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2. 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3.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植物种类多 B. 枯枝落叶多 C. 地表径流大 D. 年均温较高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 【1题详解】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题详解】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灌木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题详解】 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B.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C. 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 D. 年均温较高,化学和生物风化增强,有机残体归还较多,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 2019年8月亚马逊雨林发生严重火灾,起火次数7.3万次,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0%。据卫星数据显示,2019年7月的森林砍伐面积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39%。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丙、丁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水汽输送 B. 乙表示蒸发与蒸腾 C. 甲与丙含义完全相同 D. 丁表示径流 5. 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表明了( ) A. 甲环节增强 B. 乙环节增强 C. 丙环节增强 D. 丁环节增强 6. 推测此次火灾严重最主要原因是( ) A. 环保者恶意宣传 B. 大力发展农畜业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拉尼娜现象 【答案】4. D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纳滞蓄大量的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把水分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图中甲表示热带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乙表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丙表示海洋水蒸发,丁表示径流(雨林到海洋)。故本题选择D。 【5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图中甲表示热带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乙表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丙表示海洋水蒸发,丁表示径流(雨林到海洋)。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主要是径流的影响,主要是受丁影响,故本题选择D。 【6题详解】 亚马逊并不像其他森林一样容易发生自然火灾,多数林火的发生来源于人类活动。当地农民一般会选择在较为干燥的八月到十一月通过火烧清理田地,或养殖业、矿产业借此创造可用的土地,所以主要原因来源于当地大力发展的农畜业导致的,B对。严重火灾实际是有发生,和环保者恶意宣传没有关系,排除A;全球气候变暖和拉尼娜现象是自然原因,此次火灾严重主要是人为原因,所以排除CD。故本题选择B。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技术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的温度、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7. 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原因是( )。 A. 气候适宜发酵 B. 传统经验丰富 C. 运输时间缩短 D. 原料优质丰富 8. 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 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原因是( )。 A. 加强企业协作 B. 共用基础设施 C. 提高企业知名度 D. 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答案】7. C 8. A 9.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普洱茶“渥堆发酵”为背景,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中信息非常充分,深入挖掘游戏信息是解题关键。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过去由于交通运输不便,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快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 故选C 【8题详解】 “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 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和燃料。(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油气资源开发 B. 交通运输发展 C. 牲畜粪便焚烧 D. 工厂废气排放 11. 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 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 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 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 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12. 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A. 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 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 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 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10题详解】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 A. 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错误。 B.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正确。 C. 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黑炭,故C错误。 D. 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 不是工厂废气。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题详解】 “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 A. 根据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黑炭浓度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 西风冬季强,夏季弱,夏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小,故B错误。 C. 即使夏季气温高,大气层中黑炭也不会自燃。故C错误。 D.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题详解】 A.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故A正确。 B.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故B错误。 C.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故C错误。 D.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黑炭的存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本题正确答案为A。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 A. 冰雪荒漠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灌丛草甸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14. 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 P地 B. R地 C. M地 D. N地 15. 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海拔 C. 气温 D. 风力 【答案】13. C 14. B 15.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之垂直地带性。 【13题详解】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题详解】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故正确答案为B。 【15题详解】 A. 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绝大部分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根据材料,B错误。 C. 同为山脉东坡,同海拔地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气温不是林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该地区山脉众多,且均为南北走向,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均不便于进入,故 风力上没有较大差别。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A。 所罗门群岛为南太平洋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国南部的伦内尔岛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环礁并因此入选世界遗产,伦内尔岛东部的潟湖(是指浅水海域被沙嘴、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为太平洋最大的封闭湖。 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潟湖的形成过程,图1排序正确的是( )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17. 2019年5月3日,在群岛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图2),震源深度为20千米。对于本次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震源位于地幔 B. 由于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震源位于莫霍面 D. 由于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16. D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地震。 【16题详解】 潟湖是指浅水海域被沙嘴、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最初是岛屿,为①,由于珊瑚礁封闭导致逐渐淹没岛屿,形成潟湖,故图1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故选D。 【17题详解】 震源深度约20公里,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以上,AC错误。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正确,D错误。故选B。 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下图)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 A. 海浪 B. 冰川 C. 风力 D. 流水 19. 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①风化的速度 ②侵蚀的速度 ③搬运的速度 ④基岩的岩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8. D 19.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18题详解】 A. “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说明此地距海远,不受海浪影响。故A错误。 B. 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是“U”型谷,与羚羊谷的形态不符,故B错误。 C.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干燥地区的地表。故C错误。 D. “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沙粒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光滑的砾石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这些信息都在提示该地形成原因为流水作用。而且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题详解】 ①“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光滑,说明四壁风化作用非常微弱,故①错误 ②峡谷的进一步增大、增深,首先与侵蚀的速度呈正相关:侵蚀作用越强,增大增深得速度越快。故②正确。 ③搬运的前提是侵蚀作用,所以搬运不是主要因素,故③错误。 ④基岩的岩性如果比较软,峡谷就容易被侵蚀而增大增深,如果岩性比较坚硬,就不容易被侵蚀。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昆虫物种之一,一般生活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下筑巢中。蚂蚁喜热,在15℃一4O℃都可正常生 长,但最佳气温为25℃-35℃,低于10℃就进入冬眠。蚂蚁生存的土壤湿度为10%~2O%,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下表为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重要指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影响高黎贡山南北段蚂蚁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和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降水 D. 光照 21. 高黎贡山南段山顶蚂蚁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和密度都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地形平缓 B. 热量充足 C. 降水丰富 D. 光照充足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蚂蚁属于喜热昆虫,最佳生存温度为25℃-35℃,高黎贡山南段纬度较低,热量优于北段,因此热量是影响高黎贡山南北段蚂蚁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和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项B正确。 【21题详解】 由材料“蚂蚁一般生活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下筑巢中”,可判断高黎贡山南段山顶地形可能较平缓,植被为竹林和小乔木的混交林,为蚂蚁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故选项A正确。 气候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一直减少 B. 一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3. 与3300米处比较,影响3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气温 C. 风力 D. 降水 24. 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是 A. 7月 B. 6月 C. 9月 D. 8月 【答案】22. C 23. D 24.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2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海拔范围内草甸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先增后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3180米比3300米处生物量少,所以说明该地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3180米比3300米气温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故B错误;3180米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为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C正确。在这个高度上,光照条件差别不大,A错误;风力对生物量影响不大,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即是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的月份。图中数据为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7月初至8月初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可推知7月份草甸生长最快。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柵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图甲所示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甲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 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 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 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來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26. 图中河流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 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 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 D. 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 ABD、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阻隔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ABD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图中的沙障能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C正确。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河流水文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分析和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A、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A错误; B、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夏季出露在外的数量少,B错误; C、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因此该地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C正确; D、河流从P 处流往Q处,但P处河水流至Q 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D错误。 故选C。 【点睛】河流的季节变化是指一年中河流水量和水位随着季节发生多少和高低的变动;年际变化是指河流径流量和水位在不同的年份有多少和高低的不同。 判断河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需要结合河流的补给水源。一是考虑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等自然地理特征。比如热带雨林地区全年多雨,降水年际变化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小;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并且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因此位于季风区的河流季节变化大,夏季是汛期,冬季是枯水期,且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二是考虑所在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气温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因此西北内地地区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2019年1月以来,吉林省少雨雪,几乎无积雪覆盖,且出现最暖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1.3℃,较常年高4.3℃,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下表为2019年1月吉林省各州市平均气温、距常年平均值及高温排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据表可知 A. 1月份各市州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 B. 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0~5.2℃ C. 长春、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 D. 吉林市平均气温为-11.8℃,在各州、市中距平均值最高,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 28.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吉林省某些地区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不断加剧,原因可能是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太阳辐射减弱 D. 降雪减少、雪期推后 【答案】27. D 2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27题详解】 据表格可知,1月份各市州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高3.0~5.2℃,吉林、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吉林省各地区降雪减少且雪期推后、缩短,会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阿勒秦地区位于新彊北端,阿尔泰山南部。千百年来,生活在该地区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都沿着“四季牧场,终年放牧”的传统生活智慧和生产方式,年复一年,山上山下,长跋涉。11月末或12月初,牧民赶着上百万头牲口转场至冬牧场越冬,随着越来越多牧民的定居,饱含浪漫想象的游牧之歌,在阿勒泰已渐行渐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甲阿勒秦地区的丙牧场对应的植被带主要为( ) A 荒漠及荒漠草原带 B. 灌木草原带 C. 森林和森林草原带 D. 山地草甸带 30. 图乙中冬牧场分布海拔高于春牧场所在地,最可能因为此处( ) A. 多晴日,云量少 B. 风速较小,相对温暖 C. 积雪薄,多牧草 D. 坡度较缓,更加向阳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以推测阿尔泰山西南坡的垂直植被带自下而上是荒漠及荒漠草原带、灌木草原带、森林及森林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冰雪带。甲牧场海拔最高,是夏季牧场,位于森林草原和高山草甸带;乙牧场是春秋牧场,位于灌木草原带;丙牧场是冬季牧场,多位于荒漠及荒漠草原带。故本题选择A。 【30题详解】 读图乙,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海拔更高,积雪更厚,牧草较少,坡度更陡,C和D错误;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晴天更少,云量更厚,A错。冬季牧场与春季牧场相比,春季牧场位于河谷地区,河谷的狭管效应更大,风力更大;而冬季牧场海拔相对较高,风速较小,相对温暖,B正确。故本题选择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特龙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边缘、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距离东南部的阿鲁沙约113公里。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枳季节变化大,水中盐、碱浓度很高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个让生命难以维系的环境里,却成为火烈乌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小火烈鸟的数量大约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碟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自1883年以来盖拉伊火山一直保持着间歇性喷发。下图为纳特龙湖位置和阿鲁沙各月降水量分布图。 (1)说明纳特龙湖湖水很浅的原因。 (2)分析纳特龙湖湖水盐、碱浓度高是如何形成。 (3)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小火烈鸟成长所提供的生存条件。 【答案】(1)地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较少,旱季湖水蒸发旺盛。 (2)附近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散落到湖中;火山灰和火山熔岩被风化、侵蚀,盐类物质被风、流水搬运,在湖中累积湖泊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流域,流出水量少;该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尤其是旱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地下温泉带来大量的矿物质。 (3)湖水盐度高,蓝藻等嗜盐藻类大量繁殖,火烈鸟的食物充足湖水浅,便于小火烈鸟觅食宽阔的湖面、有毒的湖水和蒸汽提供了天然的防卫保护体系,使得大型食肉动物和天敌无法进入。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纳特龙湖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的知识点。 【详解】(1)读图可知,海拔高,位于东非高原上,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旱季,降水少;同时该湖位于低纬热带而且有火山温泉入湖水温较高,蒸发旺盛。 (2)从浓度的定义可知,盐、碱度的高低取决于溶质(盐类物质)和溶剂(水)多少的对比。所以盐碱度高的原因要从两个角度分析回答:盐类物质来源多----附近有火山(注意文字和图上信息),火山熔岩成分随径流入湖,带来大量盐分;水分较少----从水循环角度看,也就是地表径流少,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蒸发、降水、下渗因素。结合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旱季,降水少;同时该湖位于低纬热带而且有火山温泉入湖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此外地处非洲板块内部张裂,断层陷落形成内陆湖泊,湖水不能外溢,盐分难以排泄,因此盐碱度极高。 (3)结合材料可知:纳特龙湖周围生态环境严酷,不适应其他生物的生存,小火烈鸟天敌少;纳特龙湖旱季拥有较大面积的盐湖浅滩,小火烈鸟栖息地面积广;纳特龙湖中原生生物、水藻等食物丰富(湖中的蓝碟是小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段线路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到西域。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新丝绸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材料二 甘肃高台县在3万亩沙漠绿洲上引进种植黑番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标准化生产黑番茄基地。其果实品质和种子质量明显优于传统产地美国和德国,番茄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7倍,含有大量维生素。当地建成全球第二条黑色酱汁加工线,产品远销国内外。 材料三 甘肃省等高线图 (1)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 (2)说明高台县出产的黑番茄酱汁质量好的区位条件。 【答案】(1)①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地势起伏较大,行走困难,沿途缺水等,补给困难;②河西走廊以南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商队通行困难,补给不足;③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商业较发达,补给充足。 (2)①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黑番茄品质好;②祁连山冰雪融水为灌溉水源,水质好;③该地环境污染少;④提炼设备、技术先进。(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分析】 考查交通线路的选线及工业区位条件。 【详解】(1)看图说话,据图可知,河西走廊的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均较恶劣,之所以选择河西走廊,主要应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包括地形、气候、水源等,同时考虑人口、经济的分布。 (2)工业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技术、市场、历史悠久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