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第I卷 (选择题 共5 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济宁市区划调整尘埃落定“一城五区”蓝图确定。经过多年努力,济宁市成功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了新的任城区;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新设了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对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进行扩容提升。读济宁市区划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济宁市区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曲阜市和兖州区都是行政区 B. 太白湖新区是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 C. 任城区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 D. 嘉祥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无明确的界线 ‎2.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近十年济宁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应该是 A.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B. 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C. 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D. 第二、三产业比重呈反向变化 ‎【答案】1. A 2. C ‎【解析】‎ ‎1. 行政区划都有明确的界限,曲阜市、兖州区、太白湖新区、嘉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行政区划,因此,它们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选A。‎ ‎2. 十年前,济宁就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根据材料信息,济宁市的调整中,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故近十年济宁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最可能的是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选C。‎ 下图为2014年湖北、上海、四川三省市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 上海、湖北、四川 B. 湖北、四川、上海 C. 上海、四川、湖北 D. 四川、湖北、上海 ‎4. 目前,上海市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便利的水陆交通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大量廉价劳动力 D. 先进的科学技术 ‎5. 造成上海与四川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 自然资源分布的差异 B. 地理位置的差异 C.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D. 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答案】3. A 4. D 5.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分析。(1)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根据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区域。(2)科技优势是上海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3)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注意材料中“社会原因”。‎ ‎3. 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根据图中①②③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上海、湖北、四川,选A。‎ ‎4. 上海市拥有众多高校,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优势,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高精尖产业,故科技优势是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选D。‎ ‎5. 资源、位置属于自然原因,两地的劳动力都很丰富,但上海比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高,从社会条件来看,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主要因素,选C。‎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B.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高 D. 湖滩面积大,水浅,食物较为丰富 ‎7. 近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6. D 7. B ‎【解析】‎ ‎6. 根据材料,鄱阳湖冬季“冬季一条线”说明湖泊冬季水浅、湖滩面积大,材料说明“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说明湖区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水系互通,水体交换多,饵料较为丰富,‎ ‎7. 近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主要和人为因素有关,主要是中上游破坏植被导致泥沙淤积,同时湖区围湖造田直接导致了湖泊的面积下降,选B。‎ ‎【点睛】‎ 近些年,中国湖泊湿地面积下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对于湖区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围湖造田。‎ ‎1933年5月27日‎,罗讷河公司成立,实施对罗讷河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和开发经营。水电站建设是罗讷河综合开发的重要方面,并且干支流开发方式不一:干流以低坝为主,而在支流上所建均为高坝。下图为罗讷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有关日内瓦至里昂河段在水坝修建以前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径流量较小 B. 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C. 7月份河流水位较低 D. 河水流速较慢 ‎9. 罗讷河支流水电开发选取高坝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小,移民压力小②深山峡谷地形,淹没范围小③发电量大,工程效益高④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若在罗纳河下游地区发展水稻种植,则其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 光热不足 B. 水源短缺 C. 雨热不同期 D. 土壤贫瘠 ‎【答案】8. B 9. A 10. C ‎【解析】‎ ‎8. 日内瓦至里昂河段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该河段的水体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多,相比修坝后的径流季节变化较小;修坝后,该河段属于高坝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变大,选B。‎ ‎9. 罗讷河支流多流经较深的、较窄的峡谷,淹没范围小,人口密度小,移民压力小;支流自然储水空间小,建高坝可以提高储水量,且峡谷部位水流急,动能多,发电量大,工程效益高,选A。修筑水坝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10. ‎ 罗纳河下游地区临近地中海,秋季降水较多,而水稻主生长期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雨热不同期,会成为这里发展水稻种植最不利的因素,选C。‎ 读内蒙古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甲、乙、丙三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甲一耕地,乙一林地,丙一草地 B. 甲一草地,乙一林地,丙一耕地 C. 甲一耕地,乙一草地,丙一林地 D. 甲一林地,乙一草地,丙一耕地 ‎12. M地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A.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B. 推进农业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C. 强化人T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 退耕还湿,利用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乙为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应发展林地,丙为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应发挥其耕地优势,选B。‎ ‎12. M地位于大兴安岭林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林地优势,以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选A。‎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过度采伐,“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010年11月3日,美国银行承诺将投放100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创新模式森林保护工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 ②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 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 开辟大型农牧场 B. 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C.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15.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 ②发展雨林生态农业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 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3. B 14. D 15. B ‎【解析】‎ ‎13. 亚马孙地区北、西、南三面地势较高,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南赤道暖流对其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导致这里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选B。秘鲁寒流从南美洲西海岸经过,对亚马孙地区没有影响。‎ ‎14. 由于巴西人口增长,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比较贫困,从事的经济活动层次低,为了生存发展,人们开始大量砍伐热带雨林的林木,导致亚马孙雨林被破坏,选D。‎ ‎15. 保护性开发是指对雨林没有破坏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开发,可以发展雨林观光旅游业、雨林生态农业、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开发,但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直接破坏了雨林,不对,选B。‎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为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应采用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小煤矿合并成大集团经营 ‎17. 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输电会造成生产区的大气污染②输电成本较高③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所损耗④输 电会加剧该省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7. 输电是就地转化煤炭,会造成生产区的大气污染;输电成本相对于外运而言,成本不高;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所损耗;输电产业本身及利用煤炭发电都会加剧该省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据此选B。‎ ‎【点睛】‎ 山西省的能源基地建设的限制条件即能源的外运不足,故加强铁路建设和加强深加工和转化为电力输出为主要的措施。‎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起于宁夏宁武坑口电站,止于山东胶州换流站,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5个省区43个县(市),全长1333千米,是世界首个±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14年12月31日,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年输送电量已突破280亿千瓦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力资源主要是 A. 水能发电 B. 火力发电 C. 地热发电 D. 核能发电 ‎19. 银东直流输电T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为 A.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 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解决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 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力资源主要靠煤炭发电得来,属于火电,选B。‎ ‎ ‎ ‎【点睛】‎ 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作用可以如下表解析:‎ ‎ ‎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优势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东部能源的紧张状况;发挥东部经济技术优势,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形成现代化的天然气配套系统;抓紧与天然气利用相关项目的立项建设 中新网广州‎2016年8月2日电 来势汹汹的台风“妮妲”于2日03时35分在深圳市大鹏半岛登陆,登陆时风力达到l4级,成为近年来正面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监测台风“妮妲”实时位置需利用的最关键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GPRS ‎21. 在抗御台风“妮妲”带来的洪水灾害中 A. RS可准确搜救被困人员 B. GIS可分析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 C. GPS可确定洪水的范围和变化 D. RS、GPS不能起作用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 监测台风“妮妲”实时位置需要追踪台风、动态跟踪拍照,需利用的最关键地理信息技术RS,选A。‎ ‎21. 在抗御台风“妮妲”带来的洪水灾害中,GPS可准确搜救被困人员;GIS可分析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RS可确定洪水的范围和变化,选B。‎ ‎【点睛】‎ RS侧重遥远的感知,采集并提供数据,用于动态追踪调查;GIS是数据处理系统,具有分析和区域定位功能;GPS是定位导航系统,兼有授时、测速功能,其定位是点定位。‎ 下图为我国西部重点生态综合治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例中代表土地沙漠化防治区的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下列各生态综合治理区采取的防治措施,正确的是 A. ①一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②一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C. ③一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D. ④一退耕还林,合理种植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 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甲是重点防治区。‎ ‎23. 根据图示信息,应该是①保护草场,合理放牧;②一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③保护河源、保持水土;④退耕还林,合理种植,选D。‎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于2012年中国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A. 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 B.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船舶的需求量大增 C. 原料产地的不断变化 D. 转入国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 ‎25. 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A. 对港口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B.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C.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 D. 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 产业转移,必然是随着经济发展,所在国的优势下降、利润减少,而移入国相对的比较优势和利润更多,据此结合选项,选D。‎ ‎25. 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港口区的生态环境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因为多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对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影响不大;但造船业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产业升级,据此选C。‎ ‎【点睛】‎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 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区简图 材料二油菜籽是甲省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区油菜籽千粒重4克~6克,每株产量10 克~20克。甲省区油菜籽不仅单产高于乙省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该省 的菜油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油高出20%的价格。‎ ‎(1)比较图中两省区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 ‎(2)简述甲省区(相对于乙省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 ‎(3)与乙省区相比,甲省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 ‎【答案】(1)甲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乙省地势西部、南部高,东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油菜单产较高;T农业污染较轻,油菜品质较优。‎ ‎(3)甲省区西北部河流短小、水量少,东南部河流湍急,不利于发展水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陆路交通建设的自然环境恶劣,困难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较小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地势的分析与比较、农业区位以及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与比较,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分布,地势特点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根据河流的流向可知,甲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乙省为我国的湖南省,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西部、南部高,东北低。‎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以晴天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油菜单产较高;,人口密度较小,人类经济活动较小,工农业污染较轻,油菜品质较优。 ‎ ‎ (3)‎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甲省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西北部河流对数短小,而且由于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小;不适合航运;东南部河流流经峡谷地区,河流湍急,不利于水运发展;该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交通线路的建设难度大,而且由于该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较小。‎ ‎27.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如果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生态建设,有a:种草,b:植树造林,c:白然恢复三种措施。请你选择合理措施,并说明理由。‎ ‎(2)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指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 ‎(3)为什么说“一旦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对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答案】(1)选a或c。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度植树会加重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更符合该区域自然特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下游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加重旱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河流的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如果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则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会大大减少,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解析】(1) 本体为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度植树会加重旱情;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种草或自然恢复不仅容易成活而且总叶片面积较大,据此选a或c。‎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黄河下游地势平缓,水流速度降低,导致下游泥沙大量堆积,使下游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加重旱涝灾害,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这种说法无疑体现了祁连山冰雪融水的重要性。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区域水源是生产生活的制约性因素。河流的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如果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减少,相当于水源头的减少,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会大大减少,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点睛】‎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8. 2015年河南粮食总产量突破1200亿斤,其中夏粮达到702. 36亿斤,居全国第一。读河南省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河南省夏季初收获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对该粮食作物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2)简述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3)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布局,河南省东西部农业生产方式有何差异?说明原因。‎ ‎【答案】(1)(冬)小麦春旱或干旱 ‎(2)夏季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宜耕面积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3)东部为平原,种植业发达,应以耕作业为主、农耕区畜牧业为辅。西部为山区,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农业生产应以林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1) 河南省夏季初收获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冬小麦春季返青,生长快,此时雨季尚未来到,春旱或干旱成为制约其生长丰收的主要自然灾害。‎ ‎(2) 河南省是粮食大省,该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因素也要分析。‎ ‎(3) 区域农业发展差异与区域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水源状况等因素有关。河南省东部为平原,种植业发达,应以耕作业为主、农耕区畜牧业为辅。西部为山区,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农业生产应以林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 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量人口流人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答案】(1)麻涌镇位于珠江口附近,便于产品输出;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2)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活跃市场,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3)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和我国的区域工业区、城市化问题。‎ ‎(1)影响该地区外向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2)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但本题只考查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应从促进区域交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方面分析。‎ ‎(3)调用课本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质量、用地、就业、住房、交通和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