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年度下期3月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人:李涛 审题人:李涛 ‎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 年我国新出生婴儿 1786 万,其中“二孩”婴儿 824 万; 2017 年新出生婴儿 1723 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 万。读 2016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A. 1967~1971 年 B. 1987~1991 年 C. 2000~2005 年 D. 2011~2015 年 ‎2. 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前一次婴儿潮波及 B. 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C. 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D. 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 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 年以来 A. 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 B.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 C. 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 D. 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动。‎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通过图中可以看出,25-29岁人口比重最高,所以当时应该是处于婴儿潮时期,这是2016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做减法即可得知当时应当为1987~1991 年,正确答案选B。‎ ‎【2题详解】‎ 因为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下一次婴儿潮,所以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一次婴儿潮波及,正确答案选A。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占了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为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B不选。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都能够保障生育的条件和生活水平,主要是延长人口寿命。CD错误。‎ ‎【3题详解】‎ 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 年以来看不出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A错误。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改善需要时间,不能马上改善,B错误, 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C错误。有材料可知,2016 年我国新出生婴儿 1786 万,其中“二孩”婴儿 824 万; 2017 年新出生婴儿 1723 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 万。婴儿人口数量增多占比较高,所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D正确。‎ ‎【点睛】第二小题易错选B项。易受材料干扰,并不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导致婴儿潮的发生,因为2016年颁布国家政策,也不可能马上产生婴儿潮,而且还涉及到生育意愿的问题,所以B错误。‎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 A. 茶园旅游 B. 茶叶销售 C. 茶叶加工 D. 茶叶种植 ‎5. 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 A. 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B. 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C. 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D. 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4. D 5. C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发展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茶叶种植是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茶叶种植而建立的,没有茶叶种植,其他不复存在。ABC错误。正确答案选D。‎ ‎【5题详解】‎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业产品加工与销售;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拓展销售的渠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改变茶的品质,不能促进城市化,对创造优美环境影响不大。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由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高原区。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计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 回答下面小题。‎ ‎6. 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7. 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 A. 汛期变快 B. 全年都快 C. 全年变化不大 D. 枯水期变快 ‎8. 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 A. 上游植树造林 B. 上游水土保持 C. 下游修建水库 D. 下游疏通河道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渭河干流流经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越大,流水的侵蚀作用越强,被带到河流中的泥沙越多,河水含沙量越大,因此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在7~9月。故C项正确。‎ ‎【7题详解】‎ 河流含沙量越大,河槽泥沙冲淤速度越快,汛期河流流量大,则汛期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快。故A项正确。‎ ‎【8题详解】‎ 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泥沙含量;AB项错误。下游修建水库,使其上游水面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会加速泥沙淤积;C项正确。下游疏通河道,会加快河流流速,减小其上游泥沙淤积。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题中冲淤是指泥沙沉积,不是冲刷侵蚀。‎ 流动的冰称为凌,冰在水面或水体中随水流动称为流凌。2017年1月20日,黄河晋陕峡谷出现大面积流凌现象,密度达到50%,一朵朵莲花般的冰凌顺着河面浩浩荡荡向下游流动,气势磅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河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该河下游常年断流,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 该河流上游落差小,水力资源贫乏 D. 该河段出现流凌现象,可能在下游堆积形成凌汛 ‎10. 对黄河凌汛主要发生的时间和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夏季河水开始解冻时节 B. 秋、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节 C. 上游青海省、下游山东省内 D. 从高纬流向低纬的中游河段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关于黄河的叙述中,该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A错误。该河下游是地上河,常年断流,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错误。该河流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C错误。该河段流向较高纬度,出现流凌现象,可能在下游堆积形成凌汛,D正确。‎ ‎【10题详解】‎ 对黄河凌汛主要发生的时间是秋、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节,B正确。冬、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节,A错误。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省内,C错误。从低纬流向高纬的上游和下游河段,D错误。‎ 中国白酒生产地域性强。以发酵容器为例,清香型用的是缸,如山西汾酒。清香型酒的酿造技术传到陕西后,直接挖坑用黏土糊内壁,用土窖酿酒。泥土产生的细菌使酒产生香气,于是就有了浓香型白酒。因追求清香型风味,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后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入四川盆地,人们同样使用“毁窖”法,但却不能达到毁窖的目的。再后传入贵州,人们用“石壁泥底”窖酿酒。‎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 )‎ A. 当地的气候暖湿 B. 土中的细菌不同 C. 当地酿酒时间长 D. 土的矿物质不同 ‎12. 在贵州建“石壁泥底”窖除考虑控制细菌外,另一主要目的是( )‎ A. 调节窖内温度 B. 防止流水侵蚀 C. 节约建设成本 D. 有效防止地震 ‎【答案】11. A 12.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四川和陕西的气候差异以及云贵高原的流水侵蚀,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1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在西安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就可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但是在四川就不可以,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降水多,因此新土滋生细菌的机会比较大,因此形不成清香型风味,故答案选A项。‎ ‎【12题详解】‎ 贵州地形崎岖,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此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建“石壁泥底”窖就可以防止流水侵蚀,故答案选B项。‎ ‎13.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下图为我国夏季不同避暑类型分布图。影响我国东南地区避暑型气候分布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温度 B. 湿度 C. 风速 D. 太阳辐射 ‎【答案】A ‎【解析】‎ ‎【详解】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其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而我国东南地区因纬度低气温高,不具备避暑型气候的条件,A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读图、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4. 上表为不同避暑类型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表。表中①②③④避暑类型依次对应(   )‎ A. 中东部山岳型   西南高原型    东北山地平原型   西北山地高原型 B. 西南高原型    中东部山岳型   东北山地平原型   西北山地高原型 C. 西南高原型    西北山地高原型  中东部山岳型    东北山地平原型 D. 西北山地高原型  中东部山岳型   西南高原型     东北山地平原型 ‎15. 根据上面判断结果,我国中东部山岳型气候的特点是(  )‎ A. 气温高 B. 湿度小 C. 风速大 D. 辐射强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材料、图可知,西南高原型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最强,应对应①;中东山岳型大都位于沿海地区,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湿度大,对应②;东北山地平原型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纬度高,气温较低,对应③;西北山地高原型则对应,空气湿度小,对应④,B正确。‎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为中东部山岳型气候,读表信息可发现,具有风速大的特点,C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读材料、表格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见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17. 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18. 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 A. 空气水汽含量 B. 风速 C. 太阳高度角 D. 日出日落方位 ‎【答案】16. C 17. D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节气,夏至日6月22日,大暑节气约是7月下旬, “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指的是萤火虫出现,天气闷热,进入雨季。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C对。此时江淮地区是伏旱,A错。华南地区、川渝地区进入雨季的时间早,B、D错。‎ ‎【17题详解】‎ 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热量,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D对。降水、霜冻期、光照不是影响播种时节的主要因素,A、B、C错。‎ ‎【18题详解】‎ 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为大气中水滴折射光线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空气水汽含量,A对。风速、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方位不是彩虹出现的主要原因,B、C、D错。‎ ‎【点睛】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正是大暑节气。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热量,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彩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空气水汽含量。‎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 2000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11年 ‎20.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试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 ‎【19题详解】‎ 新理念指的是低碳环保,从图中看2011年自行车出行占比开始上升,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开始下降,说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从图中看市民出行方式变化指的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占比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减少, 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B正确。故选B。‎ ‎2012年,日本实施以園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对有价格优势的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截至2018年1月,产于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 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22. 中国K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A. 技术先进 B. 知名度高 C. 产品质量高 D. 产品价格低 ‎23. 仅考虑自然因素,下列城市6月份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最长的是 A. 莫斯科 B. 圣保罗 C. 墨西哥城 D. 圣地亚哥 ‎【答案】21. B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需求增长迅速。这些材料都显示日本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植及鼓励,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选A。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鼓励说明是有策略有针对性的支持,并不仅仅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也不是为了解决国内失业问题;该策略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选B。‎ ‎【22题详解】‎ 由于日本降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低价面板的需求增长,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中国K企业产品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产量大,成本低,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强,故选C。K企业产品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技术、知名度方面无明显优势。‎ ‎【23题详解】‎ ‎6月份,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越长。四选项中,莫斯科所处纬度最高,昼长最长,而且莫斯科降水少,云量小,所以发电时间最长,据此选D。‎ 山东章丘素有“铁匠之乡”之美誉,曾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 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 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 到锅如明镜。据统计,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 73 万,约有 38 万人以打铁养 家糊口。2018 年 2 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 6000 倍,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4. 上世纪 50 年代,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 铁矿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B. 从事手工铁锅人员众多 C. 生产经验丰富,品质优良 D. 解放初国内市场需求大 ‎25. 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铁匠艺人 B. 近年国内市场需求减少 C. 锅具品质下降 D. 现代化锅具生产的冲击 ‎26. 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A. 提高章丘手工铁锅的价格 B. 增加现代化锅具生产的产量 C. 加强铁匠培训,提高产量 D. 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24. C 25. D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章丘铁锅的精华在于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繁复的工序,章丘铁匠技艺高超、经验丰富,铁锅质量好,山东铁矿不丰富,A错;产品的口碑是靠品质取胜,而不是靠人数取胜,故B错;当时的市场也不大,D错;据此选C。‎ ‎【25题详解】‎ 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由于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满足了大市场需求.导致章丘铁锅市场的相对减少,同时,机械化生产较为简单,故B错,D正确。机械化生产使得人们对于传统铁匠工艺降低学习欲望。工匠少,产量低,但章丘的铁锅之所以这么出名,其品质没有下降,故C错;缺少铁匠艺人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错。‎ ‎【26题详解】‎ 对章丘“无锅”现象,提高章丘铁锅价格,会降低公众购买愿望,只会导致章丘铁锅更加衰落,A错;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会使章丘铁锅泯灭个性,品牌被毁,B错;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可以促进章丘铁锅的传承,满足市场需求,C正确;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对章丘铁锅工艺的破坏,D错。据此选C。‎ 山西人爱吃酷,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有3000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酸、香、甜、绵、醇”享誉国内外。它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山西陈醋选用优质原料经“蒸、酵、熏、淋、陈”五步酿制,但只有经历“夏伏晒,冬捞冰”过程才能叫做老陈醋。该酿造过程需历经9-12个月的陈酿期。目前山西地区为扩大市场份额在不断探求新方法。下图为酿酷过程图。‎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7. 根据“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推断错误的是 A. 当地煤炭工业发达,空气中煤气含量大 B. 当地水土较“硬”,含碱性大 C. 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易滋生细菌 D. 当地多以杂粮面食为主,较不易消化 ‎28. 可采用“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是因为山西 A. 光照时间长 B. 降水季节变化大 C. 气温年较差大 D. 气温日较差大 ‎29. 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 扩大知名度 B. 完善交通设施 C. 提升产品质量 D. 改良酿造工艺 ‎【答案】27. C 28. C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山西老陈醋“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作用中并不包含除菌作用,且当地为温带,降水少,并不具备“温暖湿润”的特征,据此选C。‎ ‎【28题详解】‎ ‎“夏伏晒,冬捞冰”说明区域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据此选C。‎ ‎【29题详解】‎ 山西陈醋声名远播,质量也好,但按传统工艺,酿造过程需历经9-12个月,时间长,很难满足市场变化需求,因此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改良酿造工艺,选D。‎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年在 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 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30. 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 A. 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 B. 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 调整土壤湿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 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31. “种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A. 旱涝 B. 冻害 C. 高温 D. 大 风 ‎32. 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 降低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 B. 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 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答案】30. B 31. A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抽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选B。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D项与茶叶品质关系也不大,选B。‎ ‎【31题详解】‎ ‎“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与水相关的因素,结合选项选A。‎ ‎【32题详解】‎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选D。‎ 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含有毒性。黑杨树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安全。2017年10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棵黑杨树被砍伐清理。‎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3. 欧美黑杨的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A. 耐阴 B. 耐旱 C. 耐湿 D. 耐寒 ‎34. 洞庭湖保护区所种植黑杨的主要用途是 A. 发展旅游 B. 供候鸟栖息 C. 园林绿化 D. 生产纸浆 ‎35. 洞庭湖保护区大面积砍伐黑杨是因为种植黑杨 A. 加速湿地旱化 B. 加剧湖区水土流失 C. 经济效益低 D. 导致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答案】33. C 34. D 35. A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不耐阴;欧美黑杨生长迅速,说明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水分和养分;洞庭湖保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洞庭湖保护区地势低洼,汛期时洞庭湖面积扩大,淹没土地范围广,土壤含水量大,因此欧美黑杨生长习性最可能是耐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黑杨树作为经济林被引进,观赏性不强;黑杨含有毒性,不适合供候鸟梄息;作为化用途的黑杨多种植在道路两侧;黑杨生长迅速,且材质柔软,易加工,是优质的造纸原料,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长快,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加速了湿地的旱化;洞庭湖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水土流失程度轻;由材料可知,欧美黑杨生长快,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且是作为经济林被引入的,因此种植欧美黑杨的经济效益较高;欧美黑杨种植在湖泊周边地区,可减弱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四川省夹江县,两山夹江,翠竹葱葱。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是首批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料手工造纸”始于唐代,兴于明,盛于清。享有“蜀纸之乡”的美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 影响夹江“竹料手工造纸”业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 B. 原料 C. 技术 D. 交通 ‎37. 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夹江现代造纸业 A. 分布在靠近河流的下游处 B. 分布在远离城区的地区 C. 分布在与季风垂直的郊外 D. 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 ‎【答案】36. B 37. A ‎【解析】‎ ‎【3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省夹江适合竹类生长,而且用竹料手工造纸可见夹江造纸业形成的主导区位应该是造纸原料一竹类,故选B。‎ ‎【37题详解】‎ 造纸业对水污染较严重,造纸业布局的环境因素主要考虑水污染,所以虽然工厂需要靠近市场,但造纸业对水有污染又对水有较大的需求,因此,最好布局在靠近河流的下游,选A。‎ ‎【点睛】本组题以四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材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特点,需从材料和基础知识着手,试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马千台村是远近闻名的玉米村,玉米楼子是该村传统的农户储粮装具,历史极为久远,但因其结构上的缺陷,防护效果不佳。近年来该村引进新型玉米仓,新型仓子长4米,宽1.5米,高1.8米,钢骨架,里面是一层钢板网和一层很细密的防鼠钢丝网。它具有防霉、防鼠、防虫等作用,可以减少粮食损失,实现增产增收。‎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38. 和传统玉米楼子比,新型玉米仓 A. 有明显的通风、防雨效果 B. 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 C. 可以减少自然水分损失 D. 能大大提高粮食的贮备量 ‎39. 新型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是根据 A. 降水量多少 B. 风力大小 C. 玉米产量 D. 地形的起伏 ‎40. 马千台村最可能位于 A. 东南沿海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答案】38. B 39. B 4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能力,总体难度较大。‎ ‎【38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新型玉米仓,具有防霉、防鼠和防虫等作用,而密闭性较强,通风效果不好,对于自然水分的减少没有影响,而储备量与此无关,故选B。‎ ‎【39题详解】‎ 新型玉米仓主要是为了自然晾晒,有利于储存玉米,而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是依据,不同地区风力大小,与降水量和产量无关,故选B。‎ ‎【40题详解】‎ 马千台村是传统的玉米村,且常有积雪覆盖,不会是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玉米储存一般不需考虑防潮发霉问题,加之玉米的主产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以马千台村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潟湖是紧靠大海的一片水域,它被一些沙嘴、沙洲或狭长的小岛与大海分隔开,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太湖是由潟湖发育形成的淡水湖.目前太湖湖泊面积2 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 338.1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下图示意古、今太湖对比。‎ ‎(1)简述图中长江沙嘴的形成原因。‎ ‎(2)说明古太湖的咸水湖演变成现今淡水湖的过程。‎ ‎(3)目前太湖面积有缩小的趋势,简要分析面积缩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太湖的措施。‎ ‎【答案】(1)长江携带泥沙在江海交汇处,由于地势平坦、海域较浅,河水受到海水的顶托,泥沙不断堆积形成。‎ ‎(2)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地势西高东低,大量的河流径流注入太湖;太湖水盐分通过入海通道注入海洋,太湖水的盐度逐渐降低,形成淡水湖。‎ ‎(3)河流携带泥沙,湖床抬高;(网箱养殖,植物、藻类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多,大量沉积湖底;人口增加,围湖扩大用地等。流域内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有关知识,考查外力作用及湿地保护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长江沙嘴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考虑。长江携带泥沙在江海交汇处,由于地势平坦、海域较浅,河水受到海水的顶托,泥沙不断堆积形成。‎ ‎(2)古太湖的咸水湖演变为今天淡水湖的过程,主要结合水循环的有关知识,从降水与盐类的排出角度考虑。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地势西高东低,大量的河流径流注入太湖;太湖水盐分通过入海通道注入海洋,太湖水的盐度逐渐降低,形成淡水湖。‎ ‎(3)太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及自然条件角度考虑。措施主要针对萎缩原因进行分析。河流携带泥沙,湖床抬高;(网箱养殖,植物、藻类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多,大量沉积湖底;人口增加,围湖扩大用地等。流域内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质。‎ ‎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十八世纪在安第斯山脉东面厄瓜多尔海拔900至2 700米,北纬10°至南纬22°温凉而湿润的雨林中山谷被发现后,由于对疟疾病有特殊疗效,迅速风靡世界,到了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的印尼为最早引种的国家,也是最大的集中产地。‎ 下图示意爪哇岛金鸡纳树分布。‎ ‎(1)和原产地相比,爪哇岛更适合金鸡纳树的栽培和加工,请说明原因。‎ ‎(2)简要分析金鸡纳树多分布在山地缓坡的原因。‎ ‎(3)简述金鸡纳树在爪哇岛大量种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推测国际市场目前金鸡纳的需求大幅下降的原因。‎ ‎【答案】(1)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当地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产品加工成本低;(东南亚地处世界主要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交通优越,产品便于远销世界。‎ ‎(2)山地缓坡采光、通风条件好;利于排水,不易产生渍涝;山地昼夜温差较大,便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3)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加工、运输)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药物和替代品的增加;疟疾防治措施提高(疟疾发病率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及区域经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读取信息、整合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爪哇岛适合金鸡纳树栽培和加工的原因主要从土壤、劳动力及交通角度分析。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当地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产品加工成本低;(东南亚地处世界主要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交通优越,产品便于远销世界。‎ ‎(2)金鸡纳树多分布在山地缓坡的原因主要从采光、昼夜温差大小、排水等角度考虑。山地缓坡采光、通风条件好;利于排水,不易产生渍涝;山地昼夜温差较大,便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3‎ ‎)金鸡纳树在爪哇岛大量种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及生态等角度考虑。大量种植金鸡纳树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加工、运输)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国际市场目前金鸡纳的需求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从疾病发生率及治疗手段的革新角度考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药物和替代品的增加;疟疾防治措施提高,所以需求量下降。‎ ‎【点睛】农业的区位分析: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1)气候。判断分析当地气候,并根据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2)地形。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者林业。3)土壤。影响作物的种类。4)水源。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干湿状况的要求选择。‎ 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关注其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2)交通。商品率越高的农业对交通运输便利程度要求越高。3)劳动力。发达国家内劳动力不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里海(下图)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湖泊总面积的l4%,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一百多条河流注入。里海湖水深度南北差距颇大,北部仅有4-6米,而南部最深可达1025米。‎ 材料二 ‎ ‎ 里海有着世界上公认品质最佳的鲟鱼。鲟鱼为洄游鱼类,喜半咸水生活,每年春、秋两季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春季洄游里程通常距河口200千米以内,秋季洄游距离至八海口2000千米以上。里海南部伊朗小镇巴博勒出产的鱼子酱,因全部采用年龄超过60岁的成熟大白鲟鱼子为原料,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珍品。‎ ‎(1)试分析里海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远小于秋季的原因。‎ ‎(2)分析里海南部伊朗小镇巴博勒鱼子酱最为名贵的主要因素。‎ ‎【答案】(1)春季水温低;有机制含量少,食物少;大量冰雪融水注入河流,影响洄游。‎ ‎(2)盐度适宜;水域广,湖水较深,适宜大型鱼类生长;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少,水质优良;选用60岁以上年龄鲟鱼为原料,较为稀有,品质上乘。‎ ‎【解析】‎ ‎【分析】‎ 该题以里海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一题从水文特征、食物等角度分析,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导致河水的温度比秋季低,食物少;第二题从鲟鱼品质好角度分析。‎ ‎【详解】(1)俄罗斯鲟的产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导致河水的温度比秋季低。伏尔加河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越往上游水温越低,有机制含量少,食物少。所以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 ‎(2)读材料和图可知,里海南部水域广、水深,油气田少,盐度适宜,适宜大型鱼类生长,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少,水质优良鲟鱼品质好;伊朗小镇巴博勒鱼子酱选用60岁以上年龄鲟鱼为原料,较为稀有,品质上乘,因而名贵。‎ ‎【点睛】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以及过度捕捞破坏了鲟鱼正常繁殖,导致数量减少。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多,污染河流,影响了鲟鱼产卵。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阻碍了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的产卵。里海水位下降,盐度升高,鲟鱼的生存环境恶化。‎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州半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海拔259米。日前,雷州半岛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菠萝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的特性,以年均温24-27℃,年雨量1000-1500毫米生长最为适宜。雷州丰岛最南端的徐闻县菠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2015年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徐闻县菠萝产量与往年相比减产40%。下图示意雷州半岛位置。‎ ‎(1)雷州半岛年平均雷暴天气日数过百,是世界著名的两大雷区之一。从气象气候的角度分析雷州半岛多雷暴的原因。‎ ‎(2)分析雷州半岛年平均降水量约1488毫米,但存在缺水现象的原因。‎ ‎(3)概述雷州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4)指出徐闻县菠萝种植易遭受的气象灾害。‎ ‎【答案】(1)雷州半岛地处热带,日照强烈,气候湿热,空气对流旺盛;三面环海,常年海陆温差大且夏秋多台风,因而雷暴较多。‎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而且年际变化大;河流短小,蓄水能力差;水流速度快,且蒸发强盛;水利工程不完善。‎ ‎(3)流量较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易受台风、低温冻害、旱涝灾害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雷州半岛为考查区域,考查雷暴天气的成因、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灾害,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详解】(1)雷州半岛多雷暴天气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带气旋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纬度位置:雷州半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水汽充足;海陆位置:三面环海,海陆热力环流显著,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多台风天气。‎ ‎(2‎ ‎)雷州半岛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而且年际变化大。半岛面积小,导致河流短小,蓄水能力差。区域水流速度快,且蒸发强盛。水利工程不完善,对季节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所以存在缺水现象。‎ ‎(3)由于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河流流量较小。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位于热带,没有结冰期。‎ ‎(4)根据材料菠萝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的特性,雷州半岛为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多旱涝灾害,冬春季节寒潮带来低温冻害影响,夏秋台风灾害。‎ ‎【点睛】(1)雷暴天气和强对流天气有关,所以分析雷州半岛多雷暴天气应从水汽来源多、空气对流作用强烈两方面分析;(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3)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