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近年 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 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X2 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2. 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相当 B. X3 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稳步下降 C. X1 与 X2 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 D. X1 与 X3 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3. 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A. X1 B. X2 C. X3 D. X1 与 X2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横轴的年龄,X2年龄段属于劳动力人口,美国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B对。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家庭因素不是影响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C、D错。 【2题详解】 根据图中迁移率曲线,目前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差异大,A错误。X3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C正确。X1与X3 年龄段人口主要为迁移儿童和老人,D错误。 【3题详解】 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X1与X2,D对。X3是老龄人口,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C错。A、B错。 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 ) A. 800~1400m B. 1400~2200m C. 2200~3200m D. 3200~3800m 5. 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 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 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 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答案】4. C 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数量最多海拔高度为2200-3200米之间。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主要民族分布出现汉族、羌族、藏族的变化,这一垂直带谱的形成和地形及民族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汉族以农耕业为主,低海拔地区适宜农耕,而羌、藏易牧业为主,分布海拔较高。 考点:聚落的影响因素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比较节约 ③调节沿途气候 ④减少水污染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 资金相对欠缺 B. 技术水平较低 C. 地质环境复杂 D. 气候条件恶劣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好处是减少工程量,①对。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②错。沿途水量增加,调节沿途气候,③对。水量增加,能加快水体净化,不能减少水污染,④错。A对,B、C、D错。 【7题详解】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到西北地区。沿途经过山区和阶梯交界地带,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地质环境复杂,C对。我国建设资金充足,A错。建筑技术水平高,B错。气候条件恶劣对工程建设影响小,不是最大障碍,D错。 柽柳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可深入地面以下10余米,根系萌芽力强,即使被沙埋后仍然可用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形成柽柳沙堆(如下面左图)。新疆艾比湖附近分布着众多的柽柳沙堆。下面右图为艾比湖流域起沙风向玫瑰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 柽柳沙堆多分布于艾比湖流域的湖滨、山麓冲积扇边缘、低洼地附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下水 D. 土壤 9. 艾比湖附近的柽柳沙堆( ) A. 东南坡沙堆坡度缓 B. 西北坡沉积物颗粒小 C. 坡顶风力侵蚀作用强 D. 高度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新疆艾比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源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A、D错;当地气候干旱,而湖滨、山麓冲积扇边缘、低洼地附近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故主要影响因素应是地下水,B错、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艾比湖流域起沙风向玫瑰图判断艾比湖流域盛行西北风,结合西北地区沙漠的成因,联系沙丘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沙丘的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东南坡位于背风坡,故坡度陡,A错;西北坡位于迎风坡,受沙丘阻挡,风速降低,一些大的颗粒先沉积,故西北坡沉积物颗粒大,B错;根据左图判断坡顶被植被覆盖,故风力侵蚀作用弱,C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株高度越大,对风的阻力越强,沙尘沉积越多,沙堆越高,故柽柳沙堆高度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D对。故选D。 某摄影师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旅游,如图是他从驼队正侧面拍摄的驼队景观图(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则该日可能是( ) A. 2月18日 B. 6月20日 C. 10月24日 D. 12月22日 11. 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 5:00 B. 9:00 C. 15:00 D. 19:00 【答案】10. B 11.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较难。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且驼影位于驼队前进方向的左侧,驼影朝向西南方向,则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应为日出时刻,日出东北时,太阳直接北半球,6月20日太阳直接北半球;3月18日、9月24日、12月22日太阳直接南半球。 故选B。 【11题详解】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根据题干可知,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则驼影朝向西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则拍摄者是面向东北方,是北半球的夏半年的日出时间。如果日出在5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符合条件,故A正确。 9时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B不符合题意。15时太阳位于西南不天空,C不符合题意。19时为日落时间,太阳位于西北方,则日影朝向东南,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如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 (2)简述河套灌区发展对乌梁素海影响。 (3)从水循环角度,简述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日趋加重的原因。 【答案】(1)临近黄河,水渠密布,有充足稳定的灌溉水源;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适宜;地广人稀。 (2)对乌梁素海产生补给作用,增加其水量;但大量农业污水流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化肥等残留随流水进入,改变原有湖水性质,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3)该地大量引水灌溉,但缺少排水设施,大水漫灌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日趋加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河套平原临近黄河,水渠密布,有充足稳定的灌溉水源;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种粮条件好;夏季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品质高;人口少、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我国粮食市场广大。 (2)利的方面对乌梁素海产生补给作用,增加湖泊水量,利于湖泊周边环境发展;弊的方面考虑灌区的农业用水含有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大量农业污水流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水质下降;农药、化肥等残留随流水进入,改变原有湖水性质,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3)土壤盐碱化的成因是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有关;河套港区大量引水灌溉,但缺少排水设施,大水漫灌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分蒸发而上升到地表加重盐碱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奈特伦洼地位于埃及北部盆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的东北部长40千米,宽3—8千米,最低点海拔﹣28米。洼地内有几十个小盐湖,当地农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下图示意为奈特伦洼地及周边地区。 (1)判断奈特伦洼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说明理由。 (2)与宁夏平原相比,说出奈特伦洼地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3)分析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为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1)河流水。 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缺少本地区地表径流下渗补给;奈特伦洼地临近尼罗河,海拔低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水下渗,通过地下透水岩层补给奈特伦洼地的地下水。 (2)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夏季光照更充足,冬季气温较高。 (3)问题: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短缺;该地引用地下水源发展灌溉农业,地下水中所含盐分较多,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 (4)咸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增加灌溉用水;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改良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读图分析可知,奈特伦注地海拔较低,而且临近尼罗河,尼罗河的水位高于奈特伦注地,因此尼罗河水下渗,然后会通过地下透水岩层补给奈特伦注地的地下水。而该地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较少,补给的地表水源较少。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照、水分、热量、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宁夏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该地全年气温高,农作物的生长期长;夏季光照更充足,冬季气温较高。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短缺;该地发展灌溉农业,会大量引用地下水源,从而导致该地的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加剧,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且由于该地地下水中所含盐分较多,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科技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水资源短缺,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增加灌溉用水、咸水淡化等方面增加水资源的来源,同时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改良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所谓休闲农庄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新型休闲旅游形式。通过功能性的建筑和依附于农林地块的农业参与活动,吸引客人进行“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比常见的农家乐大,比农场和庄园小。目前的趋势是,大型农庄朝农业综合体发展,中小农庄朝精品主题农庄发展。 建设休闲农庄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答案】增大农特产品销售量;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加强区域联系,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地理的内容,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游客在休闲农庄“吃”与“购”会大大增加农特产品的销量,通过建设休闲农庄可以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强区域联系,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交流合作。 15.[环境保护]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増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 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该原因可采取的对策。 【答案】主要原因:CO2增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对策: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增加植被覆盖率;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工作;加强环保教育,倡导低碳生活(任答4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 读图可知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导致大气圈中二氧化碳数量增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 【点睛】生态保护的措施一般从包括三个主体层面,国家、企业和社会,再从宣传、行政、法律、工程、生物等方面去论述具体的措施。同时,有些环境问题由于材料论述了具体的问题所在,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