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

天水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地理试题(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读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 ‎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4.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下图甲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分布图,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隹房,f表示耕地;图乙数据表示图甲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5.该区域内河流( )‎ A.由西南向东北流 B.上游水能丰富 C.流域内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D.可自流灌溉耕地 ‎6.图示区域森林覆盖率为( )‎ A.10% B.18% C.25% D.32%‎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题目。‎ ‎7.读图可知,吉林省湿地 (  )‎ A.湿地建设未被重视 B.人工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C.湿地总面积有所增加 D.第三产业发展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8.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①生态退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南水北调 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⑤铺设防渗地膜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读非洲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9.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生产力下降 C.过垦过牧 D.贫困饥荒 ‎10.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C.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读世界主要荒漠化地区(阴影区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11.下列治理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②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③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④在草原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证人畜饮水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2.关于乙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山地背风坡 C.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据图回答问题。‎ ‎13.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广阔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题目。‎ ‎15.关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6.为了避免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封沙育林、植树种草、林草结合的综合性生物措施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 ‎17.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读山西煤炭外运(图甲)和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图乙),回答问题。‎ ‎18.关于山西能源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大秦线、焦作一兖州一日照线、神黄线 B.通过A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塘地区的能源需求 C.可以通过开发利用黄河巨大的水运价值,大力输出煤炭资源 D.可以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出电力 ‎19.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C.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 ‎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0000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回答问题。‎ ‎20.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库移民较少④河流落差大⑤水位季节变化大 A.①②B.④⑤ C.③④ D.②④‎ ‎21.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改善枯水期水质②提高地下水位③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④增加年径流量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回答问题。‎ ‎22.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可再生能源 B.煤炭 C.天然气 D.核能 ‎23.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生物能 B.煤炭 C.天然气 D.潮汐能 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读大清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24.大清河中上游地区众多水库建设对白洋淀的影响有( )‎ A.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 B.延长白洋淀湖水的结冰期 C.加大白洋淀的防汛压力 D.降低枯水期白洋淀水位 ‎25.下列河流开发经验不适合大清河流域借鉴的是( )‎ A.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B.利用廉价水电,优先发展髙耗能化学工业 C.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 D.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鹤山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4°之间。结合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和气候要素图,回答问题。‎ ‎26.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27.下列有关鹤山农场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B.土地连片且坡度小,便于机械化耕作 C.耕地面积大,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结合工业主要区位导向图,回答问题。‎ ‎28.若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Ⅰ为迅速发展阶段,Ⅱ为产业升级阶段。两阶段主要工业类型分别是(  )‎ A.Ⅰ—甲,Ⅱ—乙 B.Ⅰ—乙,Ⅱ—丙 C.Ⅰ—丙,Ⅱ—甲 D.Ⅰ—丙,Ⅱ—乙 ‎29.关于我国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在注意环保的情况下,可以发展重化工工业 B.我国已经处于后工业阶段,重化工工业产品需求量日益减少 C.重化工工业污染严重,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 D.珠三角地区轻工业发达,不需要发展重化工工业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问题。‎ ‎30.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1.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3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城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3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3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的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35.四地中资源储量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6.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下图是“十五”计划四大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目。‎ ‎37.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利于(  )‎ ‎①北煤南运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西气东输 ④西电东送北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天然气是一种优质能源 C.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9.图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与沿线以及调入地的两项工作分别是(  )‎ A.保护水、节约水 B.修输水渠、修水库 C.制定合理水价、依法制水 D.水田改旱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读我国煤炭资源调配示意图,完成题目。‎ ‎40.当今对煤炭资源调配量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运输距离   B.煤炭储量 C.开采能力 D.劳动力数量 ‎41.关于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近调配最为经济 B.靠近河流一定选择河运 C.根据资源富余和需求情况,一一对应地调配 D.调入区和调出区内部,不必进行调配 ‎42.我国煤炭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实现调出区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B.保障调入区的能源供给、经济持续发展 C.促进区域之间交通运输方式的完善 D.促进区域人才交流和人口流动 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市制鞋企业转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43.该市鞋企到亚洲国家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地设厂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劳动力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4.该市鞋企的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能有(  )‎ A.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综合题(共34分)‎ ‎45.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分)‎ 材料一:建设历时34年(1978-2012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 ‎(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6分)‎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6分)‎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6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____。(4分)‎ ‎(2)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6分)‎ ‎(3)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措施。(6分)‎ ‎2017级2018-2019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 C 6.B 7.C 8.A 9.A 10.D 11.C 12.B13.C14.D15.B16.B17.C  18.D  19.C20.D 21.A22.B23.C24.A 25. B26.A27.A 28.D 29.A 30.C 31.A32.C33.B 34.D35. C36.D 37.D 38.C 39.A 40.D 41.A 42.B 43.C 44.D 二、综合题 ‎45.答案:(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等。(2)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3)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人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46.(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的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