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1月考前 适应性考试 一、选择题。(60分)‎ 如图为某岛等高线地图,等高距为30m,一画家欲前往该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上图是画家在海上①~④中某处画的该岛的素描图。该画家最有可能在(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 画家打算登上该岛主峰俯瞰全岛,请为他计算主峰的海拔并确认从图示甲~丁中哪个位置出发最合理(  )‎ A. 310m 甲处 B. 320m 乙处 C. 340m 丙处 D. 350m 丁处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读图分析可知,该画家前方地势最低,左侧和右侧分别为连绵的山脉,而且左侧山脉延伸较短,右侧山脉延伸较长,因此判断该画家应该面向该地的最低点。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②位置和④位置的前方等高线密集且闭合,说明为山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和④两位置,B、D错误;素描图中的最低点在画家的前方偏左,③位置正前方的地势较高,最低点位于前方偏右,并且左侧山脉绵延较长,右侧绵延较短,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在①处,正前方偏左的位置,地势较低,而且左侧山脉延伸较短,右侧山脉延伸较长,与图示相同,故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由材料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30m,图示西南部的山顶海拔最高,为主峰,与海平面之间相差11条等高线,由此可推知,主峰的海拔为330~360m,A、B错误;登山线路要选择坡度较缓的坡,由图可知,丙到主峰等高线稀疏且为沟谷,地势较为和缓,适合登山;丁处到主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攀登,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如图所示是北欧的维京人航海时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据此回答问题。‎ ‎3. 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2月 ‎4. 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  )‎ A. 45°N~58°N B. 54°N~60°N C. 58°N~66°N D. 63°N~72°N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航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不变。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因此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7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C正确。2月、5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12月先向南移,后向北移。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据“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利用太阳高度的计算式可求航船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为45°。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航船航行的时间为7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大致为13°N--21°N(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8°),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58°N--66°N,故C正确。选C。‎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如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 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 地铁 ‎ C. 高铁 D. 高架道路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高峰时间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高峰期住宅与商务区连接的道路上行人及车辆最为密集,最为拥堵,故选A。‎ ‎【6题详解】‎ 高铁一般为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影响不大,故选C。‎ 读图,回答问题。‎ ‎7. 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中(  )‎ A. 不断被侵蚀 B. 先侵蚀,后沉积 C. 不断有泥沙沉积 D. 先沉积,后侵蚀 ‎8. 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 A. 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 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 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 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增大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以看出,根据海岸线沉积的年代,由汉代到明代,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部海洋推进,说明河口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若辽河流域河流的径流量增大,则携带泥沙量增大,使得河口泥沙淤积增加,B对;若年降水量减少,入海泥沙减少,则海岸会后退,A错误;辽河流域植被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海岸线不会推进,C错误;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增大,河流的径流量减小,‎ 携带泥沙量减小,泥沙沉积会减少,D错误。故选B。‎ ‎【点睛】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此时间段以沉积为主;如果海岸线倒退,则以侵蚀为主,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的时间进退,即可判断主要外力作用。‎ 火龙果性喜温暖潮湿,可适应多种土壤,春季露地扦插(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生根,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时每隔2~3天浇水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在广西,人们依据石漠化区表层岩溶水复合蓄引生态调控等技术,发展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火龙果生态产业。如图示意广西火龙果种植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广西广泛种植火龙果的主导自然因素为(  )‎ A. 热量 B. 降水 C. 土壤 D. 地形 ‎10. 春季露地扦插时,图中配套设施的作用为(  )‎ A. 温棚育苗 B. 供水灌溉 C. 地温监测 D. 蓄积肥料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火龙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喜温暖潮湿,可适应多种土壤,广西纬度低,热量充足,因此广西广泛种植火龙果的主导自然因素为热量,所以A正确。‎ ‎【10题详解】‎ 在广西,人们依据石漠化区表层岩溶水复合蓄引生态调控技术,发展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火龙果生态产业,春季露地扦插时,图中配套设施的作用为供水灌溉,所以B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  )‎ A. 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 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 C. 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 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 ‎12. 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  )‎ A. 衬底制备 B. 外延片制造 C. LED芯片生产 D. 应用产品生产 ‎13. 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 ‎ ‎②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 ‎ ‎③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 ‎ ‎④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C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上下游T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C对。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与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无关,A错。产品的生产过程污染少,B错。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不是整体转移的原因,D错。‎ ‎【12题详解】‎ 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应用产品生产,D对。衬 底制备、外延片制造属于上游环节,需要技术较高, LED芯片生产属于关键部件生产,产业转移的晚,A、B、C错。‎ ‎【13题详解】‎ 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下游占据主导地位,①错。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②对。福建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③对。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不会减少,④错。B对,A、C、D错。‎ ‎【点睛】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趋势,是因为该产业上下游T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最先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应用产品生产。‎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 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地形原因 C. 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 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15. 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 A. 湿地 B. 森林 C. 半融冰川 D. 古建筑 ‎【答案】14. C 15. D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该地区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C正确;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A错误;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的原因主要是受外力侵蚀作用,B错误;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降水量要小,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保护对象,古建筑不在此范围内。故选D。‎ 高铁通常利用电力牵引。我国是世界上高铁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我国开展高铁合作开发,我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导优势是 A. 技术与设备优势 B. 市场优势 C. 成本优势 D. 政策优势 ‎17. 高铁线路的选择可利用GIS进行经济门槛分析,最需调取的图层是 ‎①沿线人口密度图层 ‎ ‎②沿线电力供应图层 ‎ ‎③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图层 ‎ ‎④沿线资源分布图层 ‎ ‎⑤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图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6. A 17. A ‎【解析】考查交通运输建设区位因素。‎ ‎【16题详解】‎ 我国高铁建造技术发展极快,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吸引多国与我国开展高铁合作开发,故A正确。故选A。‎ ‎【17题详解】‎ 高铁经济效益的评定,需要参考高铁设计沿线的人口密度、电力供应、经济发展状况等,‎ ‎①②③正确,在这些因素都较为有利的情况下,建设高铁才能发挥较大的优势,故A正确。高铁主要是从事客运,沿线资源分布图层对经济门槛分析作用不大,④错误;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图层主要影响建设难度,对经济门槛分析影响较小,⑤错误。故选A。‎ 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 1966年~1973年 B. 1973年~1980年 C. 1980年~1990年 D. 1990年~2020年 ‎19. 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 1998年 B. 2008年 C. 2018年 D. 2028年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最低,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20岁,可推测18—20年前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结合选项可知选B。‎ ‎【19题详解】‎ 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 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1/4,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达 B. 劳动力成本低 C. 工厂数量多 D. 劳动力数量多 ‎2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厂逐渐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该类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减缓“用工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我国工厂数量多,所以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C正确。科技发达与工业机器人市场大无关,A错误;劳动力成本低,反而不利于工业机器人的推广,B错误;劳动力数量多也不利于工业机器的推广,D错误。‎ ‎【21题详解】‎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厂逐渐开始用机器人代替工人,会减缓该类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①错误;会增加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②错误;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正确;会减缓“用工荒”,④正确,故D正确。‎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该水库在水位108米的时候,面积在3亩以上的岛屿有1 078个,故又称千岛湖。1982年千岛湖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读2001-2011年新安江水库不同蓄水位对应的水域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与建库前相比,水库建成后(  )‎ A. 湖面风速显著减小 B. 湖面湿度明显降低 C. 湖泊周围下渗减弱 D. 湖泊周围无霜期延长 ‎23. 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不同蓄水位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恢复植被 B. 人工清淤 C. 填湖造陆 D. 生态补水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与建库前相比,水库建成后,湖面比陆地的摩擦力小,湖面风速显著加大,A错。水域面积增大,湖面湿度明显增加,B错。水域面积大,湖泊周围下渗增加,C错。湖泊调节气候,湖泊周围无霜期延长,D对。‎ ‎【23题详解】‎ 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不同蓄水位水域面积都变小,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填湖造陆,导致库区的面积变小,C对。恢复植被,水土流失少,不影响库区面积,A错。人工清淤,蓄水量增大,不会使水库面积缩小,B错。生态补水与面积变化无关,D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时(  )‎ A. 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B. 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C. 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 洛杉矶温和多雨 ‎25. 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A. 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 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 C. 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 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 ‎26. 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 A. 水域广阔,饵料丰富 B. 湄公河鱼类进入 C. 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 D. 面积季节变化大 ‎【答案】24. C 25. D 26. D ‎【解析】本题主要进行考查区域地理,学生要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湖泊的调节作用。‎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河流水位上涨,所以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 ‎【25题详解】‎ 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此时为雨季,湄公河下游的少有旱情,选择D。‎ ‎【26题详解】‎ 湄公河水在夏季一部分流入湖里,同时也带来鱼类,洞里萨湖地势较低,靠近河口三角洲,也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再加上洞里萨湖水域广阔,饵料来源丰富,所以鱼种繁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比较粗的部分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等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27. 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海水堆积 C. 火山喷发 D. 湖泊堆积 ‎28. 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 A. 火山活动 B. 断层活动 C. 流水堆积 D. 风力堆积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风力侵蚀会把火山碎屑吹走,A错误。此处距海远,没有海水堆积,B错误。火山喷发可能破坏火山碎屑层,使其变质,C错误。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所以相关的直接作用是湖泊堆积,D正确。‎ ‎【28题详解】‎ 从图中的火山碎屑和火山熔岩可知由火山活动,A不符合题意。图示没有出现断层,B符合题意。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是流水的堆积,C不符合题意。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是风力的堆积,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种植业收益低 C. 城镇建设占地 D. 市场趋于萎缩 ‎30. 当地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 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 恢复土地肥力 D. 提高机械化水平 ‎【答案】29. B 30. C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休耕对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 ‎【29题详解】‎ 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种植收益低,人们的积极性不高,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缓慢的,A错误;城镇建设占地使种植面积减小,但不会改变耕作制度从两熟田变为一熟田,C错误。若因为市场萎缩,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解决,而非只种一季,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两熟田变为一熟田,可以让土地休耕,达到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 ‎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① ,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 ,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 ,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 ‎(2)根据图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泥岩、石英砂岩)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4)写出图3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图例 地貌名称 ‎ ‎ ‎ ‎ ‎(5)根据图析图例的形成过程。‎ ‎【答案】(1)岩浆侵入;断裂抬升(内力抬升、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流水侵蚀、 风雨侵蚀)。‎ ‎(2)先断裂下陷(地堑),后流水堆积(沉积)。 ‎ ‎(3)沉积岩 ;依据1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依据2含有生物遗骸(衔螺蚌壳); (任选一条) ‎ ‎(4)(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5)河流从中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位置由于地势变缓,水下坡度下降,流速不断减 慢,加上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泥沙不断沉积,形成三角洲。‎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岩石成因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①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凝作用形成花岗岩,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图1显示,地壳运动过程中,花岗岩岩体断裂抬升,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在高处外力侵蚀作用加强,顶层覆盖的其它类型岩石被侵蚀搬运,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渭河平原的形成从内力作用来看,图1显示,断裂下陷形成地堑,使得当地形成低地,可以接受河流沉积。从外力作用来看,图1显示,在岩体上部有一层堆积物,说明渭河平原形成有流水沉积作用参与,经过长期流水沉积形成渭河平原。‎ ‎(3)据图2判断可知,构成太行山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由泥岩和石英砂岩构成,因此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 ‎(4)图3中甲图例所示地貌出现在山地与平原交界处,为河流的出山口,呈扇形形态,应为冲积扇;图3中乙图例所示地貌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形态,应为三角洲。‎ ‎(5)由上题判断可知,图例是表中乙图例所示的河口三角洲,图3中显示,三角洲分布在河流的河口(入海口)。河流从中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位置由于地势变缓,水下坡度下降,流速不断减慢,加上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此类生蚝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丹麦驻华大使馆因本国生蚝泛滥成灾在官微发文求助网友,一时间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1)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丹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发文求助的原因。‎ ‎(4)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 ‎【答案】(1)海岸线特点:曲折破碎。形成的自然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浅海大陆架面积宽广,阳光充足,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流入海口泥沙堆积,饵料丰富;西北太平洋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适宜太平洋生蚝生存;太平洋生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能适应当地海洋环境。‎ ‎(3)丹麦生蚝泛滥,侵占其他虾蟹、鱼类和贝类的生活空间;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减少,虾蟹、鱼类、贝类食物减少,破坏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丹麦浅海区生态系统。‎ ‎(4)方案一:可行。理由: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国和丹麦的贸易发展;减缓太平洋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增加就业,推动丹麦经济增长;满足中国海鲜市场的需求,缓解部分地区渔业资源紧缺的问题。‎ 方案二:不可行。理由:丹麦当地的太平洋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难以开拓中国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太平洋生蚝价格偏高;与中国本地生蚝形成竞争,不利于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海岸轮廓,丹麦海岸线特点是曲折破碎。形成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 约55°N,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形成的海湾多。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导致海岸轮廓破碎。‎ ‎(2)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丹麦西海岸浅海大陆架面积宽广,阳光充足,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适宜太平洋生蚝生存。生蚝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西海岸河流入海口泥沙堆积,饵料丰富。太平洋生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能适应当地海洋环境。‎ ‎(3)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丹麦生蚝泛滥,侵占其他虾蟹、鱼类和贝类的生活空间。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减少,虾蟹、鱼类、贝类食物减少,破坏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减少。丹麦生蚝泛滥,危害丹麦浅海区生态系统。‎ ‎(4)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能够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国和丹麦的贸易发展。出口生蚝能够增加就业,推动丹麦经济增长。中国进口生蚝,可以满足中国海鲜市场的需求,缓解部分地区渔业资源紧缺的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大量捕捞出口,能够减缓太平洋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生态平衡。所以认为可行。‎ 从市场需求分析,丹麦当地的太平洋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难以开拓中国市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太平洋生蚝价格偏高。大量进口生蚝,与中国本地生蚝形成竞争,不利于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所以认为不可行。‎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 mm (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 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 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 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 mm,年均温约21 ℃。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探险家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推测猴面包树为其提供的便利条件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 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2)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 ‎(3)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4)支持。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猴面包树树叶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反对。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我国几乎没有与猴面包树相关的产业基础,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 ‎【解析】‎ ‎【分析】该题以猴面包树为材料进行考查,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 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 ‎【详解】(1)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判读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图乙的气温及降水曲线图可判读气候特征。根据图甲的猴面包树分布区示意图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特征应包括全年气温、降水特征以及水、热配合状况。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位于岛屿西南。由图乙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当地全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2)本题探究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归纳总结与逻辑分析能力。材料中反映猴面包树的特征有“树干成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干木质松散(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皮坚韧结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底下吸收地下水。图片中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所以抗旱能力强。‎ ‎(3)“生命之树”奇观应展现生命对恶劣自然条件的适用性以及为周边生物提供生存条件。材料显示猴面包树的形态利于储存水分,其果实可做食品。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徒,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支持主要考虑:①猴面包树对干热河谷的适应性,②经济价值--“猴面包树浑身是宝…”,③及森林的环境效益。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而且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干热谷气候干旱,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不支持主要考虑: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西南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以存活,③当地缺乏生产经验,④外来物种进入可能引起生态问题。从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来看,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