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生活条件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2. 下列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3. 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 B. 交通条件 C. 土地条件 D. 历史条件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某地的生活条件、生活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影响,A、B、C错误;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即不同的干湿地区,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因为①东西降水的不同导致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①②③④这些现象都可反映出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特征,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据图可知,图中体现的是降水的差异,即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图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A正确;交通条件导致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B错误;土地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品质和种类,C错误;历史条件可以影响该地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导致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条件,D错误。故选A。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要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人工科考 5.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 退耕还林 B. 退耕还牧 C. 规定合理载畜量 D. 防止过度樵采 6. 长江三峡水库建设带来的影响是( ) A. 库区地下水位下降 B. 调节了库区下游河流的径流量 C. 库区地质灾害大大减少 D. 库区下游河水侵蚀作用变强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本替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RS指遥感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是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并提供对人类有用的信息。进行宏观观测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应使用RS;A正确,BC错误; 人工科学考察对于宏观观测明显不实用,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生态问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越靠近井生态破坏越严重,可以推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最外面植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草木植被,进而可以推知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牧业,故控制该地生态现象发展和蔓延的主要措施应该为规定合理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故C正确。 【6题详解】 建成水库后,能够调节了库区下游河流的径流量,B正确;建水库后,库区因为储水增多,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A错误;建水库会破坏原有地质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增多,C错误;建水库后,水大部分截流在上游,下游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7. 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气象预报 8. 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 判断火灾发生地点,分析火灾发生原因 B. 及时了解火灾发生范围和扑灭火灾时间 C. 预测火灾空间发展趋势,制定灭火方案 D. 估算森林火灾造成损失和制定灾后方案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 ,监测台风用遥感了技术,故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故B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 , 故C错误;气象预报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后得出的成果,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故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采集火灾过后的过火地区信息,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GIS上测算面积,对火情进行预测,以制定正确的灭火方案,D正确。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发前没有相关数据,故排除A和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应利用RS,C错误。故选D。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下图示意南亚某国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降水量 B. 土质、地形 C. 降水量、地形 D. 风力、海拔 11. 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 扩大坡耕地面积 C. 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D.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答案】9. A 10. C 11. C 【解析】本题以南亚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背景,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因素及治理措施等知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直接读图便可得到相关数据,读南亚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可知甲地的侵蚀强度约为1000,乙地的土壤侵蚀在500-750之间,丙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250,丁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在250-500之间,因此土壤侵蚀强度最大的为甲地。故选A。 【10题详解】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特别是季风气候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量大而集中,多暴雨,因此加剧了土壤侵蚀。最主要而又直接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引起水土流失最突出的气候因素。印度半岛属于季风气候,甲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因此土壤侵蚀强度大;丁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土壤侵蚀强度小。甲处属于山地,地形崎岖,土壤侵蚀强度大;丁处处于高原,高原内部地形平坦,因此土壤侵蚀强度小。因此,影响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地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题详解】 平整土地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但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A错误;扩大坡耕地面积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B错误;造林种草可以恢复地表植被,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C正确;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并不能有效治理一个区域的水土流失,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13.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不易蒸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水分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因此二者单位面积湿地比重大,A正确;西北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华北地区雨季短,蒸发旺盛,地表径流缺乏,因此单位面积湿地比重小,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因此湿地的合理利用原则为:把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其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湿地经济。D即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又可获得经济效益,故正确。A、B、C影响了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故选D。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水系发达,流域内气候温暖湿润,下图是该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4. 该河流发源地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向是( ) A. 保护植被 B. 开采矿产 C. 养殖水产 D. 发展航运 15. 该河流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广阔 B. 交通运输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水量丰富且落差大 16. 该河修建水坝对下游地区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A. 增加年径流量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减轻洪涝灾害 D. 提高地下水位 【答案】14. A 15. D 16. C 【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及其开发方向。河流的发源地应该保护植被,不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矿产开采,A正确,BC错误;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不利于航运发展,D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由图可知,该河段位于田纳西河流域,该流域梯级开发有力的自然条件是该河段落差大且流量丰富,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其水能资源,适合进行梯级开发,D对;地形平坦广阔,交通运输便利、矿产资源丰富与河流梯级开发没有直接关系,ABC错。故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水库具有防洪、灌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功能。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河段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使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区域和缓,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C正确;河流的年净流量的大小主要和河流补给状况有关,因此上游梯级开发对年净流量没有影响,A错误;水库修建会将泥沙拦截在库区,导致下游地区泥沙减少,因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B错误;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地区河流的水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C。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7. 亚马孙热带雨林不断减少的后果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大气的含氧量增加 C. 河流含沙量减少 D. 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18. 属于热带雨林保护性的开发方式是( ) A. 大规模移民 B. 商业性伐木 C. 雨林观光旅游 D. 开辟大型牧场 【答案】17. A 18. C 【解析】本题考查热带雨林及其开发与保护。 【17题详解】 根据热带雨林环境特点,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因为雨林中物种丰富,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若亚马孙雨林不断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雨林减少,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少,释放出氧气的量减少,B错误;雨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雨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的含沙量增加,C错误;雨林面积减少,会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年均下降水量减少,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大规模移民、商业性伐木及开辟大型牧场将会对雨林造成破坏,属于破坏性开发,而发展雨林观光旅游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对雨林的破坏,属于保护性开发方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生态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某乡村的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该乡村可能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河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20. 该生态农业模式给乡村带来的环境效益是( ) A. 净化乡村环境 B. 调整产业结构 C. 增加经济收入 D. 拓展销售市场 【答案】19. D 20.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9题详解】 此图为循环农业图,该图沼气池为水稻种植业、渔业、甘蔗种植提供肥料,作物为饲养业提供原料,残渣和粪肥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水稻种植业适合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甘蔗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因此该农业模式对水热要求大,据此进行判断: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区,该地区不适合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长,A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发展畜牧业,B错误;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平原,以小麦为主,C错误;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适合水稻、甘蔗生长,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择的是环境效益,结合选项可知净化乡村环境属于环境效益,该图沼气池为水稻种植业、渔业、甘蔗种植提供肥料,作物为饲养业提供原料,残渣和粪肥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净化乡村环境,A正确;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拓展销售市场等属于经济效益,BCD错误,故选A。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是我国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 该小麦产区( ) A. 有固定的面积 B. 有固定的形状 C. 与其他作物产区边界明确 D.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2.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突出的生产特点是( ) A. 小农经营 B. 商品率低 C. 大规模专业化 D. 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21. D 22. 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特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点: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属于农业区,其边界是模糊的、没有固定形状及固定的形状,但是小麦产区内部的农作物为小麦,因此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正确;而现在区域中,只有行政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固定的形状;小麦产区与其他作物产区边界不明确。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高,C正确;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ABD错误,故选C。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额及外贸额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和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 ①2001年后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较大 ②2004年后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较大 ③2001年后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较小 ④2004年后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 著名的侨乡 B. 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的区位 D. 国际经济环境 25. 近年来,部分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国内的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国际产业转移 B. 产业分工与合作 C. 区域产业转移 D. 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案】23. A 24. B 25. C 【解析】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产业转移的相关概念。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直接读图分析的能力,直接读图可知, 2001年以后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5%以上,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投资额占全国在25%以下,①正确;外贸额方面,2004年后长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大于30%,珠江三周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小于30%,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原因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受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B正确,著名的侨乡、良好的区位一直都存在,国际经济背景不符合事实,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部分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国内的其他地区,属于区域产业转移,C正确;国际与国际之间的企业转移属于国际产业转移,A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D错误;产业分工与合作属于产业转移的影响,B错误。故选C。 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本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同时南部农田向北入侵,农牧之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下图是萨赫勒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6. 形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 ) A. 高温多雨 B. 气候干旱 C. 冬冷夏热 D. 温和湿润 27. 商业性定居牧业扩大了生产规模,由此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砍伐 C. 过度樵采 D. 过度放牧 28. 导致萨赫勒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人口过度增长 B. 森林的过度砍伐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开发建设不注意环保 【答案】26. B 27. D 28. A 【解析】本题考查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及荒漠化发生的根源等基本问题。 【26题详解】 据图分析,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处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地带,气温高,降水少,植被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导致该地区荒漠化潜在因素突出,B正确。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位于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度区域,主要植被为草原和荒漠,因此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商业的定居牧业扩大规模,会扩大草场的载畜量,造成草场的破坏,进而造成土地荒漠化,D正确;该地经济为畜牧业经济,因此过度开垦、 过度砍伐、过度樵采不属于该地区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是各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本题选择A。 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围绕“疆电外送”“疆煤东运”战略,2020年煤炭产量将超过3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 哈密地区提出“疆电外送”“疆煤东运”战略,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 接近消费市场 B. 丰富的煤炭资源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便利的交通运输 30. 实施“疆电外送”“疆煤外运”工程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扩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B. 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C.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D. 减轻新疆大气的污染程度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能源资源的调配。从题干可知,“哈密地区规划到201 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 说明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否则无法实施“疆电东送”、“疆煤东运”,因此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主要优势,B正确;哈密地区人口稀少,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远离消费市场,A错误;哈密地区提出“疆电外送”“疆煤东运”战略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C错误;交通条件不是哈密地区的优势条件,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疆电外送”“疆煤外运”工程的实施,可以将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能够进一步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但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大,A、B错误,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C正确;新疆实施“疆电外送”“疆煤外运”工程将会加剧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C。 近年来,某市在公园改造工程中运用生态城市理念,打造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加大城市生态海绵公园的建设,旨在起到源头减排、滞水净水等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生态海绵公园用地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 ) A. 住宅用地 B. 商业用地 C. 休憩及绿化用地 D. 政府机关用地 32. 生态海绵公园可以缓解的问题是( ) A. 交通拥堵 B. 住房紧张 C. 噪声扰民 D. 城市内涝 33. 生态海绵公园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 ) A. 单一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排斥性 【答案】31. C 32. D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 生态海绵公园是在公园改造工程中运用生态城市理念,打造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应属于休憩及绿化用地,ABD错误,故选C。 【32题详解】 生态海绵公园的建设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起到源头减排,滞水净水的作用,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排除ABC,故选D。 【33题详解】 生态海绵公园的建设,旨在起到源头减排、滞水净水等作用。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ACD错误,故选B。 下表是中国部分省区农业生产比较表(2006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4. 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耕地不足 B. 土壤贫瘠 C. 热量不足 D. 气候干旱 35. 东北商品粮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小农经验 B. 水利工程量大 C.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D.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36. 为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图像资料,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遥感) B. GPS(全球定位系统) C. GIS(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34. C 35. D 36. 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4题详解】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相对而言,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最大的地区之一,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以半湿润、湿润气候为主,因此A、B、D选项错误。 【35题详解】 从材料和图表信息看,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ABC错误,故选D。 【3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三种技术的统称。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故A正确,BCD错误。 37.下图是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普及率较低,日本及欧美等国到我国兴办汽车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 B. 地价 C. 科技 D. 内部交易成本 【答案】A 【解析】从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图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普及率较低,这就说明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也就是吸引日本及欧美等国到我国兴办汽车厂的最主要因素。所以A正确。 38.下图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得四种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A、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依托政策优势建立起大量的外资企业,从而促进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①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A正确; B、利用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为典型的温州模式,②为温州模式,B错误; C、江苏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早早地进行了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在江苏进行投资设厂,促进了江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江苏靠近上海等大城市,上海等大城市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大城市的扩散,也促进了上海周边地区如江苏等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③为苏南地区发展模式,C错误; D、我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依靠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④为东北地区发展模式,D错误。 故选A。 近年来,随着惠普、富士康等跨国IT公司的迁入,重庆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IT产业基地。为承接产业转移,重庆设立多个特色工业园区,吸引IT公司迁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9. 与上海比,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劳动力价格较低 ②水源较充足 ③低价较低廉 ④水运较便利 ⑤政策较优惠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40. 产业转移将导致重庆( ) A. 产业升级加快 B. 产业结构趋向单一 C. 失业人口增加 D. 矿产资源开发加剧 【答案】39. B 40. A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的影响。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由材料知,重庆地价较低,政策优惠,经济水平低,劳动力廉价。水源对IT产业影响小;IT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多采用航空运输。劳动力价格较低、低价较低廉、政策较优惠正确。B正确。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重庆市经济落后,接受IT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产业升级,A正确。接受产业转移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B错误;增加就业渠道,减少失业人口,C错误;但IT产业不会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41.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下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析其原因。 (3)简析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答案】(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黑土流失)。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径流,蓄洪防旱;也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湿地的形成与功能等知识。 (1)沼泽形成的原因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利于沼泽形成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蒸发弱、下渗少、地表水丰富但排水不畅。 (2)“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导致黑土质量下降。 (3)沼泽的生态功能主要是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