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重点班)地理试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卷Ⅰ 选择题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 春季 B. 秋季 C. 夏季 D. 冬季 2. 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依图中的液流量与液流速率曲线形态,液流量与气温、日照有关,一天中,晴天的正午时段液流量最大,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夏季,气温最高,光照最强,C对。其它季节的气温较低,光照较弱,A、B、D错。 【2题详解】 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③对。树干脱皮,受阳光直接照射,会加快水分蒸发,①错。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不能提高耐能力,②错。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利于减少蒸发,提高耐旱能力,④对。D对,A、B、C错。 读某山地南北坡气候资料图,图中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 耐低温 B. 喜湿热 C. 喜温凉 D. 耐干热 4. 有关该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南半球中低纬度 B. 不存在永久积雪冰川 C. 植被都具有耐旱特征 D. 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 【答案】3. D 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题详解】 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D正确。 【4题详解】 图中7月气温高于1月,应为北半球,A错误。山麓温度最高大于15℃,该山海拔在2100m左右,最高温度高于0℃,不存在永久积雪冰川,B正确。山腰地带降水较多,植被不耐旱,C错误。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 天体撞击 B. 冰川作用 C. 流水沉积 D. 板块运动 6. 相对于其它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 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 C. 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 D. 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 7. 全球变暖对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影响可能是( ) A. 陨石类型减少 B. 陨石风化减弱 C. 出露数量增加 D. 陨石埋藏加深 【答案】5. B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A. 因为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应该是均匀的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不是相对富集在地球某一个区域,A错; B. 冰川作用能够把地球历史上若干亿万年形成的陨石很好地保存下来,陨石在冰雪覆盖下,风化的速度很慢,其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因此南极大陆因冰雪环境保存了大量陨石,B对; C. 陨石经过流水的作用,最后沉积下来的陨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南极洲气温很低,流水作用很弱,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C错; D. 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而陨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 【6题详解】 A. 气候湿润,陨石更易风化,A错; B. 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且气温低,各种外力作用都较弱,使陨石保存年代久远,B对; C. 陨石科考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陨石自身保存完好程度,环境洁净程度的高低对其影响很小,C错; D. 不是因为南极的臭氧层薄,而主要是南极的大气层较薄,陨石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更少,坠落到地面的陨石较多,D错。故选B。 【7题详解】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南极陨石失去了冰雪的保护,陨石数量会减少,而不是种类减少,A错;全球变暖,使陨石风化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冰雪减少,出露数量会增加,C对;冰雪减少,陨石埋藏变浅而不是加深,D错。故选C。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下图为一名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下的照片,显示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山高谷深,山谷风显著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 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 D. 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9. 近年来,金沙江河段下游河水变清澈,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大增 B. 修筑大坝,拦截泥沙 C. 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增加 D. 地壳抬升,流速减缓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主要与当地的降水量有关,降水的多少与地形有关。该地区受山脉阻挡,山高谷深,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金沙江河谷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C正确;与山谷风、副高压控制、非季风区影响无关,A、B、D错。选C正确。 【9题详解】 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少与当地植被覆盖率有关,与当地降水量及地形有关;近年来,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主要与修建水库有关,金沙江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导致,B正确;该地降水量年变化不大,与降水增加无关,A错;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是影响整个河段,而不是下游河段,C错;地壳抬升,只会加大河流落差,增加流速,D错。选B正确。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 1997年5月~1999年9月该沼泽试验场 A. 水分收支大致平衡 B. 水深逐渐下降 C. 蓄水量一直减少 D. 5月初水位稳定 11. 1999年沼泽水位变化的影响是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气候变率减小 ③水质趋于恶化 ④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1997年5月~1999年9月,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这说明沼泽试验场水分收支不平衡,水深变动呈现出波动变化,并非一直下降;1998年8月水深上涨较明显,蓄水量有上涨; 5月初,三条曲线较为接近,此时水位稳定,据此分析选D。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1999年沼泽水位变化表现为: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该变化会导致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水质趋于恶化,湿地干涸,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气候变率增大,据此分析①③④对,选D。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 东非高原的N自然保护区位于赤道附近,西接以野生动物迁徒景现著称的S国家公园,区内有闻名遐迩的K火山口、东西走向的A峡谷。8月,某地理科考队从S国家公园驱车前往N自然保护区考察。途中发现:沿途很少见到野生动物,而K火山口内却聚集大量野生动物;A峡谷內的植物大多根深叶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S国家公园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13. 与S国家公园相比,考察期间K火山口野生动物大量聚集的原因是 A. 降水丰富 B. 水源蓄积较多 C. 气候凉爽 D. 动物适应性强 14. 推测A峡谷的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B. 凉爽湿润 C. 高温多雨 D. 寒冷干燥 【答案】12. C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野生动物会随着雨季的变化而迁徒,S国家公园以野生动物迁徒景现著称,说明其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S国家公园与N保护区为东西方向,纬度位置相差不大,如果区域降水多,则沿途野生动物数量多,A错误;野生动物大量聚集的的地方一般都是水草丰美的地区,因此K火山口此时有水源吸引了野生动物大量聚集,B正确;气候凉爽、动物适应性强不受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A峡谷內的植物大多根深叶厚,根深说明水源缺乏,需要吸收埋藏较深的地下水,叶厚说明阳光照射强,因此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植物叶子小而厚,根系发达,A正确,C错误;A峡谷位于热带地区,BD错误;故选A。 【点睛】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形态 ,阴生叶大而薄,阳生叶厚而小;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开花期,长日照植物如牡丹夏季开花.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在秋季开花。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16.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7.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15. C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其东部为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从等温线的分布看东部气温低,呈闭合状,西部气温高,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沿海,台湾山脉西侧,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由于地势低平,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①地,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A项错误;②地海拔较好,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樟树的生长,B项正确;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故C项错误;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 ) A. 沿岸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 B. 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 C. 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 D. 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19.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 A. 增加风暴潮冲刷海岸 B. 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 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 D. 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20. 推测帕图斯湖( ) A. 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 B. 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 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 D. 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答案】18. C 19. B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提示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陆地河流(雅库伊河)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同时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故B正确、A错误。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为发展航运,湖区西岸应注意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因此沙坝宽度减小,但在巴西暖流作用下,长度应增加,故C错误。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严格分选,故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由于泥沙在湖区淤积,随时间推移,帕图斯湖水深越来越浅,面积越来越小,故A、C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流域植被恢复可减少入湖泥沙,从而减缓沼泽化,故B正确。由于残余饲料、水生生物排泄物的沉积,渔民人工养殖可使沼泽化加快,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21. 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22. 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地势 D. 海陆位置 23. 图示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为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24. 图示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 A. 冰川融水 B. 雨水 C. 积雪融水 D. 地下水 25.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径流量丰富 ②汛期短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答案】21. D 22. C 23. B 24. B 25. A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山区,气温相对较低;丁区域位于海洋,图中温度数值均大于20℃,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同纬度的海洋要比陆地气温低,故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是乙和丁。 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M地其气温明显低于周围地区,为山地,所以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 故选C 【2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其典型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选B 【24题详解】 该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特别是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降水丰富,所以该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故选B 【25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无结冰期,降水多,雨季长,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河流流程短,地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的含沙量小。A①④⑥正确。 故选A 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林木茂密,空气湿度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其已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下图示意热带云雾林区云雾成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 A. 植株密度较大 B. 林木相对矮小 C. 易被开发利用 D. 分布面积较广 27. 热带云雾林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 A. 树木茂密,土层深厚 B.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 云雾缭绕,养分充足 28. 推测云雾林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的主要原因 A. 气候湿润,位置偏远 B. 人为进行开发保护 C. 地处山区,风力较弱 D. 自然环境独特单一 【答案】26. B 27. D 28. A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6题详解】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风力大,林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小,B正确;海拔高不易被开发利用;由于山顶面积小,分布面积较小。 【27题详解】 热带云雾林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不会太深厚,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云雾缭绕,养分充足,D正确;人类活动影响和气温较低不是影响寄生、附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28题详解】 从图中看云雾林水汽充足,气候湿润,海拔高,位置偏远,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A正确;从材料和图中看不出有人为开发和保护;地处山顶,风力较强;自然环境单一,动植物种类也较单一。 下图是非洲部分区域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一年中,内罗毕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是( ) A. 地处南半球 B. 靠近大湖泊 C. 地处高原 D. 地处赤道附近 30. 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答案】29. D 30.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非洲部分区域和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 【29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内罗毕位于赤道附近,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有两个气温最高值。故D正确。 【30题详解】 图示区域是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野生动物逐水草迁徙,所以去天然动物园看野生动物,最好是在当地的湿季。根据图中的降水柱状图分析,5月份,降水多,水草丰富,野生动物多;2月、8月、10月降水少,是干季,野生动物少,故B正确。 【点睛】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所示纬度分析内罗毕位于赤道附近,从而判断气温最高值出现两次的原因。通过气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看野生动物的最适宜时间。该题难度一般。 读“我国某市某年1月18日、20日和22日天气信息表”。完成下面小题。 31. 1月18日、20日和2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中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⑥⑤④ D. ③②① 32. 冷锋带来的天气现象,正确的是( ) A. 寒潮 B. 一场春雨一场暖 C. 伏旱 D. 台风 【答案】31. D 32. A 【解析】 本试题以某市某段时间的天气实录资料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锋面符号、锋面天气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锋面与天气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考查对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 【31题详解】 首先根据表中三天气温、风力和天气变化特征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18-19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明显降低,风力增大,出现小到中雨,20日最高气温小幅回升,风力减弱,天气转晴,从这此特征来看,当地经历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根据锋面符号判断,左图表示冷锋,右图表示暖锋,排除与右图相关的选项B、C。左图中冷锋符号,三角形顶端指向表示冷锋移动方向,③表示冷锋过境前,表中对应1月18日,②表示冷锋过境时,表中对应1月19日,①表示冷锋过境后,表中对应1月20日,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32题详解】 寒潮为移动很快的、强度较大的冷锋天气,选项A符合题意;春雨可以由冷锋形成,也可以由暖锋形成,但“一场春雨一场暖”描述的是暖锋天气,下雨的同时气温上升,选项B不符合题意;伏旱天气由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属反气旋天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台风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属气旋天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4. 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 甲流向乙 B. 乙流向丙 C. 丙流向丁 D. 丁流向甲 【答案】33. D 34. A 【解析】 试题考查山谷风 【33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 【34题详解】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受大气环流影响与②地相同 B. ②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信风控制 C. ③地夏季受暖流影响降水多 D. 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③地 36. 关于④⑤⑥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地气候属冬雨型的只有⑤ B. ④地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三地中年较差最小的是⑥ D. ⑥地是夏雨型 【答案】35. D 36. C 【解析】 本题组以世界局部地区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气候特征及成因、自然带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分布、成因、特征和自然带分布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35题详解】 ①地位于北回归线的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②地处于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③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属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不是暖流;三地位于同一纬度,①、②两地属热带气候,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不大,而③地因受冬季风影响,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属亚热带气候),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大。所以选D。 【36题详解】 根据气候分布规律,结合图中各地的位置特征,可以判断④、⑤为地中海气候,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三地中冬雨型气候有④、⑤;④地植被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最小;⑥地气候属全年湿润型,冬雨稍多。所以选C。 法国的塞纳河(甲)和我国的大渡河(乙)都建有不少大坝,形成众多水库,也都面临不少问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塞纳河所建水坝多为低坝,大渡河则以高坝为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A. 资金多少 B. 地形差异 C. 人口分布 D. 水库功能 38. 人们发现大渡河上所建水库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工程质量低下 B. 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C. 人为破坏严重 D. 冰雪融水减少 【答案】37. A 38. B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水能的开发。 【37题详解】 塞纳河落差小,不适宜建高坝;塞纳河流域内人口稠密,低坝可减少库区面积;大渡河落差大,高坝发电量大;与高坝、低坝与资金多少无关,A正确。 【38题详解】 从图中看大渡河位于我国西南山区,落差大,由于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使水库使用年限降低,B正确;我国建坝技术水平高,不可能是工程质量低下;大渡河流域内人口稀少,人为破坏少;该河段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受冰雪融水影响小。所以选B。 下图某“扇三角洲”示意图,“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中“扇三角洲”中,甲地与乙地沉积物的粒径大小规律是 A. 两地沉积物的粒径均值相似 B. 乙地无大颗粒沉积物 C. 乙地比甲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 D. 甲地比乙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 40. 如果图示“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平均推进0.5米,则说明 A. 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 B. 图示河流含沙量稳定 C. 图示水体水位上升 D. 图示河流年输沙量增加 41. 据图判断,图中河流 A. 一定是季节性河流 B. 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流量变大 C. 甲地以上河段流速快 D. 有较长的结冰期 【答案】39. D 40. D 41. C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9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出山口,沉积物粒径均值大,乙地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物粒径均值小,D正确。 【40题详解】 如果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年输沙量增加,D正确;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含沙量稳定,扇三角洲面积稳定;图示水体水位上升,淹没扇三角,扇三角洲面积减小。故选D。 【41题详解】 图中没有给出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无法判断河流是否是季节性河流;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变得开阔;甲地以上河段位于山区,坡度大,流速快,C正确;图中没有给出该河流的纬度位置,无法判断结冰期长短。故选C。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42. 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地壳抬升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流水搬运作用 D. 流水堆积作用 43. 诗中“数家新住处”最可能位于该河流的 A. 凹岸 B. 凸岸 C. 南岸 D. 北岸 44. 诗中“古岸崩欲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溶蚀 【答案】42. D 43. B 44. C 【解析】 【42题详解】 “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河流,在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据此分析选D。 【43题详解】 诗中的“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在凹岸时受到的冲刷力强,泥沙沉积少,但在凸岸位置,流速会减缓,泥沙沉积较多,凸岸面积会不断增长且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宜耕种,最可能发展成为聚落,据此分析选B。 【44题详解】 “古岸崩欲尽”是指古岸受到水流的侵蚀作用较大,有被冲毁的可能。根据古诗信息,“桑落洲”“数家新住处”“平沙长未休”等推测该河段应位于河流曲流处或河流中下游位置,该河段河流以侧蚀、沉积作用为主,侧蚀会导致对古岸的威胁,溯源侵蚀、下蚀多发生在上游,溶蚀需要考虑岩石等条件,材料不能推知,据此分析选C。 【点睛】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45. 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地壳抬升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46. 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45. A 46. D 【解析】 4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当地海拔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山地,自然景观由森林变到森林-草原;随着海拔不断太深,迎风面依旧是森林,但背风面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故引起当地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抬升,改变了水汽的分布,选A,与BCD选项无关,可排除。 【46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景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额特征,图中可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卷Ⅱ 综合题 47.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2)图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然纬度较高,但是冬季均温相对偏高,分析其成因 【答案】(1)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陆地面积小,受海洋的调节影响大,海洋性强,降温速度慢;沿岸暖流具有增温的作用;地处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解析】 【分析】 (1)图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与地形阻挡密切相关。 (2)从洋流、海陆热量性质差异、焚风效应等方面分析冬季均温相对偏高的原因。 【详解】(1)南美洲西部高大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深入内陆,使山脉东侧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了相对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属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空气向东越过山脉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使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另外,东部沿海受到巴西暖流增温的影响,冬季温度较高;该地大陆狭长,受海洋影响较大,故冬季温度偏高。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南美洲的气候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特征,主要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有关。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1)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从流向、长度、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落差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朱巴河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由材料“全长1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可知,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从图中可读出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 (2)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可从蒸发、下渗多,降水、河流汇入少两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看出朱巴河下游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下渗量大;下游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无支流汇入,水量逐渐减少。 【点睛】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思路 关键词 特征描述 长度 河流较长(短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支流 支流数量多(少),长(短) 曲直 河道弯曲(平直) 落差 落差(比降)大(小) 4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秘鲁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 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 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答案】(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 (2)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水量大。地处低纬度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水温较高 【解析】 【详解】(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洋流、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利马地处南美洲大陆西岸,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少雨;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得利马全年少雨。 (2)影响湖泊性质的主要是湖泊水量的收入与支出;影响湖泊结冰的主要是温度高低;的的喀喀湖地处安第斯山区,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入湖水量大,湖水通过一条河流流出带走了部分盐份,湖泊为淡水;湖泊地处低纬度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水温较高;加之湖泊面积大、水量大,不易结冻。 【点晴】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只带走入湖水量的5%,其余水分主要由大量蒸发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个低含盐度的淡水湖,主要盐分被德萨瓜德罗河带走。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不断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补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为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湖泊面积大,水量大,又处于低纬度地区(16°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