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11月期中联考 地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 读日本南部某山地等坡度线(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 夹角)。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一般山区,海拔越高,坡度越陡。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谷土壤条件北侧好于南侧 B. 乙地位于背风坡,水分条件差 C. 丙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 河流从西北丁地流向东南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等坡度线,非等高线,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因此等坡度线上的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 【1题详解】 图中D地坡度最大,所以流速最快,C处虽等值线较为密集,其表示该地坡度变化大,但是该地坡度小于D地,所以河流流速D最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南北方向,图中甲河谷南侧为凸岸, 有利于泥沙沉积,所以南侧的土壤条件,A正确;丙地位于日本南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该图只能反映坡度的大小和变化,不能指示坡向和海拔高低,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等值线图,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概念判断是关键,难度较大。 2018 年 4 月 5 日下午,北京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小雪堆(下图),排列整齐,大小相近,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 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 图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土温比气温偏低,其上积雪融化慢 B. 土壤较地砖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C. 市民对景观观赏的需求大 D. 方砖中心空洞积雪较厚 【答案】3. B 4. B 【解析】 【分析】 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正值春季,是冷锋活动影响;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 【3题详解】 甲处位于暖锋锋前,以连续性降雨为主,A错。冷锋降水在锋后,此时降雪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的乙处,B对。丙处在冷锋锋前,以晴天为主,C错。丁处是高压中心,以晴天为主,D错。 【4题详解】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A错,B对。市民对景观观赏的需求大对积雪融化没有影响,C错。地砖上降落积雪厚度相同,D错。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综合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 青藏高原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湖底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 夏季气温偏高 B. 夏季降水偏多 C. 冬季气温偏低 D. 冬季风力偏小 6. 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 冬季 B. 夏季 C. 春季 D. 秋季 7. 库赛湖西北部和东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B.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C.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D.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经线和纬线判断可知,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该地湖泊为内陆湖,主要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源物质在冰面堆积, 等到春季湖泊开封,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库赛湖年纹层的深色层(粗颗粒层);夏季温度升高,冰雪融化,降水增加,河流搬运的陆源粗颗粒物质由于重力作用先在湖泊边缘沉积,而黏土矿物等细颗粒物质则在湖泊中心沉积,同时夏季湖水温度升高,蒸发作用加强,生物活动增强,湖泊自身的生物、化学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以细碎屑矿物、生物残体、自生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浅色层(细颗粒层)。 【5题详解】 细颗粒厚,说明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所以应该是夏季气温特别高,导致冰川融水较多,A正确。 【6题详解】 粗颗粒层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等到春季湖泊开封,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库赛湖年纹层的粗颗粒层,C正确。 【7题详解】 西北部的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很陡,不可能是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往往会形成和缓的丘陵,等高线不会太密集,B错误;东南部的等深线稀疏,说明坡度很缓,不可能是地壳剧烈下降导致的,C错误;由图示可知,在东南部有库赛湖流入,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湖底沉积,从而导致坡度较缓,D正确。 【点睛】考查河流的沉积作用,读图结合位置分析是难点。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 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据此描述完成下列各题。 8. 文中“令河不通利”的主要原因是 A.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径流量少 B. 筑坝蓄水,阻塞河道 C. 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D. 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 9. “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该河“三月”出现决堤的最可能原因是 A. 积雪消融,径流量增大 B. 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C. 雨季提前,降水增多 D. 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答案】8. C 9. B 【解析】 【分析】 抓住关键词“河水浊”“引河溉田”“三月(农 历),桃花水”。 【8题详解】 由材料“民竞引河溉田”可知,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急剧减少;又结合材料“一石水,六斗泥”可知,河流含沙量大;水量减少以及泥沙沉积河道,水深不足,导致河道通航不利,C正确。 【9题详解】 由材料“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可知,农历三月,我国春季,雨季未到;冰川融水量大是夏季高温时;泥沙沉积,水流不畅主要在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流冰阻塞河道,导致河水决堤,B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字含义。 横断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左下图)。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扇形岩屑坡。表面上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常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右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与高山上冰雪融水不断流淌形成的浅层潜流有关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③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④流石滩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⑤流石滩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缓地形有关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1. “塔黄”速生、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这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①“塔黄”速生是因为它耐寒生长期短 ②“塔黄”速生是因为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暖季短 ③ 花色艳丽能有限的吸引昆虫,利于为其传播花粉 ④海拔高,太阳辐射强,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⑤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⑥夜间气温低,叶片 “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而保温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10. D 11. B 【解析】 【分析】 读图可知,高山流石滩位于海拔较高处。 【10题详解】 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②③错。由扇形岩屑坡可知,①正确;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④⑤正确。 【11题详解】 “塔黄”生于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生长期短,因而速生,②正确;此花生存环境恶劣,动物非常稀少,花色艳丽可以吸引到数量有限的动物为之传粉,③正确。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⑤正确。植物叶片不能直接吸收地面热量,⑥错。 【点睛】此类考题用一个人们并不大熟悉的特殊地理环境设题,主要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游览路径两侧的不同距离,生物多样性往往发生变化。下图为某山地草甸 (2100~2358m)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随路径距离的变化情况。其中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2. 推测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高度 B. 地势起伏 C. 坡面朝向 D. 人类活动 13. 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 12m 处 B. 8m 处 C. 4m 处 D. 0m 处 14. 该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 12m 处人类干扰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B. 8m 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C. 4m 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生命力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D. 0m 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 【答案】12. D 13. C 14. A 【解析】 【分析】 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C。 【14题详解】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取图文材料信息是关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代浙江盛产青瓷,远 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贸易船只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 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古代青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北半球夏季,“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南海 C. 阿拉伯海 D. 地中海 16. “一带一路”沿线,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国家是 A. 叙利亚 B. 哈萨克斯坦 C. 巴基斯坦 D. 沙特阿拉伯 17. 在古代青瓷外销的贸易返程途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 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并见到来自苏门答腊岛芭蕉燃烧的烟雾 B. 乙处借船只左后方来风及相应的洋流作动力 C. 丙处见到远处的灌渠农田和近处暴涨浑浊的河水 D. 丁处见到海岸附近大片茂盛的草地和近处大量的鱼群 【答案】15. D 16. D 17. C 【解析】 【分析】 古代贸易船只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故出发时间为冬季;半年内到达非洲,故返程时间为夏季。 【15题详解】 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微弱,风浪小,D正确。 【16题详解】 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临海,有大量海水资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先进,资金充足,D正确。 【17题详解】 甲处位于赤道附近,看不到北极星,A错误;返程时间为夏季,乙处为西南风,应为船只右后方来风,B错误;丙处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丁处沿岸是沙漠区,不能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判断。 读东南亚某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①岛东北部的地理特征与地形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土壤肥沃 B. 沼泽广布 C. 降水丰沛 D. 雨林密集 19. ②处地理事物呈西北-东南延伸的原因是 A. 受岛屿影响,沿着岛岸线发育 B. 受地形影响,沿着岛屿山脉发育 C. 受板块挤压影响,沿着板块边界发育 D. 受地震-海啸影响,沿着火山地震带发育 20. ③处一月份海水大规模向西北方向流动,导致其形成的风是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21. ④半岛南部:东海岸 11 月~次年 3 月是雨季,年降水 3000mm 以上;西海岸 7~10 月是雨季,年 降水 2000~2500mm。下列有关该半岛南部降水东、西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A. 7~10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北移,西海岸迎西北风,多雨 B. 7~10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北移,盛行上升气流,西海岸多雨 C. 11 月~次年 3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南移,东北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风,东海岸多雨 D. 11 月~次年 3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南移,东海岸迎东北风,多雨 【答案】18. B 19. C 20. A 21. D 【解析】 【分析】 由图中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可知,该岛是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18题详解】 土壤肥沃主要是由于火山灰含矿物质较多,A错;该地降水丰富而东北部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沼泽广布,B正确;由于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与地形关系不大,C错;由于当地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沛所以形成雨林,D错。 【19题详解】 ②处为岛链,其走向与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线一致,C正确。 【20题详解】 ③处位于赤道附近,一月份受东北信风影响,受海陆轮廓影响,海水大规模向西北方向流动,A正确。 【21题详解】 7~10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北移,西海岸迎西南风,A、B错误;11 月~次年 3 月随着赤道低压带的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东海岸迎东北风,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东南亚的特征,属基础题。 读兴都库什山脉附近区域示意图及相应南北向年降水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23. 年降水量分布曲线与左图中经线对应正确的是 A. 甲—64° B. 乙—67° C. 丙—70° D. 丁—73° 【答案】22. B 23. C 【解析】 【分析】 该地区位于中亚地区。 【22题详解】 中亚地区东部、南部有高山阻碍,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很难到达;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能够进入,并在山脉的西坡形成较为充沛的地形雨,B正确。 【23题详解】 受山地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可判断出67°和70°经线对应的为丙和丁;图中67°经线山地位置偏南,降水量最大值偏南,对应的为丁曲线,70°经线山地位置偏北,降水量最大值偏北,对应的为丙曲线,C正确。 【点睛】考查中亚的位置特征,属基础题,难度较小。 北极燕鸥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每年从其北部的繁殖地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越冬地,之后再北迁 回繁殖地,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 的解释是 A. 大致沿海岸线飞行,低湿地分布较广 B. 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C. 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D. 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25. 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A. 北极燕鸥一年中享受的日照时间之长,基本上没有其它动物可以与之相比 B. 北极燕鸥北迁回繁殖地途中,充分利用本格拉寒流、墨西哥湾暖流等洋流 C. 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开始迁往越冬地的时间约在 6 月份 D. 北极燕鸥朝南飞,常在北大西洋中部逗留,是为了躲避生长边界的火山喷发 【答案】24. C 25. A 【解析】 【分析】 涉及到的知识较多,地转偏向力,自转方向,气压带和风带。3月-9月是北极的夏半年,9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的夏半年。 【24题详解】 沿海岸线飞行就不需要飞“S”形,A错;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既有自西向东,也有自东向西,B错;结合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可以看出大致顺风飞行,节约体能,C正确;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由图可知燕鸥飞行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D错。 【25题详解】 北极燕鸥活动在两极的极昼期,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A正确;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获得更多食物和得到休息,B错;燕鸥在两极的时间都是当地的夏季,两极的季节相反,所以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开始迁往越冬地的时间是9月,C错;火山喷发是并没有规律,与其逗留无关,D错。 【点睛】本题要求对知识的要求很全面,需要地转偏向力,自转方向,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都有很好的掌握,可以用排除法完成.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亚区域主要湖泊分布图 材料二:咸海在 1960 年为世界第四大湖,到 1998 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 60%,总水量减少了 80%。2014 年 9 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位于伊犁河下游的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西湖广阔而水浅,水深不超过 11 米;东湖水面窄,水深约 25 米。 材料四:伊塞克湖位于北天山的昆格山和泰尔斯凯山之间的盆地,湖面海拔 1600 米,水域面积 6300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 702 米,为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湖水盐度较高(5.8‰),为高山不冻湖。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里海南北部湖底坡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3)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两湖水文特点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4)简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答案】(1)北部湖底坡度缓,南部陡;原因:北部有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 (2)(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日温差增大;夏季气温升高,冬季气温降低,年温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3)差异:西部盐度比东部小,西部含沙量比东部大,西部水位比东部高。 原因:西部河流水注入,稀释湖水,盐度小,含沙量多,补给水量多;而东部缺少河流水注入。东西湖之间相连的水道狭窄,交换少。 (4)湖泊面积和深度大,水量大,热容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髙山盆地中,为高山环抱,冷空气难以入侵; 湖水盐度较高,不易封冻;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解析】 【分析】 分析提取图文材料的相关信息,解答难度不大。 【详解】(1)北部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等河流注入,泥沙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2)湖泊有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所以,湖泊消失后,当地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变大,干旱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增多。(3)比较湖泊的水文差异,可以从含沙量、矿化度等方面考虑。(4)结合材料可从位置、气候、水深、盐度方面分析。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图的判读和河流地貌及水文特征。 27.加里曼丹岛也译作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婆罗洲等高线图及沙巴洲区域图 材料二: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 5 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 棕油及其加工产品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皂业以及精细化工工业。马来西亚东部的沙巴 州,油棕种植面积 120 多万公顷,约占国内的 30%。沙巴州政府于 2005 年开始在拿笃镇打造棕油工业 综合区,将棕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整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1)与其他海域相比,婆罗洲东侧海域的等深线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3)分析沙巴州计划将棕油工业综合区建在拿笃镇的原因。 (4)某开发商想在婆罗洲承包土地种植油棕,请你利用所学农业区位等地理知识,帮助开发商写出实 地考察的内容。 【答案】(1)东部海域等深线密集,东部海域深度大;东部海域为板块消亡交界,多深海沟。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3)周边油棕种植广,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运输;园区占地面积大,小镇地价更便宜。 (4)①当地的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状况;②土壤质量情况,土地租金;③当地及周边地区市场的需求情况;④劳动力的素质及数量,工资成本;⑤当地政府的农业优惠政策;⑥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 【解析】 【分析】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地区,纬度低,气候炎热,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属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 【详解】(1)图示东侧等深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位于板块交界处,为大陆坡和海沟地形。(2)这里光照条件主要考虑纬度和光照时长。(3)沙巴州油棕种植面积 120 多万公顷,约占国内的 30%,拿笃镇位于沙巴州;从图中可以看出,附近有港口,交通便利;马来西亚经济欠发达,地价便宜。(4)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点睛】本题考查东南亚,借助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相关问题,难度一般。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 年 5 月 13 日,中巴两国在“一带一路”峰会前签署水利合作备忘录,涉及印度河流域 的 5 个水库项目,项目总额达 500 亿美元。 材料二: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也被称为“和平管道”,管道建设始于 2010年,计划建设 1800 公里长管道。巴基斯坦已连续多年遭受能源危机,影响了经济发展。2013 年伊朗已完成境内管线的建设,但因美欧对伊朗核计划等实施制裁,巴基斯坦段建设陷入了停滞。 材料三:巴基斯坦年降水量线图(左图),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示意图(右图)。 (1)据图简述巴基斯坦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势特征。 (2)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国教是伊斯兰教,外籍人口占 3/4,其中 13. 3%为巴基斯坦人。简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简述印度河流域建设众多水库的必要性。 (4)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说出影响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最主要人文原因。 【答案】(1)年降水量大致自西南向东北递增(或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2)地理上巴基斯坦距离阿联酋比较近;阿联酋是海湾石油富国,缺乏大量年轻的劳动力,打工收入高;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为发展中国家;两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具有相似性;大量巴基斯坦居民迁往阿联酋。 (3)必要性:河流上游受高山积雪、冰川融化及山地迎风坡降水等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多洪水;河流中下游气候干旱,蒸发和渗漏重,失水多;棉花等种植面积较大,农业灌溉需水量多;建设水库可兼具发电、旅游、养殖、防洪之便。 (4)人文因素:正,巴基斯坦能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反,美欧对伊朗核计划等实施制裁,限制伊朗出口油气资源。 【解析】 【分析】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和降水量的多少看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地势特征可以利用河流的流向和分布来分析。人口增长由自然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阿联酋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形成,现在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 【详解】(1)根据河流流向看,河流向南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分析等降水量图,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和降水量的多少看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等降水量线总体按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2)阿联酋位于西亚波斯湾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随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和收入高,故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外籍劳工的输入。(3)影响修建水库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农业、人口、效益等)(4)由巴基斯坦已连续多年遭受能源危机可知,巴基斯坦能源需求量大;由美欧对伊朗核计划等实施制裁可知,美欧是主要限制因素。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