁图比例尺最大,坡度应最陡,故选D。 【22题详解】 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据,不能判断地势分布状况,A错。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面积越大,丙图比例尺最小,反映的实际面积应最大,B错。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内容越详细,丁图的比例尺最大,内容应最详细,C对。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2.5倍,D错。故选C。 该题考查比例尺。 【点睛】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①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②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米),回答下列各题。 23. 上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自东北向西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南向西北 24. 上图中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90 m B. 488 m C. 500 m D. 632 m 【答案】23. B 24.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3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方向相反,所以图中西北高东南低,在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读出河流自自西北向东南,B正确。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等高距100米,由上题可知b>a,所以b=700米,a=400米。根据封闭等高线内数值变化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400>x>300,800>y>700。所以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500>△H>300,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 25.下图中,甲为某地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O地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山谷 C. 山脊 D. 鞍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各点的海拔关系可知,从乙图纵剖面图中可以看出,d小于o地海拔,小于c地海拔,从丙图横剖面图中可以看出,0小于a、b两地海拔,因此此地形为山谷。图示北高南低,中低两侧高, o地的地形是山谷,故ACD错误,B正确。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全境内的农业用地总面积约为1.68亿公顷,其中有近1/4的耕地处于闲置状态,且租金低廉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俄罗斯对远东开发的支持,我国企业纷纷到俄罗斯投资建设农场。目前,我国是在俄投资建设农场最早、建设数量最多的国家。下图为我国在俄罗斯东部最大的海外农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年大豆进口量约9000万吨,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也有大豆出口到我国,但是由于其大豆产量太低,价格较高,故我国进口较少。俄罗斯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在俄投资开发农场种植大豆对中国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1)分析我国企业纷纷在俄罗斯投资建设农场的原因。 (2)分析与美国和巴西相比,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豆较少的原因。 (3)分析我国在图中农场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 (4)说出我国企业在俄罗斯兴建农场对当地的好处。 【答案】(1)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地矛盾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具有农业技术先进、资金较充裕、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与俄罗斯距离近,俄罗斯闲置耕地多,租金低。 (2)俄罗斯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大豆生长期短,产量低,价格高:美国和巴西大豆产量高,价格低。 (3)农场所在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水热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任答4点) (4)为当地提供农产品,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当地发展。 【解析】 【详解】(1)分别从中俄两方面分析原因。俄方可从土地资源状况、水热条件、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中方可从人地关系、劳动力资源、技术资金、政策及国家关系等方面分析。 (2)本题实质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对比,从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相比,俄罗斯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大豆生长期短,产量低,价格高:美国、巴西纬度低,热量充足,大豆产量高,价格低。 (3)分析我国在图中农场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实质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地价、交通、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示区域,该地区位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靠近中国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有利于大豆的生长;该地区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距离中国近,靠近市场,交通便利等。 (4)本题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得以有利影响。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近些年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下图为呼伦贝尔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近百年来呼伦湖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尤其是近年来更甚,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3)为避免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开发的枯竭,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萎顿。请你为呼伦贝尔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下降。人为原因:随着资源的开发,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企业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1)本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答题方向“有利条件”。一般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角度思考(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综合分析)。读图可知,该地区分布较多煤矿,说明煤炭资源丰富;铁路线穿越该地区,交通便利;河流和湖泊分布较广,水源丰富;位于中俄边界,工业较为发达地区,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2)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答题方向“原因”。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因素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湖泊蓄水量减少,导致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下降。根据材料分析,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材料中可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设备制造项目。随着资源的开发,生产用水量增加,导致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进而导致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3)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关键是结合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题干中说为避免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开发的枯竭,所以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传统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可持续工业发展强调循环经济;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造传统企业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消除传统资源工业带来的污染,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 【点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1)开挖地表: 排弃土石,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重化工的发展造成“三废”污染。 2.保护与治理措施: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2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随着短视频网站的兴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可能因为一条视频的传播而迅速走红,出现了游客爆发式地增长,如重庆的洪崖洞和李子坝轻轨、西安的永兴坊摔碗酒在移动网络的社交平台广受欢迎,这些城市景点主动或被动成为了“网红”景点。 试分析小景点成为“网红”景点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景点的知名度提高;游客迅速增加,经济收益增加;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时间的游客暴增,给当地的旅游接待带来压力,游客体验感下降;大量游客涌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干扰当地社会秩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 【详解】从材料可知,小景点可能因为一条视频的传播而迅速走红,成为“网红”景点,景点的知名度提高;必定会带来大量的人流量,游客迅速增加,经济收益增加。大量的人流量给当地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时间的游客暴增,给当地的旅游接待带来压力,游客体验感下降;大量游客涌入,使小景点超出承载力,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干扰当地社会秩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