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阶段测试(一)地理试巻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A. 同时到达 B. 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C.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D. 到达的顺序是丙、 乙、甲 2. 若甲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 A. 8月20日8时20分 B. 8月20日11时40分 C. 8月21日11时40分 D. 8月22日11时40分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纬线特征和东西十二时区时差的关系(日界线)。 【1题详解】 由于地球纬线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图中的到达180°经线纬线长度是甲<丙<乙.时速相同则距离越短的,最先到达。故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180°经线西侧是东十二区,东侧是西十二区。图中甲在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但两地的时刻是相同的。从东十二区越过180°经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越过180°经线到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故甲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8月20日11时40分,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点睛】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但两地的时刻是相同的。从东十二区越过180° 经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越过180°经线日期加一天。 下图为我国某地所测得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上图中湖泊附近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 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 ) A. 520 米 B. 514 米 C. 532 米 D. 540 米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最容易出现的泥石流地点应该是谷地,并且比较陡峭。据图等高线可以判定乙丁为山脊,BD错误,甲为山坡,A错误;丙为山谷,选择C。 【4题详解】 图中最高点为982米,根据等高线和等高距可知湖泊的海拔高度介于450-500米,又因为湖泊上游瀑布落差32米,湖泊的海拔高度介于450-468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514<相对高度<532米,最小值大于514米,B错误,最大值小于532米,因此CD错误,故四个选项中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520米,A正确。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5. 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乙和丁 B. 甲和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6. 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平分白昼的北京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点;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也时12点,甲地位于120°E,位于东半球;乙地出现极昼,无法判断所在经度;丙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9点,位于165°E,属于西半球;丁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1点,丁地位于75°W,属于西半球,C正确。 【6题详解】 甲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丙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甲在丙的北方;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也时12点,甲地位于120°E,丙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9点,位于165°E,甲在乙的西方,综合起来,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D正确。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如下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7. 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 呼和浩特(112°E,40°N) B. 兰州(104°E,36°N) C. 杭州(120°E,30°N) D. 南宁(108°E,23°N) 8. 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 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当天日落的方向 D.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从材料中得知,小明拍摄日出照片后随即就发到朋友圈,已经7点29分,所以可以判断出该地处于冬半年。考虑选项都为中国城市,所以再结合北半球冬半年晨线特征分析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城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也就越迟。小明所在的城市日出和天津接近,所以在冬半年,要么纬度比天津低,同时经度比天津小;要么纬度比天津高,同时经度比天津大。天津位于(117°E,39°N),综合上述条件,只有南宁(纬度比天津低,同时经度比天津小)符合条件。故本题选择D。 【8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得知北半球正处于冬半年,此时无论甲城市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观测到的太阳日出方向都应位于东南方,日落方向都位于西南方。具体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和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无法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推断出。故本题选择C。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10. 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9. D 10. 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9题详解】 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10题详解】 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12.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 C. 人均收入剧降 D. 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都市区在发展的Ⅱ阶段可能会出现 A. 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 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 C. 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 D. 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14. 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 A. 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B. 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D. 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答案】13. C 14. D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1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图中都市区曲线在II阶段的人口变率为正值,说明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A错误;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人口由核心区向边缘区集聚,B错误;都市区曲线在II阶段的人口变率为正值但变率在不断减小,说明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变差,C正确,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Ⅲ阶段都市区曲线人口变化率为负且变率在不断增大,是人口外迁最大时期,是核心区最不景气时期。IV阶段都市区曲线人口变化率为负但变率在不断减小,特别是核心区人口变化率回升为正值且变率增大,城市化进程速度虽缓慢,但人口变化率回升,说明核心城市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是再城市化现象,C错误;该时期主要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不断兴起,D正确;边缘区曲线人口变化率仍为负值,城市规模并未扩大,郊区城市化水平并没提高,AB错误。故选D。 【点睛】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 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 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 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 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6. 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外流区和内流区,B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不对;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不对。 故选A。 【16题详解】 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A。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 肥料 B. 原料 C. 能源 D. 产品 18.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7. B 18. C 【解析】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点睛】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 B. C. D. 20. 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上右图中 A. ①增大 B. ②增大 C. ③减小 D. ④减小 【答案】19. AD 20. BC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题详解】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A D ,B C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20题详解】 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正确答案选B C, A D错误。 【点睛】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许,台风“利奇马”的中心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m/s),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 。登陆后,“利奇马”强度开始迅速减弱,并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8月12日2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其已转化为副热带风暴。当日5时许,“利奇马”穿过山东半岛移入莱州湾海面,并开始回旋打转,强度继续减弱。台风“利奇马”具有登陆强度强、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影响利奇马移动方向的因素有( ) A. 副热带高压 B. 地转偏向力 C. 亚洲高压 D. 低纬信风 22. 利奇马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 ) A. 缓解江苏的旱情 B. 钱塘江口发生海啸 C. 上海大量航班被取消 D. 连云港市泥石流 【答案】21. AB 22. AC 【解析】 小题1考查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因素,小题2考查台风的影响,注意要从有利和有弊两方面进行分析。 【21题详解】 台风移动路径除了受自身旋转、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外,更主要是受当时台风周围的气压场和风向的影响(尤其是当时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影响)。夏秋之际,太平洋上副热带高气压四周的风向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很有关系。台风发生在太平洋高气压的南部边缘,那里使劲吹东风,于是使台风向西行,AB正确。而亚洲高压是在冬半年比较强盛。低纬信风是移向低纬,但台风移动路径是向西、向北,故CD可排除。故选A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台风的影响。台风的影响有利有弊,弊端:台风来临时狂风暴雨风暴潮,在山区带来山洪,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好处:缓解高温酷暑,缓解旱情;促进全球的能量平衡等。总的来说,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钱塘江口是喇叭形状,开口较大,不容易在江口发生海啸;连云港市地势低平,不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但能缓解江苏的旱情;台风时要注意航空安全,故上海的大量航班被取消。故选AC。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结合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B. 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C. ②洋流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 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24.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Q地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 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C. 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 K海域的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 【答案】23. AD 24. CD 【解析】 【分析】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题详解】 ①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常年受盛行西风吹拂,B错。②是加利福尼亚寒流,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C错。③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此时呈顺时针方向,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所以北半球为夏季,A对。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D对。故选AD。 【24题详解】 根据图中洋流分布,Q地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P地因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M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C对;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D对。故选CD。 【点睛】熟悉各大洲的海陆轮廓,据此判断大洲、大洋的位置。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洋流的性质、名称,分析洋流成因。根据洋流性质,分析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注意北印度洋的洋流是季风洋流,流向随季风的风向而改变。根据该区洋流流向,也可以判断季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示区域内( ) A.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 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 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26.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A. 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B. 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C. 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D. 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答案】25. AD 26. BD 【解析】 【25题详解】 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湖泊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B错误;降水大于蒸发,所以农田盐渍化不明显, C错误;河流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A正确。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正确。故选AD。 【26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A错;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B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C错;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D对。故选BD。 【点睛】土壤盐渍化现象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 二、综合题:本大题为5小题,共计60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甲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解析】 【分析】 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点睛】第一题要注意潜在的终年补给类型为地下水补给。容易遗漏地下水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以及凌汛等方面去看。而该区域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水文特征最突出的主要是水位、水量以及含沙量和汛期的长短以及季节变化特征。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1 )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种植的早熟葡萄品种笫一茬在每年5、6月份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苯上市,上市时间在 11月份到次年1月份。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高,经济效益是笫一茬的3倍左右。进11月份,该地的葡萄主要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 (1)说明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 (2)从气候条件说明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原因。 (3)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试解释葡萄到达兰州后仍然保持新鲜的原因。 (4)蒙自市农民种植葡荀单位面积年收入比华北产区髙,试简述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早熟葡萄品种发芽早,成熟快,收获期早;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采用摘心、促花等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2)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 (3)交通条件改善,快递时间短;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保鲜效果好。 (4)实现一年两收,产量大;第二茬葡萄错季上市,且当地葡萄品质好,价格高;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 【解析】 (1) 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主要从纬度、农业技术方面分析。蒙自市位于云南省,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早熟葡萄品种发芽早,成熟快,收获期早。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了适宜生长期。采用摘心、促花等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2)从气候因素分析,主要分析气温、降水影响。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用养分积累。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 (3)葡萄实现远距离销售,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快递时间短。保鲜技术提高,也是重要条件。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保鲜效果好。 (4)蒙自市实现一年两收,单位面积产量大。第二茬葡萄错季上市,且当地葡萄品质好,价格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所以单位面积年收入比华北产区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 )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具体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等方面。澳大利亚东南地区是西方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看,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温和,有利于人口分布,所以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同时也为组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阿德莱德、墨尔本、吉朗都位于临海,港口多,海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2)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主要从市场及个性化需求及政策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且草原、荒漠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个性化需求大;“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劳动力价格及生产规模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导致生产成本高。同时,“各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使得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所以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4)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从不利影响看,由于汽车产业退出,使得当地就业压力增大,以汽车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经济出现下滑,且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汽车产业退出,可以有更多的资金、人才等从事其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组成,是建设中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湾区内的香港、深圳、广州进入中国前十名。下图是深圳和广州的部分经济指标。 新兴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引擎 2008—2017年广州和深圳第三产业产值对比(单位:亿元) 注:新兴产业主要指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材料三 从湾区演变看城市发展路径(下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等级及分布特征。____ (2)根据材料二,深圳和广州各自的产业优势分别是____,深圳产业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判断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阶段为___,在向世界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开通,这对湾区经济发展作用有________。 【答案】 (1).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2). 深圳新兴产业较多,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 (3). 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多;毗邻香港;科技、资金投入多 (4). 阶段三 (5). 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 (6).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缓解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加强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大湾区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等级体系完整;该区域的城市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2)根据材料二,深圳新兴产业较多,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深圳新兴产业较多这一产业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从技术、人才、资金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惠多,国家政策支持;深圳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创新人才多;毗邻香港;科技、资金投入多。 (3)根据材料,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级湾区发展,故该区目前的发展阶段为阶段三, 在向世界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产业结构调整,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各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避免雷同和恶性竞争;加强规划与管理。 (4)港珠澳大桥开通可以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缓解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加强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大湾区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 【点睛】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强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②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増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