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并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呈某种排列次序与太阳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星是太阳的卫星 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 C. 金星属于巨行星 D.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对凌日现象的描述可知,需满足如下条件:行星位于日地轨道之间,且行星要从日地间穿过。图中符合条件的图片只有C。 【2题详解】 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不是太阳卫星,A错误。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可知,金星两侧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正确。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错误。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是西子向东,D错误。故选择B。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局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层次有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4. M是八大行星中的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木星 5. 地球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有大气层 C. 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 D. 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答案】3. B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太阳和绕太阳运动的星体构成了恒星系天体系统(太阳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行星系天体系统(地月系),因此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层次有二级,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M是金星,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地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上”,图中显示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A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图示所展示的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 太阳耀斑爆发 B. 太阳爆炸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太阳辐射减弱 7.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 短波通讯中断 B. 信鸽丢失 C. 指南针失灵 D. 地表温度升高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A正确;太阳目前正处于壮年期,太阳辐射较为稳定,太阳辐射既不会突然增强,也不会突然减弱,太阳更不会发生爆炸,BCD错。故选A。 【7题详解】 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材料中所体现的是太阳活动,D正确;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排除A;太阳活动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产生磁爆现象,从而使得指南针失灵或信鸽丢失,排除BC。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能源利用的一个很好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C. 海拔高,与太阳距离近 D. 人类活动少,空气清洁 9.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 风能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气对流弱,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B正确。青藏高原人口较少、工业不发达,大气污染小,空气清洁,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导致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与日地距离1.5亿千米相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 【9题详解】 风能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根本是由太阳能导致的,A正确。天然气是远古时期生物尸体演化而来的,其在生存期所需要的能源来自太阳能,B正确。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水循环,其能量来自于太阳能,D正确。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C错误。故选择C。 2018年1月7日,天空上演了“木星合火星”奇妙天象,即两个天体视角距离最近,通俗地称为天体互伴。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表示木星和火星的数字分别是( ) A. ①⑤ B. ④② C. ④③ D. ⑤③ 11. 木星不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②缺少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没有液态水 ④太阳活动强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行星排序和生命存在的条件。 【10题详解】 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木星和火星分别为第5和第4 颗行星,对应图中序号为4、3,故选择C。 【11题详解】 木星有自转,存在昼夜更替,1错误。木星为气体行星,其主要成分是H,不具备生物呼吸条件,2正确。木星上没有液态水,无法让原始生命生存,3正确。太阳活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备因素,4错误。故选择C。 2018年1月10日10时51分(北京时间),在洪都拉斯北部海域发生了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岩石圈 B. 软流层 C. 上地幔 D. 外核 13. 该次地震最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海啸 B. 沙尘天气 C. 干旱 D. 洪涝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震源深度为10千米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慢顶部),A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慢上部,其深度范围约为80~400千米,B错;地幔是指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至地心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D均不可能,排除。故选A。 【13题详解】 此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北部海域,海底地震最有可能导致海啸,A正确;其他选项均与海底地震关系不大,BCD错。故选A。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圈层②是(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15. 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连续但不规则 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 是最活跃的圈层 16. 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 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 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C. 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 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14. A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示意,1圈层为其他圈层提供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接纳降水,故为水圈。2圈层负责气体的交换并提供风能等,为大气圈。3圈层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圈。4圈层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并接纳水和有机物等,为岩石圈。故选择A。 【15题详解】 1圈层为水圈,其特点为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B错误。生物圈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择A。 【16题详解】 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B正确。各圈层不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它们是互相渗透影响的,比如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的全部、岩石圈的顶部。A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择B。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 ) A. 低纬度的对流层 B. 中纬度的平流层 C. 高纬度的对流层 D. 低纬度的平流层 18. 该层大气( ) A. 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 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 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该大气层的高度范围为12~50千米,应该表示平流层,排除AC;由于该平流层底部,高度为12千米,即是表示该地区对流层厚度约为12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0~12千米,所以该图应该表示中纬度的平流层,B正确;由于低纬度的对流层厚度约为17~18千米,排除D。故选B。 【18题详解】 该层大气表示平流层,在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加,且高度增加,受紫外线的影响越强,其温度的增幅应该变大(根据图中曲线坡度变化也可以得出该规律),A错;紫外线属于短波辐射,B错;该层大气由于存在逆温现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C正确;D选项描述的是电离层,它位于高层大气,排除D。故选C。 【点睛】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下面图甲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一个过水断面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甲中的四条剖面线符合图乙剖面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关于图甲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多急流险滩 B. 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 C. 水流平缓,水能丰富 D. 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该河左岸水深,以侵蚀作用为主,右岸水浅,以堆积作用为主;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再根据图甲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左右岸,②符合图乙的剖面。故选B。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甲所示河段位于江汉平原,且图中显示该河段河道较为弯曲,因此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B正确;该河段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A错;地势低平,落差较小,水能不丰富,C错;河港一般建在河流的凹岸,D错。故选B。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22. 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石灰岩天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导致岩石被溶解后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一系列特殊地貌,C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常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该区域石灰岩广布且降水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强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24. 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的缓坡面为迎风坡,陡坡面为背风坡。照片上方为正南,下方为正北,左侧为正东,右侧为正西。根据图中沙丘分布特征可以得知,该地风向为西北风,选择B。 【24题详解】 该地为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地表植被稀少可以判断气候干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选择C。 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 防太阳暴晒 B.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 防病虫害 D. 防洪、防涝 26.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 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25. B 26. A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冬季太阳辐射较弱,A错;冬季气温低,网纱可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正确;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灾害,C、D错。 【26题详解】 熏烟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A正确;不会增加水汽含量,B错;不会增加地面辐射,C错;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熏烟并不能使大气温度增加,D错。 【考点定位】大气的热力作用 【方法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 B. 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 ②代表地面辐射 D. 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8.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① B.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C. 增强④ D. 增强② 【答案】27. A 28. C 【解析】 本题组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基本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7题详解】 图中③表示地面辐射,其能量来自②(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而①(进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大于②,因此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A对。 ①代表太阳辐射,属短波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属长波辐射,因此,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短于③,B错。②代表到达地面或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错。④代表大气逆辐射,与天气状况直接相关,阴雨天气强,晴朗天气较弱,D错。故选A。 【28题详解】 人造烟雾增加空气的颗粒物和水汽,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可防御霜冻。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改变进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A错。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改变地面辐射(③)的辐射方向,B错。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大气逆辐射(④),C对,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D错。故选C。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 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 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D. 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30. 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 18时~次日7时 B. 8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次日18时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同纬度海洋气温日较差,所以①表示陆地气温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A错,B正确;两曲线气温日较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垫面的性质不同,CD错。故选B。 【30题详解】 乙图中的海风表示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表明此时在近地面,陆地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因此只需要在甲图中找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的时段,结合图示信息可知,B正确。故选B。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年8月6日20时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 32. 图中甲、丁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 ) A. 5百帕 B. 10百帕 C. 12.5百帕 D. 15百帕 【答案】31. A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在P处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该处等压线),该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所以空气沿该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30°~45°),所以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A正确。故选A。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的气压范围为1010~1012.5hPa,丁处的气压值范围为1002.5~1005hPa,两地的气压差值范围为5~10hPa,所以图中甲丁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10hPa,B正确。故选B。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3.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 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 未登陆的台风 D. 长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 【详解】 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长江,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水汽是来自海洋水的蒸发,输送到陆地后,通过大气降水,再以径流形式,注入到东海,D对。塔里木河、天山冰雪融水都属于内流区域,水未流入海洋,A、B错。未登陆的台风,只在海洋内部循环,参与海上内循环,C错。故选D。 【点睛】 大气降水的水汽是来自海洋水的蒸发,经过水汽输送环节,到陆地后,通过大气降水落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再以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形式,回到海洋,完成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只在陆地内部循环,未登陆台风,是在海洋内部循环。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分东线、中线、西线3条线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南水北调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5. 东线工程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4. D 35. A 【解析】 【34题详解】 南水北调是对地表径流进行了干预,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④,D正确;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故选D。 【35题详解】 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应主要考虑调入区水分需求量最大的季节,东线工程主要调入华北地区,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蒸发大,加上农作物需水量大,容易形成春旱,该季节为华北地区最为缺水的季节,A正确,相对于春季来说,其他季节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较为缓和。故选A。 【点睛】水循环的类型以及环节总结如下: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数量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2018年9月16日至17日秋季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示意图。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统计项目 夏季 秋季 生成台风个数 783 755 超强台风个数 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 16.3% 27.9% 36.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地转偏向力减小 B. 植被进入落叶期,树木对台风阻力减小 C. 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D. 地表摩擦力减小 37. 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 A. 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 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 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 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答案】36. C 37. A 【解析】 【36题详解】 无论秋季还是夏季,台风生成的位置差异不大,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差异不大,因此地转偏向力对我国台风强度大小的影响小,A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秋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较高,海洋积攒的热量较多,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故而台风强度秋季大于夏季,C正确;地表摩擦力变化不大,D错。故选C。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9月16日12点,台风中心位于深圳南方,此时深圳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9月16日20点,台风中心位于深圳的西南方,此时深圳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A正确,BCD错。故选A。 38.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B.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C. 西南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多发地震 D. 台风、洪水灾害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洪涝灾害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A错;干旱灾害多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B错;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附近,多发地震,C错;台风(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水灾害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39.2019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地震逃生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户外选择开阔地带进行避震 B. 高楼撤离要乘坐电梯,可迅速逃生 C. 高楼室内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避震 D. 避震时双手抱膝并蹲下,尽量低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震发生时,电梯等设施易瘫痪,高楼撤离乘坐电梯,其危险性更大,B错;其他选项均是地震逃生的正确做法。故选B。 40.在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 旱涝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详解】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典型,受季风气候影响广泛,故旱涝灾害多发,A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0分 41.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D__________,H__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星和___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文字)。 (3)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__星(填文字)。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 (1). 天王星 (2). 金星 (3). 火星 (4). 木星 (5). 木星 (6). 近圆性 (7). 共面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以及运动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D为天王星,H为金星。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以及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3)E为土星,属于巨行星,太阳系内同样属于巨行星的还有木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 42.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填数字)是岩浆的发源地。 (3)__________(填数字)和__________(填文字)两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4)据科学家研究推测,地球内部②③④⑤各部分,可能为液态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 平流层 (2).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 (3). ③(填数字) (4). ②(填数字) (5).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或上地幔的顶部或地幔的顶部(三种说法均给分) (6). ④(填数字)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读图可知,①位于地面以上12~50千米左右的范围,所以①层是大气层中的平流层,该层大气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导致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 (2)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的深度约为80~400千米,所以图中③表示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以及上地幔顶部,图中②表示地壳。 (4)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在地下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此④(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或气态,由于该圈层处压力太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故最有可能为液态。 43.下图为“甲-戌六种外力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下图为某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最有可能出现在( )图所示地区。 A.甲 B.丙 C.丁 D.戌 (2)甲地貌景观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丙景观所在的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作用。 (3)戊、戌两地貌中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是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岩石主要是_________。 (4)丁地貌景观是_________,与其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图所示景观。 【答案】 (1). D (2). 流水侵蚀 (3). 风力堆(沉)积 (4). 戊 (5). 石灰岩或碳酸盐类岩石 (6). 冲积扇 (7). 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貌及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 【详解】(1)由图可知,该地的沉积物大小混杂不规律,且沉积物棱角分明侵蚀情况差,故它可能是冰川沉积作用的结果。戌图存在角峰、冰斗等地貌与之相符。 (2)甲为河谷景观,其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 (3)戊图内有石笋、石柱、钟乳石等,属于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主要岩石为容易被溶解的石灰岩或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 (4)丁地貌为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后因地势降低在山麓地区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与其成因相同的还有乙图中的河口三角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