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解析版)‎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在4.8—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间是(  )‎ A. 1992年 B. 2000年 C. 2021年 D. 2050年 ‎2. 就当前而言 (  )‎ A. ①国的劳动力短缺 B. 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 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 D. 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答案】1. C 2. A ‎【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比值大,表示老龄人口比重小,劳动力充足。比值小,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短缺。根据曲线,找出相应的人口支持比对应的年代,其后的年代是低速增长时间。‎ ‎【1题详解】‎ 图中四国中,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老龄人口比重小,人口支持比最大,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④国,即为印度;①国、②国人口支持比较低,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是发达国家,①是日本、②是美国;③国是中国,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支持比近年来下降很快。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的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③曲线表示中国,人口支持比在2021年后,比值小于4.8‎ ‎。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2021年,C对。‎ ‎【2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①国人口支持比很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A对。②国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最严重的是①国,B错。④国人口支持比最高,经济水平最低,比③国经济总量小,C错。②国是发达国家,③国为发展中国家,D错。‎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 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B. 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 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D. 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4. 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迁入 B. 放开二胎 C. 城市化水平提高 D. 出生率持续较低 ‎【答案】3. C 4.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3题详解】‎ 结合图示中曲线变化特征,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C对。西北升高,东西差异扩大,A错。西北升高,东部升幅大,B错。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大,D错。‎ ‎【4题详解】‎ ‎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持续较低,D 对。人口迁入,主要是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减轻,A错。放开二胎,人口出生率增加,老龄化减轻,B错。城市化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无关,C错。‎ 读某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 该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为(   )‎ A. 85.4万 B. 97.3万 C. 105.6万 D. 351万 ‎6. 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市政 B. 教育 C. 劳动就业 D. 土地资源 ‎【答案】5. B 6.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理论。‎ ‎【5题详解】‎ 读图,根据木桶效应理论,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图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是97.3万人,B对。‎ ‎【6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就业,是木桶的短板,D对。其它因素不是短板,A、B、C错。‎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7.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 A. 北京 B. 广东 C. 上海 D. 安徽 ‎8. 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 ‎③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7. B 8.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7题详解】‎ 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的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城市白领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由图示分析可知,广东经济发达,而且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故答案选B项。‎ ‎【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青藏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西藏地区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吸引大量人口迁入,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A. 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B. 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C. 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D. 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10. 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 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 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 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 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答案】9. A 10.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9题详解】‎ 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小,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老龄人口比重较小,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A正确。‎ ‎【10题详解】‎ 流入人口的年龄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对该市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不会减少或增加,劳动力人口是中青年人口,会使该市人口死亡率降低,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会使环境压力增大,D正确。‎ 图a为城市中甲、乙、丙、丁四种功能区的地价与支付租金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对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交通条件:甲处最差,丁处最好 B. 距城市中心的远近:甲最近,乙最远 C. 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甲最高,丙最低 D. 区域类型:甲为商业区,乙为住宅区,丙为工业区 ‎12. 图a中甲点地租水平与距离的关系最可能是图b中的(     )‎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答案】11. D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1题详解】‎ 根据城市主要功能区的付租能力高低判断,甲付租能力最高为商业区,交通条件好;乙付租能力较高,为住宅区;丙付租能力最低,为工业区,丁地价最低,距城市中心最远,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最低,故D正确。‎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应为商业区,故在市中心付租能力最高,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向外递减速度最快,故反映①曲线。A正确。‎ 读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13.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逐渐减少 D. 不断增加 ‎14.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分析】‎ 读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在三个时间段先下降后上升.‎ ‎【13题详解】‎ ‎1985~2011年表中的三个时间段内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都比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数值大,说明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快,所以该段时间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D正确。‎ ‎【14题详解】‎ 随着我国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用地面积势必会此长彼消,而新增的城市用地,从表中没有明确作为商业用地;表中资料也没有涉及到乡村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以机械迁移增长为主,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理解即可。‎ 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上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 A. 逆城市化 B. 城市郊区化 C. 城市化加速发展 D. 城乡差别拉大 ‎16. 如果甲、乙表示同一城市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图中的( )‎ A. ③时段 B. ④时段 C. ⑤时段 D. ⑥时段 ‎17. 如果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则下列可能的是( )‎ A. 甲国城市化水平比乙国低 B. 甲国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C. 乙国城市化速度比甲国快 D. 乙国城市空心化严重 ‎【答案】15. A 16. A 17.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表现为逆城市化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读出,乙阶段在农业中的变业百分比为50%左右,那么城市人口点总人口的比重也在50%左右,与③时段相符,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7题详解】‎ 甲在农业中的变业百分比低,城市化水平比乙高,且达到90%以上,城市化速度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乙处在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比甲快,C正确。‎ 下图“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 B.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C. 地表径流量汇集速度减慢 D. 蒸发增多,总降水量会增加,人感到更舒适 ‎19.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20. 逢大雨必涝,现在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禁止城市建设占有河道,遇河必让 B. 为了节省财政支出,排水系统无需日常维修养护 C. 扩大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D. 城市内建设禁用透水性铺装层,这样可以减少大暴雨的渗透量 ‎【答案】18. B 19. C 20.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 ‎【18题详解】‎ 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绿地减少,为水泥、柏油等不透水地表所取代,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下渗的雨水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少。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正确。‎ ‎【19题详解】‎ 由于地面状况的改变,即由植被地变成了水泥地,植被覆盖率减少,则使下滲减少,故地面径流增多。C正确。‎ ‎【20题详解】‎ 为解决城市内涝,应该扩大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同时需要对排水系统加强日出的维护、养护;城市内建设多用透水性铺装层,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应合理规划,不能占用泄洪通道,而不是遇河必让,C正确。‎ ‎【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 甲图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 地域联系 B. 生产联系 C. 空间上的联系 D. 技术联系 ‎22. 图乙表示的是(  )‎ A. 工业的集聚 B. 工业的分散 C. 工业的信息联系 D. 工业的地域联系 ‎23. 图乙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的布局特点,最终的目的是( )‎ A. 寻找最优区位 B. 减轻污染 C.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D.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答案】21. B 22. B 23.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联系和工业分散。‎ ‎【21题详解】‎ 图甲中上一个工厂的产品是下一个工厂的原料,属于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正确答案选A。‎ ‎【22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工厂的元件分散于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属于工业的分散。正确答案选B。‎ ‎【23题详解】‎ 全球化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需求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业联系和工业分散。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有(1)工业的产品联系,也叫工业的投入与产出联系;(2)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3)信息上的联系。‎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影响图中农业区小麦种植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交通便利,城市众多 C.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D.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25. 有关图甲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B. 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C. 对劳动力需求量大 D. 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 ‎【答案】24. A 25. A ‎【解析】‎ ‎【分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 ‎【24题详解】‎ 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都是夏季温暖多雨,地势平坦,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中国东北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正确,C错误,“交通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都属于社会经济条件,BD错误。‎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农业地域类型应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主要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等考点的理解。‎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 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饲养奶牛 B. b地种植果树 C. c地种植花卉 D. d地种植玉米 ‎27. 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 乳畜业  市场广阔 C. 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D. 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答案】26. C 27.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26题详解】‎ 图中a、b、c、d四地农业中,a地分布在远郊地区,是种植业,种植水稻,A错误。B地位于公路沿线,距城区较近,交通便利,适宜饲养奶牛,B错误。C地位于城市近郊,河流沿岸,适宜种植花卉,C正确。D在位于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果树,D错误。‎ ‎【27题详解】‎ 图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a地是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属于劳动密集产业,自给农业,商品率低,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劳动力丰富,C正确。‎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下图为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最有利自然因素是( )‎ A. 光照 B. 降水 C. 气温 D. 土壤 ‎29. 夏季,农场温室地面上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①增加湿度 ②提高肥力  ③增强光照 ④抑制过高气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场模式的优势是( )‎ ‎①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布局更灵活 ②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成本低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 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8. A 29. B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落日农场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需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海水资源,图中A是位于沿海的沙漠地区,降水量少,土壤贫瘠,光照充足是A处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所以选A。‎ ‎【29题详解】‎ A处沙漠,夏季气温炎热,温室外气温高,室内硬纸板里海水蒸发,可起到拟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温度的作用,因此①④正确;对提高肥料和增强光照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答案选B。‎ ‎【30题详解】‎ 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应布局在沿海地区,受局限性更大,①错误;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生产成本比传统农场模式高,②错误;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③正确;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④正确。故③④正确,答案选D。‎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总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的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下图为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1)据图描述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2)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 ‎(3)简述阜阳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答案】(1)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2)阜阳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处于铁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输出;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 (3)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解析】‎ ‎(1)根据图例,安徽省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 ‎(2)根据材料,阜阳市是农业大市,说明从事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位于安徽西北部,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处于铁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输出。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 ‎ ‎(3)阜阳的产业转型,有利于就业机会增加,提高收入水平,迁出人口减少。经济发展,可能使迁入人口增加。产业发展,促使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32.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新城区发展沿什么方向延伸? ‎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哪个区域?原因是什么? ‎ ‎(3)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1)河流  煤铁资源(矿产资源) 南北(沿铁路线延伸)‎ ‎(2)①区域 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 铁路出现,河流运输能力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及其变化。‎ ‎【详解】(1)据图可知,河流和矿产资源对旧城区布局影响大,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据图分析可知,新城区出现了新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新城区主要位于铁路线两侧,说明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2)据图分析,城区①和城区②相比较,城区①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更容易发展成为聚落,应该最早形成。‎ ‎(3)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资源储存状况等方面分析。资源枯竭、交通地位不断下降会导致城市衰落。‎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烟草喜温暖,耐旱,不耐寒,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生长前期需水多,肥沃疏松的土壤及成熟期充足的日光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津巴布韦拥有最适宜烤烟生长的气候条件,以及全球同纬下度独一无二的花岗岩砂壤土烟田,被誉为世界“黄金烟田”,烟草种植历史已有百年之久,首都哈拉雷是非洲最大的烟草市场。津巴布韦目前的烟草种植以小种植户为主,他们多采用传统的燃烧木材的方式烘烤烟叶。下图为津巴布韦图,下表为津巴布韦气候资料。‎ ‎(1)分析津巴布韦烟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哈拉雷成为非洲最大的烟草市场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津巴布韦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和加工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为热带草原气候(或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较高;烟草生长季节为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较多;烟草收获季节为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光照充足;位于南非高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优质烟叶生长;花岗岩砂壤土广布,土壤肥沃疏松。(任答3点)‎ ‎(2)津巴布韦烟草种植量大,质量好;世界市场需求量大;哈拉雷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交易历史悠久,交易效率高。(任答3点)‎ ‎(3)赞同理由:当地有发展烟草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烟草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该地为草原气候区,进一步开垦耕地,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小种植户种烟技术落后,生产资料匮乏,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大量砍伐木材烘烤烟叶,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津巴布韦经济技术水平低,烟草加工能力有限。(理由与观点要相符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解】(1)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烟草喜温暖,耐旱,不耐寒,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津巴布韦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较高,热量条件适宜。生长前期需水多,肥沃疏松的土壤及成熟期充足的日光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津巴布韦烟草生长季节为雨季,降水较多。烟草收获季节为旱季,光照充足。位于南非高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优质烟叶生长。花岗岩砂壤土广布,土壤肥沃疏松。‎ ‎(2)津巴布韦被誉为世界“黄金烟田”,烟草种植量大,质量好,世界市场需求量大。首都哈拉雷是非洲最大的烟草市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烟草种植历史已有百年之久,交易历史悠久,交易效率高。‎ ‎(3) 从经济因素分析,津巴布韦有发展烟草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和加工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烟草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所以赞同。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该地为草原气候区,进一步开垦耕地,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目前的烟草种植以小种植户为主,小种植户种烟技术落后,生产资料匮乏,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多采用传统的燃烧木材的方式烘烤烟叶,大量砍伐木材烘烤烟叶,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津巴布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低,烟草加工能力有限。所以不赞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