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地理(实验班)
2018-2019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 地理(实验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目前,下列关于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方平原城镇多呈条带状 B. 南方山区村路规模比较大 C. 北方山区村路多呈棋盘式 D. 南方小盆地城镇多团聚状 第2题图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题。 2. 该山区海拔2000~3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 气温高 B. 气温低 C. 坡度小 D. 靠近河流 成兰铁路连接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设计时速200公里,全线桥隧比[(桥梁里程+隧道里程)/总里程] 86.05%,与成兰公路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于2018年2月竣工;京沪高铁设计时速250~300公里,全线桥隧比87.7%,已通车。完成第3、4题。 3. 成兰铁路与成兰公路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这样布局 ①利于共用原有公路桥梁 ②利于修建水陆交通枢纽 ③利于铁路建设物资运输 ④地形较平坦,造价较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 下列关于两条铁路桥隧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 速度 B. 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 河流 C. 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 地形 D. 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 生物 5. 下列因素发生变化对地质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季节 6. 下列关于近现代北半球降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带减少 B. 亚热带减少 C. 中高纬减少 D. 全部减少 第7、8题图 读“1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完成第7、8题。 7. 河南简称豫。豫字的本义是人牵着大象。这就说明,古代河南有野生大象分布。河南野象最可能生活在 A. 公元前3000~2000年 B. 公元200~300年 C. 公元前1400~1300年 D. 公元1800~1900年 8. 下列说法最有可能正确的 A. 公元1683年,海南椰树大量冻死 B. 公元前4000年比公元1700年海平面低 C. 公元500~700年,中华民族向南大迁移 第9、10题图 D. 公元前3000年,全球各地蒸发比现在弱 读“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完成第9、10题。 9. 下列冰期中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 冰期Ⅰ B. 冰期Ⅱ C. 冰期Ⅲ D. 冰期Ⅳ 10. 与现代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 陆地总面积较大 读“碳变化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第11、12题图 11. 全球变暖与碳循坏失衡有关,对碳失衡影响 最大的环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 A. 全球水循坏速度加快 B. 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增加 C. 高纬度地区供暖能源消耗增加 D. 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多 13. 石油植物是指能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后能生产燃料油的植物总称,其生产的燃料可称之为生物石油。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石油植物属于 A. 矿产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非可再生资源 14. 下列各组能源中,完全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 水能、风能、天然气 B. 生物能、煤炭、石油 C. 风能、生物能、核能 D. 煤炭、石油、天然气 核能发电只会产生很少的二氧化碳,也不会污染大气。读“风能、煤、天然气和核能等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较图”,完成第15、16题。 第15、16题图 15. 图中核能的代码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目前,我国已通过政策扶持等方法加大天然气发电力度。其主要原因是 A. 用电量大,发电成本低 B. 核能发电量所占比重较小 C. 带动天然气储量丰富地区发展 D. 污染物排放较少,环保价值高 17.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野外用火导致森林火灾 B. 黑龙江漠河夜晚的极光 C. 台风导致山体大面积滑坡 D. 人为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 18. 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属于 A. 海洋灾害 B. 地质灾害 19~21题图 C. 生物灾害 D. 气象灾害 我国东部降水时间分配与空间分布和夏季风的强弱、进退密切相关。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浙江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20. 当锋面雨带位于Ⅲ地区时,Ⅰ地区常出现 A. 干旱 B. 洪涝 C. 地震 D. 台风 21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易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涝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旱 第22、23题图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读“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完成第22、23题。 22. 我国近30年 A. 劳动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女性长于男性 C. 出生人口女婴多于男婴 D.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23. 能缓解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 ②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③提倡养儿防老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诸暨市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为108.55万人,每天约有33人出生。读“世界上四个国家2017年的出生率”表格,与诸暨市人口出生率最接近的是 国家 人口出生率(‰) 国家 人口出生率(‰) 日本 6.6 美国 12.4 巴西 14.4 印度 20.8 A. 日本 B. 美国 C. 巴西 D. 印度 第25、26题图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完成第25、26题。 25.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 2006年 B. 2010年 C. 2012年 D. 2014年 26.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B. 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C. 自然灾害频发发生 D. 产业升级和转移 27. 三峡库区大规模向外移民,选择迁入区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性别构成 B. 人口素质 C. 年龄构成 D. 人口容量 28. 下面四个流域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而实际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 黄河流域 B. 亚马逊流域 C. 长江流域 D. 密西西比河流域 第29、30题图 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完成第29、30题。 29. 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30. 针对该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A.执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 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降低死亡率 D.允许职工提前退休,增加就业率 20 80 40 60 0 100% 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2000年 2010年 2016年 0~14岁 15~64岁 ≥65岁 第31、32题图 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2010年、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第31、32题。 31.2000年到2010年,浙江省人口 A.出生率提高 B.增长率提高 C.劳动年龄人口增多 D.老龄化加重 32.2010年到2016年,造成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增多 B.产业结构优化 C.生育政策调整 D.基础设施完善 第33、34题图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中南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完成33、34题。 33. 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 政治 B. 宗教 C. 交通 D. 军事 34. 使辽中南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之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资源开发 B. 交通 C. 自然要素 D. 宗教 第35题图 读“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5.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A. ⑥①② B. ⑤③⑥ C. ⑤⑥④ D. ①④⑤ 第36、37题图 右图为大连市土地利用状况分布模式简图。完成36、37题。 36. 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地租水平高低 B.历史文化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地理条件 37. 图中①、⑥的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是 A.①工业区,土地价格昂贵 B.⑥工业区,多为高层建筑 C.①中心商务区,商贸金融繁荣 D.⑥中心商务区,交通运输便捷 38~40题图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得不变,表示,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读“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完成38~40题。 38. 图中显示,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 A.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B.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民用地 C. 工业用地变动最小 D.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 39. 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料是城市中心区 ①环境污染较重 ②土地价格较高 ③远离消费市场 ④基础设施落后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0. 十年间,该城市四类功能用地变动表明,该城市 A.功能分区总体不变 B.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C.功能用地向外扩展 D.空间结构比较均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为亚洲部分区域图,图2为孟加拉国等高线与河流分布图。表为图2中达卡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唐代中叶直至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前往东南亚地区进行农耕、工矿、商贸等活动,称为“下南洋”。 第41题 图2 第41题 图1 下南洋 第41题表:达卡的气候统计数据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日均最高气温(℃) 25℃ 28℃ 32℃ 34℃ 33℃ 32℃ 31℃ 32℃ 32℃ 32℃ 30℃ 26℃ 日均最低气温(℃) 13℃ 16℃ 20℃ 24℃ 24℃ 26℃ 26℃ 26℃ 26℃ 24℃ 19℃ 14℃ 平均降水总量(mm) 7 25 63 154 341 337 373 316 314 175 34 15 (1)图中珠穆拉玛峰的南、北两坡相比,南坡雪线的海拔高度比北坡 ,原因是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珠穆朗玛峰雪线 。(3分) (2)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看,中国人“下南洋”属于 人口迁移,“下南洋”对东南亚的积极影响有 , 。(3分) (3)孟加拉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1分) (4)简析孟加拉国夏季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商周以来,至少110个古国在太行山东麓荟萃,“出产”了商邢都、燕下都、中山王城、赵邯郸王城、曹魏至北朝邺城等多个古都。图1为部分古都的分布图。图2为汾河流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图。 第42题 图1 120°E 35°N 100m 500m 1000m 2000m 41°N 110°E 黄 土 高 原 古都 太 行 山 脉 0 150m 河 汾 环村道路 N 第42题 图2 河 黄 渤海 华 北 平 原 北京 (1)图1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 (地貌类型)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图2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 (凸或凹)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的 威胁。(3分) (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2分) (3)华北平原的雨季在 月,此时节,区域内受 (天气系统)活动的影响,多暴雨。(2分) (4)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作为古代都城有哪些有利条件?(3分) 诸暨中学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D B A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D B D C A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B C D D D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A A B A C D A C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共20分。) 41、(共10分) (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升高 (2)国际;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高-低-高”模式(或过渡型模式) (4)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平原地形,地势地平,排水不畅;河网密布,上游来水量大;多风暴潮,海水顶托作用强(任答3点得三分)。 42、(共10分) (1)冲积扇;凸;洪水 (2)煤炭;淡水资源 (3)7-8月,冷锋 (4)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平原(海洋),夏季风迎风坡,多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