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六校(大名县、磁县等六区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邯郸市六校高二年级联合考试 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一轮复习前两章70%,其他30%)。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列甲、乙二岛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岛位于乙岛的 A. 西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北方 2. 与右图相比,左图 ①实地面积较大②比例尺较小③实地面积较小④比例尺较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 图示甲、乙两岛 ①甲岛位于西半球②乙岛位于南半球③乙岛地处热带地区④甲岛地处高纬度地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方位的判断,从纬度看,甲岛位于北纬8°左右,乙岛为与南纬20°附近,甲岛位于乙岛北部;从经度来看,甲岛位于东经80°附近,乙岛位于西经57°附近,甲岛位于乙岛的东侧,综上,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方向,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相关内容。两图图上距离相同,其中左图(甲岛)经度和纬度跨度都大于右图(乙岛),因此,左图的实际范围大于右图,比例尺小于右图。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西半球范围为160°E-180°-20°W之间,而甲岛位于东半球,①错;乙岛位于南半球,②正确;乙岛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处于热带,③正确;甲岛位于北纬8°附近,位于低纬度,④错误,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50m图中乙、丁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80m B. 350m C. 500m D. 600m 5. 在甲、乙、丙、丁四处中,最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图中甲地到乙地景观大道修建合理的依据是 A. 避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大致沿和缓地形修建 C. 沿途地势陡,奇险景观多 D. 沿等高线呈“之”字形迂回前进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乙地海拔在650m-700m之间,丁地海拔在150m-200m之间,根据相对高度公式计算,乙地、丁地之间相对高度在450m-550m之间,因此相对高度可能为500m,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国河流的判读,一般而言山谷为汇水处,容易发育成河流,图中丁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一个典型的山谷地形,此处最有可能有河流流经,D正确;乙位于山顶,丙位于山坡,河流流经的可能性较小,BC错误;甲处附近处有景观大道,地势起伏较小,河流流经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结合该等高线图可知,甲地到乙地的景观大道,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形起伏较少,大致沿着缓坡修建,这样能够减少施工难度和降低道路的坡度,C错、B正确;道路修建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A错;该道路沿缓坡修建,没有呈“之”字形迂回前进,D错,故选B。 韩国首尔(约126.9°E)时间2018年12月5日上午5时37分,韩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静 止轨道卫星“千里眼2A号”在南美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约一个月后从漂流轨道 进入预定的对地静止轨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千里眼2A号”卫星发射时 A. 伦敦(零时区)正值黄昏 B. 北京时间为6时37分 C. 莫斯科(东三区)旭日东升 D. 新疆乌鲁木齐(87.62°E,43.82°N)夜色深沉 8. 该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的对地静止轨道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北京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 邯郸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 D. 上海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答案】7. D 8. C 【解析】 本题以“千里眼2A号”卫星发射时为例,考查时间的计算机太阳直射点移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机判断,根据材料“千里眼2A号”卫星发射时,韩国首尔(约126. 9°E,属于东8区)时间2018年12月5日上午5时37分,据此推算: A.伦敦为中时区,与韩国首都首尔约相差8小时28分,时间为 21:09,A错; B.北京位于首尔的西侧,时间比首尔晚,小于5:37,B错; C.经计算韩国首尔处于东八区,此时莫斯科(东三区)大致为0:37,处于午夜,C错; D.新疆乌鲁木齐与韩国首尔经度相差39.28°,时间大致相差2小时37分钟,时间为3:00,夜色深沉,D正确; 综上,本题选择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该卫星从发射到进人预定的对地静止轨道期间是从12月5日至1月5日: A.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接近最快,A错; B.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至12月22日后逐渐向北移动,北京的日落时间线提前,后推迟,上海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B、D错; C. .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至12月22日后逐渐向北移动,邯郸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 综上,本题选择C 读某地(纬度为40°)二分二至日正午房屋窗户阳光入射示意图(①②③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一年中 A.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于极点 B. 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46°52′ C. 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为零 D. 日落方位都是西北方向 10.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③时,其所处的季节 A. 东南亚正处于高温少雨期 B. 中国北方地区冰封雪飘 C.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A.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判断,该地(40°)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极点的变化幅度,A错; B.根据图示太阳光的方向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73°26′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26°34′,相差46°52',B正确。 C.一年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变化幅度不等于0,C错; D.夏半年日落方位西北,春秋二分日落正西,冬半年日出西南,D错; 综上所述,该题选择B。 【10题详解】 据图分析,③时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从北侧射入,可知该日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A错;中国北方地区多雨,B错;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D错;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C正确。故选C。 2018年8月13日1时44分云南玉溪市通海县(24.19°N,102.71°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7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此次地震发生时 A. 河北省境内阳光普照 B.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C. 地面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跳动 D. 地面上的人先感觉到左右晃动 12.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 内核 B. 外核 C. 地幔 D. 地壳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判断,地震发生时,河北省此时正受锋面雨带控制,多阴雨天气,A错;8月份,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错;地震波在地面中传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发生地震时,地面上的人先感到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摇晃,D错,C正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根据震源深度7km,据此判断震源位于地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而地幔、外核、内核位于地壳以下的圈层,厚度均大于地壳的厚度,故选D。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的辐射是 A.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14. 冬季晴朗的夜晚我国华北地区易形成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甲辐射较强 B. 夜晚乙辐射较弱 C. 夜晚丙辐射较弱 D. 白天丙辐射较弱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了解。从图示、图例及箭头方向可知甲为地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丙为太阳辐射。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A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14题详解】 考查对冬季夜晚易发生霜冻原因的了解。冬季晴朗的夜晚我国华北地区易形成霜冻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即图示乙夜晚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B符合。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①②③④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①②两地之间由于水平气流运动形成的风是 A. 西风 B. 东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7. 下列示意图和上图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5. B 16. C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气压的关系:据图分析,①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②处空气下沉,近地面是高气压,①气压小于②;由于高空的气压小于其地面气压值,所以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②处。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近地面的气压①小于②,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压,风由②吹向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所以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A、B项为海陆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吹海风;夜晚相反,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为陆风,据图分析,AB错误; C.晴朗的白天,沙地为热源,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草地为冷源,空气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风由草地吹响沙地,结合吐舌判断,C正确; D.考查城市热岛环流,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判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城市,高空,风由城市吹响郊区,据图判读,D错; 本题故选C。 读世界某区域1月、7月气压分布及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分别是 A. 蒙古一西伯利亚髙压、印度低压 B. 亚速尔高压、阿留申低压 C. 副热带高压、阿留申低压 D. 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 19. 图中M、N两地盛行风分别是 A. 东北季风、东南季风 B. 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C.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西南季风 20. 图中M地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受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受太阳辐射纬度差异作用 【答案】18. A 19. D 20. C 【解析】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 【18题详解】 据图分析, 1月由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髙压,7月由于陆地升温快,亚洲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据此选择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1月M位于月份蒙古一西伯利亚髙压东南侧,为西北风;7月N地风向是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风,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东亚地区,季风的成因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C正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季风的成因,A错;地形、地势、太阳辐射纬度差异不是形成季风的原因,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2. 下列关于气旋和反气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B. 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升高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由气旋控制形成 D. 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由反气旋控制形成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大气辐合上升;在南半球,空气顺时针流动,辐合上升;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旋涡。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大气下沉辐散;在南半球,空气逆时针流动,辐散下沉。读图可知,②为北半球反气旋,③为北半球气旋。故本题选择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的相关知识。气旋控制下,大气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A错;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升高,B正确;反气旋控制下,大气下沉辐散,不易成云致雨,多晴朗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反气旋)控制下形成,C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由气旋控制形成,D错;故选B。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4. 与乙地相比,甲地 A. 降水变率大 B. 多对流雨 C. 气温日较差大 D. 盛行西风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甲图,年均气温处于20℃-30℃之间,位于热带,年降水量大于2000mm,全年多雨,据此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图,冬季气温小于0℃ ,寒冷,夏季高温,冬季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对比,与乙地相比,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气流上升运动强烈,多对流雨,B正确;降水变率小,A错;气温日较差小,C错,没有受到西风的影响,D错,故选B。 读某地区河谷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该河谷发育过程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26. 图示b阶段时,甲河湾南北两岸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B. 南岸堆积,北岸侵蚀 C. 南岸堆积,北岸堆积 D. 南岸侵蚀,北岸侵蚀 【答案】25. C 26. A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流水作用。 【25题详解】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根图可以看出c河流发育初期,因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侵体和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深窄呈V型;其次是a,河谷发育中期,因落差变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侧的侧蚀作用加强,且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星“S”型。最后是b阶段,河谷成熟期,以向两岸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呈宽而浅的“U”型(槽型)。因此该河谷形成的顺序为cab,故选C。 【26题详解】 据图分析,图示b阶段时,甲河湾南岸为凹岸,北两岸为凸岸,根据在河流弯曲的河道,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可知甲河湾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故选A。 读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纳木错流域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①冰雪融水②地下水③大气降水④湖泊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8. 影响纳木错流域河流汛期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 B. 降雪 C. 光照 D. 植被 【答案】27. B 28. A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影响因素。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纳木错流域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冰川广布;同时青藏高原还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带部分降水,因此纳木错流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故选B。 【2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纳木错流域河流的主要不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而高山冰雪融水量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因此七月份流量最大,故选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层次性 30. 推测甲最可能是 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水中藻类排放废气 D. 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增加 31. 应对全球变暖趋势,我国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提高植被覆盖率 B. 全部利用清洁能源 C. 增加工业品进口 D. 大幅度缩减经济规模 【答案】29. A 30. B 31. A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原理,A正确。 【30题详解】 结合图示进行分析,甲环节的作用导致大气中国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最有可能就就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全球变暖,A、C、D错误,B正确。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结合选项分析: A. 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A正确; B. 全部利用清洁能源,目前不切实际,B错; C. 增加工业品进口,固然能够减少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会增加我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C错; D. 大幅度缩减经济规模也不符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D错。 综上所述,本题故选A。 读1978-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1978-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趋势主要是 A. 先下降,后上升 B. 整体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 整体上升 33. 由图示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 A. 起点低,发展迅速 B. 起点低,水平较低 C. 起点高,水平较高 D. 起点高,发展缓慢 34. 现阶段江苏省大部分城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农业产值下降 B. 城乡均衡发展 C. 逆城市化 D. 郊区城市化 【答案】32. D 33. A 34. D 【解析】 【32题详解】 读1978-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得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0%多点,发展到2010年的60%,曲线一直呈稳步的整体上升趋势,中间没有下降趋势。排除ABC,故本题选择D。 【33题详解】 读1978-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得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0%多点,起点很低,排除CD;经过短短32年的发展,到2010年达到60%,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说明发展速度较快,排除B。故本题选择A。 【34题详解】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产物,由于人口与工业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化;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即远郊区)。江苏省大部分城市化水平高于60%,由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处于城市化的早期,最可能出现郊区城市化,D对C错;江苏省大部分城市农业产值并不会随着城市发展而下降,可能会因为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反而增加农业产值都有可能,A错;城乡均衡发展是我国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探索追求的目标,尚未实现,B错。故本题选择D。 可可是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至12 m,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以内的狭窄地带,主产国为加纳、巴西、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和马来西亚等,大多生长在由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重黏土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1922年,我国台湾省引种试种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由材料推测可可的生长习性是 A. 耐贫瘠 B. 适应性强 C. 忌湿热 D. 忌积水 36. 可可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以内较狭窄地带,而我国的台湾省(最低纬度为21.9°)也能 种植,其原因是 A. 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高 B. 采用温室生产 C. 受季风影响,全年气温高 D. 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答案】35. D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结合材料推测,可可生长在南北纬10°以内,且生长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重黏土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说明可可生长的环境特殊,适应能力弱,为高温,湿润,土壤肥沃,忌积水,怕风,据此判断D正确。 【36题详解】 可可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以内较狭窄地带,说明热量条件是影响可可分布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台湾省最低纬度为21.9 °也能种植,说明台湾省热量充足,达到可可生长的最低热量需求,结合台湾省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可可生长的原因是冬季气温高,这是由于台湾省受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提高了冬季的热量,A正确;采用温室生产是利用技术手段改造自然环境,不符合题意,B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C错;结合材料,影响可可分布的主要是热量,D错,故选A。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图示地区大多数城镇 A. 分布在狭窄的山谷地带 B. 沿低缓的山麓分布 C. 分布在宽阔的平原地形 D. 均匀分布在河流南北岸 38. 图示甲、乙两区域之间高速公路布局的原则包括 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 ②多穿越河流 ③尽量经过较多的城镇,方便人们生活 ④与铁路线平行,可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37. B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聚落的分布特点,根据图中等高线及河流分布来看,该地城市大多数城市分布南部山地海拔低于500m的山麓低缓地区,A、C错误,B正确;该地城市聚落分布在河流南岸,D错;故选B。 【38题详解】 根据图中高速公路的布局并结合图中地形、聚落等进行分析,才能够地形来看,大致沿海等高线修建,且位于海拔较低的缓坡地带修建,这工程量较小,①正确;该高速公路较少穿越河流,②错误;该高速公路,尽量经过较多的城镇,主要作用连接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生活,③正确;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发生地质灾害,④错误;故选D。 读我国北方某市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示区域 A. 具有一定的面积 B. 市域界线模糊 C. 属于半干旱地区 D. 地处内陆山区 40. 该区域的主要特征是 A. 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B. 化工原料不足 C.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优良港口众多 【答案】39. A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图示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A正确;图中市域界线是清楚明确的,B错,该区域靠近海洋,降水较多,由位于北方,应为半湿润地区,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据图分析河流向南注入海洋,判读地势北高南低,A错;该地靠近海洋,且有盐田,化工原料充足,B错;该地海岸线平直,港口较少,D错;根据上题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正确,故选C。 位于新疆昌吉市内的准东煤田是国家确定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2月6日,世界上输电距离最长、输电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工程:昌吉一古泉士 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长江大跨越工程南岸跨越塔成功封顶。该输电线路工程起于新 疆准东换流站,止于安徽皖南(古泉)换流站。该线并入“皖电东送”工程,将电力资源输送到上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 昌吉一古泉输电工程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 A. 水能发电 B. 火力发电 C. 地热发电 D. 核能发电 42. 该工程有利于新疆昌吉市 A. 减轻环境污染 B. 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 C. 减轻水土流失 D.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答案】41. B 42. D 【解析】 【41题详解】 电源区位于我国新疆,新疆位于我国内陆,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不大,地势起伏也不大,所以水能资源不丰富,因此A选项排除。昌吉市内煤炭资源丰富,据此推断该工程的电力资源来自准东煤田煤炭资源,B正确;新疆地区地热能资源缺乏,C错;核能发电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一般靠近市场需求地,D错。故选B。 【42题详解】 新疆昌吉市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新疆昌吉市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工程会加剧才煤量,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增加水土流失,A、C错误;工程缓解上海能源不足的问题,B错误,故选D。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对输出地的影响将该地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推动该地电力工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输入地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其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为了吸引民众到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旧指西伯利亚中东部)投资和定居,俄罗斯政府在2016年正式推出了“远东一公顷”土地项目,申请获批的公民须在五年内开发所获土地——盖房、建农庄或其他用途,有效开发者可将土地转化为私有财产。俄罗斯东部人口稀少,此举目标是使远东地区到2035年人口从620万人增至1120万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3.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髙,气温低,气候恶劣②气候干旱,水源缺乏③资源贫乏,就业机会少④远离俄 罗斯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4. 图中铁路 A. 跨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B. 跨亚洲大陆,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 C. 跨亚洲大陆,连接太平洋与地中海 D. 跨亚欧大陆,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 【答案】43. D 44. A 【解析】 【4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据图分析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髙,气温低,气候恶劣,以及远离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区(俄罗斯农业)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地区),基础设施差,①④正确;据图分析东部地区河流较多,资源丰富,②③错误,故选D。 【44题详解】 根据图中铁路的位置判断该铁路为第一亚欧大陆桥,从俄罗斯海参崴出发,由绥芬河入中国境,通过世界上最长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直至莫斯科,途经欧洲各国最后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横夸亚欧大陆,东侧连接太平洋,西部连接大西洋,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45.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以______极点为中心,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__(填节气)。 (2)此时,弧CD表示的是 ______(填“晨”或“昏”)线,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 (3)此时A点地方时是_____时,邯郸市(约114°E)的地方时是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 (4)该日B点昼长为______小时,日岀时间是______时。该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 (5)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是_____,河北省日落_____(填方向),此时与北京时间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区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 【答案】 (1). 南 (2). 冬至日 (3). 昏 (4). C>A>B>D (5). 9 (6). 16 时 (7). (23°26‘ S,45° E) (8). 18 (9). 3 (10). 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11).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2). 西南 (13). 7/8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太阳光照图,考查地球的自转、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详解】(1)根据该图呈顺时针旋转可知,该图为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2)根据晨昏线的判断原理,图中弧CD又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极点为0,因此图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A>B>D。 (3)据图判断,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相隔45°,根据东经度随着地球自转方向不断增加的规律,判断此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45°E,据此计算0°经线上的时间9:00;114°E与0°经线相差7小时36分,因此,邯郸市地方时为16:36;根据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3°26′S,45° E)。 (4)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据图推算B点此时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3:00(日出时间),昼长为18小时;此时区位冬至日,北京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河北省日落西南方,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21时,北京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因此与北京时间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区占全球的比例是21/24=7/8。 46.读北半球理想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垂直方向上,图中赤道低气压带气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 。 (2)图中①为 气候,③为 气候,⑦为 气候,⑧为 风带。 (3)图中⑥⑦两种气候的共同气候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 。 (4)简述⑤气候与④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上的差异。 (5)说出图中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答案】(1)上升 下沉 (2)热带草原 地中海 温带季风 西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4)⑤气候比④气候全年平均气温高,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5)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理想模式图的判读,考查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的分析。 【详解】(1)垂直方向上,图中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2)据图判断,图中①位于10-2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位于30-40 属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还气候;⑦位于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⑧属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为盛行西风带。 (3)图中⑥⑦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是位于大陆东岸,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带来大陆水汽,高温多雨。 (4)据图⑤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⑤气候比④气候全年平均气温高,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5)随着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也呈现有规律的运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 请考生从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7.[地理一选修3 :旅游地理] 2017年7月11日,国家旅游局综合各方面信息制定并发布《2017年暑期旅游提示》,分析认为暑期出游人群中,家庭亲子游成为主力军,占比约为42.2%,自然名胜、历史人文类旅游产品最受关注,黄山等自然名胜迎来客流高峰。 (1)分析7月份黄山迎来暑期客流高峰的形成条件。 (2)说明家庭亲子游的主要目的。 【答案】(1)暑期学生放假,旅游时间充足;黄山交通便捷,基础服务设施较完善,服务质量好;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旅游度假消费升级。 (2)利用假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减轻学业压力,接触自然环境,开拓知识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收获愉悦的心理体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暑期亲子旅游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势分析及旅游的意义。突出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详解】(1)暑期客流高峰主要从“有钱、有闲”、“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分析。暑期学生放假,暑假假期近2个月,旅游时间充足;黄山交通便捷,高铁、机场等基础服务设施较完善,服务质完善量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意愿增强,旅游度假消费升级。 (2 )旅游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旅游所追求的是一种有价值的体验: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工作后,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在迷人的山水和家人的共同旅游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也增进了亲人间的感情。 4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每年要销售100亿只一次性纸杯。纸杯的生产工序,大致是原纸淋膜一分切一样 稿排版一印刷一膜切一消毒一成型一消毒装箱一入库等。 简述一次性纸杯的过度生产和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纸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水污染;浪费水资源;大量消耗绿色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使用后直接丢弃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填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次性纸杯为背景,考查一次性纸杯的过度生产和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注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详解】纸杯过分使用带来的问题可从水污染、水资源的浪费及植被覆盖率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回答,纸杯在生产过程中,纸浆清洗需要大量水资源,同时可能造成水污染;造纸大量消耗绿色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使用后直接丢弃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回收焚烧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如果填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