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并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呈某种排列次序与太阳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星是太阳的卫星 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 C. 金星属于巨行星 D.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对凌日现象的描述可知,需满足如下条件:行星位于日地轨道之间,且行星要从日地间穿过。图中符合条件的图片只有C。‎ ‎【2题详解】‎ 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不是太阳卫星,A错误。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可知,金星两侧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正确。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错误。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是西子向东,D错误。故选择B。‎ ‎3.如下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 据此回答下题。‎ 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  )‎ A. 表面均温更高 B. 属于巨行星 C. 昼夜温差更大 D. 大气层厚度更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示意,“第二行星家园”为火星。由于距离太阳更远,因此表面温度更低,A错误。火星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由于火星质量小引力小大气更加稀薄,大气层的削弱和保温作用更差,因此昼夜温差更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稳稳落在虹湾着陆区,月球车进入月表漫步和探测阶段,这标志着“嫦娥三号”登月成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 ‎①受宇宙辐射影响大,白天太阳紫外线强烈    ‎ ‎②月面昼夜温差巨大,易损坏仪器 ‎③月球车在月球白昼时太阳能供电不足    ‎ ‎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不可能观测到的现象有 ‎①绚丽多彩的极光        ②我们美丽的地球       ③一闪即逝的流星 ‎④轮廓模糊的星云        ⑤黑子或耀斑活动       ⑥明亮耀眼的恒星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⑤⑥‎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月球没有大气层,对宇宙射线没有削弱,白天辐射强烈会对仪器造成影响,1正确。由于缺少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导致昼夜温差大,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2正确。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充足,3错误。月壤松软、月面地形复杂,月球车体积小,行驶起来易出现事故,4正确。故选择B。‎ ‎【5题详解】‎ 极光是高能带电粒子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月球无大气层,不会出现极光,1错误。月底距离较近,且地球体积大于月球,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地球2正确。流星是天体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月球无大气,不会有流星,3错误。其他选项均位于宇宙空间中,在月球表面均可观测到。故选择A。‎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 太阳耀斑爆发 B. 太阳爆炸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太阳辐射减弱 ‎7.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 信鸽迷失方向 C. 指南针失灵 D. 地表温度升高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太阳耀斑爆发会喷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会出现极光,同时会影响电网等电子设备,使其发生故障或损坏,故选择A。‎ ‎【7题详解】‎ 太阳耀斑属于太阳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影响包括: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甚至中断、产生磁暴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光以及地球表面的一切自然灾害,如水旱和地震等。由于信鸽等生物是靠地球磁场进行辨别方向,一旦发生磁暴后,会导致其迷失方向,故ABC正确。地表温度升高时太阳辐射导致的,与太阳活动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能源利用的一个很好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C. 海拔高,与太阳距离近 D. 人类活动少,空气清洁 ‎9.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 风能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气对流弱,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B正确。青藏高原人口较少、工业不发达,大气污染小,空气清洁,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导致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与日地距离1.5亿千米相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 ‎【9题详解】‎ 风能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根本是由太阳能导致的,A正确。天然气是远古时期生物尸体演化而来的,其在生存期所需要的能源来自太阳能,B正确。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水循环,其能量来自于太阳能,D正确。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C错误。故选择C。‎ ‎2018年1月7日,天空上演了“木星合火星”奇妙天象,即两个天体视角距离最近,通俗地称为天体互伴。‎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0. 图中表示木星和火星的数字分别是( )‎ A. ①⑤ B. ④② C. ④③ D. ⑤③‎ ‎11. 木星不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②缺少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没有液态水  ④太阳活动强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行星排序和生命存在的条件。‎ ‎【10题详解】‎ 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木星和火星分别为第5和第4颗行星,对应图中序号为4、3,故选择C。‎ ‎【11题详解】‎ 木星有自转,存在昼夜更替,1错误。木星为气体行星,其主要成分是H,不具备生物呼吸条件,2正确。木星上没有液态水,无法让原始生命生存,3正确。太阳活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备因素,4错误。故选择C。‎ ‎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油气矿藏,下图所示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震波有横波纵波之分,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属于液体,横波不能传播,所以图中横波消失,纵波没有消失且速度突然减慢,表示储有石油。A图符合,故选A。‎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圈层②是(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14. 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连续但不规则 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 是最活跃的圈层 ‎15. 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 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 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C. 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 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13. A 14. A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示意,1圈层为其他圈层提供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接纳降水,故为水圈。2圈层负责气体的交换并提供风能等,为大气圈。3圈层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圈。4圈层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并接纳水和有机物等,为岩石圈。故选择A。‎ ‎【14题详解】‎ ‎1圈层为水圈,其特点为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B错误。生物圈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择A。‎ ‎【15题详解】‎ 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B正确。各圈层不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它们是互相渗透影响的,比如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的全部、岩石圈的顶部。A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择B。‎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大量排放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各层都受影响 ‎17. 关于地球大气层各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层气温可能会出现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 B. 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A、B两层 C. C层靠臭氧吸收紫外线来增温 D. B层适合高空飞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氟氯烃物质会破坏臭氧层,使臭氧分解无法抵御紫外线。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高度大致在20-25千米处,为图中B所在高度。故选择B。‎ ‎【17题详解】‎ A 层为对流层,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若出现逆温则气温可能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正确。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存在于对流层A中,B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中,C错误。B为平流层,尤其天气变化小、气流稳定适合高空飞行,但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错误。故选择A。‎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8. 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 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 图乙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 D. 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19. 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溶蚀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名称和图中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形;图乙是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A、B错误,C正确。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不同,但不是说某一河段只受某一种外力作用。上游河段主要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也在局部地势低洼处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也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处受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过程是先受地壳不断抬升,再经河水强烈下切侵蚀导致河谷不断加深,因此,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的下蚀。故选B。‎ ‎【点睛】河流 凸凹岸是学生经常弄错的一个问题,因为凸凹岸判读错误导致流水作用的类型错误,所以先明确凸凹岸的位置很重要。‎ 下面图甲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一个过水断面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甲中的四条剖面线符合图乙剖面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关于图甲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多急流险滩 B. 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 C. 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D. 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图乙示意该河道左岸侵蚀大于右岸。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则,图甲中2河段左岸为侵蚀岸,故选择B。‎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江汉平原,流域内地势平坦落差较小,流水侵蚀较弱,水能资源匮乏,AC 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凸岸为堆积岸,日积月累导致河道变浅,不适合建河港,D错误。该河位于平原,河曲较多,沉积作用较强,河曲处多形成河漫滩平原,B正确。故选B。‎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23. 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石灰岩天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导致岩石被溶解后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一系列特殊地貌,C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常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该区域石灰岩广布且降水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强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25. 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新月形沙丘的缓坡面为迎风坡,陡坡面为背风坡。照片上方为正南,下方为正北,左侧为正东,右侧为正西。根据图中沙丘分布特征可以得知,该地风向为西北风,选择B。‎ ‎【25题详解】‎ 该地为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地表植被稀少可以判断气候干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选择C。‎ 下图中第一幅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第二幅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海浪侵蚀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27. 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 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 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图片示意,“玉玲珑”表面布满孔洞形似蜂巢,又因其由石灰岩组成,故可以判断此形态成因应为流水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喀斯特岩石,选择C。‎ ‎【27题详解】‎ ‎“女王头”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必然会受到海水的侵蚀,野外的岩石都会受到风化作用.而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台湾在湿润地区;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女王头”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选择A。‎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下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下右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 防太阳暴晒 B. 增强太阳辐射 C.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D. 增强大气逆辐射 ‎29.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能够(  )‎ A.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 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 通过燃烧熏烤,给茶树增温 D. 使地面增温,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28. C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弱,纱网主要目的不是防晒,A错误。纱网能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不能增强,B错误。纱网不具有吸放热能力,无法增强逆辐射,D 错误。纱网可以将茶树叶面与外界能空气进行隔离,从而防冻,C正确。故选C。‎ ‎【29题详解】‎ 熏烟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区域上空大气中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烟熏不会增加水汽含量,也无法增强太阳辐射,B错误。熏烤不能给茶树增温,反而可能会导致火灾,C错误。茶树受冻主要是因为气温低,熏烟对地面增温幅度有限,无法起到防冻功能,D错误。故选A。‎ 深秋季节,我国北方多大雾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深秋时节北方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且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中,有利于浮尘产生 ‎31.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 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深秋时节的北方,由于昼夜温差大、晴朗天气较多,降水少导致空气中灰尘较多起到凝结核作用,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雾,故D正确。故选D。‎ ‎【31题详解】‎ 大雾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使空气能见度下降,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 关于下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33.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32. D 33. D ‎【解析】‎ ‎【32题详解】‎ 在本热力环流示意图中,4地因地面温度低,地面上方空气冷却下沉,D正确。3处位于高空,4处位于地面,3处气压低于4处,B错误。6处空气下沉气温低气压高,C错误。1处空气上升是因为受热,气压低,A错误。故选D。‎ ‎【33题详解】‎ 地面受热则产生低气压,冷却则产生高气压,同一位置高空与地面气压值相反。根据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原则可以判断:图1中间热两侧冷中部为低压两侧形成高压,地面附近等压面应为中间下凹,两侧上凸,上空形态与地面相反,图1错误。图2与图1情况相反正确。图3中部为高压,两侧为低压,等压线应中间上凸,两侧下凹,图3错误。图4与图3相反,正确。故2、4正确,选择D。‎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34.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 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 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 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35.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 18时—次日7时 B. 8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次日18时 ‎【答案】34. B 35. B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主要的热力环流实例运用,根据气温的变化判断气压的变化。‎ ‎【34题详解】‎ 水的比热容大,气温的日变化小,陆地比热容小,气温的日变化大,曲线①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A错;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对;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比热容小所致,C错;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比热容大。故选B。‎ ‎35题详解】‎ 海风出现的时间应该是海洋上气温小于陆地气温时间,结合左图可知大约8时~当日16时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36.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D _____,H________。‎ ‎(2)图中质量最大的天体是________,表面平均温度最低的天体是________ (填文字)。‎ ‎(3)与E行星结构特征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星(填文字)。‎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答案】 (1). 天王星 (2). 金星 (3). 太阳 (4). 海王星(填文字) (5). 木星(填文字) (6). 近圆性 (7). 共面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关系和运动规律 ‎【详解】(1)D为太阳系第七颗行星,为天王星。H为距离太阳第二近行星,为金星。‎ ‎(2)太阳系中天体质量最大的为太阳,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表面温度最低的天体是距离太阳最远的天体,海王星。‎ ‎(3)E为土星,属于巨行星,性质为气体行星,木星与其相同也为巨行星和气体行星。‎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7.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填数字)是岩浆的发源地,其物质形态是__________态(固、液、气)的。‎ ‎(3)__________(填数字)和__________(填文字)两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4)据科学家研究推测,地球内部②③④⑤各部分,可能为液态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 平流层 (2).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 (3).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4). ③(填数字) (5). 固态 (6). ②(填数字) (7).‎ ‎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或上地幔的顶部或地幔的顶部(三种说法均给分) (8). ④(填数字)‎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相关知识。‎ ‎【详解】(1)1层在地面以上12-55千米处,属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其气温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主要原因是该层内臭氧含量较高,可以吸收紫外线进而升温。‎ ‎(2)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该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以下的位置,该地物质性质为熔融态,由于横波可以穿过,为固态。‎ ‎(3)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部分组成的,图中2为地壳,2、3之间为上地幔顶部。‎ ‎(4)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技术对地球内部圈层进行探测,其中横波在地下2900KM处消失,因横波无法穿越液态和气态物质,且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气态圈层,故图中4圈层可能为液态。又由于纵波在5000KM处又继续加快速度,故5圈层也可能为固态。‎ ‎38.下图为“甲-戌六种外力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下图为某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最有可能出现在( )图所示地区。‎ A.甲 B.丙 C.丁 D.戌 ‎(2)甲地貌景观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丙景观所在的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作用。‎ ‎(3)戊、戌两地貌中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是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岩石主要是_________。‎ ‎(4)丁地貌景观是_________,与其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图所示景观。‎ ‎【答案】 (1). D (2). 流水侵蚀 (3). 风力堆(沉)积 (4). 戊 (5). 石灰岩或碳酸盐类岩石 (6). 冲积扇 (7). 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貌及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 ‎【详解】(1)由图可知,该地的沉积物大小混杂不规律,且沉积物棱角分明侵蚀情况差,故它可能是冰川沉积作用的结果。戌图存在角峰、冰斗等地貌与之相符。‎ ‎(2)甲为河谷景观,其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 ‎(3)戊图内有石笋、石柱、钟乳石等,属于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主要岩石为容易被溶解的石灰岩或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 ‎(4)丁地貌为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后因地势降低在山麓地区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与其成因相同的还有乙图中的河口三角洲。‎ ‎39.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_辐射;② _________辐射;③ _________辐射。‎ ‎(2)①②③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作用。‎ ‎(4)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使大气受热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填代号) ‎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② (5). ③ (6). 削弱 (7). ① (8). 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1)1由太阳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2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3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 ‎(2)物体温度越低,其向外释放的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长,故2、3的温度比1低,属于长波辐射。‎ ‎(3)4为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地面能够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1。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大量吸收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2。‎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