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 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2.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 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 A.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 全球CO2排放量增多 ‎3. 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B. 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C. 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 D.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4.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础建设相关 D.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答案】1. B 2. A 3. C 4. B ‎【解析】‎ ‎【1题详解】‎ 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根据图中荒漠化的分布可知,荒漠化分布地区主要在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和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不易形成沙漠。故选B。‎ ‎【2题详解】‎ 荒漠化的扩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等和人为原因:过度用水,及植被的破坏等原因,而与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关系不大。故选A。‎ ‎【3题详解】‎ 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以内流河为主,河流数量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不包括C,故选C。‎ ‎【4题详解】‎ 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成因分别是风蚀和水蚀;山西省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其土地荒漠化的形成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江南丘陵的荒漠化和多暴雨的气候、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破坏等有关。B说法不正确。故选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对________技术的应用 A. GPS B. RS ‎ C. GIS D. “3S”‎ ‎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 ‎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 ⑤数据处理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定位导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本题选A。‎ ‎【6题详解】‎ 定位系统可以用于交通运输、搜索营救、调度指挥、导弹发射等各个方面。许多汽车、飞机、船只都装有定位系统,故本题选B。‎ ‎2012年8月8日3时第11号超强台风“海葵”在我国浙江象山登陆。受“海葵”影响,广东、福建、浙江风大雨急。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要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RS B. GPS ‎ C. GIS D. 数字地球 ‎8. 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RS B. GPS ‎ C. GIS D. 数字地球 ‎9. 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RS B. GPS ‎ C. GIS D. 数字地球 ‎【答案】7. A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采用星载可见光或红外扫描辐射计获取卫星云图,并据此对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和预报。GPS的工作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而台风中是没有办法安装接收机的。GIS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信息数字化。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GPS具有定位的功能,GIS具有分析、模拟、预测功能,RS具有实时获取信息的功能。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材料中台风的移动路径的预测主要依靠遥感卫星之前提供的大量图片信息和位置信息,经过计算机科学推理运算,最终可以模拟出未来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此项工作核心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故本题选择C选项。‎ ‎【9题详解】‎ GPS具有定位的功能,GIS具有分析、模拟、预测功能,RS具有实时获取信息的功能。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便,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材料中台风过后受灾面积的大小统计,可以根据台风前后多幅遥感图片的比对来辨别受灾区域,然后经过电脑计算获得面积大小数据,所以在受灾面积大小的统计中,遥感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本题选择A选项。‎ 读我国不同时代的两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0.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事实证明了它的伟大之处,既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又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它说明了 A. 人定胜天 B. 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是可以造福人类的 C. 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随意改造 D 地理环境决定一切 ‎11. 三峡工程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尽管经济和环境效益突出,但不少有识之士仍对三峡工程提出质疑,以下质疑合理的是 A. 该工程将可能导致库区地质灾害增多 B. 该工程将导致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C. 该工程对长江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 该工程加剧了洞庭湖区的血吸虫病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改造,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11题详解】‎ 三峡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减少了下游的洪涝灾害,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改变了血吸虫的生长繁殖环境,使血吸虫病有所改善,B、C、D选项不合理。通过修建大坝和水库,改变了地区地质基础,使库区地质灾害增多。‎ 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C. “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 ‎13. 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错误的是 A. 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B.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C. 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 D. 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A项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故选C。‎ ‎【13题详解】‎ 黄河中下游地区,流量小,为地上河,不利于发展航运,A错。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B对。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C对。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D对。故选A。‎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和核电 B. 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 煤、水电、核电、石油和天然气 ‎15. 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A. 瑞士 B. 法国 ‎ C. 中国 D. 英国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世界能源消费中,以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消费为主。且天然气比重较小,煤的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因此①表示石油,②表示天然气,③表示煤,则④表示水电和核电。故选B。‎ ‎【15题详解】‎ 英国石油资源丰富,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①居首位。瑞士能源消费以水能为主,法国以核电为主,中国以煤炭消费为主,故选D。‎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为该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6. 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 B. 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 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 D. 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最快 ‎17. 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A. 机械制造 B. 有色冶金 C. 能源工业 D. 轻纺工业 ‎【答案】16. C 17. C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16题详解】‎ 由“该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 ‎【17题详解】‎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 ‎③南水北调 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 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②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④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能源问题,而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故选B。‎ ‎【19题详解】‎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故选A。‎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达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A. 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 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 需修筑的隧道长 D. 水源地污染严重 ‎21.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D. 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水源地可调水量充足;调水线路主要在秦岭南侧,气候湿润,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量并不很大;汉江水源地工业较少,无污染;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为秦岭,引汉济渭工程需凿通秦岭,工程量大。故选C。‎ ‎【21题详解】‎ 引汉济渭工程只能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的径流减小,不能缓解汉江流域的旱灾;引汉济渭工程,能缓解渭河流域的水资源不足现象,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故选C。‎ 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非常脆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 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不包括 A. 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 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 ‎24.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25.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 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 开辟大型农牧场 C.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答案】22. D 23. D 24. B 25. D ‎【解析】‎ ‎【22题详解】‎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且地处赤道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多雨;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信风携带海洋水汽深入,增加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增湿明显;秘鲁寒流在南美洲西岸,不影响亚马孙平原。①②④正确,选D。‎ ‎【23题详解】‎ 热带雨林地区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迅速、生物循环旺盛,促使这一地区生物有机残体在地表很快被分解,并迅速被植物吸收,不利于土壤养分的 积累和补充,使雨林土壤一般很贫瘠,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的植物又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上的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故不包括D,故选D。‎ ‎【24题详解】‎ 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这是直接后果,故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A、C、D都是间接后果。故选B。‎ ‎【25题详解】‎ 亚马孙因人口增长快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造成人们过度砍伐和迁移农业,导致雨林被破坏,D正确,A是直接原因,故A错误。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和开辟大型农牧场,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位置是________(填字母),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2)从地理位置、市场、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3)山西省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山西省产生的影响。‎ ‎【答案】(1)B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市场广阔;交通: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 ‎(3)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成本。弊: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解析】‎ ‎(1)该题属于区域定位型的基础题目。由图可知,B区北方有古长城,东方有城市太原以及太行山,故B所在区域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 ‎(2)该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察类题目。山西地理位置适中,邻近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市场广阔;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外运条件好。‎ ‎(3)山西变向外输煤为向外输电,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由于一般的火电厂发电需要通过烧煤提供热量,从而加热水产生水蒸气推动涡轮机发电,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较高,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同时在烧煤的过程中会加剧当地的大气污染。‎ ‎27.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答两点即可) ‎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答两点即可) ‎ ‎【答案】(1)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2)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解析】本题以非洲区域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考查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地位于山区,乙地地势平坦,6—8月份,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根据图例,乙地沿海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结合右侧降水资料图判断,两地主要差异是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2)读图,图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所处区域,从热带草原区进入热带沙漠区边缘,降水量少。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该河段少支流汇入,且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水量变化趋势是水量减少。‎ ‎(3)考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从生产技术与经验、机械化水平、消费习惯与生产观念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N国位于非洲,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且种植业的技术较落后;水稻种植业需要较多的灌溉水源,该国的水利基础设施落后,且机械化程度较低;该国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发展不足,发展水稻种植业受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考查影响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水源、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据材料知,从位置上分析,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人流和物流流通较频繁;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热带草原气候,草原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利于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发展条件较好。‎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分别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低于________mm。‎ ‎(4)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答案】(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400‎ ‎(4)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解析】试题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红色荒漠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仔细读“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及其箭头指向进行合理推断;A应该为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从而产生C,应该为滥伐森林;同理B应该为高温多雨,D应该为水土流失。‎ ‎(2)在我国主要丘陵中,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所以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该区域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产;由于地表土流失,土地变得崎岖不平;流失的土壤在河流中下游地区,还会造成河道淤积。‎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低于400mm。‎ ‎(4)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主要采取措施有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结合形成原因主要从控制人口增加,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退耕还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