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20个,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A. 婴幼儿 B. 青少年 C. 青壮年 D. 中老年 ‎2. 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 C. 文化 D. 交通 ‎3. 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人地矛盾 ‎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 ‎③提高住房价格 ‎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所以选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所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所以选A。‎ ‎【3题详解】‎ 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所以选C。‎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 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 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 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5. 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 巴西高原 B. 南部非洲 C. 藏南谷地 D. 北美大草原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所以最为密集,B对;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错;高程 ‎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 ‎【5题详解】‎ ‎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等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 米 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C正确。另外,从高程数据可以直接排除海拔较低的A项巴西高原、D项北美大草原;从人口密度可以直接排除人口稠密的南部非洲,B项错误。‎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B. 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C. 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D. 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7. 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资源输出 B. 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 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 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开采规模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A错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B错。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不能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C错。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D对。‎ ‎【7题详解】‎ 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A错。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B对。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不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错。促进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减轻经济发展压力,D错。‎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数量增加 B. 科学技术进步 C 消费水平提高 D. 土地资源减少 ‎9. 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 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 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 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A错。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故选C。‎ ‎【9题详解】‎ 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故选A。‎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下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地地铁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 ‎ ‎10. 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③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④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 中心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P处为高级住宅区,影响高级住宅区的条件有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差,低价较低,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综上所述,故选C。‎ ‎【11题详解】‎ 据乙图可知,该地8时左右人们刷卡上车去上班,21时左右人们刷卡下车回家休息,所以这里是住宅区。中心商务区(购物)、工业区(上下班)、文化区(上下班或上学放学)三个功能区应是8时左右出站,17时左右进站。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往往是有规划的建设的,低级住宅区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建设的。高级住宅区通常布局在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文化教育氛围好,远离工业区,经济发达等。‎ 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住、工业仓储、商业办公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12.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 A. 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 B. 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 C. 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 D. 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 ‎13. 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 B. 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 C. 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 D. 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大于商业用地 ‎【答案】12. D 13.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趋势。‎ ‎【12题详解】‎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商业付租能力最高,距市中心最近,对应①线。工业付租能力最低,距市中心最远,对应③。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对应②线。所以D对。‎ ‎【13题详解】‎ 读图判断,在‎4千米 范围内,商业用地比例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A错。4-‎7千米,工业仓储用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B错。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C对。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在11-13千米,居住用地小于商业用地,D错。‎ 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厚,墙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做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石材原料充足 B. 防风控温 C. 宗教信仰的影响 D. 挡雨防水 ‎15. 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 A. 寒冷的气候 B. 视线不广,登高望远 C. 地质稳定 D. 平地少,向空中发展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A. 石材原料充足是墙体采用石材的原因,与墙体厚度和窗户大小没关系,A不对。 ‎ B. 横断山区高寒、昼夜温差大;10月-次年4月为风季,风大;因此房屋墙体厚,开窗少是为了防风控温,B对。‎ C. 当地传统民居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影响,C不对。‎ D. 房屋墙体厚度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D不对。‎ 故答案为B。‎ ‎【15题详解】‎ A.寒冷的气候与建筑单体占地面积大小、建筑层数多少没关系,A不对。‎ B.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不需要因为登高望远而建造多层建造,B不对。‎ C. 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C不对。‎ D. 横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少,向空中发展,因此形成单体占地面积小,多层发展的建筑形式,D对。‎ 故答案为D。‎ 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 工业区和住宅区 B. 住宅区和商业区 C. 商业区和仓储区 D. 市政区和园林区 ‎17. 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③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④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甲曲线在夜间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停放在家周围,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外出工作或购物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乙曲线中午时段较多,夜间少,应为商业区。选B正确。‎ ‎【17题详解】‎ 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利于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骑行减少了汽车尾汽的排放,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为适应单车的普及有摆放,城市交通规划应有所调整;共享单车主要是短距离出行,所以不能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选A正确。‎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 A. 限制了城市人口密度 B. 限制了城市等级 C. 限制了城市面积 D. 限制了城市服务范围 ‎19.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 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20. 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 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 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 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答案】18. C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据材料: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说明“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人口垂直方向上密度增大,所以城市人口密度没有减少,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不受城市面积的影响。综上所述,故选C。‎ ‎【19题详解】‎ ‎“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的扩大,农业用地不会被城市大量挤占,因此可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正确;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B错误;“精明增长”主要是针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作用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0题详解】‎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美国低,不宜盲目提高城市建筑密度,A错误;老城区、棚户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可建设性,应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以代替城市的低效扩张,从而合理控制城市规模,B正确;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时控制城区的扩张,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而不是推广郊区城市化和建设卫星城,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城市化的本质: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综合题 ‎21.读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现阶段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的差异。‎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 ‎(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国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的限制等。(任答两点)‎ ‎(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该题以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现阶段即2010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加快,我国地区差异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而出现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3)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城市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英国城市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点睛】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2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读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⑤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解析】‎ ‎【详解】(1)一般来说距市区越近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三地地租高低A>B>C。地租最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 ‎(2)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位置是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交通比较便利。做这类题目时结合图中所给的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降水很难渗到地下,地表径流量增大,使地下径流减少;地表水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措施首先考虑道路问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第二是交通管理问题;第三是减少交通工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2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根据《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专家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1)根据材料归纳上海市人口的特点。‎ ‎(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市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人口总量大,外来人口多。少年儿童比重小、劳动力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约为10%),进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 ‎(2)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郊区(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3)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上海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为材料,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容量的相关问题。‎ ‎【详解】(1)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人口总量大,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外来人口多。从上海金字塔图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比重小、劳动力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0%,所占比重高,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上海进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连续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 ‎(3)外来人口多青壮年,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活跃了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4)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限制人口容量远低于现有人口数量,故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来提高水资源的限制人口容量。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来提高经济发展的限制人口容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