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通用版二轮专题突破练4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作业
专题突破练4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 (2019山东济南高三5月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2.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 D.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再加上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 在阳光照射下,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白垩纪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域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这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第2题,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其中岩层向下弯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风化破碎;岩层向上弯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层易风化破碎。甲、丁处背斜,其中丁处岩层有明显断裂,岩层更易风化破碎,故D项正确。第3题,丹霞地貌属侵蚀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三类岩石属于沉积岩,由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故B项正确。 (2019广东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 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 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5.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6.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坚硬 B.河流较多 C.降水较少 D.断裂较少 答案4.B 5.C 6.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崖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岩层破碎后,流水沿断裂处溶蚀,地下暗河溶洞发育,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剧烈,形成峡谷,后来纵向及横向处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形成绝壁,故选B项。第5题,由图可知,悬挂式瀑布底处海拔低于溶洞、暗河及瀑布顶端,说明流水下蚀作用强于溶蚀作用,C项对。降水多少及发育的河流流量大小与否对悬挂式瀑布形成无关,A项错。悬挂式瀑布不是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差,是流水下蚀形成的,B项错。河流下蚀速度快于溶蚀,下蚀后分离的岩体在流水溶蚀下,沿断裂处解体崩塌,与溯源侵蚀无关,D项错。第6题,读图可知,湘西峰脊峡谷地区峡谷众多,而形成峡谷的基础是断裂发育,在断层处,岩石破碎,被流水侵蚀形成多个峰脊,而台地峡谷区域台地分布较广泛,是由于断裂较少,故选D项。 (2019山东潍坊高三5月三模)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8.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 A.向北流 B.向南流 C.向西南流 D.向西北流 9.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 A.河漫滩面积较大 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 D.河道形成较早 答案7.B 8.D 9.B 解析第7题,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项。第8题,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窄、右侧较宽,可以推测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也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D项。第9题,树龄的大小与河漫滩形成的时间早晚相关,与河漫滩面积大小无关,A项错误;若乙处积水时间较短,则乙地河漫滩出露水面的时间早,树木可更早地在此生长,生长时间越早则树龄越大,B项对;由河流的流向可知,甲位于乙的下游,C项错误;“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图中甲、乙位于同一陡坎内,说明两地河道形成时间相同,D项错。 (2019河北邯郸高考模拟)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 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 11.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受风蚀作用影响,高度不断下降,A项错。6月11日沙丘东坡以风积作用为主,是背风坡,B项错。6月26日沙丘西坡,以风积作用为主,是背风坡,C项错。6月21—26日风蚀、风积作用的坡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项对。第11题,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以风积作用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项对。 12.(2019山东青岛统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台风,是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及演变的一个高能影响因子,也是研究波浪、海滩与沙丘交互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潭岛是中国海岸沙丘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和形态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区域,也是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其中,海岸沙席在平潭岛南部山岐宫最为典型,海岸沙席按其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海岸沙席后缘为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防护林。 图a示意平潭岛海岸沙席观测样区位置,图b示意台风“麦德姆”登陆后(2014年9月8日)3条观测样线高程变化趋势。 图a 图b 海岸沙席观测样线不同部位的高程变化值 (1)概括“麦德姆”登陆后海岸沙席形态的总体变化特点。 (2)分析“麦德姆”登陆后海岸沙席不同位置风力作用的差异。 (3)推断此处主要种植木麻黄树的原因。 (4)说明平潭岛成为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理想区域的原因。 答案(1)海岸沙席形态在台风后表现为海岸沙席前缘高程降低、沙席中部高程变化相对较小、沙席后缘特别是接近木麻黄防护林地带高程明显升高,海岸沙席总体积也因接受来自岸线附近海滩的沙物质有所增大。 (2)台风登陆后向岸风在向陆推进过程中受逐步升高的地势影响风速逐渐降低,尤其是受到沙席后缘木麻黄防护林地的阻挡,风速急剧下降,随之风力作用从海滩开始以侵蚀为主逐渐转变为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最后变为以堆积为主。 (3)木麻黄树耐盐碱,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成活率高,成本低;减弱台风风力,阻挡海沙向内陆侵入。 (4)平潭岛大风日数多、台风影响大;平潭岛是中国海岸沙丘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和形态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区域,研究具有代表性;长期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使得平潭岛成为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 解析第(1)题,由图b可知,海岸沙席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高程变化和占地面积等方面。第(2)题,风力作用的差异主要受风力大小影响。风力强劲,搬运作用强,风力较弱,沉积作用明显。地形以及植被的阻挡会降低风速,因此台风登陆后向岸风在向陆推进过程中受逐步升高的地势影响风速逐渐降低,尤其是受到沙席后缘木麻黄防护林地的阻挡,风速急剧下降, 随之风力作用从海滩开始以侵蚀为主逐渐转变为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最后变为以堆积为主。第(3)题,应结合木麻黄树的生长习性从当地的自然环境考虑。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材料显示当地多台风。木麻黄树耐盐碱,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成活率高,成本低;减弱台风风力,阻挡海沙向内陆侵入。第(4)题,对台风响应研究理想区域应具备台风活动频繁、自然地理环境特殊、人类活动影响小等特征。材料“平潭岛是中国海岸沙丘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和形态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区域,也是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显示平潭岛大风日数多、台风影响大;平潭岛是中国海岸沙丘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和形态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区域,研究具有代表性;长期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使得平潭岛成为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 13.(2019河南焦作高三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图1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2为沿AB线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 图1 图2 (1)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其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 (3)请分别指出阿尔及利亚开发风能、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答案 (1)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 (2)山脉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侧河流稀少,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肥沃)。 (3)风能:沿海地区多大风天气;沙漠地区植被稀疏,风力强;土地辽阔,地价较低。 太阳能: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沙漠广布,地价便宜。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内容分析,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第(2)题,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从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山脉隆起,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侧地表植被稀疏,以荒漠景观为主,西北侧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东南侧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西北侧河流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南侧以荒漠土为主,西北侧土壤发育较好,比较肥沃。第(3)题,风能、太阳能集中程度差,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丰富、场地广阔(或地价较低)等方面分析。阿尔及利亚开发风能的条件主要是沿海地区多大风天气;沙漠地区植被稀疏,风力强;风电场占地面积广,该国土地辽阔,地价较低。开发太阳能的条件主要是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沙漠广布,地价便宜。查看更多